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五一九&Báng-kah
Bô bē-kì-tit,五一九綠色行動還兩次耶,第二次在1987年5月19日,一個月又26天後臺灣解嚴!!
今天也是詹益樺自焚32周年紀念日。
Báng-kah是我的台灣史啟蒙地。我來台北上大學後,在龍山寺前聽康寧祥政見發表,第一次聽到蔣渭水的名字,林獻堂則在南部就聽過。康寧祥將黨外運動拉到1920年代台灣反殖民運動那樣的層級,當下讓不到20歲的我受到很大的衝擊。那種歷史的深度,時代精神的連結,至今難忘。
疫情非常嚴峻,大家齊心做伙做好防疫!!
fb blog版
勿忘五一九&Báng-kah
Bô bē-kì-tit,五一九綠色行動還兩次耶,第二次在1987年5月19日,一個月又26天後臺灣解嚴!!
今天也是詹益樺自焚32周年紀念日。
Báng-kah是我的台灣史啟蒙地。我來台北上大學後,在龍山寺前聽康寧祥政見發表,第一次聽到蔣渭水的名字,林獻堂則在南部就聽過。康寧祥將黨外運動拉到1920年代台灣反殖民運動那樣的層級,當下讓不到20歲的我受到很大的衝擊。那種歷史的深度,時代精神的連結,至今難忘。
疫情非常嚴峻,大家齊心做伙做好防疫!!
有圖有畫面
請看:總統府和自由廣場都被「中國」包圍!1947年開始喔。
很可惜,當初沒想到畫立法院。
台北市捷運的這個站名真的可以改為「自由廣場」站,多響亮!
輯自《少年臺灣史 2019年增訂版》頁212-213
圖説:1947年起臺北市街道所承載的無數中國大陸地名選樣
這裡只標出二十條街道,它們的名稱和道路範圍,有些沒有改變,如迪化街、金華街;有些有變動,例如北平東路在1947年訂名為北平街,1948年改稱北平路,1978年新增北平西路。今北平東路的街道範圍等同原北平路。庫倫街和西藏路是1960年代才出現的。
繪圖:許書寧老師
感謝玉山社提供圖檔
「經典再現」展,最後兩天了!!
4月3日到台中中央書局講「一新會」,這是「台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 全島文化講演會」的一場,由哲五@台中&台灣哲學館推動小組舉辦。能在這個地點講這個題目,個人覺得很有意義。
第二天到國立台灣美術館觀看三個展覽:「經典再現」(台府展作品)、「進步時代」(台中文協)、「海外存珍」(順天藏品)。「經典再現」4/11就要結束了,這是第二次看,上次來時人很少,這次人氣就很盛。由於要結束了,我花很多時間流連在畫與畫之間。
繼續閱讀三月若下雨,落到地面會轉紅
74年的今天,在嘉義火車站廣場,潘木枝、陳澄波、盧鈵欽、柯麟被處決。這是第三批,3/18是陳復志,3/23是吳溪水、陳陣、盧鎰、蘇憲章、陳容貌、施珠文、林登科、陳庚辛、黃水樹、蔡金爝、薛皆得共十一人。
每個人的罹難都牽動很多事情,「家破人亡」不是只是個四字詞。如果你是個少年,目睹父親被槍決,或是必須去收屍,帶著這個血腥的記憶,你如何活在被排斥、被迫完全沈默的「新社會」中?如果這樣大不公、大不義處決一個人,無法引起你同情的想像,以及一絲的憤怒,那麼,再多的死亡,不過是堆疊上去的數字。三月做大水,蛤?哪裡?
繼續閱讀早安,Formosa!
昨天才得知這個活動,我也很想補我錯過的那24堂課。(我於1994年返國工作)
敬愛的前輩一位一位陸續凋零,在志業和精神的傳承上,我們在和時間競賽。
歡迎年輕朋友來了解那可能是台灣最充滿可能性的1990年代,你們會以你們的青春和聰明再創造一個充滿可能性的2020年代嗎?
回顧&新學期新願望
去年的這個時候,每天工作到深夜二、三點,而且全年無休,沒有週末、沒有連假。今年此時,好很多,可以每天一、二點就寢,很有進步耶。
過去一年多,有幾項看得見的成果,或是有人喜歡講的「業績」,在2/22開學之前和面冊ê朋友分享。
繼續閱讀公益廣告XD
非常值得買的一本圖錄,只剩兩天喔!!預購到2/21。
我雖然早早就買了,不過,展覽最後一天也跟著北一女林佳潔老師「攔車上書」,向這個展覽背後的大推手林曼麗教授表達再刷的祈願。真的有用耶。
想留存一本的朋友,不要錯過喔。
好像可以選擇兩種封面,我剛好兩種都有。真的,這是多一本也不會嫌多的畫冊。看到圖錄中有好幾位朋友寫介紹文,很感動,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場域為摯愛的島嶼盡心盡力。
遲到的情人節祝福&歷史上的昨天與今天
昨天突然才知道大年初三竟然是西洋情人節的2/14,印象中好像沒和舊曆年那麼靠近過。
Valentine和Halloween是40年前我到美國留學才第一次知道。Halloween(萬聖節)是10月31日,當時在台灣是「蔣公誕辰紀念日」(1975-2007),還放假呢。原來在美國是眾鬼出動、魅影幢幢的日子!
繼續閱讀不朽的青春.餘緒
「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已經結束了,但餘波蕩漾。最後一天人龍打了好幾折,有人說這種景象只有外國名畫來台展覽才看得到。
很多觀眾應該都是第一次「發現」百年以來島嶼青年以青春和熱血創作出的雕刻/畫作吧?
繼續閱讀©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