分享文章: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毋免驚咱款款行 ──牽阮的手放映會暨映後座談紀錄〉

紀錄片《牽阮的手》是教戰後台灣史很好的補充教材,透過田朝明醫師的一生,同學可以深切感受到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脈動和血淚,這是靠講義和「空嘴嚼舌」(台語)的講授所無法獲致的。可惜影片很長,2小時20分,很難在2小時(實際100分)的課上放映,只能擷取一部分,實在可惜。這次能在臺大文學院演講廳完整放映,映後又有顏蘭權導演、田孟淑女士(田媽嗎),以及田秋菫委員的座談會,實在令人興奮。相信參加的同學和來賓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是,十八、九歲的同學,在我們都不在人間的二、三十年後,說不定還會記得這個晚上的笑聲和淚影。

這是臺大歷史系學生會的報導,執筆的李宜軒同學才大一,剛進大學兩個月,在期中考週完成此文,實在不容易。敬請臉友參考。

田朝明醫師有人權鬥士之稱,但有時我的腦海裡會浮現「人權怪醫田朝明」的字樣,好像是漫畫書的書題,哈哈。期待我們社會能以各種方式來呈現我們的英雄、我們的女英雄。我想像:如果沒有二二八、沒有白色恐怖,田朝明應該是小鎮浪漫的詩人醫生,或帶有哲理的小說家醫生吧?田孟淑是他永遠的繆思,一生的歌頌所在,「牽阮的手」將是小鎮的愛情故事。但是,宿命讓他逸離個性最適合的航道,而他則承擔起宿命給予的無上要求(imperative)。有時我也會想,如果沒有二二八、沒有白色恐怖,我們嘉南地區將活躍著陳澄波、高一生、湯德章等濟濟多士,而我說不定會成為一個油畫家,但我卻要到大學快畢業,甚至可能是到了研究所時代,才知道陳澄波,才看到那印刷不怎麼樣的油畫作品,小小的,這樣的我怎可能成為畫家?面對島嶼的宿命,田醫師的承擔給了我們啟示和勇氣。

文章連結: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2018 11 09 網誌〈毋免驚咱款款行 ──牽阮的手放映會暨映後座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