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港人第102天!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判刑入獄
很多時候,有些事情好像只是在歷史書中看到,但香港就演給你看:什麼是傀儡(林鄭)加碼演出,什麼是法官為暴政服務。
台灣白恐也是如此,但當時大多數人看不到,或不想看。
fb blog版
12港人第102天!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判刑入獄
很多時候,有些事情好像只是在歷史書中看到,但香港就演給你看:什麼是傀儡(林鄭)加碼演出,什麼是法官為暴政服務。
台灣白恐也是如此,但當時大多數人看不到,或不想看。
12年前的「台独」人物名單
最近謝志偉大使在粉專貼出一張「台独」人物名單(部分),引起注意,他自己就在裡面。有報紙報導時,以為是中國即將發佈的名單,其實不是,同一份名單出現在2008年的一本書《「台独」组织与人物》。
這本書的編著者是楊立憲,北京的九州出版社出版,公開販售,目前有些二手書店還買得到。臺大圖書館有此書(借出中)。
我想不少朋友應該很好奇想知道完整名單吧?我將「人物」目錄先放上來,「組織」部分則放後面(書則先組織後人物)。
繼續閱讀《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第七章 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第七章 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已經放到部落格,敬請參閱。
文章很長,歹勢。
真的很希望大家了解1987年解嚴後,還要經過至少五年的奮鬥和打拼,臺灣才開始走向自由民主化之路。
不少在這個過程中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士都已過世,如果我們連這段歷史都不了了之,如何對得起他們呢?
我們的年輕人更應該知道這段過去,才會有堅定的意志和毅力守護捍衛這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自由與民主。
感謝邱萬興先生「照片任我用」,如此愛顧後學,感銘在心。
如果你沒看過海島演劇的舞台劇《那就唱歌吧—蔡焜霖》,非常推薦!!
前天(10/13)晚上在台大一活大廳演出,不知是自己太易感,還是演員演太好,還是情節熟悉到有過多聯想,總之,深切感受到戲劇直接的感動力和震撼力。我揣想很多觀眾一路淚流不止吧,雖然也有令人發笑的場景。
聽林志遠導演說,他們已經到過台中一中、高雄中學、台南女中等學校公演過,真希望有更多學校邀請劇團去演出。這比我們寫再多轉型正義的文章更能觸動人心吧?尤其青少年之心,啊那 tender hearts。
繼續閱讀台大校史不會告訴你的台大歷史
1989年2月28日台大學生紀念二二八受難的林茂生院長
感謝邱萬興先生提供照片。看到時,真的嚇一跳,台大學生曾經有過這樣的追悼活動!未來還會有嗎?
那面牆在疫情之前是我到文學院必經的,從蒲葵並木道彎進來。
沒有忘記,不會忘記,不忍心忘記
前天5/28是陳智雄(1916-1963)被槍決的日子。
今天5/30是泰源五烈士鄭金河、陳良、詹天增、江炳興、謝東榮殉難50周年紀念日。
沒有忘記,不會忘記,不忍心忘記。
不過,近日身心欠佳,無法寫新文,就以6年前的舊文替代,對面冊ê朋友感到很抱歉。未來幾天如果可以的話,想試著寫篇和戰前戰後台灣歷史的動盪(含白恐)緊密扣連的一位人物小記事。
您知道楊斐華是誰嗎?
午安,福爾摩沙!
您知道楊斐華是誰嗎?
昨天驚聞趙天儀教授過世,貼文悼念,今早得知逝世日期或為4月29日。
整個台大哲學系事件真正告一段落在1975年,趙天儀教授被解聘是在1974年。我在1974年秋天進入台大歷史學系,在時序上就是連接在一起,而且就空間而言,歷史系和哲學系就在同一棟樓裡。您知道嗎──我毫無所知!我的前後屆出了好多台灣學術界的鴻學大儒,您知道嗎?他們也多毫無所知,但知識廣得不得了!?讓大家望洋興嘆。您說,如果今天台大一個系突然解聘13位老師,您會不知道嗎?但是,我們就是不知道,而且還能出不世出的鴻學大儒耶。這就是我們成長的時代,您說沒有影響嗎?當然有,只是很少人去思考這樣的影響的性質。
繼續閱讀敬悼趙天儀教授(1935年9月10日-2020年4月29日?)
去年3月27日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舉辦「重返臺大哲學系事件座談會」
邀請趙天儀、李日章、林正弘、楊維哲四位教授來與談。(照片一至五)
今年1月7日我陪四位教授到促轉會看哲學系事件相關的監控檔案。(照片六至八)
我最後一次見到趙教授,是在巫永福基金會文學獎審議的午餐席上,已經是武漢肺炎疫情非常嚴峻的3月21日。我坐在趙老師對面。
幾次見面,趙老師都說哲學系事件知道的人太少,可以感受到他的落寞與憾意。我很想安排學生去訪問他,但已經沒機會了。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20 05 04 報導
如果你有在關心香港反送中運動(自由之戰),那麼,可以想想如果三、四十年後,才要來重新調查周梓樂、陳彥霖罹難事件,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明年,陳文成事件就滿四十年了。時間一直過,正義卻永遠來不了。
遲來的正義,到底在怎樣的意義底下還是正義?更何況可能永遠到不來。
退休後,我希望能讀點哲學的書,為了解答自己的困惑。
文章連結:自由時報 2020 05 04 報導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