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月份: 2025 年 9 月

九月最後一場演講

昨天完成九月最後一場演講,回來簡直累壞了,實在撐不住,12點以前就就寢,應該是十多年來首次吧?退休後,每天還是要工作到2點,有時趕工作到3、4點才休息也是有的。去年五月青鳥以來就一直很忙,823之後也無法停下來,九月加上要上一門必修課,一門課就是需要兩天,更加忙累。十月希望能稍微好一點。

昨天的演講有令我非常感動的地方。城仲模教授(前司法院副院長、大法官)已經87歲了(1938年生,台灣歲88),昨天身體其實不好,但堅持來主持,正裝出席。據說是他指定要請我來演講。演講開始前我問他:老師係台南人?他說:話頭真長。原來他其實是日本人,日本時代家裡從九州搬到台灣。我說:阿,那「城」是「しろ」(shiro),他說是。後來他們改為「城本」,他的名字是「城本真男」,讀為「shiromoto sanao」,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真」可以讀為「sana」。日本人的姓名讀法是一大學問,工具書很多(我有一套,姓和名分開,各千頁以上)。很可惜,後來就沒時間細問了。

昨天的演講是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的,城先生是董事長,我的演講題目是「黨外運動及其未竟之業」。今天「適逢」教師節,原來孔子誕辰日是雍正皇帝訂的!(見留言欄一)今天也是民主進步黨創黨39周年,不過,很多在上位的人已經忘記初衷,懷抱初衷默默凋零的志士尤其基層黨工不被記憶,可以說被集體遺忘。難道就如同城教授會後和我分享他的看法一樣嗎?他說他最喜歡〈荒城之夜〉的一句詩:「栄枯は移る世の姿」(eiko wa utsuru yo no sugata)城老師用日語唸,再用中文和周圍的二、三人解釋。我想若不要陷入太文學的翻譯,就是:「榮枯會改變,是人世之姿」。我雖然能體會這種「榮枯」等同觀,但還是不想放棄信念。在「後後現代」還想做愛爾蘭幾世紀的努力,是愚不可及吧?愛爾蘭至今也還是未竟之業阿。

台灣真的很後後現代,是非對錯對很多人來說,完全不重要,黑白不過就是兩種顏色,顛倒也還是顏色阿,有何不可?雙標到極點,如果今天花蓮是綠地,縣長早被罵S了,但看來還很OK耶,事情過後再每戶贈送印有國王王后肖像的米袋,大概就沒事了吧?

照片輯自林國漳先生的臉書,謹謝!

https://www.telltaiwan.org/?p=16655

善款請捐給對的帳戶

【善款請捐給對的帳戶】

不想稱這個地方叫「光復」,記得有一陣子族人想用「馬太」取代,但似乎沒結果。馬太:馬太安Fata’an +太巴塱Afalong/Tafalong,希望將來有望改名。

「馬太」是我先生陳弱水小時候生活過五年的地方,常聽他講,我也去過兩次。但最有感是閱讀黃宣衛主編的《末代Sapalengaw的話:馬太安大頭目Unak Tafong 1958年。錄音重現》(中研院民族所,2014)。這真的就像跨越半世紀以上的聲音傳到「現此時」(台語,當下)的台灣,如果加上內容所述,真的就是將你帶回一世紀以前的馬太安。

這本重要的錄音重現口述文獻,我上「台灣原住民歷史」的課一定給學生閱讀,但限於時間也只能指定閱讀一部分。我常覺得台灣人真的需要多讀書,關於原住民的好書非常多,就是「欠人讀」(台語)。「台灣人欠讀冊」,我不是只會叫叫而已,我自己擺過四次書攤,不是要賣自己的書,是賣我認為「台灣人養成記」中必讀的書。

我一心期待的「文化立國」有可能出現嗎?最近重讀愛爾蘭文學大家葉慈的獨幕劇Cathleen Ni Houlihan特別有感。這是1902年葉慈與Lady Gregory合寫的劇本,它的首演、演出與流傳,在愛爾蘭至少超過二世紀的持續奮鬥、努力與犧牲中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近日常想:在「後後現代」的台灣,就算我們寫出類似的獨幕劇,還會有人看?還會感動人嗎?

很多人想捐款給花蓮救災,請小心謹慎,聽說詐騙集團也出動了。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圖文不符XD)

大家好。最近美國AIT發言人回應《中央社》的詢問時,明確說:

美國在台協會(AIT)表示,中國試圖扭曲「開羅宣言」等二戰時期文件,意圖將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

AIT發言人指出,中國故意歪曲二戰時期的文件,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試圖支持其脅迫台灣的行動;北京的敘事完全是錯誤的,這些文件都沒有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

(以上引自中央廣播台 2025/9/13,見留言欄一))

這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引起震撼,轉發的人很多。

那麼「台灣地位未定論」又是什麼?以下是我的《少年台灣史》的「小知識」,敬請參考:

現在高中歷史教科書,幾乎都將「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之後,台灣變成中華民國 的一省」,視為理所當然,真的是這樣嗎?有一本教科書提及「台灣地位未定 論」這個詞,到底指什麼? 簡單來講,就是中華民國接收台灣是軍事占領(還是代理盟軍做的呢),並未擁有台灣的主權;1952年日本透過國際條約,放棄台灣和澎湖的主權,但並沒有將主權移轉給中華民國,所以台灣的國際地位還處於尚未決定的狀態。

我們須從國際法來了解。當代的國際法有兩個重要原則:一、國際解決領土爭 議不使用武力的原則;二、人民自決的原則。第一項是第二戰之後,聯合國憲章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各國在面對領土歸屬爭端時,必須用和平的方法來加以解決,不得使用武力。第二項是歷史上很大的變化,在18、19世紀 乃至二戰以前,用武力征服某地,取得領土,是當時國際法所容許承認的。但時至今日,已不能這樣做,因為依當代國際法的認定,一個領土的歸屬,不是土地與財產的交易,而是牽涉到整個領土上住民的基本人權與生存福祉,所有關於領土住民將來的歸屬、地位等問題,都必須依據住民的自由意志來決定,這便是人民自決的真諦。

根據國際法,台灣從1945年到1952年,是屬於盟軍授權中華民國軍事占領的狀態,仍然是日本的領土。1950年韓戰爆發,英、美等盟國急著要將日本拉入自由世界,因此必須盡快解決法律上盟國與日本仍是「敵對狀態」的問題, 於是於1951年召開舊金山對日和約會議,和約第二條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的一切權利、主權及領土要求,但未規定歸屬哪一個國家。「對日和平條約」,一般俗稱舊金山和約,於1952/4/28簽署生效。

這裡必須注意的是,各國和日本召開和會時,由於中國代表權有爭執,國共雙方(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沒被邀請參加和會。若讀者只熟悉中華民國的歷史論述,會以為中華民國理所當然代表中國,但國際上並不這麼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取得中國代表權)由於中華民國實際占領台灣,所以日本在1952/4/28和中華民國簽訂「中日和約」。 在締約過程中,中華民國再三要求日本將歸屬國訂明為「中華民國」,但是日本並未同意,因此,「中日和約」第二條僅重申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台灣、澎湖的一切權利、主權及領土的要求,同樣沒有規定歸屬國家──既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其他任何國家。

這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由來,及其國際法與和約上的根據。這也是海外台灣獨立運動(台獨運動)的法理根據。

以上根據:陳隆志,〈台灣的國際法地位〉,《新世紀智庫論壇》7(1999年 9月),頁4-12。關於1895到1971年台灣國際法地位的簡要歷史回顧,可參考姜皇池,《國際法與台灣:歷史考察與法律評估》(2000),頁8-16。

照片:8/30參加左轉有書舉辦的文化中元祭典,巧遇多年未見的法國朋友颯颯,與爐主張慧如小姐合影。七月還沒過,我們仍需要「安魂送煞 」。

https://www.rti.org.tw/news?uid=3&pid=164215

多麼不容易阿!!

明知分享看的人少,還是分享一下。

真的,有些東西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45年黨外運動為我們爭取到自由民主,再加上33年台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台灣。45+33,多麼不容易阿!!

截自陳弱水臉書文章(9/11):

1992年才走向自由化、走向民主化

這幾天看到河道在講今天(9/10)是戰後台灣解嚴日數超過戒嚴日數的開始日。

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當然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但台灣要再經過五年慘烈的抗爭,在1992年才走向自由化、走向民主化。

如果要講「民主換日線」,還要再加五年耶。我不喜歡和人爭辯,但了解不怎麼太遠的歷史還是很重要。

這是去年2月14日寫的文章,或許有助於你了解為何是1992而不是1987,不然我們要如何理解Nylon、如何理解野百合?

文章連結放留言欄一,請大家有空瀏覽一下(文頗長,歹勢)。

我們的網站昨晚也刊登了賴中強律師的文章,內容類似,歡迎點閱,連結放留言欄二。

照片:1990.3.19 野百合三月學運(邱萬興拍攝/提供)

https://www.telltaiwan.org/?p=6562

https://www.telltaiwan.org/?p=16055

宗聖公祠與曾貴海醫師

午安,福爾摩沙!

8/31到屏東演講,我的學生屏工幸真老師與她的好友屏女宛庭老師來左營高鐵站接我們到屏東,趁演講前雨停之際,帶我們參觀「宗聖公祠」,這是曾氏祠堂,非常值得參觀。

這個祠堂能夠列入古蹟並復原保存,是曾貴海醫師等人努力的結果。曾醫師已於去年八月離開我們,曾醫師1946年生,真的有點早(唉……)。8/24我到台北市紀州庵參加曾貴海醫師《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新書發表會,特別有感。高雄衛武營都會公園也是在曾醫師的號召下一群人奔走努力約20年,才有今天這麼好的綠地和藝文中心。

曾醫師是台灣人引以為榮的詩人,他以台灣為主體寫詩、寫書(這其實是文學界的極少數),此外他真的做非常非常多的環保和社會運動的事工,但多數台灣人並不清楚。我想很多年輕人大都以為台灣有今天是理所當然的,不要說不知道45年黨外運動,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後的33年,台灣人的努力也不被記憶。沒有記憶的人們,就算最後丟掉這一切,還是不明白它怎麼來的,怎麼被「舞無去」(台語)。

改天有時間再來寫我讀《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的心得,我不是讀詩的人,看到的還是歷史XD。另外,屏東演講後,周克任、柳詩盈賢伉儷載我們到潮州入住民宿,第二天「案內」參觀潮州三山國王廟,以及有戎克船作為藝術裝置的美麗的東港溪畔。也改天再找時間寫,這是我第一次到潮州,早該來參訪的。

退休後真的更忙,這學期還教一門必修課(有原因的),更忙了。但每天睜開眼睛就是想為台灣的歷史努力。今早在網站貼出高儷珊與林永生的故事(分上下,連結在留言欄,歡迎點閱),阿,太多感動人心的故事,但最應該知道的台灣人卻不知道。我到底要如何努力,才能普及台灣的歷史呢?……

(最近幾位已經在當老師的學生竟然勸我不要再計畫去街頭宣講,要專心寫書QQ)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953

蔡焜霖前輩(1930-2023)離開我們兩年的日子。

今天9/3是蔡焜霖前輩(1930-2023)離開我們兩年的日子。

如果蔡前輩還在,一定會對2024年5月以來的立法院感到很生氣,一定會痛罵,他痛罵的神情,想必很多親朋&年輕朋友可以想見。他也一定會支持我們這七、八月以來極力支持的民間運動。無法讓前輩安息,是我們的最大罪過。

2023年12月我寫了一篇追思文章,連結放留言欄一。無法寫新文章,僅以此代替追思之意。

照片:2019年5月25日參加蔡焜霖前輩《我們只能唱歌》新書發表會與前輩合影。左為周威權先生,照片係郭怡棻小姐拍攝,謹謝。

https://www.telltaiwan.org/?p=6067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