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11 / 114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蛤,5/9郭位要來台大演講?!管中閔時取消演講,陳文章補邀?Why?(圖文一符一不符)

蛤,5/9郭位要來台大演講?!管中閔時取消演講,陳文章補邀?Why?(圖文一符一不符)

香港的事情很多人都忘記了,誰還記得林鄭月娥──那個在香港毫無stake的特首。誰還記得郭位?那個當學生、年輕人以肉身衝在前面,擋子彈,吸催淚瓦斯的時候,作為校長的他卻躲藏起來,躲得很緊,然後現在要來台大演講,台大的廣告詞這樣寫:

郭位教授於2008至2023年間擔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並蒙校董會破例頒授名譽退休校長。……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頒發2022年管理獎章。

哇,還蒙破例榮獲名譽退休校長耶!!這都在反送中運動之後,中國國安法從天而降毀滅掉香港之後。

才五年不到的事情,台灣社會應該都已忘光光,陳文章校長是知道還是不知道?我們不清楚。阿,原諒他人文認識可能不夠,很會募款就是。

替大家複習一下:

2019年10月18日晚間7時舉辦「我的學思歷程系列演講」,預定由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主講,管中閔擔任主持人,結果管中閔表示決定取消。據報載:有人在網路號召說,郭校長是位傑出的科學家,更是對教育充滿熱誠與實踐力的教育家,同學們不要錯過可以向郭校長請益的機會,相揪一起參加吧。 有網友將這些話進一步闡述:「台灣會有人抗議他(郭位)的核電立場,香港會有人質疑他在運動期間完全不顧學生。這一場的保全哥哥,恐怕你們要很辛苦了!」管中閔表示是本人太忙主動提出不克前來,與台大無關。

現在還會有人相揪一起向名譽校長郭位請益嗎?

阿,沒吃過催淚瓦斯的林青霞繼續緬懷自己曾有過的風華(電影中演俠女不過就是電影),在香港沒有stake的林鄭月娥下台後還不是一家親愛和樂毫無損失?香港城市大學學生已經在必修愛「國」主義和國安課程,曾經被杯葛不敢到台大演講的郭位,還不是來了?!阿,問世間義是何物?為何直以生死相許?

Murmur:郭位家在美國,如果我們稱他「中國華僑郭位」,是不是大家就懂得了?台灣、香港與美國,都是僑居地──「他們是高階的,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認同的價值。」

圖一 擷取自立法委員吳思瑤2019/11/14臉書貼文
圖二 一期一會的貓咪(2014/10/25 真理大學姑娘樓附近)

請來了解「僑」的當代現象──恰是「食果籽 拜樹頭」的正對反

請來了解「僑」的當代現象──恰是「食果籽 拜樹頭」的正對反

早安,福爾摩沙!

已經20天臉書沒貼文,實在是因為過去二週是魔鬼行程,昨天趕兩場,下午先到黃晴美文獻展致詞,然後趕到森林小學的課程演講,從來沒有過,自己也覺得很抱歉,因為我參加會議,基本上就是會坐到活動結束。有次有個主辦單位方還覺得奇怪來表達困惑:怎麼會有教授坐一整天?

當然,沒貼文另外一個原因是,擔心犯忌,一忙就無法花心力琢磨,還是寫X和翠自由多了,只要考慮字數就可以。

我的先生陳弱水知識很廣博,我想和他有接觸的人大都有此印象吧?他可以從一個人的姓,講到你的祖先可能從哪裡來vs.族譜神話&家族自我神話的傳述。我常問他問題,尤其中國史的問題──當然他的黨外運動知識也很好,會記得我不記得的事情。

有時我會找很困難的問題問他,已經有好幾年,我常問他: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感恩他所在的地方所給予的恩惠?我常問他,星雲明明就是靠台灣起家,為何不感恩,不顧台灣人的整體利益?我說,台灣民間最素樸的道德觀就是感恩,就是「食果籽 拜樹頭」。一個宗教大師連這最簡單的道德都沒有,我實在無法信服。為何會特別問星雲,因為他還戚戚惶惶時,陳弱水的父親(我的公公)陳慧劍先生就和他熟識,說起來少年星雲也蠻落魄的。

每次我這樣問──當然主要是問在台外省人及其後代(有少數不是,他們已經是第一代台灣人,如友人金恆煒、段震宇)為何那麼痛恨台灣,那麼反台灣,陳弱水都沉吟不答,他是謹慎的人,不知道的事情不輕易回答。最近一次,就不一樣,他就說他好不容易找到相關研究,他說這個現象是中國東晉以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不是這樣,例如,三國孫吳時代,很多北方的人遷移到南方,還會自稱江南人。他講了很多,也回答我很多提問,過不久,他就寫了這篇〈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我讀後豁然開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戰後來台灣的絕大多數外省人及其後代,甚至是第三代,都自居是「僑」,連他們再度移居到美國,還是「僑」,明明愛住美國,也愛兒女擁有美國籍,結果還是中國的「僑」,是世界上最高位的人群。(文章連結在留言欄一

有時觀念的突破性解釋很重要,讓我們在迷霧中看清真相,解構當代最大神話。

引文:

總結而言,大概在漢末,中國開始比較常用「僑」來指稱遷居,原來遷居並沒有特殊的文化意義,遷居者都以落籍為歸宿,但在東晉初,以貴族為領導者的移民遷到南方,出於優越的心態,他們把「僑」的身分制度化,將自己定位為在南方的非南方人。我們從「僑」現象的起源認識到,這個觀念並不是簡單的懷鄉念祖,而是與遷居者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他們是高階的,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認同的價值。

~~~~~~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

圖片:廖述宗小女兒慈卿所繪「食果籽 拜樹頭」,輯自廖述宗口述、莊家穎整理編寫,《食果籽 拜樹頭:廖述宗的人生回憶》最後一張圖版,這張圖也是該書的封底畫。

不是愚人節笑話:台灣是偉大的世界奇蹟地!!

不是愚人節笑話:台灣是偉大的世界奇蹟地!!

今天是愚人節。昨天(3/31)我的面冊朋友也是朋友鄭順聰在臉書貼出以下文字:

台灣即將建立偉大的世界奇蹟:唱台語歌、演台語劇、唱歌仔戲、參加台語比賽的人,不會講台語,甚至聽不懂。(相信我,我已經遇到很多很多了……

~~~~~~~

鄭順聰先生是台語文作家,也致力於台語文的復振與指導工作,我相信他遇到很多很多了。就歌仔戲而言,二十多年前我在中研院,院方藝文活動請來一團著名的歌仔戲團,我們「典雅台語」課的班長興沖沖跑到後台想和演員開講,結果發現沒有人講台語,都在講華語。你可以想像他的失望吧,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一團我是不會看的,但仍然寄望其他團。可是,有一次我看一部一小時的紀錄片,主角是某團的台柱,也是我欣賞的演員,但整個紀錄片,她沒講一句台語,不管人前人後她都講華語。她的台語非常漂亮,不像她教的學生,連入聲都不會發,但我不會責怪她的學生,老師平常都不講台語,學生要如何學會發入聲字?這個紀錄片,深深傷到我內心的某一部分,好像某個地方被挖掉了,空了,後來我就決定不看她演的戲,連帶也不想多看歌仔戲了──那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的。最近有機會和《1624》的編劇喝咖啡,我只能說,阿,我沒看。她說網路上可看,我也知道,但我每天要做很多事情,我不想傷心,我需要前進的力量──如果你知道我的自我承擔,我想你會了解我的選擇的。(3/25我要求自己FB、IG、Twitter、Threads都要發文,而我還要教書,一天就是24小時!)

我不會公開批評誰,這不是我的風格,但請了解一個人有權利因為傷心而不看某種演出吧。最近有點空閒就聽金門王和李炳輝的〈流浪到淡水〉,很喜歡這首歌,同時覺得金門王的台語發音實在有夠媠,尤其「淡水」兩個字。我在想哪一天年輕歌手都唱成「tān-tsuí」,我們心中的故鄉淡水就真的消失了(阿,那前輩畫家最喜歡畫的淡水!)。希望那時候我已經安息了,沒有人能再用台語傷我們的心了。

台灣真的是奇蹟地。華語本來是壓迫的語言,現在你講台語還會被說壓迫到誰了。昨天晚上好不容易抽空到我母親住處看《鹽水大飯店》(我家沒電視),我妹妹也說,前幾集網路可以看,但我就是真的沒時間,而且我認為看戲一起看比較有意思。昨天的第五、六集,相當好,比較像韓國轉型正義片,沒有迴避暴政的「惡」,也沒有迴避刑求(肉體的、精神的),當然真正的刑求是拍不出來的(你知道謝聰敏如何被刑求?你知道紀萬生為何一耳失聰?),但至少不要拍得離譜的溫和。什麼是精神的凌虐,舉個例子:我的學長王克文的父親被抓,被迫跪在地上爬行繞圈,一面罵自己的太太──因為他的太太在外面營救他。王克文對鄰居也是老師的齊邦媛教授是有所批評的(有機會再說明)。《鹽水大飯店》第六集有同時拍出刑求的二個面相,我認為這是很大的突破。

在臉書看《鹽水大飯店》廣告片時,就發現它有拍出華語是壓迫者的語言,看了五、六集更覺得它的刻畫很能反映真實。但是這個壓迫的語言,現在變成最高級,變成被壓迫者的子孫的第一語言,甚至已經是他們的「母語」了。這若不是偉大的奇蹟,又是什麼呢?連那面車輪旗也是,阿,它的紅色對我們來說是什麼呢?時間真的就是記憶和正義最大的sat-tshiú!

戰後台灣真的就是世界的奇蹟地。不然哪有同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出第一任到第七任一對父子檔總統,然後那個政權的第一屆立法委員當了43年!如果您能舉出世界上有這樣的例子,拜託一定要告訴我,讓我開眼界長知識。然後這樣的兒子總統還被稱為「民主的推手」。還不要去講美麗島事件、林家血案、陳文成命案、江南命案都發生在他任內;他過世時也還是「萬年國會」耶。您說這不是世界的奇蹟,又是什麼呢?

然後那個爸爸總統,親手用簽公文的方式取走259條人命。正常來說,一個人若非法/違法取走一條人命,都是「袂得得」(不得了、絕對不行)的大事情,但在台灣,難道量變帶來質變?那個巨大陵寢與超大銅像還是ROC的觀光勝地耶,印在國際光觀指南耶,每天還由納稅人出錢派衛兵守衛和敬禮耶。您說,台灣不是世界的奇蹟地,又是什麼呢?

奇蹟太多了,講也講不完。在愚人節,大家不妨來想一想還有什麼奇蹟呢,可以提出來當作愚人節笑話來講?還是說,我們每一天都是4月1日?

照片一:春美歌劇團在台北士林前港公園演出(2021/01/05 作者拍攝 )。
照片二:秀琴歌劇團在台北大龍峒保安宮的戲台演出(2021/04/20 作者拍攝)。

盧鈵欽寫給妻子林秀媚的遺書:愛超越一切 / 精神之昇華

盧鈵欽寫給妻子林秀媚的遺書:愛超越一切 / 精神之昇華

77年前的三月,你能想像在嘉義火車站廣場連著三次公開處決社會菁英嗎?處決後不准收大體,三月的雨落到地上是紅的…

3/18是陳復志,3/23是吳溪水、陳陣、盧鎰、蘇憲章、陳容貌、施珠文、林登科、陳庚辛、黃水樹、蔡金爝、薛皆得共11人。

3/25,嘉義四位參議員仁醫潘木枝、畫家陳澄波、慶昇戲院頭家柯麟、牙醫師盧鈵欽,在遊街示眾後在火車站廣場公開被槍斃。

你能想像嗎?──盧鈵欽12歲的女兒看到爸爸在車上,衝出門不斷叫著「爸爸、爸爸」,追著卡車一直跑;陳澄波的次女碧女也追著卡車,一度和父親的視線相碰,開始要槍決時她不知哪來的膽子去拉兵仔的褲管要他們弄清楚…,但被踢到一邊去。

柯麟被打十幾槍,直到完全不動,全身是血,等到能收大體時,他太太坐在地上抱著他,一身是血。柯麟是獨子,太太一直不敢告訴柯母,直到柯母病重將死之前才告訴她。

處決那天中午,聽說全嘉義的午飯沒人吃,賣點心的也收攤回去,不賣了。嘉義鄉下也有整鍋飯沒人吃,吃不下。台灣曾經是那樣的社會,如今呢?

圖片是盧鈵欽寫給妻子林秀媚的信(連結放留言欄一);潘木枝、陳澄波都有留下給家人的遺書(留言欄二)。

這些感動天人的遺書,何時能收入台灣的語文課本?

台文版(周婉窈翻譯;華文與日文原文見連結):

我所愛的妻兒(家後)–ah
明仔載就欲去另外彼个世界矣。今世予你遮爾-á辛苦,真感謝!來世一定回報。只是擔心囝仔的代誌,……(略)
人就是會死的存在。無論按怎,請堅強為著囝仔活下去。我會佇另外彼个世界保庇恁的健康!……只是上遺憾的就是,無法度對你來盡充分的愛!毋過,這若是宿緣,實在沒法度。腦海內懷抱著你可愛的身影,我文文仔笑來離開這个世間。……(略)
我所以無來逃亡,是為著你的緣故,是為著囝仔的緣故!無定這是愚戇的,毋過,愛超越一切!──
……(略)
抱著此身已將無去的心情,我欲講:
有你遮爾-á好的妻後,比啥物
閣較滿足。再會了──
千萬毋通哭喔!
從今以後
你的鈵欽

相招明天晚上來參加十周年晚會喔!!

相招明天晚上來參加十周年晚會喔!!

今天下午去參加「後太陽花世代看太陽花運動」,是年輕人的場,最年輕的與談人才16歲!!

主持人張育萌、五位講者周品妍、張嘉恩、邱奕翔、廖崇倫、黃種賢,都講得很好,坐我旁邊的吳介民老師非常稱讚,我是同意+1。

最特別的是,廖崇倫──2015年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他與談時用台語,非常生動的台語。我參加過很多研討會和座談會,他這個年紀的講者做這樣的語言選擇且講得很好,實在很少見!!他的言說也顯示了哲學思維的味道,一掃我之前的受挫:有人竟然斷定台語無法翻譯某種文類的文本?!

明天晚會6:30在立法院濟南路群賢樓旁,歡迎大家來參加!!

照片:左起張育萌、周品妍、張嘉恩、邱奕翔、廖崇倫、黃種賢。(我個性龜毛,為了拍一張全員都入鏡的照片,跌了一跤,驚動一些聽眾,足歹勢–ê,還好沒事。)

早安,福爾摩沙!十年前的今天即將見證一場救台灣的運動~~~

早安,福爾摩沙!十年前的今天即將見證一場救台灣的運動~~~

昨天聽到一位學者在講60年前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時,說:台灣人就是一直必須自救。

我認為講得很好,但也令人難過。10年前的日頭花/太陽花運動也是台灣人另一次自救運動。此刻我們也正必須自救,因為國共第三度合作ing中。如果這次我們自救不成功,我們的子弟大概就要到遙遠的地方去接受再教育了。

日頭花運動不是突然起來,它是前一年反服貿協議各種抗議活動/行動的總爆發。研究歷史的人,通常不能只看到「浪頭」,要看到浪頭怎麼起來的。此刻,我就是很希望能看到當前這次自救是否正在累積能量,而我每天所做的是否也能是這個能量累積的一部分?──阿,希望是。

日頭花運動十週年,讓我們再度來了解它、肯認它,發掘它的深意,看見它的影響,以及未竟之業。

今天、明天,以及後天都有非常非常值得你來參加的活動:
3/16+3/17 上午 一天半的座談會(台大校友會館 3A)
3/17 下午 後日頭花世代座談會(台大校友會館 3A)
3/18 請來參加晚會!!(濟南路立法院群賢樓旁)

是什麼召喚了日頭花運動?那個東西是否也正在召喚我們?

310圖博抗暴紀念日遊行

310圖博抗暴紀念日遊行

來台大後的前幾年每年都會參加,後來實在太忙了,就沒再參加。今年是西藏抗暴65周年紀念日,想說再怎樣還是要去參加。

我母親近年來不良於行,記得她最後一次能走路參加的遊行,就是我帶她跟著隊伍,從Sogo復興店走到101對面的小公園。

最近換我不良於行,最後真的走不動,龍三和Echo要我在小公園休息,等遊行隊伍繞完101回來會合。想到有一次遊行結束的地方,地上擺滿自焚的西藏人的相片,有的容顏真的就是還沒長大的少年,令人心痛。

很高興遇到一些老朋友,也認識了新朋友。

勿忘圖博人、勿忘維吾爾人、勿忘香港人,最重要的是要保住台灣,不然這些「勿忘」都將落空。想不出以後會有什麼人喊:「勿忘圖博人、勿忘維吾爾人、勿忘香港人、勿忘台灣人!」呢?

早安,福爾摩沙! 溫羅汀曬書節很熱鬧 來逛逛吧

早安,福爾摩沙! 溫羅汀曬書節很熱鬧 來逛逛吧

禮拜日,大家早安。

昨天到溫羅汀曬書節的市集給了一場演講,人很多,據王孟亮教授說,他坐在後方,樓梯有人站著聽。我看不到,但感到抱歉,那就完全看不到投影片了。

演講完,發現玉山社魏淑貞總編、蔡明雲副總編,以及許書寧老師在等我,等我簽完書,我們一起到玉山社的攤位看看。

許書寧就是我的《少年台灣史》的插畫作者,她新出一本繪本《娜娜的金魚》,昨天下午也在活動區「說書」,很受大人小孩歡迎。這本繪本,在繪製的過程,我們三人都看過書寧的已繪好的單張畫,至少兩次,也就是看著它的誕生過程,格外有感情。回來看了兩遍,我相信這是書寧到目前達到的最高境界,文和圖都非常好。我們三人很高興,和書寧以及她的父母合影,大家都拿著書。(照片一)

溫羅汀曬書節,今天是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有60個書攤,非常熱鬧,歡迎大家來逛逛!

照片一:左起(敬稱略):魏淑貞、周婉窈、許書寧、書寧父親許孟雄、書寧母親陳玉梅、蔡明雲。
照片二:市集一景(王孟亮教授提供)
照片三:演講一景(王孟亮教授提供)

照片一 :左起(敬稱略):魏淑貞、周婉窈、許書寧、書寧父親許孟雄、書寧母親陳玉梅、蔡明雲。
照片二:市集一景(王孟亮教授提供)
照片三:演講一景(王孟亮教授提供)

溫羅汀曬書節 就在明後天3/9-10 歡迎大家來買書聽演講喔

溫羅汀曬書節 就在明後天3/9-10 歡迎大家來買書聽演講喔

幾乎不曾廣告自己的演講,不過主辦單位希望我在臉書宣傳一下,我想演講的也不是我一個人,就說好。

真的很希望大家來逛書攤,我一直認為台灣人就是「欠讀冊」,換個話說,就是「欠自我栽培」,栽培不能只靠父母,還要靠自己。

為了「鼓舞」(台語)大家看書,尤其讀有助於建立台灣國家認同的書,我自己擺過三次書攤,「台灣的店」頭家娘還稱讚我很會賣書,每次賣書總額都是以萬計算,哈哈!!今年原想繼續賣書,但實在太忙累了,抽不出時間來。我認為看有深度的書,對培養有深度的國民國家的國民至為重要。在經營網站「台灣放送」時,我從來沒有放棄貼長文的作法(也是信念),我們有不少短文章或影音資料,很受歡迎,但我們也放很長的文章,比如:蔡榮芳教授一萬六千字的文章,刊登時分為上篇黃彰輝,下篇林攀龍,也都很受歡迎,至今仍有人閱讀;又比如鄭欽仁教授、莊萬壽教授的文章,有萬字上下的,也是不少人讀耶!我自己幾篇文章,有夠落落長,沒因此而沒人看。(以上的長文都還躍登台灣放送熱門文章!)總之,我認為閱讀有深度的長文(不是為寫長而長,我們沒付稿費喔),是非常重要的。同個道理,看書就更重要了!

明後天,歡迎來台大對面逛書攤喔,保證您一定可以買到好書。

這是溫羅汀曬書節文宣:
3/9、3/10 11:00~19:00,一共有66個攤位就要在台大對面的新生南路三段98號(誠品台大店)至86號(真理堂)人行道,伴隨著杜鵑花與您相見,我們最後壓軸跟您介紹是位於真理堂前的D區「搖滾區」,以唱片行和主辦方「永樂座」、協辦方「大學里」為主,除了書店,還有文創、老物、雞蛋糕。同時服務台和活動區也在這裡,算是一個雜區。來看看有那些攤商~~

  1. 失戀排行榜
  2. 搖滾老爹
  3. 萌萌噠株式會社
  4. 造次映畫|Side Project Film
  5. IMPO MUSIC
  6. 愛樂唱片
  7. 賣啥貨sellwhat
  8. 山峸二手書店 Ridge Books
  9. 永樂座 Eirakuza Books
  10. 詩聲字
  11. 雞百分無麩質蛋糕
  12. 請進門來 – 書友坊
  13. 國定古蹟臺南孔子廟台南孔廟基金會
  14. 勇氣雜貨商行(餐車)
    這次很不好意思的是,原定60攤,但是詢問度太高,沒有招商,就已經滿了總之,這周末我們相約溫羅汀,不見不散~~

張炎憲教授史料微型展/明天3/8最後一天 面冊朋友不要錯過喔

張炎憲教授史料微型展/明天3/8最後一天 面冊朋友不要錯過喔

下午去國史館參觀「台灣史與國族建構:張炎憲個人史料發表會暨史料入藏微型展」的展出。

個人史料發表會在2/27,我要上課,無法參加,感到很遺憾。微型展展期很短,2/27-3/8,只剩明天一天。在國史館四樓。

名為「微型展」就是很小型的「一寡爾爾」(台語),不過展覽空間也是一個大房間,要好好看,也要一個半天。

一進展覽室,就聽到張先生的聲音(影片),那聲音熟悉極了,一時彷彿張先生還與我們同在……(他生前,我都用台語稱他張先生)

巧遇莊萬壽教授,我們彼此都非常高興,要約見面還真不容易啊!!展場牆壁有一張他和拿著「反黑金」旗幟的張先生的合照 (1999/7/24),照片背後有他的題字,但大家都沒認出他的毛筆字署名「萬壽」,我一看就知道,因為熟悉他的書《台灣精神》,是昨天上課的教材之一,上課前還又看了他給我的贈書的題字。莊教授的照片題詞是:「咱何時可以不必到此遊行」,阿,1/4世紀了,我們還是一直必須到此遊行,恐怕將來要救台灣不止是遊行吧?

展出中有一張1992年台灣第一個官方設置的二二八紀念碑,在屏東公園揭幕,前輩們和蘇貞昌縣長的合照(照片3),32年前的了,當時大家都好年輕!!有我的忘年先輩鍾逸人先生、恩師鄭欽仁教授(碑文撰寫者)和師母鄭惠美女士,以及您會忍不住叫「哇,好年輕」的前輩們,姓名見照片說明。

非常值得看的東西很多,特別想提的是,1983/4/30張先生寫給鄭欽仁教授的信(照片4),以及鄭教授給張先生的信,一封原件(一般用筆),一封只有影像的毛筆字信(照片5;很希望哪天能展示原件)。

張先生的信,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即使近41年後,仍讓人感觸很深。

為了盡早發文,「鼓舞」(台語)台派有志前往觀看,就此結束,以後若有機會再來討論書信內容。

照片三:影中人(敬稱略)前排右起:鍾逸人、林宗義、蘇貞昌、鄭欽仁、鄭惠美;後排右起:陳萬益、張炎憲、林李美貞(林宗義夫人)、阮美姝、林逢慶、李敏勇。(感謝李弘祺教授指正)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影中人(敬稱略)前排右起:鍾逸人、林宗義、蘇貞昌、鄭欽仁、鄭惠美;後排右起:陳萬益、張炎憲、林李美貞(林宗義夫人)、阮美姝、林逢慶、李敏勇。(感謝李弘祺教授指正)
照片4
照片5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