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87 / 121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動畫片《幸福路上》

動畫片《幸福路上》

昨晚觀賞動畫片《幸福路上》,在描述兒童成長.轉大人的過程中帶入島嶼的歷史,非常值得觀賞。

這是臺灣人自己製作的動畫片,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有我們的笑影、淚痕、希望和無可如何的苦,如果我們不去看,誰來看呢?

圖片是導演現身場次,想觀看的朋友,請看看您附近的電影院是否有放映。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OnHappinessRoad/

分享文章:鄭光博 2017 12 30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鄭光博 2017 12 30 臉書貼文

一本非常值得收藏、查閱的好書:《Lmuhuw詞典:泰雅族口述傳統重要語彙匯編①》,內容是口傳知識的寶藏,編排是視覺的享受,光是裡邊的照片就讓人一看再看,流連不已。

本書的主編是鄭光博先生,感謝他的引介,讓我今年六月得以帶學生到溪口台部落拜訪Watan Tanga林明福先生。林先生於2012年9月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為「泰雅史詩吟唱」技藝保存者,類似「人間國寶」的概念。

這本書的出版,除了驚艷,有那麼多人為臺灣文化的保存、深耕和提升那麼努力,實在令人感動,也讓我們對即將來臨的2018年充滿信心。

文章連結:鄭光博 2017 12 30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聚珍臺灣 2017 12 15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聚珍臺灣 2017 12 15 臉書貼文

今天是冬至,過了冬至,就是聖誕節,過了聖誕節,就是過年夜和元旦,2018年就開始了!!

很久沒在臉書貼文,很多郵件也是「已讀不回」,實在沒辦法。這應該是有工作以來,最忙碌的一段日子,從九月以來每個週末都沒得休息。要怪自己,答應的事情太多(其實已推辭很多),有些工作要求的時間和心力超乎原來的想像,當然自己做事手腳太慢也是問題,一個五分鐘的短講都要花好幾個鐘頭準備。最感到抱歉的是,婉拒年輕學子關於轉型正義的採訪──實在騰不出幾個鐘頭。

疲累中能平安度過12/19日地圖工作坊,感謝上天的保守。原以為這個週末可以休息一下,結果還是沒辦法。期待2017年最後一個週末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好好思考人生下個坎站(khám-chām)要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

年底最如釋重擔的是,四年來受託付的一幅臺灣珍貴古地圖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四年內能完成研究、出版一本地圖解讀書、借展給大型地圖展,並舉辦地圖工作坊,最要感謝:收藏人侯氏家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我們的研究團隊。

《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訂價800元,中間的折頁展開就是縮小版地圖本身,約原圖的二分之一強,很壯觀,對地圖控來說,應該是物超所值。感謝南天書局印得這麼精美,但誠如葉高華老師說的:「南天編輯很強,但不會行銷」(12/19臉書),因此要特別感謝聚珍臺灣,拍這個超好的短片。

祝福大家冬至快樂,有湯圓吃。

文章連結:聚珍臺灣 2017 12 15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2017 12 07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2017 12 07 臉書貼文

已經在12/5正式開展,12/9是開幕式。展期到明年八月。

歡迎大家前往參觀,尤其是地圖控,不能錯過機會喔。

參觀前,若能先翻閱葉高華老師編著的《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更好。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和南天書局共同出版,剛出爐。(好像在偷渡工商廣告XD)

文章連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2017 12 07 臉書貼文

《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的新書發表會及其他

《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的新書發表會及其他

今天上午是《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的新書發表會,精神不濟,自己的部分講得嘀嘀嘟嘟。葉高華老師的「幕後告白」很精彩。

精神不濟,主要是昨晚聽到大學好友曾珍珍學姊(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突然過世的消息,很難過。想起大學時代在臺大女生第九宿舍聽她談話的樣子,一頭長髮,文文地笑著,娓娓講著她最愛的西洋文學,清秀的容顏散發出迷人的氣質。她是我大學時代最傾慕的學姊之一。後來在西雅圖見了幾次面,看過她的先生和兩個小男孩。幾年前也在東華見過面。想到今生今世,再也無法見面,實在難過。此刻只能這樣想:有深刻宗教信仰的珍珍學姊回到主的懷抱,並和八年前車禍意外死亡的大兒子團聚。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851853

在新書發表會會後,有人提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的官網到現在都沒有地圖展覽的消息,懷疑是否有這個展覽?雖然沒有貼文的心情,還是要貼個小文,讓關心的朋友知道:12月9日在臺史博確實是要展覽《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這幅國寶級的地圖。

展覽名稱:「地圖很有事:地圖的臺灣史特展 」

(今天的貼文就不放任何照片了。新書發表會南天書局有直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點閱。)

《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出版訊息

《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出版訊息

最近實在太忙累了,已經滿檔,卻常常有突發事情,要求你的時間和精力,道義上或感情上又不得不做,結果該做的事一直往後延擱。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吧?忙到快病倒,無法照顧臉書。不過,不管怎樣還是要來貼個好消息。

前天剛檢查完一本書的最後校樣。校對是永恆的夢魘。我從大一開始校對《大學新聞》,就與校對結了無可如何之緣(QQ),1994年回臺灣工作後,二十餘年來,不知校過多少刊物、論著,甚至部落格的文章,我們都做文字編輯,更是一校再校。但是,校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總是會有好幾雙眼睛都看不到的「小蟲」,等印出來,卻一眼就看到!所以,校對在我是最大的焦慮所在。已經累到極點,又必須做校對,實在有夠慘。

不過,真的是好消息,一定要報您知。一幅非常珍貴的長卷軸台灣古地圖,國寶級的古地圖,終於要和國人正式見面,它的前導是《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剛剛付印,月底應可問世。

書不是我寫的,是葉高華老師編著的。我很榮幸擔任前前後後的caretaker(ho̍at-lo̍h ê lâng),這整個事情就是個奇異因緣/恩典,也是一群人想讓一幅在法國私人收藏的寶圖化為臺灣社會的公共資財的共同努力。

12月9日(六)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南)將舉辦「地圖很有事:地圖的臺灣史特展 」開幕式,這是以這幅〈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為主軸的大型展覽,是這幅非常非常珍貴的古地圖第一次公開展示。

敬請期待,非常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照片:〈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原圖)和〈臺灣民番界址圖〉(原尺寸復刻版)並排比美。(周婉窈拍攝)

分享文章:陳弱水 2017 10 31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陳弱水 2017 10 31 臉書貼文

珍貴的四張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的照片。

第一次知道原來現在的「樂學館」是文政學部教授研究室,是1928年的建物,還比文政學部(今文學院)的建築早蓋成。

「樂學館」是藝術史、音樂學、語言學等三個研究所的所在地。

將近九十年的建築物,要做很多努力,才可能「其命維新」吧。

文章連結:陳弱水 2017 10 31 臉書貼文

10月27日

10月27日

2017年10月27日,是什麼日子?

沒忘記1930年10月27日爆發的霧社事件,延續四十餘天,不是一天的事情。但最近實在忙慘了,毫無喘息餘地,無法顧臉書(臺語:顧面冊)。在這裡連結「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刊載的「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紀念座談會紀錄」,共分七次刊完。雖然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幾位同學花了很多力氣和時間整理逐字稿,內容相當值得一讀再讀。很期待沒讀過的朋友,有空瀏覽一下。

研究歷史告訴我: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往往比虛構的情節更震撼人心。

想到邱若龍先生和我的「共同」夢想:拍一系列的「霧社事件」國民片。應該永遠是個夢想吧?

座談會記錄共有(上1)、(上2)、(上3)、(下1)、(下2)、(下3)、(下4),在此僅連結(上1),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頁上繼續閱讀。

https://goo.gl/DF6mN7

另外,這是八十五周年的紀念活動報導:

https://goo.gl/GCvoB5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