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真的看得到公道
有時真的看得到公道。
fb blog版
有時真的看得到公道
有時真的看得到公道。
再會了,台灣文學家曾貴海醫師
再會了,台灣文學家曾貴海醫師
「故曾貴海醫師告別追思禮拜」2024/8/24 於高雄鹽埕長老教會
照片:江自得醫師講述「故人略歷」
殖民統治的兩面性:鎮壓&馴化
上個禮拜日(8/11)去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看《西來庵》,在大廳見到王榮裕導演,我自報姓名前先說我是周馥儀的老師。導演表示常看我的文章,爽朗和我們合照。
為何先報學生姓名?一方面,周馥儀和導演熟識,另一方面,我這個學生剛來台大歷史系讀博班時,我就聽說:她是「濁水溪以南喊水會結凍」,哈哈!是否三一八之後「濁水溪南北喊水會結凍」?待攷XD。
神奇加一椿。我和我先生陳弱水在大廳繞繞,突然在一個隱蔽的角落看到陳明章和一位少年家。我知道弱水和陳明章北投中山國校(現為逸仙國小)同班,也同樣讀北投國中,每次都好奇問他:陳明章認得你嗎?他總是表示應該不記得。我本來要走開,沒想到弱水趨前自我介紹,原來陳明章認得他,還主動提及小學同班,並確認國中隔壁班。他們53年沒見過面耶,超過半世紀!!我倒是聽過陳明章現場表演彈月琴,好像在北藝大的教室,忘了怎樣的場合。
總之,很神奇地,陳弱水和陳明章相認,陳明章還慨然和我們合影。那時候才知道旁邊的少年家是他的兒子。
陳明章創作很多首歌,有好幾首很有名,如〈伊是咱的寶貝〉、〈下哺的一齣戲〉等等。不知為什麼,我格外喜歡〈流浪到淡水〉,可能是這首歌真正的故事性和歷史的悲劇感(連帶著台灣的過去),加上我特別喜歡金門王的唱法和台語發音吧?有時我會想:不再能講台語的台灣人如何欣賞金門王的台語呢?
《西來庵》這齣戲是講日本統治下發生於1915年的抗日事件,一般稱為「噍吧哖事件」,也稱「西來庵事件」、「余清芳事件」。
這是講台灣人抵抗外來統治者的故事。我原本沒計畫看這齣戲,學期結束,八月也正式退休了,但沒比較有閒,反而更忙。後來因為駱靜如老師來訊大力推薦,加上我也很想了解這齣戲如何詮釋抵抗,決定去看。民間如何看待抵抗一直是我很關心的議題。
1997年我的《台灣歷史圖說》就花一章分寫噍吧哖事件和霧社事件,而該書總共才十章。27年後的2024/7/19我在霧峰夏季學校講「多重殖民、鎮壓與馴化,以及抵抗歷史的消失」。這個題目去年10月在高雄講過,今年4月和上面提到的7月也講過。4月是華語(艾琳達女士來聽),其他二場是台語。
將近30年來,我對台灣歷史上的抵抗一直很注意,比較遺憾的是,對於清國時代的反抗事件,我的了解遠遠不夠。這是將來要加強的地方。
台灣人(原住民&漢人)從荷蘭時期起就都有很慘烈的抵抗,沒有一個政治分期中沒出現在地人民的抵抗。
外來統治/殖民的兩個面向(雙面性):鎮壓&馴化
台灣歷史上的抵抗往往很慘烈,遭到嚴厲的鎮壓,以及伴隨而來的馴化。
台灣歷史有抵抗,但抵抗者被遺忘,被馴化者代代複製生湠,於焉台灣歷史教育基本上不教抵抗,社會也不談抵抗。而我們有需要抵抗嗎?有,那麼,沒有教/傳承抵抗歷史的當代社會要如何面對侵略呢?
曾聖光(Singcyang Diway)的冷遇,告訴我們什麼?有情有義的聲樂家曾道雄教授為他高歌一曲,但社會有聽到嗎?沒吧。有聽到的是人口的零頭吧。
附帶一提:這齣戲基本上是台語+客語+少數日語發音,客語我無從評論,日語大部分聽不懂,台語相當不錯,但有時發音會出現「m音n化」的現象,最重要的「西來庵」的「庵」是am,但你會聽到an。還好,好像沒聽到「嗎嗎叫」。
圖三至五 2024/7/19霧峰夏季學校演講「多重殖民、鎮壓與馴化,以及抵抗歷史的消失」簡報投影片選樣。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