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福爾摩沙!
早安,福爾摩沙!
我和我的同事也是研究室鄰居陳翠蓮老師說,我的臉書太嚴肅了,想貼點輕鬆的,她說好阿。
上週五10/13我們一起參加紀念王康陸博士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她擔任與談人,我主持她那一場。
陳老師一頭金色頭髮,真的「轟動武林、驚動萬教」,那是個「意外」,她也有說明,就是不想染髮了,想以後就一頭白髮,沒想到顏色無法直接退掉,變成金色。其實蠻好看的,「實體」看,顏色很柔和。特地合照,留下歷史鏡頭XDD。

fb blog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早安,福爾摩沙!
早安,福爾摩沙!
我和我的同事也是研究室鄰居陳翠蓮老師說,我的臉書太嚴肅了,想貼點輕鬆的,她說好阿。
上週五10/13我們一起參加紀念王康陸博士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她擔任與談人,我主持她那一場。
陳老師一頭金色頭髮,真的「轟動武林、驚動萬教」,那是個「意外」,她也有說明,就是不想染髮了,想以後就一頭白髮,沒想到顏色無法直接退掉,變成金色。其實蠻好看的,「實體」看,顏色很柔和。特地合照,留下歷史鏡頭XDD。
原來大家在慶祝袁世凱訂定的節日!!
陳弱水剛剛發布的貼文,全文照引,放到下面。
周murmur:頭都昏掉了,原來今天很多人在慶祝的ROC國慶日還是袁世凱在「教師節」訂定的,大暈船
10/10 武昌起義,不是孫文的力量
1/1 孫文搶先建國,袁世凱很不爽
1/1~2/11 阿 是兩國制,帝制和共和並存
2/12 清帝退位,才真正建立共和
作者 陳弱水(原貼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joshui.chen.5/posts/1509552089807674)
臉書上不少人在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看得有點頭昏,
10月10日不是中華民國的生日!
中華民國的生日是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1月1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政府把這天訂為「開國紀念日」。
10月10日是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和新軍分子前一年在武昌武裝起事的日子,如果打生物性的比喻,這要算什麼日呢
無論如何,袁世凱政府和臨時參議院覺得這一天很重要,在1912年9月28日把10月10日訂為「國慶日」。
這有貶抑孫中山在1月1日建立新政府的用意,不過北洋政府繼續承認「開國紀念日」(元旦總是要放假吧),另外又訂2月12日為「宣布共和南北統一紀念日」(宣統在該日退位,帝制變為共和)。關於第三個紀念日,國民黨後來就不認帳了。
臺灣2023年在慶祝袁世凱訂定的節日,真的很奇幻!我們說不定需要一個能代表臺灣新精神的節日,譬如「臺灣民主紀念日」。
第九周年的懷思──台灣民間永遠的我們的張炎憲教授
已經九年了,很難想像時間過這麼快!由於張炎憲教授於2014年10月過世,只要三一八日頭花運動幾周年,張先生就是過世幾周年,我是這樣記的;明年就是十周年。今年臉書關於張先生的貼文比較少,其實我每年五月就會開始想念王世慶先生(理由以後再寫),九月開始懷念張先生,但最近太忙,拖到今天覺得不管怎樣還是要貼文懷念,不然,連假又會被一些曲扭的意象洗版。
很多人稱呼他張老師,但我一向用台語稱他「張先生」,所以在這裡我就是這樣稱呼他。
由於最近蛋的問題,我想我還是交代一下我和張先生「相識」的曲折過程,這也是我們社會很大的問題。
我在1981年到美國史丹福大學讀博士班,出國前我的老師鄭欽仁教授給我張先生的日本地址,要我和他聯絡。在這之前,鄭老師就和我們說過,張炎憲非常用功,整天在東大圖書館讀書。我到了美國,寫了張明信片給他,但不記得他有沒有回復,總之,緣分暫時止於此。
後來我回台灣,在某機構工作,該機構某人整天講張先生壞話──都是用學術包裝的語言來罵。我和同仁聽很多,久了就相信張先生真的很差。幸好,我和張先生住同棟樓,他的太太是我的台大歷史系學姊,我們關心社區公共事務,經常有碰面的機會,幾度聊天,發現張先生並非某人講的那樣,後來有真正的接觸之後,完全改觀,從此知道造謠、謊言的可怕。某人繼續講張先生壞話,甚至在張先生過世後,還繼續謾罵詆毀,我想那就真的踩到作為人的底線了。我很慶幸後來有機會認識張先生,也建立不錯的情誼,但如果年輕學子沒機會接觸,整天聽人罵他,您想,結果會怎樣呢?張先生人格光潔,口不出惡言,但我考慮的是後效問題。
繼續閱讀大學的脊梁?雜碎在哪裡?
陳方隅:
管爺示範什麼叫做意識形態凌駕是非對錯
他給了各家報導的頭條截圖(圖一;圖文〈蛋之亂,管爺助陣〉連結見留言欄一)
1203 欸欸阿管,你口中的雜碎已經抓到了!!!!可惜是我們學校的畢業生,此時此刻的你一定悲喜交參吧,希望未來這位被告會記得跟你問好(可能是在縱容他的群體活動上qq…),重新做一個好台大生
(圖二;擷自「NTU台大學生交流版」2023/10/3,經作者同意擷圖,謹謝)
請大家回憶/留意:這類假訊息的抹黑和攻擊,五年前逼死一位外交官蘇啟誠(我們嘉義同鄉),《上報》陳嘉宏的這篇文章〈好油變成「地溝油」 台灣人可學到什麼〉,整理得很好,很值得看(連結放留言欄二),請不要忘記,不只是吳音寧、陳吉仲受害,還取走一條生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
ROC國慶就ROC國慶,請不要置換為Taiwan National Day(2021就開始喔)
ROC國慶就ROC國慶,請不要置換為Taiwan National Day(2021就開始喔)
祝人耆壽,很好,但剝奪人的誕生,就不應該,不是嗎?
這是道德的問題,敢毋是/kám m̄ sī?
Ài Tâi-gí 8:全台語課再度獲獎 // 救台語必須去「嗎」,把m閉口音、g音講回來
最近感覺我的貼文觸及率被降,是否因為用到幾個「禁字」?很可能是AI在巡邏,動作迅速。總之,感到洩氣。今天貼這篇應該沒犯忌吧?
不久前接到台大共教中心的通知,上學年第二學期(2023春)我用全台語講授的通識課「近代台灣的歷程」獲得全校通識課的優良教學。這是這門課第二次獲獎,全台大通識課非常多,能獲獎表示修課同學覺得有收獲,在此感謝同學的肯定。
今天想講的是,要救台語至少有三大重點:必須改掉疑問句的「嗎」,其次要講回m閉口音與g音。入聲字也是問題,但那比較是本來不會講台語,或平常不太講的年輕人的問題。在這裡,之所以再度講這些問題,是因為最近在幾個公共場合,聽了台語的講道、演講、與談等,尤其年輕人願意花時間準備全台語發言,實在很令人感心,讓我們看到台語返回公共場合的可能性。不過,我發現就算被認為台語講得很好的年輕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很可能真的沒有意識到台語「無嗎無吧」,很容易就講成「嗎」。講台語「有嗎無m/g」基本上是華語化的結果,講的人往往不自覺,因此大家必須提高「警覺」。
繼續閱讀今天9/24至少兩場活動,希望您能來參加其一,竭誠歡迎!!
一早到二殯參加蔡焜霖前輩的告別式,人來得真多,前輩觸及和感動的人實在很廣。「台灣放送」設了蔡前輩紀念專輯,今天清晨開張,非常歡迎大家投稿,分享你對前輩的懷思,以及前輩給你的啟發等等,請點閱喔!(連結在留言欄一)
雖然經民連的研討會上午場已經快結束,但還有下午場;彭明敏基金會舉辦的彭明敏教授紀念座談會則將於下午1:00開始。我自己分身無術,但負有鼓勵大家參加的責任。如果下午你有點時間,歡迎選一場參加,謝謝!!
黨國基改3:補遺
9/19的貼文感覺觸及率有被降,想說拿掉一段來測試看看,但也覺得無聊,總之之後會放「台灣放送」,就不用自我檢查,到時候也會加補幾張鄉土插畫。
21年前(時間過好快!),我曾將這些鄉土插畫製成一套十張的明信片(圖一),寄給為我填寫日本時代教育問卷的前輩們。當時因為很受這些插畫感動,想說前輩們看到應該會很「懐かしい」(懷念)。他們現在大都已經過世了,我知道的就只有廖淑霞女士還會在公共場合露面。當時自費印刷,記得印了兩百套,現在只剩不到五套吧?若義賣,不知道有沒有人買?
戰前和戰後的教科書,真的差很大。不一樣的教育打造的人格特性也不一樣。根據我的觀察,戰前戰後世代(現80歲以上)大都謙遜而低調,反之,戰後的菁英,大多非常自戀、自我很大。前者公私分明,珍惜公家資源,後者大多公私不分,視公家資源為己物(我這麼優秀,當然deserve it),從來沒想過公家的錢就是人民納稅的錢。一切資源就是為了壯大自己,最近有人「榮退」用公家錢做醮三天,可說集戰後人格養成之大成。
戰前戰後的比較,很多面相都很值得深入探討。在此補上兩張鄉土插畫,圖二是打雷下雨,女孩趕快收衣服的景象,讓我想起故鄉嘉義夏天下晡常下西北雨。
圖三有文旦耶,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
黨國基改3:拿掉歷史同時拿掉鄉土,置換成他國他鄉,是加倍有效的改造,還是無上限有效?
日本統治台灣時,台灣是殖民地;KMT/ROC黨國統治台灣,說台灣人是「同胞」,台灣是「回歸祖國」。作為同胞,待遇比做為殖民地子民沒比較好,反而更差,但在當時,台灣人沒有警覺,警覺時二二八已經發生了;78年後,他們的後代對這樣的反差並沒有太大的認識,甚至毫無認識──不能不說黨國教育實在太成功了。
近代國家一定要實施近代學校教育,教育的內容一定要有歷史和鄉土。這些就不詳述了(要改變寫長文的習慣[握拳〕),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地教育,沒有台灣歷史(只少少有),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歷史,但有非常好的鄉土教育,教台灣孩童愛台灣,教科書滿滿以台灣為對象的插畫,連「國語」課本都是。而且您敢相信嗎?──「修身書」的兒童都叫「阿什麼的」,有阿仁、阿桂、阿水、阿秀、木生等,而不是小英、小明、小華。教科書呈現作為地理空間而存在的台灣,是美好的,是孕育孩童心靈的所在,也是將來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懷念的地方。這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鄉土教育的主旨,全盤搬來台灣;教育家們相信:孩童愛鄉土,就會愛國家。
繼續閱讀9/24「彭明敏教授紀念研討會——台灣自救宣言的啟發與未竟之業:跨世代對談」 歡迎參加!!
9/24,這個禮拜天,活動很多,上午有蔡焜霖前輩的告別式,台灣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舉辦全天的「反服貿運動十周年研討會」,下午有「彭明敏教授紀念研討會——台灣自救宣言的啟發與未竟之業:跨世代對談」,以及其他很值得參加的活動。
我分身乏術,當天上午參加蔡前輩的告別式,下午到台大主持「彭明敏教授紀念研討會」第一場座談,若非時間衝到,其實也應該擔任經民連研討會的與談人(我是反服貿參與者也是經民連理事)。我想很多朋友,9/24也會有同時都想參加的感覺,如果您想了解59年前彭明敏教授和他的兩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的「台灣人自救宣言」到底怎麼一回事?請來參加下午的座談會。這三位先知(至少是走在很前面的先行者)為了台灣自救宣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明年就一甲子了,台灣在許多方面仍然原地踏步,深陷一中的泥淖中而不知道危險。
總之,非常非常歡迎您來參加「彭明敏教授紀念研討會——台灣自救宣言的啟發與未竟之業:跨世代對談」。
時間:2023年9月24日(日)下午1:00至4:40
地點:台大圖書館總館B1國際會議廳。
議程:
13:00~13:30 進場報到
13:30~13:40 影片播放
13:40~13:50 開場暨來賓致詞
13:50~13:55 合影時間
13:55~14:45 座談一
彭明敏教授的生平、時代,及其一生的志業
14:50~15:40 座談二
彭明敏教授的民主價值與台灣政治發展
15:45~16:35 座談三
從威權時代的法治規範看彭明敏案:台大應該如何引領轉型正義
16:35~17:00 散場
主辦單位:台大研究生協會、台大學生會、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謝聰敏教育基金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北社
報名表單的連結,在留言欄二。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