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窈部落格

fb blog版

第 40 / 116 頁

光照四方 照亮文化與藝術的福爾摩沙

光照四方 照亮文化與藝術的福爾摩沙

明天10月17日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

1921年10月黃土水入選帝展的《甘露水》(又名蛤仔精)也在此時重現人間,我的幾位朋友都流下感動的眼淚。甘露水和戰後台灣歷史一起浮沉,要流淚是流不完的。

這篇中央社訪問稿也來湊個熱鬧。一百年後我們對臺議運動和文協,除了謳歌之外,也需要有大省思,等大家歡慶差不多,再貼文分享我的看法。

中央社訪問稿〈台灣文協百年的啟蒙與勇氣 周婉窈:如光一般的存在〉

Ài Tâi-gí 之四(文章足長,歹勢)

Ài Tâi-gí 之四(文章足長,歹勢)

動作用詞m̄-thang予華語搝去,phah-tsiam真恐怖,兼及防疫用詞(動作用詞不要被華語拉走,「打針」很恐怖,兼及防疫用語)

這三、四個月來,在日常會話中最常聽到的,先是「你有去打(phah)無/未?」,現在則是「你第二劑打(phah)未?」其實這是錯誤的台語。華語的「打針」,台語是「注射/tsù-siā」,動作要用「注/tsù」,不是「打/phah」,打在台語,就我聽聞所及,就只有「打死人」、「打蚊仔」的「打」的意思。phah-tsiam/打針就是用手去打針,很可怕,不是嗎?想都不敢想。注射/ tsù-siā頂多就是痛,你用手去打針/phah-tsiam,慘!

繼續閱讀

懷思張炎憲先生

懷思張炎憲先生

時間過好快,七年了!真不敢相信,雙連教會的追思會好像才過不久,記得那時候排隊要上樓的民眾很多,隊伍很長。

今天看了曹昌平先生分享七年前此日我的臉書貼文,發現照片確實很不清楚,今天找出原檔,重新放到這裡來。

繼續閱讀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三一矮牆」的題詞安裝好了!!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三一矮牆」的題詞安裝好了!!

9/25我們舉辦「陳文成事件四十週年紀念座談會」,三天後,也就是昨天(9/28),三一矮牆的題詞「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在豔陽高照的午前完成安裝作業。

材質和藝術裝置「空」(黑盒子)一樣是印度黑石,莊嚴而有質感。

繼續閱讀

9/25陳文成事件四十週年座談會 上午場直播影片 歡迎觀看

9/25陳文成事件四十週年座談會 上午場直播影片 歡迎觀看

當天實體場地只能容納60人,真的很可惜。幸好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有直播,而且還是「雙畫面」,第一次看到,感覺很先進。

第一場聲音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和吳俊瑩博士都有簡報檔,應該不難了解。

第二場聲音改善不少,前輩們的發言內容知識量很大,非常值得聆聽。第一次知道1976年美國就開始注意校園抓耙仔(campus spies)的問題,一般會認為因為陳文成事件才引起注意。

四十年了,陳文成的學長高成炎教授一開口還是忍不住哽咽。

中午陳寶月女士(陳文成的二姐)來一下,大家都叫她二姐。她這一兩年身體不好,已經很少出席相關活動。她坐著,似乎沒力氣講話,沒講幾句話就掉了好幾次眼淚。二姐感謝大家還記得陳文成,聽了讓人心痛。到底那些加害集團及其精神後裔,要怎樣才能了解白恐對受害人及其家屬造成的傷害和哀痛?還否認有監控耶。

上午場直播影片連結

陳文成事件四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活動分享

陳文成事件四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活動分享

幾乎沒貼過自己的演講文宣,算是破例吧,主要是非常希望老少朋友能參與(實體+直播),上午有好幾位前輩,下午是學生自治團體年輕世代的場,閉幕致詞是深受敬愛的蔡焜霖前輩!我的部分不是演講,是報告,純粹是報告。

活動連結

直播連結(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粉絲專頁)

陳文成事件四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9/25(六)歡迎參加!!

陳文成事件四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9/25(六)歡迎參加!!

紀念座談會原本預定7月2日舉辦,一天的會,接著是紀念晚會,但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得不延期。台大原先預定9/1開學,座談會一度延到9/4。後來台大延到9/22開學,座談會就又延到開學後第一個星期六舉辦。終於!!

上午第二場邀請七位海外民主前輩來回顧陳文成事件對海外民主運動的衝擊,特別想請年輕朋友來聽聽前輩的見證。他們最年輕的,事件發生當年不過比你們大個十歲上下吧?年長者則在少年時代經歷過二二八事件,陳文成事件引發他們怎樣的反應和行動?

下午是年輕人的場,請來聽聽他們如何看陳文成事件和校園轉型正義。40年了,台灣和台大有何變化?轉型正義與年輕人的關連何在?如果真的重要,要如何落實?大家一起來思考。

座談會:梅花座+直播

活動連結

頭殼壞去?迷信華英雙語的民進黨高層,拜託請聽語言學家的警訊!!

頭殼壞去?迷信華英雙語的民進黨高層,拜託請聽語言學家的警訊!!

今年9月28日是民主進步黨創黨35周年紀念,邱萬興先生在臉書貼了很多則貼文,有黨外菁英,也有黨外基層,當時創黨時衝決網羅的勇氣、坐牢的覺悟,以及種種艱辛和籌劃,非常令人感動。我尤其很感謝邱先生經常花篇幅在寫黨外基層人氏──那些很少人聽過名字的人,讓自認為「黨外囝仔」的我,特別感心。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