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Ài Tâi-gí (愛台語) (第 1 / 5 頁)

早安,福爾摩沙!2/21世界母語日

早安,福爾摩沙!2/21世界母語日

前天2/21是世界母語日,因為開學,我忙到沒時間特地寫貼文,只在X推文時提到,這一天也是伊萊莎李庥過世日,因此140字內我這樣寫:

今天是伊萊莎李庥於1902年過世的日子,也是世界母語日。她是台灣女學的創立者,貢獻很大,但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她的名字。她因愛而隨李庥渡過重洋來到台灣,在打狗她的次子早夭,她的先生幾度感染瘧疾,39歲就過世了,父子倆人都埋土Formosa。您知道李庥會幾種台灣語言嗎?

~~~引文結束~~~

李庥牧師過世時才39歲,實在太年輕了,但在他短短的一生,最精華的歲月通通奉獻給台灣,完成很多非常艱難的工作,同時學會講台語、客家話,並學習原住民語言!!真的是世界母語日的楷模。

〈歷史上的2/21 一生奉獻臺灣女學的臺灣第一位女宣教師伊萊莎李庥逝世〉的連結在留言欄一

照片是我獲得「世界台灣文化獎」的「歷史教育獎」,1/14上台領獎,由姚嘉文先生頒發獎狀。這件事很有趣,突然接到通知時,以為是詐騙集團要來騙,有機會再講這個故事。頒獎典禮民視有報導,連結在留言欄二

照片係蔣為文教授拍攝,感謝!

全台語授課的榮耀願歸於台語界的有志,以及幾點省思

全台語授課的榮耀願歸於台語界的有志,以及幾點省思

我在台大全台語授課的通識課「近代台灣的歷程」,再度獲得全校通識課「教學優良」獎,也就是開設五次獲獎二次。第一次獲獎是二小時講演課,這次獲獎是改為三小時(講演+分組討論)之後,對我個人是很大的鼓勵。

繼續閱讀

早安,福爾摩沙!楊維哲教授演講報名表單已暫時關閉

早安,福爾摩沙!楊維哲教授演講報名表單已暫時關閉

台語金曜講座楊維哲教授的演講,反應非常熱烈,目前已經額滿,我們先關閉表單,如果演講前有名額釋出(如登記的朋友來信告知無法來),會再開表單,開放前會盡快告訴大家。

大家的熱烈反應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會按照預定不定期繼續辦下去。(悄悄話:說不定以後再凹楊教授再來講一場XD。)

圖:霧峰一新會《一新會日曜講座演題目錄》首頁。

楊維哲教授台語演講,機會難得,請及早報名!!

楊維哲教授台語演講,機會難得,請及早報名!!

楊維哲教授,蓄帥鬚、穿短褲、騎腳踏車,是台大一景;他曾用台語教微積分與數學通識課,是台大的傳奇。

1996年秋&1997年春那個學年,楊教授用台語教通識課「數學方法與推理」,不只驚動台大高層,也被新黨立法委員傅崐成在立法院質詢時指為「違憲」!詳見「台灣放送」文章(連結在留言欄一)。

現在有「國家語言發展法」,用各種母語教學不會被指為「違憲」,但1/4世紀過後,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的境況很慘。根據調查,2020年6-14歲在家以台語為主要語言的只剩下百分之 7.4,這樣下去,台語真的就會滅絕。客語和原住民諸語,更慘,客語是0.2,原住民語言是0.0(只取到小數點後一位數)。

如果你覺得母語很重要,那真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力行;不救,它真的就會滅絕。

「台語金曜講座」預定是一系列的台語演講,原則上在星期五下午或晚上舉辦,向1932-1937年霧峰一新會舉辦二百回以上的「日曜講座」致敬。你能想像日本時代台灣反殖民運動就是用台語嗎?很有意識地使用台語。台灣文化協會的演講都是台語演講(除非特地註明日語),霧峰一新會可以說是小型的台灣文化協會,也是用台語進行各種活動。

這個講座的首次演講,我們邀請數學系退休教授楊維哲老師來主講,他將以數學的觀點談論近年來他非常關心的議題。不要被「數學」嚇到,楊教授說只要用腦思考,就不難。內容精彩可期,機會難得,歡迎大家來參加。

金曜講座是我們復振台語的努力,希望不同世代的台灣人能有機會聽到較「古早」的台語,因此歡迎家長帶坐得住的學童和少年人一起來聽,或許他們不見得聽得懂全部內容,但一方面可浸潤在台語固有的表達方式中,另一方面則可感受台語是個全方位語言,可以討論任何事情。

歡迎及早報名,人數達到台大文學院演講廳座位數,表單就會關閉。表單連結:https://www.telltaiwan.org/?p=5830

Ài Tâi-gí 8:全台語課再度獲獎 // 救台語必須去「嗎」,把m閉口音、g音講回來

Ài Tâi-gí 8:全台語課再度獲獎 // 救台語必須去「嗎」,把m閉口音、g音講回來

最近感覺我的貼文觸及率被降,是否因為用到幾個「禁字」?很可能是AI在巡邏,動作迅速。總之,感到洩氣。今天貼這篇應該沒犯忌吧?

不久前接到台大共教中心的通知,上學年第二學期(2023春)我用全台語講授的通識課「近代台灣的歷程」獲得全校通識課的優良教學。這是這門課第二次獲獎,全台大通識課非常多,能獲獎表示修課同學覺得有收獲,在此感謝同學的肯定。

今天想講的是,要救台語至少有三大重點:必須改掉疑問句的「嗎」,其次要講回m閉口音與g音。入聲字也是問題,但那比較是本來不會講台語,或平常不太講的年輕人的問題。在這裡,之所以再度講這些問題,是因為最近在幾個公共場合,聽了台語的講道、演講、與談等,尤其年輕人願意花時間準備全台語發言,實在很令人感心,讓我們看到台語返回公共場合的可能性。不過,我發現就算被認為台語講得很好的年輕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很可能真的沒有意識到台語「無嗎無吧」,很容易就講成「嗎」。講台語「有嗎無m/g」基本上是華語化的結果,講的人往往不自覺,因此大家必須提高「警覺」。

繼續閱讀

Charles在受封威爾斯親王時 用什麼語言?

Charles在受封威爾斯親王時 用什麼語言?

前天看了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用全台語錄製的向台灣人民道別的影片,非常感動。其實她去年除夕的影片,起句就是阿美語Nga’ayho,先向澳洲和台灣原住民致敬,主體雖是華語,最後三句是台語。讓人感到土親人親。

剛好三天前看到葉高華老師的臉書貼文在寫英劇《王冠》的劇情,原本滑過沒看,想說葉老師怎麼談起英國連續劇,好奇看一下,阿,原來是「時事」故事!!

語言不重要嗎?儀式本來就具有高度象徵性。請看看葉高華老師這篇〈語言的重量〉。「台灣放送」轉載時,改用真正的照片,而非劇照,不過,還真有像耶。連結在留言欄一。

葉高華老師同意我在臉書「全文照引」如下(貼文連結在留言欄二)

作者:葉高華

《王冠》第3季第6集是讓我感觸很深的一集。Charles成年了,準備受封威爾斯親王。工黨首相建議讓Charles在受封儀式上用威爾斯語演說,以拉近王室與威爾斯人民的距離。於是,Charles心不甘情不願被送去威爾斯學威語。

原先,Charles抱著應付心態,只要能背好威語演說稿就好。而被指派去教他威語的老師也抱著應付心態,因為老師是威爾斯民族主義者,憤恨英格蘭侵略他們,對王室沒好感。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當著Charles的面發飆了,他說Charles壓根沒把威爾斯放在眼裡。

Charles去圖書館查閱威爾斯的歷史,看到威爾斯長年來被英格蘭踩在腳底不當一回事的處境,突然與自己的心境產生強烈共鳴。於是,他開始發憤學習關於威爾斯的知識。老師發現他的心態轉變,也開始盡心盡力教導他。

到了受封儀式當天,Charles不僅用威語發言,還擅自修改原由王室擬定的講稿,說出:威爾斯有自己的認同、自己的性格與意志,希望得到尊重等等。威爾斯民族主義者聽了也為之動容。雖然他們的政治立場與王室對立,但他們覺得Charles稱得上朋友。

Charles的威語能力不足以用來日常對話,大家都明白。因此,如果他平時不講威語,威爾斯人也不會怪他。不過,如果在受封威爾斯親王這種高度象徵性的儀式上,Charles還全程用英語發言,那麼威爾斯人肯定是怨憤自己仍然被踩在腳下不當一回事。

儀式具有象徵意義,並非日常。

~~~~~引文結束~~~~~

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全台語道別詞,予人足感動–ê

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全台語道別詞,予人足感動–ê

四十多年前,我的一位學姊說:台灣史有什麼好研究的,那麼沒文化。鼻子都可以聽到「哼」音。她可是所謂的「本省籍」,那個時候你沒有「語言」可以反駁她,我當場「失語」──二二八之後幾乎全台灣的人都失語,不然,你就到綠島或馬場町去了。失語的父母,讓我們也失語,再怎麼氣,就是講不出話來(完全欠缺一套如何「講」的方式;父母們在私領域和社群可沒放棄自己的語言)。被認為是歷史系的優秀學生,我當時只能吞下,沈默發願:如果我有比別人優秀的東西,那麼,我要用來研究台灣歷史。

補充說明:我這位學姊過得很好喔,以世俗角度來講,非常好,至少沒有我忙。(她應該不記得那個場景。)

最近這一週來,我的感覺是「無語」,很難過的「無語」。

但今天早上,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的這個道別影片,讓我很感動。在此分享我的感動。

那些我認識或不認識的為台語的存活奮鬥的朋友們,請大家不要失志,繼續打拼。

烏克蘭語被俄羅斯帝國壓迫,是以百年計算的,曾經連出版都被禁止。但它存活下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來是講俄語的,他當總統前的演藝市場是俄語市場,俄國侵略烏克蘭以來,根據廖美老師,他的烏克蘭語,從有很濃厚的俄羅斯語腔調,成分越來越低,到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俄語腔。他很努力,很有意識的努力。請不要和我說:語言不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australianofficetaipei/videos/613631270870307/

世界母語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二二八紀念活動:《流麻溝十五號》&紀念禮拜

世界母語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二二八紀念活動:《流麻溝十五號》&紀念禮拜

今天(2/21)是世界母語日,很巧,也是我用台語講授的「近代台灣的歷程」第一次上課。足足用台語講了將近三節課。

昨天BBC有記者來訪問,主題環繞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與轉型正義。記者沒事先說,但一開始就說,希望我用台語,所以就足足講了三個鐘頭。

世界母語日提醒我們保存/復振母語的重要及急迫性。希望大家努力在生活中將自己的母語講回來,回復台灣多元語言的樣態。

說到《流麻溝十五號》,還是要來再推薦一下。如果你錯過此片,長老教會從24日(五)起,有七場放映會,是「特映版,比院線版更長」,我都很好奇,到底多了哪些情節?有興趣看的朋友,請趕快看看是否還有座位。

另外,長老教會也有好幾所教會舉辦紀念禮拜,也列有幾個政府或民間單位舉辦的紀念活動,請大家參考附圖。

照片是2/12我和余佩真小姐──《流麻溝十五號》的杏子──對談時的照片,今天才取得照片,很難得的正面照片,貼出來與大家分享。感謝王舜賢先生提供照片,以及Frances Wang居間聯絡。

Ài Tâi-gí 7 愛台語的朋友 讓我們合力去除「嗎」,講回台語多樣可愛的疑問句

Ài Tâi-gí 7 愛台語的朋友 讓我們合力去除「嗎」,講回台語多樣可愛的疑問句

75年前,就在二二八還在做大水的四月,一位外省人認真教台灣人如何分辨「嗎」「麼」「呢」。(照片1)

75年後,台灣人普遍忘記二二八,只樂得放假,然後「嗎」幾乎全面取代台語多樣的疑問句。

你若不信,請撐開你的耳朵聽看看。「嗎」的問題嚴重在哪裡?在於很多會講台語、也很樂意講台語的人本身毫無所覺。我不輕易提醒講台語的朋友這個問題,鼓勵都來不及了。只有當熟識到一定程度,知道對方不會在意,才會提。一提,對方才發現「阿,真的耶」,然後繼續毫無所覺地講,非常難改口。有朋友笑稱,身上要有個設計,每講一個「嗎」就被軟棒彈打一下,結果就是不斷打、不斷打,哈哈,真要笑到迸出眼淚來阿。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