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台北市濟南路左轉有書舉辦的「文化中元祭典」短講,今天晚上要到屏東演講。
823之後沒停下來,以後會盡量不答應演講,當初答應時無法預知立法院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學期除了教學之外,時間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照片1 感謝沈清楷先生提供。
照片2 與左轉有書的張慧如小姐合影,她昨天是「爐主」。


fb blog版
【後726/823勿忘兩件事】(文長先告知)
和許美華一樣,我不想對大罷免的結果表達看法,但看到輿論不斷檢討失敗者,忍不住想提醒以下兩件事。
大罷免第一階時,我就問一位和大罷免關係緊密、熟諳立法院運作的人士(大名隱去,真的赫赫有名),問他評估會過幾席。他回說大概10席。我不是喜歡「預測」這類事情的人,但實在很好奇,也認為這位相關人士的評估應該具有參考價值。我問他兩次,第二次我先生陳弱水也在場,提高到15席。但不管評估幾席,我們都非常投入,全力協助罷團。
我會提這「10、15席問答」主要是要講,第一階因為罷團志工的努力與打拼,結果是35席「全罷」!!(新竹市長那1席就略過,免得行文太複雜)
要人填寫連署書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志工的辛苦就省略不提,這同時我們也看到公民主動的面相,例如在下雨天排隊在大賣場前面等著連署,隊伍長到讓志工和閱聽者感動到想哭。總之,第一階的35席,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包括政客、媒體人),這點毫無疑義,請大家務必記住。
第二階的困難度,也不用講,就份數來說,必須是第一階的11倍、12倍以上,還要達到「安全門檻」,那是非常艱鉅的大挑戰。我手邊有個A4表,有選區、姓名、二階門檻、目標,我每天看,也做筆記,有時出門也帶在身邊。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每天最懸念的就是這件事。我們是這樣度過這段日子的,應是畢生難忘的2025夏之陣吧!
第二階先過了24區,好幾區還過得非常漂亮。再來就是拼補件的地區。我有認識的朋友,他非常了解台中的政治生態,我問他第二階情況,他很篤定地說只會過3區,原台中縣應該沒希望。但後來補件都過了。不要忘記,823的七區(新北11,竹2,投1、2,中2、3、8)送補件成功時,好多人都感動到掉眼淚!竹1衝著送件,真的就是用「衝」的,雖然最終失敗,但當時的情景我想很多人都不會忘記吧?
最後是31席!!第二次跌破很多人的眼鏡,您說這不是奇蹟又是什麼?我當然不相信人世有「奇蹟」,奇蹟是在人的努力上才可能出現。如果您要檢討失敗者,也請不要忘記這兩度的奇蹟。
即使沒過第二階的地區,也都可歌可泣,大家應該還記得92歲的文學大家李喬(1934年生)挺身而出擔任苗2的領銜人吧。其他感動人心的故事就不多提了。
當然726、823確實失敗了,但第三階本來就不是靠志工和我們這些幫忙的人就能成功的。我記得有幾區的志工都很坦白地說,第三階真的就是要靠動員綠營組織票。我不想對此多置喙,我長年當老師,知道罵學生沒有用,他若有反省能力,不要別人來講,做錯就會自省,下次改善或不要再犯。
726之後,我常想起一個中國南明的故事。親愛的讀者,請不要挑剔我用中國的歷史故事,南明是我還算熟悉的中國歷史,也是很關心的一段歷史,那關係到在家國與個人生死存亡之際,人如何做出選擇、選擇的代價等問題。
1659年(永曆13年)鄭成功與反清復明的另一重要領袖張煌言合作,會師攻打南京,這就是著名的南京之役,如果成功,會大大改寫南明的歷史,但失敗了。在這裡無法講細節,鄭成功率領軍隊從金廈揚帆北上,直入長江,勢如破竹,進逼南京城,眼看歷史就要改寫了,但鄭成功犯了幾個大錯誤,這就跳過,只講這點:在作戰策略上,由張煌言率水師側擊南京城觀音門,以呼應鄭成功攻打南京城,但當張煌言抵達時,鄭軍遲遲未到,導致張煌言孤軍作戰,損失慘重。如果當時能即時夾擊,南京城很可能一攻而下,但援軍沒到、援軍沒到。(詳見〈海洋之子鄭成功〉(七)、(八),連結見留言欄)
如果您要問我726之後有什麼心情,那就是常想起張煌言的失落之感。他在這之後就被鄭成功派往蕪湖,從此無法參與戰略的籌畫。如果您對張煌言有點認識,真的會很同情這位堅決以生命抗清的一代奇男子。
回到大罷免。如同大家知道的,這次志工很多都是政治素人,第一次參與政治社會運動。不過,其實也有地方的黨外支持者,民防組織的成員,有其多元的面相。不久前,從台中陳燕琪老師那邊得知,10年前參與反課綱微調的老師們,都有深度參與大罷免。有時,我們真的不能只看到眼前,十年前種下的因,十年後再續前因,因因果果。726、823的因會長成怎樣的果,還需要時間,喜歡檢討失敗者的人們阿,請不要那麼短視。
歷史是由事件的最後結局來決定它的意義,包括過程中的意義。大罷免就投票而言,是結束了。但參與者都還在,不止罷團的志工,還包括協助的人(如課金公媽),以及726、823到投票所蓋下同意票的約一百九十萬人(不包括高虹安的部分)。激起史無前例的大罷免的因素還在,而且變本加厲,讓我們集結的危機還在,而且更加緊迫,您說深藍區這一百九十萬人,加上31區以外數百萬愛台灣的人,會坐視摯愛的台灣「無去」嗎?我想不會的,只要我們不散掉,台灣就有救。
明天823就滿一週,我從823之後到昨天開五次會(三次和罷免有關)、參加曾貴海醫師新書發表,加上一個下午到影像工作坊處理影片,回程錯過捷運站在炎日下走有點遠,小小中暑,六天就這樣過去了,今天才有空寫這篇文章。九月就要開始教一門必修課,會更忙,但希望有時間去參加「自訓團」或民防團的課程。當台灣人確實很辛苦!我想很多人都累了,也有不少人需要療傷,我們要互相扶持,互相給時間,而不是壓力。
當台灣人固然辛苦,不過,這次因為大罷免而能與舊識新知一起奮鬥,包括我們一等一的優秀人才且是愛台之士,常感到是人生難得的blessing。
我先生陳弱水說,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知道至少有多少同行者,這也是blessing in disguise吧?
照片:2025/3/30到彰化溪湖宣講,與沈伯洋(中)、吳音寧(右)合影。我到彰化兩次,都是溪湖,第二次是2025/5/2。
https://www.telltaiwan.org/?p=86
https://www.telltaiwan.org/?p=88

答應陳俊宏老師替「2025慈林社會發展研習班 9.19-11.23」宣傳,結果臉書和脆的點閱都不高。答應的事沒做好,就會覺得不安,所以還是要再廣告一下。
友人說放海報會降觸及,那就改用有「真人」的照片,但我幾次到慈林好像拍照不多,2023年年底探訪林義雄先生倒有不少張合照,但未經過同意不好放出來,不然,那真的是黨外運動海內外有志一同的珍貴合影。
突發奇想到慈林粉專找找看,打「一新會」竟然找到這張照片──穿著我母親的鵝黃色短外套,也講我母親的語言。演講時,林先生有來聽,其實這個題目也是要向林先生、方素敏女士與慈林教育基金會致敬。台灣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就是最該知道的台灣人不知道。
該粉專頁這樣介紹2019年4月我的演講:
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介紹霧峰一新會與林獻堂、林攀龍父子的文化志業。說明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士紳,藉由個人豐富的學經歷,體會「只有真理能使我們自由」,竟返鄉進入社區進行文化紮根的運動,以家族力量,透過講座、戲劇、研究會、運動會等,來實踐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與深化,要讓蕃紅花在大地的沙漠上開放,殷盼明朗的台灣!(照片與引文取自見留言欄一的連結)
9/20我要講的題目很大(犯面冊的忌吧?姑隱之),九月開學後要盡量找時間準備。這週六要到左轉有書短講,週日到屏東用我母親的語言講這個語言。
前天宣傳慈林研習班(9.19-11.23)忘了講一件事,我看說明看了幾遍才確認沒看錯,現在還有這樣的事嗎?:
*免費(全程100小時課程中滿85小時獲結業證書;全勤者獲贈獎學金5,000元)
*在慈林教育基金會上課提供食宿、平安險
報名即將截止,竭誠歡迎加入慈林研修行列!!

你去過宜蘭五結鄉的慈林教育基金會嗎?
非常清幽的所在,如果能過夜更好。我去過好幾次,沒寫日記,無法計算,但去慈林課程講課應該至少二次,去參加開幕短講等等,以及去探望林義雄先生,應該好多次了。還是很想再去,9/20我就要去做第一個演講喔。
真的很推薦「2025慈林社會發展研習班 9.19-11.23」,還剩幾個空位,請不要錯過好機會。
研習班課程資訊以及報名,見留言欄的連結。
非常歡迎你鼓勵年輕人來參加,看看課程表,說不定你自己就想參加呢。
慈林是愛的標記,也是我們一起攜手無懼向前行的力量之一。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609

大家辛苦了!!
我不擅於安慰人,但我們真的不能失志,放棄就什麼都化為烏有。誰忍教我們摯愛的台灣沒了呢?
前天寫好這篇文章(連結在留言欄),是繼「正向思考1」而寫的。2023/12/1聆聽數學家楊維哲教授的台語演講,深受啟發。數學上的「公理」是不用證明的,是自明之理,也不需要用來和別人爭論(台語:毋免和人諍、無欲和你諍)。人世有些重要的道理也是「公理」,不證自明,是一切的起點。這週二因校對影片字幕的關係,又聆聽楊教授闡釋一遍,真的受益很大。
8/20在郭雨新先生的誕生日(117冥誕)我受邀在台大總圖文物影像特展的開幕式致詞,我也提出這個看法。50年前郭雨新競選增額立委,我們替他發傳單,結果開出8萬張廢票〔傳聞中的數目,很久後又有新發現,被做掉的更多〕!!他當然落選,但反過來說,他本來當然是會當選的。我們走過那樣的時代,那時候在台大我能講話後回去不後悔(為何要和他講這些話?然後開始心驚膽跳)的同學很少,真的可能就是個位數。雖然不是一个人的江湖,但真的很孤單、很稀微,而且處處危機。
現在江湖真的一點也不稀微,當然我們面對的局勢險峻千萬倍。我估計我們目前至少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仝國—ê,真的不少耶,當然要再努力爭取更多人,但能為這三分之一的台灣人在「公理」之路上努力,我覺得真的是一種blessing。一直想寫一篇文章講「台灣人的流失」,但實在太忙,希望可以找到時間寫。
就這樣囉,真的歡迎點閱我的「迷思1」、「迷思2」、「正向1」、「正向2」,感謝!!逐家繼續做伙拍拚!!
照片:與楊維哲教授合影於「公理self-evident」投影片前(2025/8/19)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509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227

最近太忙,竟然忘了替郭雨新的文物影像特展宣傳。
剛看到邱萬興先生的臉書才想起來,已轉載到網站,請看留言欄連結。
「暗夜孤島 薪火成炬── 郭雨新的民主先行之路」 文物影像特展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樂牙彎展示區
展期:2025/8/20 至 2025/9/30
開幕:2025/8/20(週三)14:30 臺大總圖日然廳
明天下午2:30開幕,我和陳弱水都受邀去講話(各5分鐘),在台大總圖日然廳,歡迎大家來參加開幕,並看展。
現在好像我講到什麼事都是50年起跳,我見到郭雨新先生就是半世紀以前的1975年。剛過世、讓我很感傷的林嘉誠先生(1952-2025),是我大一(51年前)就認識的《大學新聞》(大新)學長,我和他以及他當時的女朋友後來的妻子陳玲華一起在學生活動中心(一活)238室校對的景象,依稀在眼前,恍如昨日。雖然後來沒什麼見面機會,但他是家二哥的好朋友,妻子是我二嫂的好友,深知他遭遇的事情。無盡哀思~~
這張1976年2月6日的照片非常難得,因為當時拍照不容易,好像姚嘉文律師習慣帶相機。
照片中有郭雨新先生(左三)、林義雄律師(左一)、林二先生(左五)、陳菊小姐(坐者左一),以及若干去旁聽的台大學生,站立者右四是我,拍攝者姚嘉文律師當然不在內。我記得是姚律師洗給大家的,難得中的難得。(攝於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門前庭園)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385
https://tw.news.yahoo.com/%E9%83%AD%E9%9B%A8%E6%96%B0……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08-19/988729?intent=false

莫忘823!!
8/15、16我到神岡、豐原街講,兩次志工都收到喝不完的冷飲,以及糕點和水果(我和我先生吃過最甜美的水蜜桃)。我們還是有不少人,路過的汽車和機車有按喇叭的,有表示支持的。比起1960年代「一个人的江湖」或1964年「三个人的江湖」,以及沒有人知道的無數「一个人的江湖」,我們並不孤單,江湖也不稀微。
希望無瓊的志工有1936年生的歐巴桑,台灣歲已經90了。看到戰前出生的台灣人還在努力,我的師長輩的年紀,我們可以放棄嗎?當然不行!!
我準備續寫「正向思考 2」,台灣人保衛台灣是公理,不證自明,就算只剩一个人,公理就是公理。
照片:2025/8/2 台中潭子潭水亭「致敬黨外」活動/默語視務所拍攝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