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個人記事 (第 1 / 7 頁)

昨天在大稻埕Under 160 咖啡館演講

午安,福爾摩沙!

昨天在大稻埕Under 160 咖啡館演講,很特別的經驗,因為空間很淺,人坐得近,沒用麥克風,也是第一次發紙本講義,請聽眾讀II II VIII 與White kong 遺書,有兩位讀者讀到泣不成聲。

阿,我們美麗與高貴的靈魂阿,您們有聽到我們想連結的聲音嗎?

《臺灣歷史論集 二》終於出版了!

晚安,面冊的朋友!

剛收到《臺灣歷史論集 二》已經印好的訊息,論集二終於出版了!

問題出在我自己。《臺灣史論集 》一與二原本預定2023年秋天出版,我自己事情太多,和有志一起做事,不能誤大家的事,只能放下或延擱自己的事情。論集一延了九個月出版(2024/6),論集二又延了一年五個月,很對不起聯經出版公司和沙淑芬主編。

這週六要舉辦新書發表會。廣告自己的書,感到歹勢,不過,負責行銷的先生希望我能宣傳一下。論集一的新書發表也有在臉書宣傳。

書很厚,八百多頁,和論集一厚度差不多。這冊基本上就是《海行兮的年代》中的論文+兩篇新文章。

很高興的是,封面用了廖繼春的〈港〉,我自己選的,感謝家屬同意授權。論集二的自序結尾這樣寫:

「終於要出版了,感謝所有讓這本書得能夠以現在的面貌問世的親朋師長與年輕朋友。我尤其要感謝鄭欽仁教授為論集封面題字。我的三本書共四個版本《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與第三版、《少年台灣史》增訂版,以及《臺灣史論集 一》封面都是陳澄波的畫、後三個版本由鄭教授題字;這本《臺灣史論集 二》封面用廖繼春的畫〈港〉,之前我的日文書《増補版 図説台湾の歴史》(平凡社,二〇一三)封面就是廖繼春的〈有香蕉的院子〉,作為台灣人子弟,我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連結,一種來自過去的恩典。」

當台灣人確實很辛苦,但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之所繫,再怎樣辛苦,就是想當台灣人,no more no less。

宗聖公祠與曾貴海醫師

午安,福爾摩沙!

8/31到屏東演講,我的學生屏工幸真老師與她的好友屏女宛庭老師來左營高鐵站接我們到屏東,趁演講前雨停之際,帶我們參觀「宗聖公祠」,這是曾氏祠堂,非常值得參觀。

這個祠堂能夠列入古蹟並復原保存,是曾貴海醫師等人努力的結果。曾醫師已於去年八月離開我們,曾醫師1946年生,真的有點早(唉……)。8/24我到台北市紀州庵參加曾貴海醫師《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新書發表會,特別有感。高雄衛武營都會公園也是在曾醫師的號召下一群人奔走努力約20年,才有今天這麼好的綠地和藝文中心。

曾醫師是台灣人引以為榮的詩人,他以台灣為主體寫詩、寫書(這其實是文學界的極少數),此外他真的做非常非常多的環保和社會運動的事工,但多數台灣人並不清楚。我想很多年輕人大都以為台灣有今天是理所當然的,不要說不知道45年黨外運動,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後的33年,台灣人的努力也不被記憶。沒有記憶的人們,就算最後丟掉這一切,還是不明白它怎麼來的,怎麼被「舞無去」(台語)。

改天有時間再來寫我讀《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的心得,我不是讀詩的人,看到的還是歷史XD。另外,屏東演講後,周克任、柳詩盈賢伉儷載我們到潮州入住民宿,第二天「案內」參觀潮州三山國王廟,以及有戎克船作為藝術裝置的美麗的東港溪畔。也改天再找時間寫,這是我第一次到潮州,早該來參訪的。

退休後真的更忙,這學期還教一門必修課(有原因的),更忙了。但每天睜開眼睛就是想為台灣的歷史努力。今早在網站貼出高儷珊與林永生的故事(分上下,連結在留言欄,歡迎點閱),阿,太多感動人心的故事,但最應該知道的台灣人卻不知道。我到底要如何努力,才能普及台灣的歷史呢?……

(最近幾位已經在當老師的學生竟然勸我不要再計畫去街頭宣講,要專心寫書QQ)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953

「文化中元祭典」短講

昨天在台北市濟南路左轉有書舉辦的「文化中元祭典」短講,今天晚上要到屏東演講。

823之後沒停下來,以後會盡量不答應演講,當初答應時無法預知立法院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學期除了教學之外,時間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照片1 感謝沈清楷先生提供。

照片2 與左轉有書的張慧如小姐合影,她昨天是「爐主」。

2025慈林社會發展研習班 9.19-11.23」宣傳

答應陳俊宏老師替「2025慈林社會發展研習班 9.19-11.23」宣傳,結果臉書和脆的點閱都不高。答應的事沒做好,就會覺得不安,所以還是要再廣告一下。

友人說放海報會降觸及,那就改用有「真人」的照片,但我幾次到慈林好像拍照不多,2023年年底探訪林義雄先生倒有不少張合照,但未經過同意不好放出來,不然,那真的是黨外運動海內外有志一同的珍貴合影。

突發奇想到慈林粉專找找看,打「一新會」竟然找到這張照片──穿著我母親的鵝黃色短外套,也講我母親的語言。演講時,林先生有來聽,其實這個題目也是要向林先生、方素敏女士與慈林教育基金會致敬。台灣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就是最該知道的台灣人不知道。

該粉專頁這樣介紹2019年4月我的演講:

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介紹霧峰一新會與林獻堂、林攀龍父子的文化志業。說明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士紳,藉由個人豐富的學經歷,體會「只有真理能使我們自由」,竟返鄉進入社區進行文化紮根的運動,以家族力量,透過講座、戲劇、研究會、運動會等,來實踐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與深化,要讓蕃紅花在大地的沙漠上開放,殷盼明朗的台灣!(照片與引文取自見留言欄一的連結)

9/20我要講的題目很大(犯面冊的忌吧?姑隱之),九月開學後要盡量找時間準備。這週六要到左轉有書短講,週日到屏東用我母親的語言講這個語言。

前天宣傳慈林研習班(9.19-11.23)忘了講一件事,我看說明看了幾遍才確認沒看錯,現在還有這樣的事嗎?:

*免費(全程100小時課程中滿85小時獲結業證書;全勤者獲贈獎學金5,000元)

*在慈林教育基金會上課提供食宿、平安險

報名即將截止,竭誠歡迎加入慈林研修行列!!

你去過宜蘭五結鄉的慈林教育基金會嗎?

你去過宜蘭五結鄉的慈林教育基金會嗎?

非常清幽的所在,如果能過夜更好。我去過好幾次,沒寫日記,無法計算,但去慈林課程講課應該至少二次,去參加開幕短講等等,以及去探望林義雄先生,應該好多次了。還是很想再去,9/20我就要去做第一個演講喔。

真的很推薦「2025慈林社會發展研習班 9.19-11.23」,還剩幾個空位,請不要錯過好機會。

研習班課程資訊以及報名,見留言欄的連結。

非常歡迎你鼓勵年輕人來參加,看看課程表,說不定你自己就想參加呢。

慈林是愛的標記,也是我們一起攜手無懼向前行的力量之一。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609

郭雨新的文物影像特展

最近太忙,竟然忘了替郭雨新的文物影像特展宣傳。

剛看到邱萬興先生的臉書才想起來,已轉載到網站,請看留言欄連結。

「暗夜孤島 薪火成炬── 郭雨新的民主先行之路」 文物影像特展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樂牙彎展示區

展期:2025/8/20 至 2025/9/30

開幕:2025/8/20(週三)14:30 臺大總圖日然廳

明天下午2:30開幕,我和陳弱水都受邀去講話(各5分鐘),在台大總圖日然廳,歡迎大家來參加開幕,並看展。

現在好像我講到什麼事都是50年起跳,我見到郭雨新先生就是半世紀以前的1975年。剛過世、讓我很感傷的林嘉誠先生(1952-2025),是我大一(51年前)就認識的《大學新聞》(大新)學長,我和他以及他當時的女朋友後來的妻子陳玲華一起在學生活動中心(一活)238室校對的景象,依稀在眼前,恍如昨日。雖然後來沒什麼見面機會,但他是家二哥的好朋友,妻子是我二嫂的好友,深知他遭遇的事情。無盡哀思~~

這張1976年2月6日的照片非常難得,因為當時拍照不容易,好像姚嘉文律師習慣帶相機。

照片中有郭雨新先生(左三)、林義雄律師(左一)、林二先生(左五)、陳菊小姐(坐者左一),以及若干去旁聽的台大學生,站立者右四是我,拍攝者姚嘉文律師當然不在內。我記得是姚律師洗給大家的,難得中的難得。(攝於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門前庭園)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385

https://tw.news.yahoo.com/%E9%83%AD%E9%9B%A8%E6%96%B0……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08-19/988729?intent=false

推薦紀錄片《民主 練習中》

推薦紀錄片《民主 練習中》

6/25受邀參加首映。之前聽過導演楊正欣與製片游惠貞的簡短介紹,只知道是拍三位日頭花運動之後回到地方從政的年輕人,其中一位郭稟翰我認識,是因為2015反課綱結緣,去年還見過面。看前沒懷抱預期,但看完後覺得很值得大家去看,今天在院線放映,這個週末如果你沒有別的安排,真的值得看。

這部紀錄片有三位主角:廖郁賢(阿賢)、郭禀翰(西瓜)、傅銘偉(小花)。

廖郁賢回雲林選上議員,後來的經歷實在可以說是齣很草根的青春悲喜劇,我就不「劇透」了。她個性鮮明,本身就充滿戲劇性。郭禀翰從沒選上過,想問政卻毫無機會。傅銘偉是阿賢議員的幕僚。就講到這裡。

希望大家去看的是:你必須了解地方政治,雲林不是個例,全台有好些地方就是這樣,可能就是你的故鄉。縣議會開會時都是「沒人」,很奇幻不是嗎?但那是現實,它也連結到此刻立法院的問題。什麼是烏金?什麼是烏道治縣?它正在吞噬這個小小多山之國,所以你必須「正視」它,「正視」是改變的第一步。

我們網站有放一篇相關文章,連結放留言欄,歡迎點閱。

照片一 左起:音樂朱約信、導演楊正欣、監製&藝術指導林正盛

照片二 左起:傅銘偉、郭稟翰、廖郁賢

照片三 左起:林正盛、郭稟翰、周婉窈、林政謙、游惠貞(製片)、陳弱水

https://www.telltaiwan.org/?p=12211

週三(6/18)成大有一場《黨外運動小史》影片放映與分享會

南部朋友,如果你錯過五月「台灣自由民主之路:向黨外運動致敬」台南場,週三(6/18)成大有一場《黨外運動小史》影片放映與分享會,下午6:30在成大國際會議廳第三演講室。歡迎來參加!

影片33分鐘,分三單元。是特地要拍短,我的學生們都告訴我,年輕人無法一次看超過10分鐘的影片(真的?我還是很懷疑耶),我接受建議,原本預定每個單元各10分鐘,後來還是超過一點點。本來有講台大哲學系事件,考慮時間忍痛拿掉。

要在30多分鐘講整個黨外運動,真的很不容易,也是很大的挑戰,結果應該還OK,有不少參與黨外運動的朋友看到流淚。如果你是「post-92 children」* 請來看看台灣的自由民主是怎麼來的,請來了解什麼是黨外精神。為何此刻我們還要呼喚它來保衛台灣?

在這「山寨版黨外」厚臉皮喧嘩登場的時刻,我們更應該宣揚真正的黨外歷史及其精神。

*「post-92 children」指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之後出生的台灣子弟。

之前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