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82 / 121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分享文章:〈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

分享文章:〈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

您聽過張美惠嗎?

她是臺北帝國大學「唯三」的臺灣女學生之一,也是臺灣大學文學院第一屆唯一的畢業生,本系(歷史學系)第一個畢業生。

她懂:英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法文、中文,日語和臺語就不用說了。

她畢業後在臺大史學系擔任助教,後來升任講師,很有機會成為「女曹永和」的她,後來呢?……

這篇小文〈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是我今年的一篇論文的副產品,貼出來和想知道臺北帝大・臺大歷史的朋友分享。

我的論文是〈〈臺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講座.專攻及其戰後遺緒(1928-1960)〉,《臺大歷史學報》61期(2018年6月,其實10月才出刊)。等幾個小地方修訂後,再將連結貼到臉書。

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是靠很多人幫忙。在此特別要感謝賴永祥先生,身為後輩的我能獲得長輩的大力協助,感動之餘還是感動。另外,三十多年的友人川村節夫先生和曾秋香女士在日語方面的指教,也是銘感於心。人生走到這裡,最感念的是長輩的提攜和朋友的扶持,以及年輕人還理你(哈哈)。

文章連結:〈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

政治歸政治,麵包歸麵包

政治歸政治,麵包歸麵包

中文真令人困惑。

昨晚想了一個晚上,沒睡好。

「政治歸政治,麵包歸麵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政治(A)就是政治本身,麵包(B)就是麵包本身,所以大家理解成:政治和麵包沒關係。A歸A,B歸B,所以A和B沒關係無誤。
「吳寶春歸吳寶春,麵包歸麵包」,由於吳寶春就是吳寶村本身,麵包也就是麵包本身,所以兩者沒關係。
「陳其邁歸陳其邁,陳小米歸陳小米」,更簡白易解,兩者千真萬確沒關係。

所以「政治歸政治,九二共識歸九二共識」,兩者當然沒關係囉。

眾人理解無誤,但好像哪裡抓不住「貓兒毛」(sa-bô niau-á-mn̂g)。
中文真令人困惑。「歸」字好難解喔,濃濃的存在主義味道,真的就是:
「中文歸中文,麵包歸麵包」。

圖文不符:

達邦部落的貓咪。如果沒記錯,是菊花阿姨(高菊花女士)的眾貓咪之一。阿姨離開後,還有人飼養你們嗎?(周婉窈拍攝,2012/11/09)

分享文章:〈優雅內面的創傷──素描高菊花女士〉

分享文章:〈優雅內面的創傷──素描高菊花女士〉

高菊花這篇文章非常難寫,感覺是寫過的非學術文章中最難寫的。

為什麼呢?主要是高女士已過世,也沒有太多新材料。要寫一個人,我連她生命史的時間軸都無法建立,比如,她的兩個兒子和丈夫何時過世,這麼基本的日期都無法知道。原因也很可憐,高女士幾乎是家破人亡,丈夫和二個兒子早早意外死亡,女兒遠嫁,唯一在台灣的兒子無法聯絡。撰寫期間,我問過高英傑老師,他也無能為力。歷史上,失敗者沒歷史;人世間,家破人亡者怎會有個人史呢?

繼續閱讀

敬悼兩位接連過世的學界同仁

敬悼兩位接連過世的學界同仁

敬悼兩位接連過世的學界同仁

11月24日投票當天,在臉書看到胡家瑜老師過世的消息。

11月27日一早,也是在臉書突然看到林瑞明教授於26日晚間過世的消息。

我想認識兩位,或只認識其中一位的朋友們,都會很不捨。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Ko-Hua Yap 2018 12 02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Ko-Hua Yap 2018 12 02 臉書貼文

葉高華老師一出手,就是不凡。

很值得參考。

引文:

如果只看得票率的變化,很容易以為甲黨進步了,甚至解讀成「板塊移動」。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進步。乙黨流失的票數,並沒有加到甲黨那邊。假如第三次選舉時,乙黨流失的選票回歸,甲黨就被打回原形了。

要談選舉變遷,支持度是比得票率更可靠的指標。其分母是選舉人數而不是有效票數,反映某黨能夠從所有選民當中獲取選票的能力。某黨支持度的變化只與自己的表現有關,與對手無關。例如,甲黨在兩次選舉中的支持度並沒有不同(都是35%),只是乙黨崩盤了(由40%變成30%)。

文章連結:葉高華 2018 12 02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分享文章:〈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文有點長&圖文不符,phái-sè)

選後第一個晚上:一夜數醒。

第二個晚上:仍然一夜數醒,決定與其睡睡醒醒,不如起來工作,於是起個大早,比平常早非常多。

原諒我不直接講感受,而講點小小的回憶。

許世賢博士是戰後嘉義的民主鬥士,有一次她要選縣長來大林鎮拜會地方人士,許博士和當時的志士們標榜「無黨無派」,家父是青年黨員,在地方上算是異議者。印象很深刻的是,她自己一個人走進來我家,應該是搭公路局車子來的。她穿著套裝,也就是西裝外套和裙子一個顏色,當時職業婦女很少,很特別。她沒有助理,就一個人來。我家是日本宿舍,她站在木條緣側,和家父談了一下話,然後告辭,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繼續「跑行程」。我的大哥應該是「許粉」,開票時,他帶我們圍著收音機聽開票,當時買/做票很嚴重,嘉義市的票先開,很不錯,大哥很高興,但開到鄉鎮時,就越開越少。大哥越來越失望,唉聲連連。許世賢選兩次縣長都落選。近幾年來,我才聽說整個嘉義中學的男生幾乎都是「許粉」(不知是否有所誇張),我讀女中,那個時代女生一般對政治避之唯恐不及。

繼續閱讀

林義雄先生的擔憂

林義雄先生的擔憂

傍晚接到林義雄先生的來信,感受到林先生的擔憂。號稱「以核養綠」的第16公投案可能在大家沒有警覺之下過關,導致過去島嶼公民數十年的努力付諸流水。

我先前已參與「學術界不同意第16案連署」,想起四年前(2014)4月27日我帶幾位同學到嘉義參加「鄒族原住民菁英受難六十週年」紀念活動,傍晚我們搭高鐵快到台北,一位同學接到朋友的來訊,他恨不得立刻到台北忠孝西路參加反核靜坐。班車一停,他匆忙道別後快速下車,消失在人群中。他有沒有被水龍沖倒,我事後忘了問。這位學生現在美國紐約州某處深山接受三年宗教苦修訓練,真的是苦修,與外界隔絕。他此刻一定無法知道公投這些事情,想起他,我想一定要替他做點什麼的。我想,他將來走的路應該是經由入世來完成出世。

以下是林先生的來信,聲明的連結附在信末:

敬致學術界朋友:

各位老師:

公投案第16案,提案人背後有強大的政治力量在支持,意在摧毀多年反核的初步成果,如果通過了,等於是對非核價值的全盤否定,所以不能掉以輕心,請您用各種管道,如臉書、EMAIL或公開發言等,呼籲親友及反核的支持者踴躍出席投不同意票(據我們所知,提案人背後的政治力量,動員支持這個案的效果不壞,而反核的支持者,卻大多沒有收到應該投下不同意票的強烈訊息)。

再次請您利用各種方法,拜託您的親友及支持者出來投不同意票。如果您能請朋友一起熱心呼籲親友來投不同意票,更是感激。

人民作主志工團今天上午起舉行三天的行踏行動,行前發表了一篇聲明(如附件),茲送上請您參考。

林義雄 上
2018.11.21
「非核家園」願景,不容破壞
呼籲反核朋友對公投第16案投下「不同意」票

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7tZaJBzaJb-D1RRD-SU3WGmEHK0-VNGg/view?usp=sharing

《拉拉庫斯回憶》及一些思絮

《拉拉庫斯回憶》及一些思絮

日前有一位兄長輩的親戚突然打電話來,失聯很久,以前也沒私下聯絡過。他說平常有在觀察我的動態,這次會打電話來好像是因為看了我的序文,替《拉拉庫斯回憶》(高英傑著,玉山社)寫的。他也是嘉義人,大概因此特別有感吧。他問了一些台灣史的問題,要我給他一份簡單的參考資料,我想沒有一篇文章可以回答他的問題,因此提到《少年台灣史》,我說:那本書大概能回答你提的問題,雖然是寫給青少年看的。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