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文史前輩 (第 7 / 7 頁)

寂寞與失落

寂寞與失落

去年秋天,對臺灣史學界的某些社群來說,是很失落、很哀傷的時日。9月12日曹永和老師(1920-2014)過世,10月3日張炎憲教授(1947-2014)在美國遽逝。這兩個社群有重疊,但範圍大大不同,我剛好在交集之中,格外難過。

臺大歷史系《通訊》要替曹老師出紀念專集,我答應寫篇追思文章,今天寫好。《通訊》編輯要我找幾張照片,我將找到的幾張先貼出來,文章則等電子報刊登後再轉到這裡了。圖一的噴泉現彩虹,今年看來格外有新意。

最後一張是2009年12月我們為曹老師暖壽,舉辦「臺灣與海洋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的合照,有曹老師和張炎憲教授。對我而言,這是很珍貴的一張照片;去年貼過,還是想再貼一次。沒有人預想到,不到五年,曹老師和張炎憲教授會相繼過世,而張教授正當學者的六十七壯年。看著一老一壯的影中人,不禁感到一種寂寞,幾許失落。

圖一 1997年6月曹老師和我到澳洲坎培拉參訪,於庫克船長噴泉前合影。
圖二 仝上,於澳洲國會大樓前合影。
圖三 曹老師那圖書館規模的傳奇書庫。(2008/08/08)
圖四 2010年10月27日曹老師生日,臺大總圖舉辦「回眸曹永和特展」揭幕典禮,會後與曹老師合影。
圖五 後排左起:陳國棟教授、李其霖博士、張炎憲教授、杜正勝教授、本人、鍾淑敏教授、張富美博士。前排左起:曹永和教授、朱德蘭教授。

敬悼我們敬愛的曹老師(1920-2014)

敬悼我們敬愛的曹老師(1920-2014)

敬悼我們敬愛的曹老師(1920-2014)。

晚上看報紙,幾家報導都提及曹老師主張的「臺灣島史」概念。以下是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內容,茲迻錄於此,供網友參考。

~~~~~~~~~~~~~~~~~

一九九○年,在一本性質上屬於同仁刊物的《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中,有一篇短短兩頁多一點的文章,篇名叫作〈臺灣史研究的另一個途徑──「臺灣島史」概念〉,作者是曹永和,其實是訪問整理稿,當然內容貨真價實是曹永和先生的想法和主張。手冊上的第三條引文,是「臺灣島史」這個概念的重點,讓我們來看一下:

繼續閱讀

曹永坤先生、林雪琴女士獎助學金捐贈儀式參加有感(續)

曹永坤先生、林雪琴女士獎助學金捐贈儀式參加有感(續)

12月6日曹永坤先生的長公子昌熙先生在捐贈儀式中上台致詞,言短情真,對永坤先生遺物的捐贈情況有簡要的說明,很值得一讀。當晚貼感想文時,還沒收到致詞稿,無法一併貼出,現在將曹先生寄來的致詞稿和三張照片補貼於此,和大家分享。照片是專業拍的,顯然比我用智慧型手機拍得好太多。

繼續閱讀

曹永坤先生、林雪琴女士獎助學金捐贈儀式參加有感

曹永坤先生、林雪琴女士獎助學金捐贈儀式參加有感

今天起個大早,為了去參加曹永坤先生家屬捐贈臺北啟明學校獎助學金的儀式和音樂會。上星期,曹先生的二女兒慧中小姐從法國寫e-mail邀請我參加。慧中在信中說:捐贈「是父親生前最後意願之一,指定為母親設立的生活基金於她仙逝之後全額捐給位於天母的臺北啟明學校。」我看了很感動。曹夫人篤信佛教,去年往生。今年四位子女慧敏、慧中、昌熙、昌倫一起完成父母親的遺願。

繼續閱讀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