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而來,忽然而去,……亦真令人接應不暇矣!」
「忽然而來,忽然而去,……亦真令人接應不暇矣!」這是三百六十年前,鄭成功不爽清廷議和使者的行止,所作的批評。上星期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先生的行止,不也是「忽然而來,忽然而去」?不也「真令人接應不暇」?
鄭成功還沒攻打臺灣之前,在1652-1659年之間,約七年多和清廷有過好幾次的談判,不管後代對鄭成功有怎樣不同的認識和評價,他在談判過程中的堅持和策略,還是頗值得我們參考。今天不打算寫長文,讓我只提幾點相關記載,來和臉書朋友分享。
首先,是用語問題。兩方的談判,在清廷,一概用「招撫」,但是鄭成功這邊堅持是「和議」,動詞就是「議和」。兩個用語意思很不一樣,招撫用現在白話來說,就是摸頭、收編,我是老大(傳統講法:正統),向你示好(招),賜給你利益(撫),把你納到我方的政權裡頭來,再講白一點,就是招降的意思,被招撫的一方就是投降。和議則是兩邊以對等的地位在戰爭的狀況下談判結束敵對的方式和條件。
和清廷談判,鄭成功很堅持雙方地位平等。鄭成功當然不是明朝的中央政府,但他受隆武帝(唐王)之封,並帶將軍印,自認為代表明朝議和(附帶一提,此時鄭成功其實不再用鄭這個姓,正式名稱是朱成功,歷史現場稱國姓、藩主,或藩……等)。既然認為雙方地位平等,就會牽涉到禮儀問題。以下舉兩個例子予以說明,至於談判的內容和經過很複雜,請包涵無法多談。
永曆八年年初(1653年底),清廷派了兩位使者來談和,地點訂在福建省城福州,當時為清軍所占領。鄭成功這邊也派兩位使者到福州,臨行前,鄭成功交代說:「議和之事,主宰已定,不須爾等言及。應對,只是禮節要做好看,不可失我朝體統。應抗應順,因時酌行,不辱命可耳。」也就是說議和的事,我主意已定,你們不用談,但要注意應對禮儀,不能失了我們大明的尊嚴,你們就掌握要點,看著辦吧。結果雙方就在見面禮節上卡住了。清方要鄭成功的使者從「腳門」進入,腳門也稱角門,是正門兩旁的小門,也就是不能從正門進入的意思,理由是清廷派來的是「欽命天使」(代表大清皇帝),地位絕對崇高,誰能不低頭?鄭成功的使者回說:今天我們都是「兩國命使」,我朝沒有低頭的道理。(白話轉譯:國對國的關係。)又說:要談和是你們清朝提出的,不是我們藩主要求的。你們兩位使者要我們先低頭,就是沒有意思真要談和(「二使欲先屈我,是無意於和」),我們就回去報告了。兩位使者回來,報告「抗禮事」,鄭成功誇讚兩人是「能使」,也就是很有能力的談判代表。反觀這次「上國特使」來臺,我們的律師和民團人士不只住房被破門而入,還被限制自由,最後無法從旅館正門出來!這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地方喔,鄭成功的兩位使者是到敵營去,都還能堅持,讓人生出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在福州,鄭方兩位使者還堅稱福建省本來就屬於明朝的。這個情況要類比的話,就是在中國,中華民國的代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之前,堅稱中國大陸是屬於中華民國的。
同年(1654)農曆八月,清廷派出重量級大臣來談判。九月更派和鄭成功很親近的渡弟(鄭世忠),另外一位弟弟,以及親人來廈門勸降,想用親情打動成功,但親情牌失效。在這過程中,清廷兩位使者抵達安平。這裡的安平是鄭家宅第所在地,不是台南安平,但台南安平的名稱後來就是這樣來的。鄭成功安排二位使者住在安平的報恩寺,還設備得很豪華,但二位使者不肯住進來,反而在外頭搭帳棚,又把清皇帝要給鄭成功的詔敕放在裡頭。鄭成功對此很不爽,認為對方舉動充滿疑忌,來意不誠,於是拒絕接受詔書。他認為清使將詔敕「委之草莽」(放到荒草中,意指不恭恭敬敬地放在報恩寺內,卻放在紮在外頭的營帳中),實在不成體統。鄭成功的使者還在和對方商訂下次會面的日期時,清使突然就離開安平了。鄭成功對此很不高興,痛批:「忽然而來,忽然而去,……亦真令人接應不暇矣!」
鄭成功和清廷談判是很有策略的,基本上以時間爭取空間,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勢力。這些我們在此無法細講,總之,他和清廷談判很有中心思想,底線抓得很緊,而且他很清楚一旦接受招撫,也就是投降,自己的優勢(以及父親鄭芝龍對清廷的價值)就會喪失殆盡。親愛的讀者,1654年,您猜鄭成功多大?才三十歲呢,比我們很多博士生還小。一個三十歲的青年,就能堅持國對國談判,堅持體統和尊嚴。反觀我們那些五、六十歲高學歷的大官,真能比嗎?而且,對岸那個國家用一、兩千顆的飛彈對準我們,從來沒放棄併吞臺灣(美其名統一),它派來的特使,您能說他是一般的客人嗎?青年鄭成功對來「招撫」他的使者,每一動作都盯得很緊,他不忘盡地主之誼,送禮很大方,但同時從沒忘記地位要對等,也從沒忘記使者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附帶一提:文言文需要轉譯,但當代文字未嘗不需要。當我們看到「和平協議」時,如果解讀為「招降協議」或「投降協議」,是不是更容易懂?
關於鄭成功,我寫過一篇長文〈海洋之子鄭成功〉,屬於敘事史學類,不算太難讀,收入個人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部落格版在此:http://wp.me/p3W7hN-3G
分12次刊登,歡迎臉書朋友點閱,有點長就是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