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了解「僑」的當代現象──恰是「食果籽 拜樹頭」的正對反

早安,福爾摩沙!

已經20天臉書沒貼文,實在是因為過去二週是魔鬼行程,昨天趕兩場,下午先到黃晴美文獻展致詞,然後趕到森林小學的課程演講,從來沒有過,自己也覺得很抱歉,因為我參加會議,基本上就是會坐到活動結束。有次有個主辦單位方還覺得奇怪來表達困惑:怎麼會有教授坐一整天?

當然,沒貼文另外一個原因是,擔心犯忌,一忙就無法花心力琢磨,還是寫X和翠自由多了,只要考慮字數就可以。

我的先生陳弱水知識很廣博,我想和他有接觸的人大都有此印象吧?他可以從一個人的姓,講到你的祖先可能從哪裡來vs.族譜神話&家族自我神話的傳述。我常問他問題,尤其中國史的問題──當然他的黨外運動知識也很好,會記得我不記得的事情。

有時我會找很困難的問題問他,已經有好幾年,我常問他: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感恩他所在的地方所給予的恩惠?我常問他,星雲明明就是靠台灣起家,為何不感恩,不顧台灣人的整體利益?我說,台灣民間最素樸的道德觀就是感恩,就是「食果籽 拜樹頭」。一個宗教大師連這最簡單的道德都沒有,我實在無法信服。為何會特別問星雲,因為他還戚戚惶惶時,陳弱水的父親(我的公公)陳慧劍先生就和他熟識,說起來少年星雲也蠻落魄的。

每次我這樣問──當然主要是問在台外省人及其後代(有少數不是,他們已經是第一代台灣人,如友人金恆煒、段震宇)為何那麼痛恨台灣,那麼反台灣,陳弱水都沉吟不答,他是謹慎的人,不知道的事情不輕易回答。最近一次,就不一樣,他就說他好不容易找到相關研究,他說這個現象是中國東晉以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不是這樣,例如,三國孫吳時代,很多北方的人遷移到南方,還會自稱江南人。他講了很多,也回答我很多提問,過不久,他就寫了這篇〈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我讀後豁然開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戰後來台灣的絕大多數外省人及其後代,甚至是第三代,都自居是「僑」,連他們再度移居到美國,還是「僑」,明明愛住美國,也愛兒女擁有美國籍,結果還是中國的「僑」,是世界上最高位的人群。(文章連結在留言欄一

有時觀念的突破性解釋很重要,讓我們在迷霧中看清真相,解構當代最大神話。

引文:

總結而言,大概在漢末,中國開始比較常用「僑」來指稱遷居,原來遷居並沒有特殊的文化意義,遷居者都以落籍為歸宿,但在東晉初,以貴族為領導者的移民遷到南方,出於優越的心態,他們把「僑」的身分制度化,將自己定位為在南方的非南方人。我們從「僑」現象的起源認識到,這個觀念並不是簡單的懷鄉念祖,而是與遷居者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他們是高階的,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認同的價值。

~~~~~~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

圖片:廖述宗小女兒慈卿所繪「食果籽 拜樹頭」,輯自廖述宗口述、莊家穎整理編寫,《食果籽 拜樹頭:廖述宗的人生回憶》最後一張圖版,這張圖也是該書的封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