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課綱「微調」最新發展的幾點回應

一、2009以前課綱委員沒有保密不保密的問題

針對一審敗訴,日前教育部長表示:1、基於保護未來課綱審議委員權益,會繼續上訴。2、依照過程慣例,委員名單會在課綱實施時公開,但過程不公開。(《聯合新聞網》2015/03/10:http://goo.gl/ka7dzz

奇怪耶。過去不管95、98,課綱委員都沒有保密與不保密,或刻意不讓人知道的問題。我個人擔任過95暫綱委員,我也詢問擔任過98課綱委員的幾位教授和高中老師,都沒有保密的問題。一位高中老師還說,因為他是代表其他老師去參與課綱的擬定,都還要盡量和同事討論呢,要保密個什麼?這點各位可以去廣為探問,相信結論是:沒有保密的必要。但是,從98課綱被強行拉下之後,怎麼就變成「機密」了?2013年11月的檢核小組更是秘密到極點。現在12年國教的課綱委員也是「極密」。為何過去95、98都不用保密,現在就要保密?是要複製課綱微調「黒箱+外行」的模式?等公布課綱,大家傻眼,已無法挽回。

吳思華部長新上任,可能不了解過去的情況。希望他能多探問,不要被前任和下屬害了。

二、課綱「微調」當然不是字數問題

日前教育部長承認微調23%,有網友認為我們好像隨著教育部起舞。不是的,從去年1月到3月10日以前,教育部從來不承認「微調」的幅度,只提改了哪個名詞,哪裡加了「被迫」,媒體跟著報導,誤導社會大眾。如果只是幾個名詞的更動,雖然可議,也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我們花了很多力氣製作表格,教育部甩都不甩,現在終於承認改了23%,雖然打了五折以上,但總算間接承認「微調」不是「微調」。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教育部才可能面對「微調」欠缺正當性的問題。

「微調」當然不能化約為字數問題,但光字數的大幅度更動就講不過去。課綱是相當技術性的問題,社會大眾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楚「課綱」和「教科書」,如何讓大家了解「微調」的問題,很不容易。至於內容,我們也做了分析。這個「微調」,張茂桂教授一語道破,指出:「微調」在史觀爭議上,是「促統派 vs.所有其他光譜」,不是傳統的「統 vs. 獨」的政治問題。Mau-kuei Chang臉書, 2014/02/07)課綱微調如此,12年國教是否也如此?我們是要拭目以待呢,還是逼教育部資訊透明公開,接受監督?

三、教育部的微調23%是怎麼算的?

關於微調字數的比率,吳思華部長說「逐字計算僅調整23%」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34988/

我們一個字一個字「精算」是60.4%。如何算,我們給出詳細的說明。教育部的23%,應該是「微調」後的總字數減掉原總字數,再除以原總字數的結果,也就是增加了23%的字數。根據我們的統計:(2404-1937)÷1937=0.24。兩邊差0.01,很可能是半形字的算法不同;我們將半形字當成0.5字,如「1920年」算3個字。很好奇教育部怎麼算出23%,願聞其詳。

以總字數來計算,其實很奇怪,因為「今天很冷」改為「今天很熱」,總字數一樣,在這個算法裡,等於改了0%!即使不管內容,總字數增加23%,再怎麼硬拗,都不會是「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