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白色恐怖 (第 2 / 14 頁)

世界母語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二二八紀念活動:《流麻溝十五號》&紀念禮拜

世界母語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二二八紀念活動:《流麻溝十五號》&紀念禮拜

今天(2/21)是世界母語日,很巧,也是我用台語講授的「近代台灣的歷程」第一次上課。足足用台語講了將近三節課。

昨天BBC有記者來訪問,主題環繞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與轉型正義。記者沒事先說,但一開始就說,希望我用台語,所以就足足講了三個鐘頭。

世界母語日提醒我們保存/復振母語的重要及急迫性。希望大家努力在生活中將自己的母語講回來,回復台灣多元語言的樣態。

說到《流麻溝十五號》,還是要來再推薦一下。如果你錯過此片,長老教會從24日(五)起,有七場放映會,是「特映版,比院線版更長」,我都很好奇,到底多了哪些情節?有興趣看的朋友,請趕快看看是否還有座位。

另外,長老教會也有好幾所教會舉辦紀念禮拜,也列有幾個政府或民間單位舉辦的紀念活動,請大家參考附圖。

照片是2/12我和余佩真小姐──《流麻溝十五號》的杏子──對談時的照片,今天才取得照片,很難得的正面照片,貼出來與大家分享。感謝王舜賢先生提供照片,以及Frances Wang居間聯絡。

明天是最後一天!!李石樵《大將軍》猙獰現世&台灣女性的憂愁

明天是最後一天!!李石樵《大將軍》猙獰現世&台灣女性的憂愁

在白恐期間,非法/違法奪取259條人命的蔣萬安傳說中的阿祖,應該長得怎樣?

二二八+白恐,更是血流成河,怪不得每次經過建國中學,都覺得那座銅像的雙手在滴血。好奇怪,這叫作全台灣最好的中學!!???

繼續閱讀

與《流麻溝十五號》杏子/余佩真小姐對談 小記

與《流麻溝十五號》杏子/余佩真小姐對談 小記

2/12(日)在新竹竹北和余佩真小姐對談,她是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女主角杏子。

「光的追尋」座談會:從《流麻溝十五號》出發,談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這場對談是新竹年輕媽媽蘇育慧女士自力舉辦的。我和她結緣在2019年年初,韓流大海嘯之後,她很焦慮,2014年她帶小孩北上支持日頭花運動,深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因此想到舉辦演講,來鼓舞士氣、擴散能量。四年前,一個家庭主婦就這樣辦了兩場演講會,第一場在二二八國殤紀念日,由陳儀深教授主講;第二場在3/30由我講轉型正義。之後育慧又舉辦了不少活動,阿,我們的民間力量哪裡只限於單位/團體?個人都可以是在地且深入的力量!

繼續閱讀

閱讀莊萬壽教授《台灣精神》/ 是先知式洞見 還是台灣2、30年來停滯不前?

閱讀莊萬壽教授《台灣精神》/ 是先知式洞見 還是台灣2、30年來停滯不前?

今天是台北國際書展最後一天,要來推薦莊萬壽教授這本大書《台灣精神:台灣活命之根》(玉山社,2022)。我們不能只有台北觀點,如果你不在可以輕易來看書展的地方,可以向附近書店訂購,或上網訂購。台灣人要能多讀書,相信會很不一樣。

莊萬壽教授,1939年生,鹿港人。師大國文系教授,研究中國文學與學術思想,造詣很深。他啟蒙很早,長年參與黨外運動及其後的本土化運動。他和他的一群教授/知識人同志對台灣自由民主化、建構台灣主體性,貢獻非常大,但不為絕大多數台灣人知道;社會知道的真的太少了,這是我們的責任(每天給自己添責任擔QQ)。

莊教授完全是中文系訓練出身,卻走出一條台灣主體性、台灣文學建構之路,實際上籌設第一個台文所(師大台灣語文研究所),這是論述與實踐的結合。莊教授在思想上,則走了一條曲折之路。這要從莊教授的父親莊泉先生(1892-1973)是一位木匠講起,莊泉屬於台灣文化協會的左翼,這給了莊萬壽很大的影響,但莊萬壽終究「從毛派走回台灣」(李筱峰語)。從中國文史哲、從中國左派,走回以台灣為主體,提倡台灣國民意識,以及最高的「台灣精神」,這是戰後台灣人的荊棘之路,也是必走的路。莊教授和他的一群同志是先行者。

繼續閱讀

「台灣經典」的人、事、物,何日成為我們的常識與典範?

「台灣經典」的人、事、物,何日成為我們的常識與典範?

書展期間,今天又要來推薦一本書:蔡榮芳,《知識人的想望與行徑:台灣菁英林攀龍對上黨國嫡裔曾約農》(前衛,2022)(照片2)。前衛出版社好像沒參加書展,但蔡榮芳教授的另外一本好書是玉山社出版的,在書展應該可以買到。書名:《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玉山社,2020)(照片3)

蔡榮芳教授這本《知識人的想望與行徑》,是寫林攀龍。阿,誰是林攀龍?相信很多人不知道。作為台灣歷史的研究者,我要如何才能讓這些台灣人應有的歷史知識變成常識呢?實在不容易。一個個人如何和半世紀的黨國教育及其延續至今的結構拼搏?但就是三個字:「毋甘願」。

繼續閱讀

你聽過李哲洋嗎?在白恐的劫難/苦難中 他不認命 努力留給了我們什麼?

你聽過李哲洋嗎?在白恐的劫難/苦難中 他不認命 努力留給了我們什麼?

去年11月初李志銘先生來訊,希望我替他編的《李哲洋談樂錄》寫20至300字推薦文字。我和音樂界離很遠,只是因為寫過江文也,可能引起一些注意;李志銘先生也是以此為緣起,請我寫推薦語。我在2003年舉辦一場江文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為了紀念作曲家,也在曹永坤先生的協助下,不自量力,同時舉辦一場江文也紀念音樂會,過程中得識江文也夫人乃ぶ女士與女兒庸子さん,以及鋼琴家宋如音小姐,感覺是人生的奇遇。

李哲洋(1934-1990)是開拓性的民族音樂工作者,我對他了解很少,我和李志銘先生說,前提是讀完整本書稿,再來考慮要不要寫推薦語,即使寫20個字,也需負責阿。我努力找時間,終於在12月初讀完書稿,並寫了300字推薦語。這本李哲洋先生的文集,真的很值得閱讀。如果你有到台北國際書展會場,「群學」的攤位擺有這本新書,在B421區。李志銘先生的臉書介紹放留言欄,敬請參考。

附帶一提:李哲洋的夫人是林絲緞女士,她是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過程中大都會聽到的名字,像是某種傳奇。李立劭導演是李哲洋和林絲緞的公子。

《李哲洋談樂錄》周婉窈推薦語:

李哲洋,是一位走在時代前面的台灣一等人才,但生在黑暗時代,時代的暗黑只差沒完全吞沒他。白色恐怖奪走他的父親,他失學、赤貧、終身受監控,賣房子決心出國也不獲准;受限於學歷,必須忍受主流學界的掠奪,最後連天都不假壽,只在人間56年;離世後,家屬捐給公家的大宗資料也遭部分毀損。這是怎樣的人生?這是怎樣的戰後台灣?但李哲洋沒被擊垮,面對劫難,他奮發、堅毅、不屈,為他的時代點燃一盞小灯,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精神與物質遺產,這本《李哲洋談樂錄》是「焚而不燬」的印記,非常值得大家閱讀,尤其原住民音樂的部分。白恐時期有嚴格的「官式用語」,不照著寫一定惹禍,何況是李哲洋;拂掉沙礫重現本色,還他歷史定位,是我們的責任。

春節相招看《流麻溝十五號》的「深入」理由,推薦、推薦、再推薦!!

春節相招看《流麻溝十五號》的「深入」理由,推薦、推薦、再推薦!!(文章超長,歡迎看完)

今天是大年初三,還有幾天的放假日,要來再推薦一下《流麻溝十五號》。如果你有點空閒,不妨全家一起來看這部非常難得的戰後白恐歷史電影。雖然不很切合年節氣氛,但台灣存亡未卜,「過去」能引導我們正視當代,思考未來,在這關鍵的2023年,讓我們想想:我們向望的是怎樣的未來?怎樣的台灣?

這部電影,我已經在臉書推薦過幾次,再推薦就要寫「深入」一點,因為電影放映快四個月了,不怕「劇透」,可以放手寫。過年期間,有親人說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綠島有關女政治犯。聽得悚然一驚,原來台灣歷史真的這麼不為人所知(我白寫兩本台灣史普及書?!)。台灣的歷史教育真的不能等阿,不然,萬一哪一天我們真的被發配到新疆再教育營,不要期待島嶼的後代會知道我們的歷史──如果之後還有「台灣人」存在的話。

不要以為新疆再教育營不可能。1997年的香港人會知道50年一國兩制的保證,還沒過半,第23年香港就亡了?1951年西藏和中國簽訂和平協議,1959年3月達賴喇嘛出亡印度,至今已經快滿64年!您知道嗎,反送中的香港年輕人很多是在1997年後出生。2009年藏人開始以自焚方式抗議中國的各種迫害,其中有不少年輕人,根本生在2000之後。您為自己想(不想花力氣保衛台灣),也要為子孫想阿,不要設定他們不會為自由和尊嚴起而反抗。

拾回話題,為何要看這部電影?

繼續閱讀

歷史上的今天 曾經像北韓的台灣 你以為這些都沒有後效?

歷史上的今天 曾經像北韓的台灣 你以為這些都沒有後效?

午安,Formosa!

是哪位哲學家說過?:「過去走在我們前面」,這不是講時間的先後──那還用說嗎?而是揭示:過去很多事情在在影響今天,也是阻擾我們向一個光明、正義的時代前進的力量。

當時跪在地上的人,今何在?如果當年臺北市士東國小各年級都出動(好像如此),那麼現在約42至47歲。合理推測,他們當中有人變成本土派,有人變成藍白紅支持者,比例如何,就是個問題。只是沒有人要去研究吧?(根據士東國小校友張烽益先生的見證,蔣介石過世時,士東國小學生全體去跪。兩蔣耶,你說影響大不大?見留言欄3

繼續閱讀

必看《流麻溝十五號》理由+1:語言!語言!語言!人權日週末請務必去看喔

必看《流麻溝十五號》理由+1:語言!語言!語言!人權日週末請務必去看喔

從1950年代到現在,七十年來,台灣已經「被」改造成非常不一樣的語言社會。不要說七十年前,就我成長的環境來說,台語和日語是社群的語言,那時候只有在學校才講「國語」,周邊也聽不到標準國語,連我們國小的外省老師也是滿口鄉音,要說有所謂的標準國語,大概就是外省小孩聽的廣播劇──不要忘記,外省第二代不是和父母學「國語」,所謂「標準國語」是黨國透過學校教育以及各種傳播管道打造出來,它同時打造了互相認同的「外省人」;歷史上,外省人就是中國一省中的外地人,哪有來自全中國35省的外地人會互相認同成一個「族群」的,那不是黨國artificially made,又是什麼?當然另有一人口結構因素:少數外地人(與統治者有關)vs.多數本地人。

相對於外省小孩聽「國語」廣播劇,我們聽台語廣播劇,如《阿,無情!》(《悲慘世界》),至今難忘那充滿感情的「阿,無情」的呼法。台語之外,父母會用日語議論小鎮緋聞──因為不想讓小孩聽到;那樣的時代已經隨著老一輩人凋零而消逝了。

有年輕人說,看《流麻溝十五號》,聽到一下子「台灣國語」一下子日語讓他很「出戲」,但就是片中台語、日語、台灣國語,以及不標準的「國語」交雜在一起,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向過去的門,讓我很「入戲」!如果嚴水霞和杏子講一口標準華語,才真會讓吾輩「出戲」呢。

繼續閱讀

明天《流麻溝十五號》院線上映,逐家(大家)相招去看,才有下一部!!

明天《流麻溝十五號》院線上映,逐家(大家)相招去看,才有下一部!!

明天10/28《流麻溝十五號》就要在全台電影院放映,非常寄望有《海角七號》的奇蹟,因著觀眾看後的口碑而帶來亮麗的票房。

10/6我看了試映,非常感動,後來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在10/21有一場包場,我因為已安排和高英傑老師(高一生次子)對談,無法去看。基金會的龍三說,好多人都在問:「周老師有來嗎?」是的,我一定會再看一次。昨天遇到我的同事,她和妹妹去看10/21的包場,我問她,她的妹妹覺得怎樣?她說,妹妹看到哭。我的同事如何感覺,不是重點,因為她就和我同個領域,但她的妹妹看到哭,給我很大的信心,所以雖然我還沒看第二次,還是要再來推一下這部電影。

不能「劇透」,那我要怎樣來推薦呢?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