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系事件座談會
昨天台大文學院學生會舉辦的「哲學系事件座談會」,真是盛會!
趙天儀、李日章、楊維哲、林正弘四位教授+主持人吳澤玫老師,以及一百多位的聽眾,氣氛相當熱絡。
繼續閱讀fb blog版
分享文章: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2019 03 21 臉書貼文
您知道1970年代的台大「長得」怎樣嗎?
有知青黨部的台大、有孔知忠辦公室的台大、教官治系的台大、有文稿審查的台大,會是某些人到現在還口口聲聲宣稱「從來」學術/思想就很自由的台大嗎?
1972至1975年之間,台大發生了「哲學系事件」。
下週三(3/27),台大文學院學生會舉辦的一系列校園轉型正義座談&演講,堂堂進入第四場,也就是「重返哲學系事件」座談會。學生們很厲害,請到了當事人趙天儀、李日章、林正弘三位教授,以及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召集人楊維哲教授來座談。如果您略諳哲學系事件,就可以知道這個「陣容」是很強大的。
歡迎關心的朋友來參加!!
台大高層沆瀣一氣,如何教育學生?
二二八晚上,突然在新聞看到台大針對蔣介石銅像被鋸馬腳一事發表聲明,心中震動了一下,有一種說不上的不祥之感。
根據報載:
台大今日(按2月28日)發表3點聲明回應,第一,在民主法治社會,以暴力破壞方式表達意見,激化社會對立,校方不表認同。其次,學校肩負教育責任,將視該案發展,依校內規範處理與輔導。最後,值此228紀念日,呼籲大家,以恕道精神,彌平傷痛;以理性態度,面對歷史;以平和方式,創造未來。
這份聲明是非常值得分析的文本,有空再來分析。
台大研協會的反應:「對校方選擇在228紀念日來對外表態,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許瑞福十分不解,認為228的歷史真相尚未完全尋得,轉型之路仍崎嶇難行,校方打高空的虛偽言論,令人感到心寒。」
報導在此:
分享文章:〈來自過去的「呼巴掌」!〉
這是1月22日臉書貼文的電子版。承蒙《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編輯邀請投稿,並費心配了幾張圖,很感謝。我做了一些補充和修改,內容基本上沒什麼大變動,不敢勞煩已經看過的朋友再看一次。連結在此,就是當個紀錄。
這些蔣介石「批改」的判決書,網路上可搜尋到不少圖檔。畫家陳武鎮先生也以這為題材,畫了非常多幅的油畫。
轉型正義最需要政治檔案的開放,以及研究。小文主要根據蘇瑞鏘老師的論文(見內文;網路上可全文下載),讀者也可參考蘇老師的《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稻鄉出版社,2014)第六章「政治案件的核覆、執行與後續處理」。
連結在此:〈來自過去的「呼巴掌」!〉
圖片輯自「自由評論網」拙文封面。

「知」是一切的起點,但何其困難
一個口傳的、與事實不符的傅斯年神話都可以活在台大人心中,代代傳述下去,還三不五時被拿出來說嘴。
那麼,長達約半世紀的「蔣公神話」,透過教科書(國、歷、公民、三民主義)+教科(音樂、軍訓),以及各種社教機制(含媒體),足足「教化」了三個受教育的世代,您說它的力道是不是很大呢?是不是比智商普遍較高的台大人相信的傅斯年神話更威呢?然後,這裡頭若摻雜既得利益、族群優越、主流複製等因素,那豈更不得了?
繼續閱讀《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新書發表會
今天到台中教育大學參加《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一書的新書發表會。
這是陳彥斌主編、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發行的書,非常值得看(不是因為我有寫一篇高菊花女士的文章XD)。
臺灣歷史不是「遺忘與記憶」的問題,如果根本不知道,哪來遺忘?
陳彥斌主編在序文中寫道:
中師在二二八事件中,是「反國民政府的大本營」。中師在白色恐怖時期,是「受害的重災區」。這兩段早期流傳甚廣的話語,在我們著手調查、口訪、研究、整理、解密檔案下,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序文指出:台中師範在二二八事件中,中師學生至少成立了兩支武裝隊伍。事件後,很多學生沒再回來學校,推測大都可能在事件中死亡、失蹤、逃亡;戒嚴時期,中師師生,從死刑、坐牢到受監控,有超過113位以上的中師校友受害。所以稱中師「受害重災區」不為過。
昨天我讀了關於中師原住民學生的受政治迫害的文章,一篇專寫邱致明,另一篇寫八位原住民學生:廖義溪、王阿繁、黃春成、高澤清、高阿明、李義平、曾金樟、葉榮光、邱致明、邱致智。(族名恕略;兩篇作者都是蔡宏明先生。)
讀後很難過。邱致明是極端聰明的青年,大概就是因為娶了高澤照的女兒(高澤照和高一生同案,同日被處決),並且還兩度出來選舉(你哪位?),所以被誣陷,關了五年。五年在白恐算是「很輕的」,但出獄後,人生的路也都被堵死了,慘在後頭。幸好他和妻子高白蘭感情很好,沒像一些人出獄後家庭破碎。
除了邱致明、王阿繁,我曾聽過名字外,其他都是第一次才知道,而我還是關心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學者啊!台灣史,很多不是「遺忘與記憶」的問題,而是我們從沒知道過,要遺忘都沒資格呢!
在轉型正義受到舊黨國勢力大反撲的此刻,在一些年輕學子連四年前的「三一八」都不清楚的此刻(直播影片有留言:哪個學院的院長?),感覺這樣一本書能夠出版,是很難得、很重要的。
謹向面冊的朋友鄭重推薦此書。



分享文章:臺大學生會 NTUSA 2018 12 13 臉書貼文
寒冬不屈,才有可能等到春天來臨。
在嚴寒的日子裡,還是有好消息啊。
臺大「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終於定案了,應該不會再被翻案了。
今年10月中下旬靠台大學生、老師的警覺和努力,以及多位校務會議代表發言相挺,才捍衛住這個八年接力爭取到的紀念廣場。
台灣的路很難走,不從挫敗中站起來,繼續打拼,就只有坐以待斃了。努力未必有用,但不努力必敗。在氣候越來越寒冷的此刻,共勉之。
請看台大學生會第一則報導。
分享文章:〈優雅內面的創傷──素描高菊花女士〉
高菊花這篇文章非常難寫,感覺是寫過的非學術文章中最難寫的。
為什麼呢?主要是高女士已過世,也沒有太多新材料。要寫一個人,我連她生命史的時間軸都無法建立,比如,她的兩個兒子和丈夫何時過世,這麼基本的日期都無法知道。原因也很可憐,高女士幾乎是家破人亡,丈夫和二個兒子早早意外死亡,女兒遠嫁,唯一在台灣的兒子無法聯絡。撰寫期間,我問過高英傑老師,他也無能為力。歷史上,失敗者沒歷史;人世間,家破人亡者怎會有個人史呢?
繼續閱讀《拉拉庫斯回憶》及一些思絮
日前有一位兄長輩的親戚突然打電話來,失聯很久,以前也沒私下聯絡過。他說平常有在觀察我的動態,這次會打電話來好像是因為看了我的序文,替《拉拉庫斯回憶》(高英傑著,玉山社)寫的。他也是嘉義人,大概因此特別有感吧。他問了一些台灣史的問題,要我給他一份簡單的參考資料,我想沒有一篇文章可以回答他的問題,因此提到《少年台灣史》,我說:那本書大概能回答你提的問題,雖然是寫給青少年看的。
繼續閱讀高一生、家父和那被迫沈默的時代 ──在追思中思考我們的歷史命題(修訂版)
昨天(8/18)參加高英傑先生大作《拉拉庫斯回憶》新書發表會,地點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格外有意義;位置偏遠,聽眾卻非常多,令人感動。玉山社請我擔任引言,為此找出這篇舊文,已經是十年前的東西了,代表曾有的發心,過去十年從基隆到屏東、兩趟綠島,恐怕做了二十場以上的白色恐怖和轉型正義的演講。 昨天第一次感覺無法再這樣講下去了,有身心俱疲之感。或許,必須思考下一階段還能做些什麼了。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