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思張炎憲先生
時間過好快,七年了!真不敢相信,雙連教會的追思會好像才過不久,記得那時候排隊要上樓的民眾很多,隊伍很長。
今天看了曹昌平先生分享七年前此日我的臉書貼文,發現照片確實很不清楚,今天找出原檔,重新放到這裡來。
無盡的懷思,必須化做我們作伙向前行的力量。
接力奮鬥、不放棄,是我們紀念張先生的「方法」!
2014年10月4日
驚愕、不捨、惋惜、傷痛、茫然……好像都無法充分形容此刻的心情。
9月13日我和張炎憲教授一起參加「臺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我們都擔任論文評論人,不同場。中午大家圍著長方桌吃便當時,我「大費周章」坐到張先生旁邊,原先我坐在另外一邊,椅子被牆卡住,無法移過來,炎憲先生特地拉一張椅子讓我坐他旁邊──就是有那麼一點默契,想坐一起吃飯。其實張先生私下不太講話,就是笑笑的。那天中午休息時間很短,這兩天一直在想我到底和他談了什麼,還真想不起來。
張先生算是我的學長,所以不太稱他老師,而是稱先生(當然是用臺語)。我「知道」他很早,在臺大唸書時,恩師鄭欽仁教授就提過他,說他很用功,整天在東大圖書館唸書。我在1981年秋天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留學,行前鄭老師將炎憲先生在日本的地址給我,要我到了美國給他寫信。我到了史丹福大學之後,記得寫了一張明信片給他,至於有沒收到回信,已不復記憶了。
想想那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真正認識張先生是我回國後,1994年年底我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成了炎憲先生廣義的同仁。但最常「碰面」其實是這幾年。2008年起,我常到自由廣場等地支持圖博抗暴活動,也常參加國內政治社會的抗爭遊行和活動,常常會碰到張先生。記得有一次,好像是從立法院或哪裡大家捧著玻璃杯中點燃的蠟燭,一路走到哪裡,要變成四、五人一列時,我有幸和張先生走在一起。張先生是公眾人物,有記者看到他,就閃光喀喳喀喳地,我記得張先生很大方地露出他那招牌笑容,讓記者拍照。溫和卻堅定的張先生,在公共場域是有他charming的地方。
街頭之外,我們也常在學術場合碰面。這張照片就是他來參加我籌辦的「臺灣與海洋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12/04-05),會後我們為曹老師舉辦一場暖壽茶會,大家一起合照。特地貼出來,因為當中有曹永和老師和張炎憲先生。後排左起:陳國棟教授、李其霖博士、張炎憲教授、杜正勝教授、本人、鍾淑敏教授、張富美女士。前排左起:曹永和教授、朱德蘭教授。炎憲先生是嘉義人,和我同鄉,照片中的張富美老師是雲林縣虎尾人,但她讀嘉義女中,是我的嘉女學姊,也算是半個嘉義人。我們三人見面時,總格外覺得親切。(找不到照片原檔,此圖不甚清晰,找到後再置換。)
在這傷痛失落的時刻,謹貼小文,加入認識張先生的至親好友、同道、弟子、工作伙伴,以及公民朋友們的悼念行列。魂兮歸來,美麗島等待您回來安息,並守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