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流麻溝十五號》院線上映,逐家(大家)相招去看,才有下一部!!

明天10/28《流麻溝十五號》就要在全台電影院放映,非常寄望有《海角七號》的奇蹟,因著觀眾看後的口碑而帶來亮麗的票房。

10/6我看了試映,非常感動,後來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在10/21有一場包場,我因為已安排和高英傑老師(高一生次子)對談,無法去看。基金會的龍三說,好多人都在問:「周老師有來嗎?」是的,我一定會再看一次。昨天遇到我的同事,她和妹妹去看10/21的包場,我問她,她的妹妹覺得怎樣?她說,妹妹看到哭。我的同事如何感覺,不是重點,因為她就和我同個領域,但她的妹妹看到哭,給我很大的信心,所以雖然我還沒看第二次,還是要再來推一下這部電影。

不能「劇透」,那我要怎樣來推薦呢?

簡單講一下優點:首先,改編得很不錯。其次,電影敘事很流暢。第三,如導演周美玲所說的,片拍得「非常非常輕柔」,是她「最溫柔」的一部電影,不要害怕,去看就是。

第二點純粹是感覺,沒有專業知識。第一點簡單補述:電影的劇情當然改編自「史實」,109分鐘的電影,一定要改編。我長期關心白恐歷史,也認識多位受難前輩(好幾位已過世),這裡面的改編,我可以講上兩個鐘頭,但就我看電影和戲劇的心得,我認為這部片的改編,基本上OK。電影的主人翁必須有內在人格的一致性,我認為三位主角都有,將多位前女政治犯的經歷彙整到一個人身上,而有其內在邏輯,我覺得編劇很不錯。第三點,就如同張常美前輩在紀錄片《流麻溝女思想的》中說的,她能講的,只是「冰山的一小角」。希望看電影的人能從這一小角去「想像」真實,因而想了解What really happened(到底真正發生了什麼)。

我是歷史工作者,不能「劇透」,但應該可以補充說明吧?蔣介石「發還復審」、「嚴為復審」的,幾乎都變成死刑。揣摩上意,是專制獨裁體制必然的常態,不要太天真。「綠島再叛亂案」,原本十二人只是判感訓或無罪,結果變成十二個死刑,電影最後處決的剎那(真的就是生命最後的剎那)展露笑容的遺照,有幾位就是這個案件被處決者。我們嘉義青年陳正宸,原本無罪,被蔣介石退了四次(完全違法的作法!!),他飭令「詳加研求事證。盡法懲處」,你以為這是甚麼意思?陳正宸就這樣死了。1966年史與為案,原本二人死刑,蔣介石批「均應處以極刑可也」,所以七個人都死了。請告訴我:沒有新事證,沒有另引法條,用硃筆把人的生命劃掉,若是你,你服氣嗎?你會爬上八十九個石階去禮拜那個人的超大銅像嗎?

根據學者沈筱綺的研究,判決書層層上呈軍事長官的過程中,有經過蔣介石核覆和沒有的,蔣介石判重刑和死刑的比例比後者高出很多。綜合來說,經過蔣介石核覆的,最終判決的結果六成以上是重刑,其中約二成八是死刑,約三成三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那麼,沒有他經手的呢?阿,死刑佔4%,約七成是刑度較輕的判決。這告訴我們什麼?首先,不要經過蔣介石之手,就會幸運很多。不經與經過蔣介石的致死率是:4.16% vs. 27.96%!(圖四)蔣介石殺人的慾望是不是比各級軍事長官的平均值高6.7倍?請問,你會如何形容蔣介石?如果你是當事人,而且知道這個情況(當時沒有政治犯知道),那麼,我相信你,尤其是你的家人,一定會用盡力氣祈求神明保佑不要落入這個人手中吧?

根據沈筱綺的統計,蔣介石一共非法/違法奪取了259個人的性命!這個問題,我已經寫過了(2022/4/5臉書貼文),就不再寫了。只期望看這部片的觀眾,在這麼溫柔的呈現下都能看到哭,那麼,這樣的觀眾會願意進一步了解白色恐怖,以及轉型正義的議題吧?

最後,也應該不是「劇透」,因為電影已結束,有人可能會覺得是「續貂」,三位主角和親友在彷如天堂的綠島沙灘野餐,那是「夢幻組合」,是想像的。但是,我要說:如果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應該有的過去,以及我們被剝奪的可能性,那麼,你就無法想像一個真正值得島嶼子子孫孫的未來,只能抱著你「維持現狀」的癡想,直到……就算到那麼一天,也不會醒悟吧?

照片擷取自我寫給青少年的《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如果你想要「系統地」了解白恐的歷史,以及轉型正義何以必要,請看此書。我很少廣告自己的書,但真的就是希望有年輕人願意讀──目前唯一一本為他們寫的白恐與轉型正義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