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吳俊瑩,〈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
「藍綠惡鬥」是當前的流行語,但是,它到底是個描述性語言,還是一個必須被分析的話語或話語術呢?很值得我們思考。至少,至少在高中歷史95暫綱和98課綱的議題上,若回歸歷史,並從解嚴後的時代脈絡來予以了解的話,顯然無法用「藍綠惡鬥」一語輕易帶過。這其間有歷史學社群的自主性,解嚴後「初轉型」的臺灣社會的自由開放氛圍,以及原體制勢力(政治的,學界的)的牽制,這在在需要我們放入視野中。
一個簡單的數目,供您參考:臺灣在1987年解嚴,要到1997年,十年後喔,國中才有『認識臺灣』課程,臺灣學生第一次在國中能夠學習自成一個單元的臺灣歷史。然後,要再九年喔,高中生才能學習一個學期獨立成冊的臺灣歷史。十年加九年,是十九年!在此之前,1999年的88課綱(第一次突破性的一綱多本),臺灣史放在中國史中教授。各位,那已經距離解嚴十二年了喔。也就是說,解嚴後十二年,我們的高中生在高中課程中,好不容易才能學到多一點點的臺灣歷史,不過,要記住,那是放在中國史脈絡中的臺灣歷史,分量占4/19(十九章中國史中的四章)。
如果您在1999年以前讀高一,那麼您用的是「部編本」,是教育部國立編譯館根據「課程標準」編定的,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在黨國威權體制之下,五十年間部編本(1949-1999)中的臺灣歷史,從零進化到微乎其微,端看您何時讀高中。有人說,以前學校教的「地理是歷史、歷史是神話」,是笑話,也近乎實情。
十九年是漫漫長路,足讓一個嬰兒長成青年。解嚴後十九年,我們的高中才有獨立成冊的臺灣史課程,但是舊勢力的反撲超級強──有人就是無法接受臺灣歷史獨立成冊。於是乎2008年10月,98課綱被馬政府硬生生拉下來,取代它的是現行的101課綱(2012年啟用),內容已經倒退了。然後,明年秋天,我們的高中生要使用一個徹底黑箱且由外行人作超大幅度「微調」的課綱。您說,我們是走在解嚴後社會轉型的路上呢,還是倒退嚕?您可以想像,民主化後的臺灣社會無法教自己的歷史嗎?也許有一天,當我們醒來,臺灣史又放回中國史脈絡中教授,然後我們只能自嘲:「憲法是歷史、歷史是兩岸」。
茲連結吳俊瑩先生在「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發表的〈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2014/08/27)。文章有點長,私意認為很值得細讀,敬請關心教科書問題的朋友瀏覽參考。
附記:貼文前,得知郝柏村先生很直白地宣稱:「台灣的前途就是中華民國的前途,中華民國的前途,是全體中國人來決定。」(中央社 2014/09/03);簡言之,「台灣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決定」!如果「前途」換成「歷史」,倒很切合課綱「微調」的宗旨,也就是「台灣的歷史就是中華民國的歷史,中華民國的歷史,是全體中國人來決定。」目前暫由其代理人來決定,將來肯定是「台灣歷史由全體中國人決定」!
文章連結:吳俊瑩,〈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