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悼念前輩與師友 (第 1 / 7 頁)

張炎憲教授紀念特展 推薦來參觀

張炎憲教授紀念特展 推薦來參觀

昨天到國殤國家紀念館出席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世台會)舉辦的「初心猶原在 熠熠50年」回顧展的開幕,張炎憲教授的夫人林琇梨女士是受邀來賓之一。

開幕典禮後,大家要上二樓看展覽,我和師母(也是我的學姐)琇梨女士講話,後來吳文慧老師也加入,我們就一起到一樓的展覽室看張炎憲教授研究國殤的紀念特展。(吳文慧老師是吳三連先生的孫女、政治受難者吳逸民先生的長女。)

展覽室不大,但真的很值得看。展版有張先生(我習慣這樣稱呼他)訪問受難者本人或家人的合照,有我認識的鍾逸人先生,也有林秀媚女士──每次我講授「近代台灣的歷程」,都會在課上用台語朗讀盧鈵欽給她的遺書(留言欄一的連結有遺書內容,原文是日文;留言欄二是裝咖人的歌曲)。

今年是張炎憲教授逝世十週年。他當時才67歲,實在令人惋惜。今年8月過世的曾貴海醫師也才78歲,有時想問天:為何對台灣這麼有貢獻,這麼愛台灣的人要這麼早被「收去」(台語)?

時常會想起張先生,尤其九月、十月的時節。

有四場紀念張炎憲教授的講座,還有兩場可以參加,訊息在照片3。

照片1左起:李界木先生(世台會前會長)、師母林琇梨女士、本人、吳文慧老師。

照片1 左起:李界木先生(世台會前會長)、師母林琇梨女士、本人、吳文慧老師。

照片2

照片3

今天送方瑜老師人間最後一程路

今天送方瑜老師人間最後一程路

今天送方瑜老師人間最後一程路。

我們認識方老師已經是將近半世紀以前的事情了,此時思緒有點亂,以後有機會再寫這段和戰後台灣時代脈動有關的緣分。方老師不只是文學的,她也是社會的、政治的存在。

這三張照片中的方瑜老師,是我感覺最喜歡也最想記憶的。




敬悼蔡寬裕前輩(1933/2/5-2024/9/5)

敬悼蔡寬裕前輩(1933/2/5-2024/9/5)

昨天下午聽到前輩過世,很難過……

前輩身體不好,眼睛近乎失明,但該出席的場合他一定出席(除非生病)。

去年9/3蔡焜霖前輩離開我們,一年後再2天,蔡寬裕前輩離開我們。以後再也看不到致力於轉型正義的兩位蔡前輩了,而轉型正義之路還那麼道阻且長。

照片是去年12月17日在台中清水國小古蹟禮堂舉辦「來自清水的孩子:蔡焜霖人權教育論壇 」,蔡寬裕前輩的發言情景。

左起:蔡焜霖前輩的女兒宜君女士、兒子炎龍教授,右一陳俊宏教授。(周婉窈拍攝)

敬悼方瑜老師(1945-2024)

敬悼方瑜老師(1945-2024)

最後一次見到方瑜老師是2019年5月11日,在李永熾老師《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的新書發表會上。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以下擷取自2019/8/22關於新書發表會臉書貼文有關方老師的部分:

那天,生病幾度住院的師母方瑜教授也來,我得以趨前致意,彌補老師和師母婉拒大家前往探病的遺憾。會中的螢幕放映好幾張李老師生命中的精彩照片,我最有感的是李老師和師母在機場的合照,感覺像《北非諜影》劇照(照片二),李老師手指還夾著香菸呢!

我們讀書時,有時會到李老師家聊天,李老師晚睡,我記得有一次,可能聊得有點晚了,方瑜老師從房間出來,穿著舖棉的長袍睡衣,來到客廳,在李老師耳邊說,她先休息了。那時候覺得方老師和李老師講話的樣子好可愛,依稀在眼前。現在想起來,那時候方老師也才三十多歲,是我現在某些博班學生的年紀。

~~~引文結束~~~~

想念方老師,希望李老師、衣雲、衣晴節哀保重。

照片一
照片二
照片三 講台左起:金恒煒先生、薛化元教授、李永熾教授、李衣雲教授。右下角白毛線帽是方瑜教授,她坐輪椅出席;其左為張文翊女士,金恒煒的妻子。李永熾、方瑜夫婦和金恆煒伉儷是至交。(周婉窈拍攝)

「唯有堅持 懷念詩人醫師曾貴海」展

「唯有堅持 懷念詩人醫師曾貴海」展

今天本來是最後一天,可能有很多人想看,館方延到禮拜日下午五時。高雄的朋友不要錯過喔,尤其如果你知道衛武營公園是曾醫師帶領有志奮鬥18年來爭取來。真的就是唯有堅持!!

曾貴海覺醒很早,他在大一那一年就認知到他是台灣人,no more no less。我對照年表,應該是1964。

1964年距今60年,一甲子。你知道那一年4月吳濁流創辦《台灣文藝》、6月《笠》詩刊創立,9月是什麼宣言還未發出就「出破」呢?這是戰後台灣關鍵的一年。如果有一種樹叫做主體或主體性,那麽我們看它正從島嶼的土地中努力冒出來(發芽/發穎)……

照片1 展場看板與年表
照片2
照片3 屏東高工李幸真老師(右一,我的碩士指導學生)陪我們看展。
照片4
照片5

照片4、5 展場放映的紀錄片的畫面。

張炎憲教授史料微型展/明天3/8最後一天 面冊朋友不要錯過喔

張炎憲教授史料微型展/明天3/8最後一天 面冊朋友不要錯過喔

下午去國史館參觀「台灣史與國族建構:張炎憲個人史料發表會暨史料入藏微型展」的展出。

個人史料發表會在2/27,我要上課,無法參加,感到很遺憾。微型展展期很短,2/27-3/8,只剩明天一天。在國史館四樓。

名為「微型展」就是很小型的「一寡爾爾」(台語),不過展覽空間也是一個大房間,要好好看,也要一個半天。

一進展覽室,就聽到張先生的聲音(影片),那聲音熟悉極了,一時彷彿張先生還與我們同在……(他生前,我都用台語稱他張先生)

巧遇莊萬壽教授,我們彼此都非常高興,要約見面還真不容易啊!!展場牆壁有一張他和拿著「反黑金」旗幟的張先生的合照 (1999/7/24),照片背後有他的題字,但大家都沒認出他的毛筆字署名「萬壽」,我一看就知道,因為熟悉他的書《台灣精神》,是昨天上課的教材之一,上課前還又看了他給我的贈書的題字。莊教授的照片題詞是:「咱何時可以不必到此遊行」,阿,1/4世紀了,我們還是一直必須到此遊行,恐怕將來要救台灣不止是遊行吧?

展出中有一張1992年台灣第一個官方設置的二二八紀念碑,在屏東公園揭幕,前輩們和蘇貞昌縣長的合照(照片3),32年前的了,當時大家都好年輕!!有我的忘年先輩鍾逸人先生、恩師鄭欽仁教授(碑文撰寫者)和師母鄭惠美女士,以及您會忍不住叫「哇,好年輕」的前輩們,姓名見照片說明。

非常值得看的東西很多,特別想提的是,1983/4/30張先生寫給鄭欽仁教授的信(照片4),以及鄭教授給張先生的信,一封原件(一般用筆),一封只有影像的毛筆字信(照片5;很希望哪天能展示原件)。

張先生的信,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即使近41年後,仍讓人感觸很深。

為了盡早發文,「鼓舞」(台語)台派有志前往觀看,就此結束,以後若有機會再來討論書信內容。

照片三:影中人(敬稱略)前排右起:鍾逸人、林宗義、蘇貞昌、鄭欽仁、鄭惠美;後排右起:陳萬益、張炎憲、林李美貞(林宗義夫人)、阮美姝、林逢慶、李敏勇。(感謝李弘祺教授指正)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影中人(敬稱略)前排右起:鍾逸人、林宗義、蘇貞昌、鄭欽仁、鄭惠美;後排右起:陳萬益、張炎憲、林李美貞(林宗義夫人)、阮美姝、林逢慶、李敏勇。(感謝李弘祺教授指正)
照片4
照片5

台中/清水的朋友:陳欽生+高英傑,二位清水人,以及…,千萬不要錯過!!

台中/清水的朋友:陳欽生+高英傑,二位清水人,以及…,千萬不要錯過!!

後天(12/17)下午2:00,「來自清水的孩子──蔡焜霖人權教育論壇」就要在清水國小古蹟禮堂登場了,非常非常歡迎台中,尤其是清水的朋友來參加!!

蔡焜霖前輩是清水人,就讀清水公學校、台中一中,19歲在清水被抓,我們回到清水國小古蹟禮堂舉辦紀念他的活動,格外有意義。我們將與精神存在的蔡前輩再度從清水出發,一起為台灣奮鬥。

照片二是2015/7/2陳文成博士罹難紀念晚會的合照,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次在紀念晚會見到蔡焜霖前輩和陳欽生先生。蔡前輩+陳先生+艾文是轉型正義三人組,今年的紀念晚會是三人組最後一次上台,以後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一定格外懷念您──敬愛的蔡前輩。

會議流程:

14:00-14:20 主持人陳彥斌執行長開場、貴賓致詞開幕式

14:20-14:50 來自清水的孩子:圖像中的人權教育

游珮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教授,「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
林真美(兒童文學作家)
廖玉蕙(作家)

14:50-15:10 上溫柔的歌聲:音樂與人權教育

陳欽生(政治受難者)
高英傑(高一生之子,鄒族音樂教育工作者)
艾文(音樂家)

15:10-15:40 我以青春為你護航:綠島青年營與人權教育紮根

周婉窈(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
孟嘉美(綠島青年營工作人員)
周馥儀(政治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清水人)

15:40-15:50 午茶休息

15:50-16:20 文學藝術與人權教育

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蔡秀菊(作家,清水人)
邱若山(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教授、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

16:20-16:40 綜合座談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蔡寬裕(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
蔡炎龍(政治大學學務長,蔡焜霖之子)
蔡宜君(蔡焜霖之女)

16:40-16:45 大合唱「千風之歌」

16:45-16:50 大合照

照片一
照片二

來自清水的孩子──蔡前輩,我們回到清水和您一起再度出發

來自清水的孩子──蔡前輩,我們回到清水和您一起再度出發

12/17(日)我們在蔡焜霖前輩生日的前一天,將回到蔡前輩就讀的清水公學校(現清水國小)的禮堂,舉辦一場人權教育論壇,以紀念蔡前輩,並宣揚他的人權理念。

歡迎參加!!

我們必須走回民間,蔡前輩從清水出發,我們也將從清水再度出發,與精神的您/蔡さん,一起傳播愛、公道與正義,以及我們對台灣應有的未來的向望。

之前的文章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