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726/823勿忘兩件事】(文長先告知)
和許美華一樣,我不想對大罷免的結果表達看法,但看到輿論不斷檢討失敗者,忍不住想提醒以下兩件事。
大罷免第一階時,我就問一位和大罷免關係緊密、熟諳立法院運作的人士(大名隱去,真的赫赫有名),問他評估會過幾席。他回說大概10席。我不是喜歡「預測」這類事情的人,但實在很好奇,也認為這位相關人士的評估應該具有參考價值。我問他兩次,第二次我先生陳弱水也在場,提高到15席。但不管評估幾席,我們都非常投入,全力協助罷團。
我會提這「10、15席問答」主要是要講,第一階因為罷團志工的努力與打拼,結果是35席「全罷」!!(新竹市長那1席就略過,免得行文太複雜)
要人填寫連署書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志工的辛苦就省略不提,這同時我們也看到公民主動的面相,例如在下雨天排隊在大賣場前面等著連署,隊伍長到讓志工和閱聽者感動到想哭。總之,第一階的35席,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包括政客、媒體人),這點毫無疑義,請大家務必記住。
第二階的困難度,也不用講,就份數來說,必須是第一階的11倍、12倍以上,還要達到「安全門檻」,那是非常艱鉅的大挑戰。我手邊有個A4表,有選區、姓名、二階門檻、目標,我每天看,也做筆記,有時出門也帶在身邊。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每天最懸念的就是這件事。我們是這樣度過這段日子的,應是畢生難忘的2025夏之陣吧!
第二階先過了24區,好幾區還過得非常漂亮。再來就是拼補件的地區。我有認識的朋友,他非常了解台中的政治生態,我問他第二階情況,他很篤定地說只會過3區,原台中縣應該沒希望。但後來補件都過了。不要忘記,823的七區(新北11,竹2,投1、2,中2、3、8)送補件成功時,好多人都感動到掉眼淚!竹1衝著送件,真的就是用「衝」的,雖然最終失敗,但當時的情景我想很多人都不會忘記吧?
最後是31席!!第二次跌破很多人的眼鏡,您說這不是奇蹟又是什麼?我當然不相信人世有「奇蹟」,奇蹟是在人的努力上才可能出現。如果您要檢討失敗者,也請不要忘記這兩度的奇蹟。
即使沒過第二階的地區,也都可歌可泣,大家應該還記得92歲的文學大家李喬(1934年生)挺身而出擔任苗2的領銜人吧。其他感動人心的故事就不多提了。
當然726、823確實失敗了,但第三階本來就不是靠志工和我們這些幫忙的人就能成功的。我記得有幾區的志工都很坦白地說,第三階真的就是要靠動員綠營組織票。我不想對此多置喙,我長年當老師,知道罵學生沒有用,他若有反省能力,不要別人來講,做錯就會自省,下次改善或不要再犯。
726之後,我常想起一個中國南明的故事。親愛的讀者,請不要挑剔我用中國的歷史故事,南明是我還算熟悉的中國歷史,也是很關心的一段歷史,那關係到在家國與個人生死存亡之際,人如何做出選擇、選擇的代價等問題。
1659年(永曆13年)鄭成功與反清復明的另一重要領袖張煌言合作,會師攻打南京,這就是著名的南京之役,如果成功,會大大改寫南明的歷史,但失敗了。在這裡無法講細節,鄭成功率領軍隊從金廈揚帆北上,直入長江,勢如破竹,進逼南京城,眼看歷史就要改寫了,但鄭成功犯了幾個大錯誤,這就跳過,只講這點:在作戰策略上,由張煌言率水師側擊南京城觀音門,以呼應鄭成功攻打南京城,但當張煌言抵達時,鄭軍遲遲未到,導致張煌言孤軍作戰,損失慘重。如果當時能即時夾擊,南京城很可能一攻而下,但援軍沒到、援軍沒到。(詳見〈海洋之子鄭成功〉(七)、(八),連結見留言欄)
如果您要問我726之後有什麼心情,那就是常想起張煌言的失落之感。他在這之後就被鄭成功派往蕪湖,從此無法參與戰略的籌畫。如果您對張煌言有點認識,真的會很同情這位堅決以生命抗清的一代奇男子。
回到大罷免。如同大家知道的,這次志工很多都是政治素人,第一次參與政治社會運動。不過,其實也有地方的黨外支持者,民防組織的成員,有其多元的面相。不久前,從台中陳燕琪老師那邊得知,10年前參與反課綱微調的老師們,都有深度參與大罷免。有時,我們真的不能只看到眼前,十年前種下的因,十年後再續前因,因因果果。726、823的因會長成怎樣的果,還需要時間,喜歡檢討失敗者的人們阿,請不要那麼短視。
歷史是由事件的最後結局來決定它的意義,包括過程中的意義。大罷免就投票而言,是結束了。但參與者都還在,不止罷團的志工,還包括協助的人(如課金公媽),以及726、823到投票所蓋下同意票的約一百九十萬人(不包括高虹安的部分)。激起史無前例的大罷免的因素還在,而且變本加厲,讓我們集結的危機還在,而且更加緊迫,您說深藍區這一百九十萬人,加上31區以外數百萬愛台灣的人,會坐視摯愛的台灣「無去」嗎?我想不會的,只要我們不散掉,台灣就有救。
明天823就滿一週,我從823之後到昨天開五次會(三次和罷免有關)、參加曾貴海醫師新書發表,加上一個下午到影像工作坊處理影片,回程錯過捷運站在炎日下走有點遠,小小中暑,六天就這樣過去了,今天才有空寫這篇文章。九月就要開始教一門必修課,會更忙,但希望有時間去參加「自訓團」或民防團的課程。當台灣人確實很辛苦!我想很多人都累了,也有不少人需要療傷,我們要互相扶持,互相給時間,而不是壓力。
當台灣人固然辛苦,不過,這次因為大罷免而能與舊識新知一起奮鬥,包括我們一等一的優秀人才且是愛台之士,常感到是人生難得的blessing。
我先生陳弱水說,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知道至少有多少同行者,這也是blessing in disguise吧?
照片:2025/3/30到彰化溪湖宣講,與沈伯洋(中)、吳音寧(右)合影。我到彰化兩次,都是溪湖,第二次是2025/5/2。
https://www.telltaiwan.org/?p=86
https://www.telltaiwan.org/?p=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