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於宜蘭林家墓園致詞(下)
如前po所說的,這是去年228那一天在宜蘭林家墓園致詞的youtube影音,致詞用我的母語(台語)講,講不好,持續努力中。台灣各母語的復振,有賴大家一起努力。
因為工作人員中途換記憶卡,影音有中斷。文字版倒數第二段略有增補,讓原意更清楚。
2015年2月28日於宜蘭林家墓園致詞(文字版)
敬愛的林義雄先生、方素敏女士,林家親友,以及在座的鄉親和年輕朋友,大家午安!
此刻我懷著肅穆和懷思的心情站在這裡,因為今天是二二八事件68週年紀念日,也是林家嬤孫受難35週年紀念日。1980年2月28日林家嬤孫受難,與1947年二二八事件相距33年,而當時二二八還是禁忌,是不能講的。現在可以公開談論二二八,但是回顧過去,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將近四十年,都無法公開談論二二八。我們臺灣這條路走得很久,由於過去的前輩們,以及許多致力於民主運動的人士的努力和付出,漸漸地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成果。
我在學校教書,和年輕學生比較有接觸,我感到這幾年有些變化,年輕人開始想要了解二二八、了解白色恐怖,他們也以自己的方式來紀念它。一些學生和年輕人在二二八當天舉辦「共生音樂節」,今年已是第三屆。去年是臺灣很重要的一年,未來的歷史一定會記下2014年是臺灣歷史的關鍵年分。但如果我們再往前看,深入觀察,我們就會知道三一八運動不是突然發生的,之前已經累積非常多的能量,才在去年的3月18日爆發出來。三一八運動的影響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年輕人、學生願意去了解臺灣的過去,不只是二二八、白色恐怖,他們對臺灣過去的歷史充滿興趣。我認為,有歷史感的民族,才有可能創造出未來可以感動人的文化。我從事歷史工作,比較注意看不見的力量在哪裡。今天我們可能因為去年的三一八運動而感到安慰,不過,我認為,這是過去所有前輩們努力的成果。在此我要對過去數十年來,為我們的民主化、自由化,做出貢獻的前輩和社會菁英、年輕人和文化工作者致敬。
今天也是林家嬤孫受難三十五週年紀念日。我在學生時代就認識林義雄律師,林律師當時參加民主運動,和姚嘉文律師常一起辦理政治案件,例如郭雨新先生落選的告訴,我也去臺中看開庭。在大學時代,我認識陳菊女士,因為她的關係,我認識田秋堇,有一次跟著秋堇到林律師的住家,當時奐均、亭均、亮均都在客廳。我看到亭均、亮均很可愛,就和她們講講話、抱一抱她們。後來發生這個慘案,全臺灣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打擊,因為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我個人因為曾經抱過雙生小姊妹,有更深切的感覺,在她們的體溫彷彿還在我手臂上時,她們卻已經離開我們了。第二年,1981年在我們臺大校園,發生陳文成博士「被自殺」的事件,那一年的9月我離開臺灣去美國念書。我記得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曾經夢過亮均和亭均,夢見後驚醒過來。這個事件對我個人有很深遠的影響。
過去數十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二二八、白色恐怖所犧牲的這些人,他們犧牲的意義到底在哪?今天我在義光教會聽到的主題,是借用李敏勇先生的詩,題目是「thiàⁿ kap ǹg-bāng」(疼和向望),愛與希望。過去二二八犧牲了許多年輕人(包括學生)和社會菁英,以及無數不知名的平民,我們要如何讓他們的犧牲有意義、有價值?總結來講,我們在「疼和向望」中成長。受難給我們的疼(愛)的力量,因為受難本身就是一種「疼」。「疼」(thiàⁿ)在臺語裡有兩種意義,一是疼痛,一是疼惜,也就是愛的意思。我們以會「疼」的肉體和心靈承受「痛」(疼),所以才能對他人產生「愛」(疼)。也就是在受難後,有這個「疼」(痛),在這個「疼」之中生出「疼」(愛),並因為「疼」(愛),我們找到「向望」,也就是希望。所以受難讓我們在「疼和向望」中成長。臺灣過去這條路很漫長,我們走到現在,未來應該可以越來越好;但是,我們絕不能忘記我們的前輩、無名的平民和我們所尊敬的社會菁英們的犧牲,因為他們的犧牲、他們的血汗和努力,我們才能走到今天,讓希望有機會落實。
今天我很高興可以來到這裡。我們臺灣真的很美,我們有這麼美的山、這麼美的水,和這麼美的樹木。我們的自然這麼美,但是我們的人文無法和美麗的自然相匹配,這是有歷史原因的。過去我們的教育不要讓我們釘根在臺灣,不要讓我們了解臺灣的過去。有了解才能疼惜,多數在黨國教育下成長的人,大都沒有鄉土的觀念,他不會疼惜這個地方,因為不疼惜,當然就隨便破壞。慈林的努力讓我很感動。臺灣有很好的文學、詩詞、音樂,有很好的文化成就,但大多數人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些作品,而慈林致力於提升文化,希望讓大多數人有機會接觸到臺灣本土很美的文化和藝術。我們臺灣當然一定要成為一個公義、公平的社會,我們要建立一個正常的新國家,另外,在文化和精神層次上,我們也要作建設。臺灣雕刻家黃土水,35歲就過世了,但他留給我們臺灣很豐富的藝術資產。他在「生於臺灣」的這篇文章中說,臺灣的自然很美,他最期盼臺灣成為「藝術的福爾摩沙」。未來我們除了在社會、國家的層次,也要在文化的層面努力,而這也是慈林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希望提升國民的素質、文化素養。我們有那麼多那麼好的資產,一定要加以復興。今天我們除了回顧過去、面對當前的問題,對未來也要期盼成就一個文化的臺灣、藝術的福爾摩沙。為了臺灣的文藝復興,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謝謝大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