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台進士鄭用錫親弟家族墓園面臨劫難

科學園區容不了豐厚的在地歷史文化,以及家族墓園?

鄭用錫是台灣第一位真正考上進士的人,之前都是「冒籍」,不是真的出身台灣的人。鄭家透過教學、經商和科舉,成為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家族之一──新竹北門鄭家。但是,新竹科學園區要蓋新廠,鄭用錫親弟弟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竟然要被迫拆遷,情勢危急,歷史毀了就毀了,對家族也是一大創傷。為了竹科的發展,鄭家已經被徵收很多土地,家族墓園其實佔地很小,實在應該予以保留。

科技生活新聞網潘國正先生,關於此事有詳盡的報導。因為臉書「分享」觸及率很低(我實驗過),茲取得潘國正先生的同意,將潘先生剛剛的貼文複製到這裡,臉書連接在留言欄,有照片可看。

謝謝潘國正先生。

~~~~~~~~~~~~~~~~~

潘國正先生貼文:

鄭家墓園與科學園區可以共存嗎?

科技生活新聞網/潘國正新竹報導

位於新竹縣寶山鄉大雅路二段與大崎路口,「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約3923坪,墓厝約300坪,墓中供奉有以鄭用錦為首鄭氏六代先人。

鄭用錦(1799-1844年),字文順,號勤亭,為淡水廳附生,鄭崇和三子,開台進士鄭用錫的親弟弟,受清朝廷誥封奉政大夫晉贈通奉大夫。

北門鄭家代表提報給縣文化局的資料中說明:墓園中的子輩在台灣史知名之人士,於《台灣省新竹縣人物志》記載有名者,即包含鄭如蘭(鄭用錦子)、張棗娘(鄭用錦妻)、鄭拱辰(鄭用錦孫)、鄭肇基(鄭用錦曾孫)、鄭玉釵(鄭用錦曾孫女)、鄭鴻源(鄭用錦玄孫)等六位。

清代到日治時代的新竹發展史,不能不提到從金門來台,先在後龍落腳,後遷移到竹塹的新竹北門鄭家。鄭氏家族中最著名之鄉賢為春官大夫鄭崇和及開台進士鄭用錫。

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記載「清朝同治後期以及光緒年間,竹塹鄭氏家族諸領袖人物當中,鄭如蘭無疑是名氣最大的,成為割臺初期鄭家最具代表性人物!」

鄭家後裔表示,鄭如蘭(1836-1911年)於新竹縣人物誌名列鄉紳之列。鄭如蘭,名德桂,字香谷,號芝田,父鄭用錦早歿,受養育於繼母張氏(張棗娘)。事母至孝,母有疾,必先嘗其藥方予母服用。經禮部奏題孝友,如蘭謙恭未敢建坊。

及母卒,喪葬盡禮,同治五年(1866年)奉旨建節孝坊,以旌表之,這座是新竹四座節孝坊中的一座,目前被安置在國華街巷內,和新竹發展史中的牌坊文化息息相關。

鄭如蘭在世為新竹首富,生性儉樸,然凡地方義舉,從未後人一步,但凡修橋鋪路、興學賑災之役不可勝數,澎湖歲饑、嘉義地震、全台水災,均為全台捐款第一人。每遇地方飢荒,開倉賑糧可達數月之久。

鄭如蘭甚至還編著《偏遠堂吟草》詩集,因其書齋之名而得。計有古今體詩158首,涵蓋清代及日治初期創作,尤以清代為主,1992龍文出版社據此影印出版而有傳世。封面為民國初年名人梁啟超所題。

對新竹歷史如屬家珍的新竹市前市長(1997-2001)、目前是識竹書屋主人蔡仁堅表示,北門鄭家從鄭崇和開始就「葬於斯」,而用字輩的如開台進士鄭用錫、鄭用錦兄弟等就是「生於斯,葬於斯」。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記載「鄭如蘭性好吟詠,頗致力於詩社活動,創立北郭園吟社。鼓吹風雅,到老不輟,繼鄭用錫、林占梅之後,成為竹塹文壇領袖」,著有偏遠堂吟草一卷。鄭如蘭卒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死後葬於新竹大崎山。

#新竹工業之父鄭拱辰

更重要的意義是,鄭如蘭之子鄭拱辰,是帶著新竹從農業社會轉進工業社會的,新竹工業之父的代表性人物。

原因是他在日本時代擔任新竹農業組合理事長,不僅參與新竹電力開發的─軟橋水力發電工程,也是創辦新竹電燈會社之一,即今之台灣電力公司前身。

開發軟橋水力發電廠時,意外挖到瓦斯氣體源頭,這也是為什麼全台灣唯一在新竹會設立「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的由來,這座研究所的建築目前就在工研院光復院區內,面向新竹商校和水源地。

戰後,天然瓦斯研究所由中油接手,改為中油新竹研究所,而後結合不同的研究所,改為「聯合工業研究所」。

民國六十二年轉型成為今天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然後在清大、交大等學術和研究單位都在新竹形成聚落。

因而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才有今天的護國神山群的形成。

#北門鄭家參與新竹科技產業發展史的源頭

蔡仁堅認為,新竹科技產業發展史的源頭─包括水、電、能源等,正是目前科學園區要徵收的六代人跨越180年的「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面積不到400坪的土地,他認為鄭拱辰等人都是新竹農業轉型為工業的重要核心人物。

如果包括鄭如蘭和鄭拱辰在內的六代家族成員墓園能保存下來,與護國神山台積電並存,相信是件大大的美事,也是新竹發展史的重要事件。

其實還有前例可循。蔡仁堅表示,像友達光電在台中的土地發現遺址立即停工,規劃為台中史前遺址之一,友達不僅獲得「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美名,甚至他們的客戶來到台中拜訪時,還指定拜訪的遺址景觀。

另一個例子,也發生在新竹市。當年高速鐵路在路線規劃已定,由於路經金山面有三百年歷史的老樟樹和伯公廟,前董事長殷琪親自到金山面拜訪金山文史工作者,同時也是金山里里長的吳慶杰。

在了解脈絡後,她認為高鐵應尊重地方文化和歷史脈絡,不僅為此耗費巨資變更設計,讓路給老樟樹和老伯公廟,而且把這個故事寫入高鐵探索館內,甚至也在新竹高鐵月台上製作成燈箱,表現高鐵與地方文化共存的社會責任。

蔡仁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歷史事件,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就在決策者的一念之間。這個決定,不論是好?是壞?都將會成為後人不斷討論和評論的議題。

未來使用的公共性以及鄭家掃墓的私人使用,可以用管理辦法來操作的。蔡前市長相信特定人士的北門鄭家掃墓,以及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的公共性,都可以用開放掃墓或參觀期間的登記制度來管理。

他舉例說,自來水廠也是敏感單位吧?他們就可以運用管理方式,採預約解說方式進行,就是很好的管理方式。

總結一句話:做對的事,時間會紀錄,做錯的事,歷史會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