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二二八事件 (第 13 / 13 頁)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7月9日「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刊載拙文〈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的修訂版,初稿刊在這個臉書(05/30),已看過的朋友不敢勞煩再看啊。不過,修訂版放了十張照片,三張選自學生自辦的六張犁公墓政治受難者墓區的掃墓活動,其他七張選自兩次綠島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2010、2013),或許還值得瀏覽一下。

2010年2月28日,我第一次參訪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共三區),是拜張則周老師的戶外教學活動之賜。張老師在台大開設通識課「生命與人」,安排學生參訪上述公墓和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那天,前政治犯蔡焜霖先生和陳新吉先生等前輩受邀前來為學生講解白色恐怖。今年85歲的張則周老師也是政治受難者,被關了十一年又四個月;他是台大農化系教授,退休後長年在台大兼任授課。當天協助的學生有我認識的林易澄、林傳凱、黃亭喬、林邑軒等同學。

之後不到一個月,在清明節之前的3月27日,林易澄、黃亭喬等同學又特地安排了一次到上述公墓掃墓的活動。看到年輕的學生放棄假日,來到這裡,為數十年前,乃至半世紀前,被槍決的政治犯掃墓、獻花,內心真的很感動。我們離開時,墓區乾乾淨淨,每個小墓碑前都放著一朵白玫瑰。

無親無故,為何要去掃墓?因為躺在這裡的,是被國家暴力所殺死,那是我們必須承擔的「公領域」的過去,也是必須予以矯正的大不公、大不義。一朵朵白玫瑰,代表了學生們的心意──埋葬在這裡的可能同樣年輕啊。

從墓區可以清楚看到突兀的101大樓。仰望蒼天,我很想問:遲來的正義,在怎樣的意義上,還是正義?

附記:

1、關於2010/2/28張則周教授的戶外教學活動,《苦勞網》有一篇報導可參考──陳寧,〈未曾安息的歷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721

2、關於張則周老師的牢獄之災,可參考《台大意識報》陳梁政,〈白色校園的美麗與哀愁──專訪張則周老師〉: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6954.html

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五月三十日我在臉書貼出一篇小文,起頭寫了我在大學聽到有個政治犯被拉出牢房,要被送去槍決前的情景(數十年後才知道是陳智雄先生)。我猶豫了兩天才決定寫,原因是,我很不願意將殘酷的情景寫出來,因為它可能會帶給不特定讀者不良的心理反應,比如感到恐怖等等。當年我聽到學長講後,從沒再轉述,一方面是當時根本不清楚到底怎麼一回事,好像是從某個大塊布中剪下一小方塊,完全沒有脈絡,不知從何說起;另一方面,如果它是真的,我反而也變得無法轉述,因為那是以會流血、會痛苦的人的身體去承受的,我如何講?在那不曾和人分享的三十餘年中,我有時會突然想起來,感到一種莫名的悸動。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分享文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二二八」不是一天的事情,是從2/27到5/15才「告一段落」。三月八日中午以後開始了國家暴力的血腥殺戮和鎮壓。但是國家紀念日只能訂一天,如同霧社事件,雖不是國家紀念日,但大家也以10/27為紀念日,而那一天也只是開始,實際上持續四十天以上。歷史思維要求我們試著「設身處地」去思考、去感受過去──包括事情所經歷的時間長度。那不是很容易的事,在這個紀念無數人犧牲的日子,讓我們靜下心來,稍稍擬想:若是你處在那個延續好幾週的「當下」,你會怎樣?

三十四年前的今天,林家阿嬤和小姐妹亮均亭均慘遭殺害。讓我們也靜下心來,想想:我們要怎樣的國家和社會?我們要怎樣做,才能確保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14/02/25/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一個紀念二二八的方式:參加「228翻轉教室 街頭公民課」!

一個紀念二二八的方式:參加「228翻轉教室 街頭公民課」!

後天就是二二八紀念日了。為了抗議程序不正義,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和公民覺醒聯盟將於二二八紀念日這一天和隔天(03/01)在教育部大門前舉辦「228翻轉教室 街頭公民課」的活動,懇請關心課綱「微調」的朋友積極參加,匯集公民不服從之氣,為日後更長遠的抗爭鋪路。

繼續閱讀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