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窈部落格

fb blog版

第 24 / 116 頁

中華台北隊?台灣隊?

中華台北隊?台灣隊?

你可以想像嗎?:

1960年台灣運動員參加奧運,KMT/ROC政府還抗議呢?抗議什麼?抗議台灣以「Formosa」出賽,而不是「Republic of China」!!

現在世界各大媒體都稱呼我們的野球隊「Taiwan」、「Team Taiwan」,偏偏台灣內部,除了民視之外一以貫之稱之為「台灣隊」之外,其他不是全程叫它「中華隊」,就是雜著用。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有統計,請看留言欄一

原諒我略懂英文,「Chinese Taipei」就是「中國台北」。如果你不信,請用英文解釋給只懂英文的外國人說「中國」和「中華」不一樣。到底如何不一樣呢?大約就是中文「腳」和「足」、「眼」和「目」的差別吧。再說:中華民國英文是「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也就是兩個「中華」,英文就是兩個China,也就是兩個中國,那不就是「中華」=「中國」嗎?若只能承認其中一個,就是一個中國。所以,「中華隊」如何不是「中國隊」?請告訴我,如何不是?

繼續閱讀

76年前的今天 何以這土地 血在流 何以令眾人 皆憤恨

76年前的今天 何以這土地 血在流 何以令眾人 皆憤恨

阮朝日的女兒阮美姝女士(1928-2016)已過世。

湯德章的兒子湯聰模先生也於一週前的3月4日過世。

二二八死難前輩的第二代陸續離開我們,然後76年後很多台灣人還敵我不分,不只沒有敵我意識,抵抗意識薄弱也直讓外國人替我們窮緊張。

請看新出刊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的專文如何講。

中央社3/7的報導,標題就是:

經濟學人:台灣最大威脅 民眾未準備好對抗中國

報導內文指出:

作者蘇奕安(Alice Su)曾任美國「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北京分社主任,去年轉任英國經濟學人週刊(The Economist)駐台資深中國特派員,負責報導兩岸。她發表專文指出,台灣曾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卻對中國的威脅麻木。(下略)

儘管西方官員已經正在為了台灣可能與中國苦戰而做準備,但台灣人對於自我身分認同、與中國是何關係以及是否該與中國打仗,卻都還無共識。台灣人的前途取決於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尤其考量到距離下屆總統大選的日子越來越近。

她指出,台灣領導階層清楚,即使台灣有強大的民主與經濟上的重要性,也不足以讓世界在台灣遭受侵略時伸手支援台灣。因為從俄烏戰爭學到的經驗是,一個小國若被較大鄰國欺侮,必須先展現有自我抵抗的意志。

換句話說,要先反抗敵人,世界伸援的機率才更大。但台灣卻還沒準備好要反抗。

(引文結束)

請留意:

小國若被強國侵略,必須要展現強烈不屈的抵抗意志,世界才會伸出援手。

再繼續「台華不分」,真的就是置台灣於死地。「Chinese Taipei」就是中國台北,喊習慣了,或被叫習慣了,台灣就被置換掉了,陷入國共鬥爭/合作的歷史脈絡和思維中而不自覺。豈不危哉?豈不危哉?

03/12 臺灣報業先驅、企業家阮朝日人間蒸發(台灣回憶探險團)

今天是圖博(西藏)310抗暴64周年紀念日

今天是圖博(西藏)310抗暴64周年紀念日

今天(3/10)是圖博1959年抗暴紀念日,晚上7:00在台北市自由廣場有「燭光祈願晚會」。

看過2008年3月27日拉薩市大昭寺青年喇嘛的控訴照片,共九張。這些年輕的容顏和悲苦,是我開始關心西藏問題的起點。

這九張照片一直放在我的電腦中,不管電腦換幾次,照片永遠在,也永遠在我的腦海中。不敢想像這些圖博年輕人15年後的景況。(本來放兩張大昭寺照片,但還是擔心照片會造成當事人的困擾,茲撤掉。感覺我的臉書有被監控,換成2010的照片,詳後。)

2009年圖博人開始自焚抗議中國暴政。請了解:自焚原本不在圖博(西藏)的文化中。但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有168位圖博人自殺,其中有不少位就是照片大昭寺青年喇嘛的年紀。很令人痛心。

簡單講一下相關歷史:

1951年西藏和中國簽署和平解放協議,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交出外交和國防(軍事權),中共允諾給予類似「一國兩制」的優待。請注意:一國兩制,就是一國,兩制遲早要變成一制。

1959年3月10日圖博人起來抵抗,3月17日達賴喇嘛率領藏人出亡,3月30日抵達印度。一流亡就是64年!!

照片換成2010年3月14日在台北市舉辦的「310圖博抗暴紀念日」的遊行照片。照片三 左一是我母親,她現在不良於行,那應該她最後一次參加遊行,被我帶去。當然有臉部清晰的照片,就放這張。照片一 左一是楊長鎮先生。照片二 右邊是蔡耀緯同學,其實還可認出更多人,茲不一一寫出。

懷念張炎憲教授

懷念張炎憲教授

這是去年(2022/10/4)紀念張炎憲教授逝世八周年次日的貼文,改寫後再度貼出。(臉書「分享」真的就是會被降觸及率)

今天3月10日,是張炎憲教授(1947-2014)誕生76周年紀念,他生在二二八大屠殺剛開始的3月10日,過兩天陳澄波、潘木枝、盧鈵欽、柯麟等嘉義菁英(含全島性人物)被捕,最後被以「前近代」的野蠻方式公開遊街示眾,在嘉義火車站前處決。二二八,就如同對鄭南榕一樣,決定了張炎憲以及他那個世代很多人的一生。

為了寫文章,我曾再度翻閱張先生的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口述訪談紀錄,真的很感激當時有張先生帶領一群「有志」開始做口述訪談。你以為1990年代訪談容易?很多二二八和白恐家屬嚇破膽,根本不敢喘一聲氣,寧願將自己經歷的慘劇永遠帶入棺木。那是要對訪談者有相當的信任感,才會接受訪談的,張先生在那個歷史時刻,承擔起這樣的重擔。

我知道有年輕學者拿理論和種種學院標準來矮化張先生的貢獻,我認為真的不必要,我們總是踏在前人的腳步上前進。我們不能起林秀媚、陳碧女、潘英三、高菊花,以及眾多受難者及其家屬於地下,我非常非常感激張先生為我們做的事情──訪談之外,他為台灣社會奉獻了一生,會倒在美國賓城自由鐘下也是在工作的旅程中。

炎憲教授擔任過八年國史館館長,出版非常多套沒有遮掩的政治檔案,那種膽識、決心,以及毅力,令人敬佩。反觀現在,檔案就是給你遮掩阿,就是不讓你知道加害者及其共犯,就此而言,時代真的在退步中……。

這幾年看下來,社會好像就是停滯不前。我比較日本時代和戰後KMT/ROC黨國時代,有一個發現,在幾次演講中都提過,也就是:

日本時代 快速前進 vs. 戰後黨國時代 停滯不前

我們不能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我常不厭其煩不斷講),但日本時代確實是台灣快速前進的時代,反觀戰後台灣,真的就是停滯不前(還不要去提那個「ROC美學(醜學?)」了)。如果這只是KMT/ROC黨國時代,也就罷了,但台灣在1992年自由民主化之後,到現在已經超過30年,而這30年呢?好樣就是1990年代社會最有活力,台灣的未來最具可能性,人們也最具想像力。但三十年後,阿,彷彿原地踏步。轉型正義已經夭折了吧?而前輩正迅速凋零中。

處於絕地的人,沒有悲觀的餘裕。謝謝前輩、謝謝濟濟先行者,我們除了繼續往前拼搏(哪天也死在自己選擇的戰場?),別無他路,別無他路。

謹以三張照片紀念張炎憲先生。第二張師母林琇梨女士(也是我的歷史系學姊)很喜歡,她說照片中她和炎憲有「夫妻臉」。第三張已經用過,但我很喜歡,我認為具有世代傳承的意義(自己認為的啦)。炎憲先生是嘉義人,和我同鄉,照片中的張富美老師是雲林縣虎尾人,但她讀嘉義女中,是我的嘉女學姊,也算是半個嘉義人。我們三人見面時,總格外覺得親切。

照片3

後排左起:陳國棟教授、李其霖博士、張炎憲教授、杜正勝教授、本人、鍾淑敏教授、張富美女士。

前排左起:曹永和教授、朱德蘭教授。

照片1

151年前、76年前的今天(3/9),愛vs.屠殺,反差怎麼那麼巨大?

151年前、76年前的今天(3/9),愛vs.屠殺,反差怎麼那麼巨大?

早安,福爾摩沙。

76年前的這天,ROC陸軍整編21師登陸基隆,開始血洗台灣。(8日晚上是憲兵第4團第3營、憲兵第21團的一營登陸基隆。)

檔案這麼說:「國軍已抵台北展開肅奸工作」、「即施行報復手段」(檔案見留言欄一),請記住:這個「國軍」是ROC國軍,不是台灣人的「國軍」。請問哪一國的國軍會將人民當作「肅奸」對象?會對人民「施行報復手段」?

然後,這個ROC怎麼是你的國家呢?然後它的黨旗變國旗的車輪旗,怎麼會是被屠殺過的這個所在的國旗?

請原諒我,知道台灣戰後歷史的我,怎可能看到那面車輪旗匍匐前進?但我和我的朋友們(如彥斌大哥),為了保衛台灣,我們一定會匍匐前進,但我們需要一面真正能代表台灣的旗子。不要怪我們因為知道戰後台灣的歷史,無法認同那面車輪旗;那個Chinese Taipei旗,更是令人神經錯亂。原諒我稍懂英文,Chinese Taipei就是「中國台北」。好吧,不談這些,光就美學來講,那面「中國台北」旗好看嗎?ROC美學(醜學?)是否更根本地摧毀台灣應有個物件(東西)?阿,想像清麗的「甘露水」背後給你擺個這面旗?!

真的會忘記自己臉書寫過什麼貼文,今早看到臉友Morrison Iûnn分享我去年今日的貼文,嚇一跳,發現一年前的今日竟然寫了這麼一篇貼文。就重貼出來,151年前和76年前,愛/奉獻vs.屠殺/白恐。

今天是三月大屠殺紀念日:3/2、3/4陳儀請兵 3/5蔣介石派兵 3/8、3/9軍隊上岸展開三月大屠殺

今天是三月大屠殺紀念日:3/2、3/4陳儀請兵 3/5蔣介石派兵 3/8、3/9軍隊上岸展開三月大屠殺

今天是基隆二二八死難紀念日,也是ROC軍隊上岸後展開全島大屠殺的開始。

根據史料:這天下午約二時起,基隆碼頭附近遭受要塞司令部軍隊密集掃射,持續約二小時。這應該是要塞司令部為了軍隊上岸前先「肅清」街頭。軍隊還沒登陸,基隆先遭受「淨空」,死傷無數。3/8晚間憲兵第4團第3營和憲兵21團的一個營登陸,但基隆先遭受「淨空」,死傷無數。3/9、3/10整編21師陸續登陸,展開大屠殺。

檔案說給你聽:

繼續閱讀

抵抗才能不被奴隸

抵抗才能不被奴隸

昨天是高雄三六大屠殺紀念日。

但台灣不是只有被屠殺的命運,3月6日這一天也是抵抗紀念日。

台中民兵在3月4日集結,3月6日命名「二七部隊」,見證了二二八期間台灣人的英勇抵抗和犧牲。

二二八還有其他抵抗行動,但不為台灣社會所知道,更不要說記憶了。我們離真正了解二二八還有一段路。至少先從「二七部隊」了解起吧。

3月4日這天,台中市新文化協會舉辦「食飯丸」活動,以紀念抵抗過程中,女學生為作戰的民軍包飯丸。

今年年初2月3日,我和我先生,與陳彥斌伉儷會合,一起探望住院的二七部隊長鍾逸人先生,他當時念茲在茲就是要參加3月4日的「食飯丸」活動。但終究因為住院無法參加,改以視訊方式參與。在此,敬祈鍾先生早日康復出院。

陳彥斌先生這篇〈二七部隊是不是紅軍?〉,非常值得看。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