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Bô bē-kì-tit。
今天(5/28)是陳智雄先生(1916/2/18-1963/5/28)被處決的日子。
沒有忘記。
後天(5/30)是泰源事件鄭金河、陳良、詹天增、江炳興、謝東榮五烈士被槍決的日子。
Mā bô bē-kì-tit,也沒有忘記。
謹重貼五年前寫的這篇文章紀念島嶼的前輩們。
(文章有點長,看過的朋友不敢勞煩再次過目。)
fb blog版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Bô bē-kì-tit。
今天(5/28)是陳智雄先生(1916/2/18-1963/5/28)被處決的日子。
沒有忘記。
後天(5/30)是泰源事件鄭金河、陳良、詹天增、江炳興、謝東榮五烈士被槍決的日子。
Mā bô bē-kì-tit,也沒有忘記。
謹重貼五年前寫的這篇文章紀念島嶼的前輩們。
(文章有點長,看過的朋友不敢勞煩再次過目。)
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
65年前的1954年4月17日,鄒族高一生、湯守仁、方義仲、汪清山,以及泰雅族林瑞昌、高澤照,一起被處決,同案多人被判3年感化、15年或無期徒刑。
五年前,2014年4月27日在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有一場六十週年紀念座談會暨音樂會,那是第一次多位受難家屬一起參加的紀念活動,非常難得。
轉眼五年又過去了,政治犯的第二代陸續凋零中,而轉型正義的真正落實卻仍是一大段路(政治檔案法也還擱淺中)。附記:最後一張照片中演唱歌曲的高英洋先生已過世。
文章連結:臺灣與海洋亞洲臉書2014 04 29網誌:〈千風與塔山的對話——《鄒族原住民菁英受難六十週年紀念座談會暨音樂會》活動紀要〉
分享文章:微生槑 2019 03 25 臉書貼文
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
沒有忘記自3月8日中午以後的「三月大屠殺」,那是每天島嶼的土地上都流有她的子弟的血,我們若顏的年輕人,我們的士紳,我們各行各業的菁英……。那72年後記都記不清楚的無數生命。
沒有忘記,不能忘記。
作為嘉義人,今天特別難過。陳澄波等人不是第一批在火車站前被公開處決的台灣人,我相信陳澄波願意當作一個象徵,一個指引,只求能多一些人了解島嶼的慟和創傷,以及那永恆的「失去」。
全台灣第一個二二八紀念碑在嘉義(1989/8/19落成)。它和其他紀念碑,標記著島嶼子民的古意、條直、苦難、勇氣、承擔、奉公精神,以及抵抗的意志。
文章連結:微生槑 2019 03 25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周馥儀,〈致72年前二七部隊的熱血青春〉
明天就是「烏牛欄戰役」72周年紀念日。
1947年3月16日,二七部隊警備隊長黃金島率領數十名學生,從烏牛欄吊橋上方與橋下進攻的21師交戰,從上午激戰到黃昏,最後不支而解散。不少年輕人死於此役。
二二八,不是一天的事情,二二八也不是只有受難,我們的學生、市民、社會領導者,原漢一同,挺身而出,為保衛家園,力抗強暴,最後雖然失敗,但他們的精神給了我們力量。否則,當有一天我們必須起而抗暴時,我們完全沒有精神上的泉源和偎靠(台語)。
作為台灣史研究者,我知道二七部隊是非常晚的事情。1987年鍾逸人先生訪問美國,同鄉會的人希望我和我先生能案內鍾先生參觀耶魯大學。我們找個幾位同學(非常少數)和鍾先生私下聚會,聽他講他的經歷。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二二八事件過程中有個「二七部隊」,鍾先生是部隊長。
黃金島先生則認識很晚,2016年年底開始,我有幸幾度親接謦欬,但去年他就臥病在床了。一直很遺憾沒帶學生去拜訪他──前輩每次都說歡迎我帶學生去台中玩。今年1月21日是黃前輩的告別式,我到台中去參加,來了非常多的人,黃前輩不是高官貴人,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就是想來致敬。我臨時被主辦單位囑咐擔任臺灣學界和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主祭者,我懷著無比敬謹的心情,兩度致祭,感覺前輩在頷首。一直到現在,沒忘記前輩握緊我的手的那種溫暖和力道。
二二八,是抗暴,有我們的勇氣和天真。當一堆吳三桂嘲笑我們怎能拿掃帚對抗強國時,我想起台灣史上許多「竹篙湊菜刀」抗暴事件,在這無數人用鮮血保衛過的土地上,我們真的只配跪地投降嗎?
文章連結:周馥儀,〈致72年前二七部隊的熱血青春〉
拜託,台大高層不要俏皮地自曝對二二八的無知+無感,更不要消費蘇啟誠先生!
昨天,3月8日,是什麼日子?
台大辦了一場演講,主持人台大教務長丁詩同,開場和結尾都在祝大家38婦女節快樂,還要送女生巧克力糖(男生要用錢買)。
很俏皮,昨天也確實是38婦女節。但是,3月8日也是二二八「三月大屠殺」的開始;今天(3/9)則是大軍直入台北掃蕩的暗黑日子。我們無法苛求台大高層對二二八有所認識──緣木求魚於黨國菁英,殆矣──,不過,據我所知,過去台大從來沒有對二二八出聲過,所以也就算了。但是,這個二二八,台大特地發了個聲明譴責學生到政大鋸馬腳,還說:「值此228紀念日,呼籲大家,以恕道精神,彌平傷痛;……。」選這個日子發表聲明,表示台大高層很重視二二八囉,深諳其義,且還很高調地要求國人要有「恕道精神」。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要要求台大高層表現出了解二二八,且感同身受,但結果呢?看來台大高層以為二二八只是一天的事,高調呼籲完就可以俏皮囉。
繼續閱讀分享文章:〈高雄三六屠殺〉
今天,三月六日,是什麼日子呢?
這是為《新版少年臺灣史》「二二八」那章寫的小事典新詞條,沃草薛翰駿君得知有此現成稿,特來邀約刊登。
謹以小文紀念勇敢挺身而出的菁英/市民,以及無辜受難的國人。
文章連結:〈高雄三六屠殺〉
圖片:高雄愛河市中心段。「二二八事件」中,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發動「三六屠殺」,當時還叫做「高雄川」的愛河被高雄市民的鮮血染紅。圖:Wpcpey;CC BY-SA 4.0/文:薛翰駿。

分享文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謹以這篇最近做了小小修訂的小文,紀念二二八。
二二八不是2月28日一天的事情,如同霧社事件不是10月27日一天的事情。如果我們能了解那不是一天的事情,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
霧社事件,如果以莫那魯道的大兒子達多莫那和四位壯丁懸樹自殺來說,延續四十三天,如果以日本軍隊「收兵」來說,是到1930年12月26日才結束。二二八若以清鄉結束之後「收兵」來說,一直延續到5月15日。那段期間的每一天都是血腥的,都有會受傷、會痛、會死亡的生命在消失,而每個生命都直接牽涉到好幾個人,甚至數十人,有為人祖父母、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兄弟姊妹、為人兒子、為人女兒,還有母親懷裡還未出生的嬰兒,以及能感同身受的親友,他們要面對一個只能緘默吞忍,甚至失語的數十年歲月。然後,這些積累成社群的巨大喪失(人+良知良行)和傷痛。
歷史真的不是一個數目,一個名稱。
今天,我們對72年前從2/27晚上開始的大慘劇,還是很多地方不清楚,無法釐清。
歷史很需要思考和想像。想像:如果不久的將來,有個超大規模的慘劇發生,然後我們很多識與不識的人,甚至自己本身,被失蹤、被槍決,毫無預警地被迫離開摯愛的親人和鄉土,然後,70餘年後,我們的子孫/精神後裔,不當一回事,那麼真的只能說歷史就是會重複自己。
72年前的3月9日,誰殺了基隆市參議會參議員/副議長楊元丁?
原來是得罪警察局局長郭紹文,被該局刑事股股長蘇政私下處決,然後踢到溝渠中。
請注意:警察耶,完全沒有送司法,就私下斃了!
這是作者吳俊瑩君在浩瀚的檔案中好不容易發現的「官方認證」的二二八事件加害人!
繼續閱讀分享活動:2019 第七屆共生音樂節:眾聲喧嘩
學生來央我貼到臉書代為宣傳。
印象中首屆共生音樂節我就有參加,後來可能也有再參加一次(記性不好,不是忘記,就是糊成一團),深覺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也感念學生們的用心+接力努力,因此很樂於向臉書朋友推薦。
活動連結:2019 第七屆共生音樂節:眾聲喧嘩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