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文有點長&圖文不符,phái-sè)
選後第一個晚上:一夜數醒。
第二個晚上:仍然一夜數醒,決定與其睡睡醒醒,不如起來工作,於是起個大早,比平常早非常多。
原諒我不直接講感受,而講點小小的回憶。
許世賢博士是戰後嘉義的民主鬥士,有一次她要選縣長來大林鎮拜會地方人士,許博士和當時的志士們標榜「無黨無派」,家父是青年黨員,在地方上算是異議者。印象很深刻的是,她自己一個人走進來我家,應該是搭公路局車子來的。她穿著套裝,也就是西裝外套和裙子一個顏色,當時職業婦女很少,很特別。她沒有助理,就一個人來。我家是日本宿舍,她站在木條緣側,和家父談了一下話,然後告辭,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繼續「跑行程」。我的大哥應該是「許粉」,開票時,他帶我們圍著收音機聽開票,當時買/做票很嚴重,嘉義市的票先開,很不錯,大哥很高興,但開到鄉鎮時,就越開越少。大哥越來越失望,唉聲連連。許世賢選兩次縣長都落選。近幾年來,我才聽說整個嘉義中學的男生幾乎都是「許粉」(不知是否有所誇張),我讀女中,那個時代女生一般對政治避之唯恐不及。
再來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我讀高中時,有人借給家父一個錄音機,上面安個錄音帶。當時我們小鎮有錄音機的大概沒幾家。那是康寧祥選立委時的政見發表會的錄音,還有本很薄的小冊子,上面印著幾個大字「人民的血汗錢哪裡去?」(意思如此)我聽到錄音帶中康寧祥用沙啞卻充滿魅力的聲音講;「人民ê血汗錢走去toh-ūi?」當時很受衝擊,一層是台語的,另一層是人民的納稅錢,對後來的我產生一定的影響。
聽說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聽「老人講古」,以前怎樣和現在有何關係?原諒我絮絮叨叨。我想表達的是,在島嶼追求民主自由的這條路,原本人真的很少,後來終於慢慢增加了,但仍然不夠多。
由於小時候的一些經驗,雖然我是個歷史研究者,理當講人物、講故事,但我卻很重視人數、人口,以及結構。我每到一個會場都會觀察人數的多寡及其組成,我若辦活動,會要求拍照的同學一定要拍群眾。
我們今天遇到的是半世紀黨國體制(含教育)打造的結構性生態的問題。以下引自去年七月的拙文〈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關於結構,我這樣寫:
~~~~~~~~~~~~~~
一個大學兩個平行世界,解嚴後三十年,到底多少過去的黨國青年有反省,有覺醒,加入民主陣營,大概很難估算。民調顯示,現在50-60歲的年齡層是最保守的,往前推,也就是解嚴時20-30歲。由於解嚴之後,沒有/無法落實轉型正義,導致三十年後我們還在「喊」轉型正義。在這裡,我想借用班雅明的「空虛的時間」概念,但和原意無關。時間本來是空無一物的,是「empty time」,但每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每分每秒都會填進東西來,解嚴後到此刻,對每個人來說就是填塞了纍纍東西的三十年。那麼,我們來看看這三十年,蔣經國死後,國民黨繼續執政,中間只有八年是民進黨執政,但朝小野大,無法進行真正的改革(看看不當黨產!),接著八年又是國民黨執政,導致解嚴前已經進到黨國「成功輸送帶」上的人們幾乎毫無障礙地繼續往社會上升的路途前進,現在已經進到各行各業的領導層。借問:成功的人需要反省過去讓他成功的黨國體制嗎?
關於「empty time」還有一個現象,我們必須注意,就是被填充的時間很難再填充他物。如果一個人在整個成長過程都沒讀過臺灣歷史,那不只是沒讀過而已,是他的每分每秒的生命都填塞了別的東西,而那些東西是會相互起作用,如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主義,那麼,等到他當上某行某業的領導者,要如何在他已經飽滿的時間中塞進臺灣歷史?塞進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要如何能讓他了解黨國最大的背信行為是從戒嚴時代的反攻復國到目前的國共一家親?──那犧牲多少人生命的口號,並且浪費我們多少生命的內容!
以上是從平行世界的觀察延伸出來的思考。不是要讓自己和大家沮喪,而是希望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打破這個結構性的生態,思考能改變結構、能對整個生態起化學作用的作法。目前我能想到的是,盡量促進社會在「知」的層面了解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含密告系統、共犯結構),「知」是一切的起點。不被知道的過去,無法成為我們社會的集體記憶;沒有對獨裁之惡的集體記憶,就很難有大動力捍衛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另外,三一八之後,大家都在談新世代崛起的現象,我們必須善用這個優勢,透過新世代來帶動改變。如果黨國體制打造的結構很難撼動,那麼,是否可透過親子溝通和世代互動來鬆動它呢?新世代同時也要積極爭取高齡世代的協助,讓那些過去曾為臺灣奮鬥的人有機會提攜後進,賡續半世紀以來的奮鬥。我還想像:戒嚴下令神鬼哭泣、動人肺腑的故事成為臺灣「國民電影」每隔幾年必出品的題材。國民國家需要國民電影。
時間,過去沒站在我們這邊,希望此刻和未來,會站到我們這邊。為此,我們必須更加努力!
文章連結: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
只要想起台灣的自由民主化是海內外三代人的接力奮鬥,我就覺得自己不能失志。這不是只為我們自己,也是為了過去和將來。
選前我就已決定今後不要再到處演講了,必須思考就我個人的能力而言更有效的方式。很想正面迎戰結構,還在思考「如何」,因為還要做事,所以不能失志。
大家共勉之。
圖文嚴重不符XD:照片是上週領到的台大校方「教學優良」獎座,是來臺大專任12年後的第六座。扣除前二年不具申請資格,休假沒開課也不計,教學算還受肯定。對我這樣口條不好,上課必看小抄的老師,很感謝同學不嫌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