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台灣史 (第 6 / 18 頁)

一個「黨外囝仔」,再度告訴自己和同行的朋友:M̄-thang失志/不要失志!

一個「黨外囝仔」,再度告訴自己和同行的朋友:M̄-thang失志/不要失志!

由於過去兩則貼文很多臉書朋友按讚,雖然很難收拾心情,我想還是要和您講幾句話。

我可能比很多看我臉書的朋友年紀大很多,台灣的路真的很難走。小時候我們會追著「無黨無派」的宣傳車跑,後來變成「黨外」,在政見發表會台下跑來跑去。我記得,許世賢選縣長時,我們幾個小孩挨著收音機聽選舉結果,市內票先開,一路領先,但越開到鄉下,我大哥的臉色越來越沉,當然最後就落選啦。那時候買票、做票一堆,你以為國校/國小校長有多了不得?我們從小就知道怎麼一回事。後來有位史學大師聽說某位學生的父親是國小校長,露出首肯的神情,我心裡卻是一直在打XX;也因此我了解到要外人了解你的社會真的很不容易,即便是大學問家。(我對於歷史的了解,有不少來自觀察周邊人事物。)

繼續閱讀

光照四方 照亮文化與藝術的福爾摩沙

光照四方 照亮文化與藝術的福爾摩沙

明天10月17日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

1921年10月黃土水入選帝展的《甘露水》(又名蛤仔精)也在此時重現人間,我的幾位朋友都流下感動的眼淚。甘露水和戰後台灣歷史一起浮沉,要流淚是流不完的。

這篇中央社訪問稿也來湊個熱鬧。一百年後我們對臺議運動和文協,除了謳歌之外,也需要有大省思,等大家歡慶差不多,再貼文分享我的看法。

中央社訪問稿〈台灣文協百年的啟蒙與勇氣 周婉窈:如光一般的存在〉

懷思張炎憲先生

懷思張炎憲先生

時間過好快,七年了!真不敢相信,雙連教會的追思會好像才過不久,記得那時候排隊要上樓的民眾很多,隊伍很長。

今天看了曹昌平先生分享七年前此日我的臉書貼文,發現照片確實很不清楚,今天找出原檔,重新放到這裡來。

繼續閱讀

牡丹少女小台「被」渡日留學記

牡丹少女小台「被」渡日留學記

8/17貼出李仙得和卓杞篤的三次會面,有分享的臉友得意地說他「一口氣看完」,真的很長,當時有說要貼牡丹少女小台/阿台的故事,篇幅一半以下,希望不會給臉書朋友造成太大負擔。

其實最想貼的的是琉球人船難事件和牡丹社事件「本事」,但還是很長,考慮看看。好像還是應該盡快回到「Ài Tâi-gí/愛台語」系列。

繼續閱讀

文獻中的琅嶠下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及其與李仙得三次會面(文超長,真pháinn-sè,可分兩次看)

文獻中的琅嶠下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及其與李仙得三次會面(文超長,真pháinn-sè,可分兩次看)

這是我的牡丹社事件論文的一小部分,因為枋(崩)山芒果的關係,7月8日就將這篇論文的雲端連結放到貼文中,結果貼文「被消失」(客訴至今無結果),前天要放也沒辦法。想說根據歷史文獻重建的Toketok/Tauketok(音譯「卓杞篤」,要用台語唸)或許還是值得大家參考。我個人愛看小說(過去式)和戲劇(現在式),但基本上是個歷史研究者,在探索島嶼過往的人事物中,讓我有這樣的體認:真實往往比虛構更震撼人心。這也是我研究霧社事件的深切感受。

繼續閱讀

獨眼外交官李仙得傳奇的一生(文有點長,pháinn-sè)

獨眼外交官李仙得傳奇的一生(文有點長,pháinn-sè)

19世紀很多西方人來到亞洲,其中有不少人可以稱之為Renaissance man,文藝復興型的人,什麼都懂,什麼都有興趣。即使不到這種程度,也可以稱為「博物人」,那是個仝一個人可以對動植物、人種(當時的概念)、語言、自然景觀、礦物、地理、歷史都感興趣、都有涉獵的時代。李仙得至少可以稱為「博物人」。

繼續閱讀

枋山芒果耶!崩山/枋山146年前不是清國領土,你知無?

枋山芒果耶!崩山/枋山146年前不是清國領土,你知無?

圖一

崩山的檨仔真好食。

阿寫錯字?!沒錯喔,枋山早先寫成崩山,崩和枋台語都讀pang,原本是小聚落的名稱,大約在現在枋山鄉枋山村。小地名變大地名,今天的枋山鄉包括古早比崩山還熱鬧的風港、刺桐腳、加洛堂。

古早是多早?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時,日軍大本營在龜山,支營駐紮在風港,有位軍官展開很認真的田調(這敢毋是誠日本?)所以我們今天知道風港、刺桐腳、崩山等漢人聚落的狀況,非常珍貴。有「西部墾荒史」的縮影。

那時候,清國版圖最南只到枋寮,出了枋寮南邊的下苦溪(率芒溪)就是「禁地荒埔」,人民不止違禁出界,也完全沒有公權力的保護(或剝削?)。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國才將全台灣島劃入行政區劃。也就是說,146年前,今天我們吃到好吃的愛文芒果產地的枋山鄉根本不是清國領土。

繼續閱讀

盧修一國會身影新書發表會 台語致詞稿

盧修一國會身影新書發表會 台語致詞稿

8/6出席《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由於口才不好,寫了講稿,致詞時有添加,也有省略,不全然一樣。這是事先準備的講稿,就放到這裡做個紀念。

~~~~~~~~~~~~~~~~~

陳董事長、在座的來賓,kap(與)線頂的朋友,大家午安。今阿日真榮幸,會當來參加這個盛會,今阿日也(iā)是一个追思懷念的日子。

繼續閱讀

盧修一先生逝世23周年紀念日

盧修一先生逝世23周年紀念日

今天是盧修一先生逝世23周年紀念日。

下午出席《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新書發表會。會後與盧修一委員的夫人陳郁秀教授(右二)、女兒盧佳慧小姐(右一),以及本書作者藍麗娟小姐(左一)合影。

盧修一先生是非常令人尊敬欽佩的黨外/民主運動前輩,可惜天不假年,逝世時才57歲(1941/5/22─1998/8/6),不然,今天民進黨可能會有所不同吧?

這本書寫盧修一人生最後八年如何在國會為台灣打拼,那是一個相當艱難的時代。國會問政的書不好寫,但藍麗娟寫得很好,在此鄭重推薦。

這是我為這本書寫的序〈臺灣人精神史上光潔(kng-kiat)的存在〉,週末的前夕,歡迎點閱,認識一下盧修一的時代和他的奮鬥和努力。刊登於《上報》2021/5/24的電子版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