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17 / 114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你能想像「不是中華民國的台灣」嗎?2758決議及其他……

你能想像「不是中華民國的台灣」嗎?2758決議及其他……

您也許無法想像,但半世紀以前(52年前!!)中華民國著名外交官楊西崑就想過,而想組新黨卻被蔣介石判坐牢10年的雷震也想過!!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被趕出聯合國,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取得席位。這是在爭誰代表「中國」──蔣介石的中華民國(ROC),或毛澤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結果毛澤東的中國勝出。

在這之前,1970年冬天楊西崑就親自和蔣介石講這個政治自殺式的可能;中華民國高層也都預知到這個可能,所以開始動員各界表態「堅決反對共匪混入聯合國」。(以後再貼這個運動的精彩照片&影片)

中華民國被趕出之後,國際情勢危急,楊西崑建議蔣介石:台灣應與中國大陸(the Mainland)完全切割,成立「中華臺灣共和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他的建議是有步驟的:解散國會─>臨時政體─>公投─>決定臺灣前程(見留言欄一

雷震已經被關10年(1960-1970),他出獄後不久就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1971冬天寫成〈救亡圖存獻議〉,提出成立「中華臺灣民主國」(The Democratic State of China-Taiwan),步驟詳實。(見留言欄二

請記住:這時候雷震才出獄一年多,他很顧蔣介石的顏面,這份草案只是要私下給蔣介石;他親自去影印,卻被嚴密跟監。才坐牢出來,還敢再度觸犯「龍顏」,這樣的勇氣,令人佩服。

但是,蔣介石呢?當然不聽人勸,堅持「漢賊不兩立」,中華民國是「退出」聯合,可惡的共匪終於混入聯合國。因為ROC不再能代表中國,引發PRC的「建交潮」,這同時也就是ROC的「斷交潮」,一直到現在還在零星斷交阿。美國撐到1979年才和中國建交,當時在台灣的ROC官方稱之為「中美斷交」,美國和中國建交叫做「美匪建交」,有夠混亂!阿,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很多台灣的人已經習慣中華民國沒有真正的外交,滿足於各國「台北代表處」之類的稱呼,其實不只是稱呼而已,有真正的外交是不一樣的──不要相信什麼沒有名分有「實質」才重要的阿Q說法。習慣鍍金鳥籠的金絲雀,無法想像籠外的世界,甚至還歌頌將它放到籠子中的主人。路人隨便叫你一聲「小台」,就興奮得不得了,自己卻不敢直呼本名。

「2758決議」確實沒涉及台灣(除非你要一直ROC=TW),它是要解決誰代表中國的問題,事主是中華民國。日前(7/25)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非常重要,但據說台灣的媒體沒怎麼報導,好像還一直在報「白飯事件」(?)。我想也很難怪,那些媒體主播們恐怕對「2758決議」很陌生吧?其實這和台灣的前程至關緊要,至少台灣人民要知道要點吧?

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還要參議院通過,總統簽署後才生效,但看來會通過吧。眾議院在這個法案後面加了兩段文字釐清2758決議和台灣的關係,原文如下:

“(10)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758 (XXVI) establishe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only lawful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to the United Nations. The resolution did not address the issue of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 and its people in the United Nations or any related organizations, nor did the resolution take a pos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 or include any statement pertaining to Taiwan’s sovereignty.”

“(11) The United States opposes any initiative that seeks to change Taiwan’s status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people.”

以下的華文翻譯,根據中央社略加修改:

(10)聯合國大會2758決議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聯合國惟一合法的中國代表。此決議並未處理台灣及其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representation),此決議也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關係上採取立場,也未包含任何關於台灣主權的聲明。

(11)美國反對任何在沒有其[台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台灣地位的倡議。

這兩點非常重要,也就是明確說明「台灣及其人民」不等於那個曾經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它的國際參與和主權和PRC沒關。但如果你還一直以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會怎樣呢?大家想想看吧。若用台灣話的白話來說:人都欲放你自由,你閣毋知影欲飛。

請注意,美國在與中國建交的那一刻開始,在正式文件和外交場合都不再使用Republic of China,請看附圖。從1979年元旦到現在,又有多少台灣人注意到這點呢?人世真的有一種魔術,可以騙人超過44年!!

半世紀前,楊西崑、雷震都能想像「不是中華民國的台灣」,而今呢?當然,楊西崑、雷震不可能想像一個不是「中華」的台灣(都反對台灣獨立),但此刻的您,能想像怎樣的台灣?

圖一 美國政府機密文件影本(局部,1998年9月10日)

什麼是聯合國2758決議?它確實不涉及台灣,但中華民國是事主

什麼是聯合國2758決議?它確實不涉及台灣,但中華民國是事主

今天一早很多關心台灣內部與國際局勢的朋友,耳朵都豎起來,阿2758決議!

7月2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該法案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無關乎台灣及其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參與,也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關係設定立場或論及有關台灣之主權。

可能還是有人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雖然現在凡事問Google就知道,還是來簡單放一下原文。

1971年10月25日(怎麼剛好是所謂的「光復節」?)聯合國第1976次全體大會通過2758決議,主要是要解決誰在聯合國(等同在國際社會)代表中國的問題,事主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果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大會決定: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英文原文如下:

“Decides to restore all its rights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o recogniz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its Government as the only legitimat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to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o expel forthwith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ang Kai-shek from the place which they unlawfully occupy a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 all the organizations related to it.ˮ

語氣很兇耶,甚無禮貌。

這確實和台灣沒關,但如果台灣一直要去扛中華民國的殼,阿,您說到底有沒有關係?其實還在「一中」耶!還China Airlines耶,還Chinese Taipei耶!

這些道理我寫在〈破除「中華民國」幻相、一中憲法的致命危機,以及台灣應有的路〉一文中,連結在留言欄一。

今早相關新聞: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375703

為何日本人小林正成要在1971年5月來台灣發放傳單,試圖喚醒台灣人?因為當時海外台灣人志士估量中華民國會喪失聯合國席位,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小林的故事,已經是52年前的事情了!!

懷思鍾先生(1921-2023)

懷思鍾先生(1921-2023)

今天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的「鍾逸人紀念音樂會」即將開始。

懷念您,鍾先生!
您的很多好朋友,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會來喔。

鄭欽仁教授、莊萬壽教授都因身體關係,無法出席,我想您會了解的,就容我和弱水自我分派代表兩位教授參加和您最後的告別。

很喜歡廖建超君拍的這張照片。版權為廖建超所有,切勿轉用。

廖建超的「二七部隊部隊長的手尾錢」請見留言欄的連結。

明天要來參加蔡榮芳教授雙書發表會的朋友,請注意交通訊息!!

明天要來參加蔡榮芳教授雙書發表會的朋友,請注意交通訊息!!

明天7/16下午2:00─4:00

在濟南教會宣教中心一樓主日學教室(大禮拜堂後面新建築左邊那棟)

有蔡榮芳教授以黃彰輝、林攀龍為主軸的雙書發表會,精彩可期,歡迎大家參加!!

很不巧!!明天有黃國昌+館長+柯文哲在凱道什麼會的,出版社交代不要搭計程車,最好搭捷運,濟南教會就在「台北車站」、「善導寺站」、「台大醫院站」附近,走路不遠。

蔡榮芳教授是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生,那一屆出了很多對台灣很有貢獻的校友,如蕭欣義、鄭欽仁、江樹生等人;我所知有限,名單賴大家來補全喔。林茂生唯一的女兒,也是唯一健在的子女林詠梅女士,也是東海第一屆。

阿,蔡教授等人都是柯文哲所說的「第六流人才」,我和陳弱水也是喔。

阿,黃國昌不就是「第四流人才」嗎?

這樣的第一流人才當台灣總統,台灣就要成為偏見與性別歧視之國囉。

黃國昌,我從反媒體壟斷就認識他,那是在三一八之前喔。他變成今天的樣子,我感到很惋惜,但若以我對戰前戰後台灣一百二十年的歷史認識來說,其實也不奇怪。戰後台灣KMT/ROC黨國.殖民統治教育出來的一堆「人才」,就是超級自戀、變來變去。所以才會有民進黨變成它的文宣部主任/發言人的宣傳部!(大家猜猜看,不是現在式喔。)

明天請來認識和當前若干台灣名人完全對反的台灣人物,那才是我們應該當作典範的台灣人!!

留言欄一是蔡榮芳教授寫的〈東海大學曾經是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重鎮〉,玉山社整理自蔡教授《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一書,敬請參考。

在台北,走不出中國!

在台北,走不出中國!

日前我從溫州街的台大宿舍,到北平東路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辦公室開會,會後幾位朋友和黃文雄先生到鎮江街「讀派」喝咖啡。

也就是說:我從溫州,到北平,到鎮江。
就算之前「左轉有書」未搬家前,也是紹興阿。

在台北,就是走不出中國!!

其實這是台北人的日常。
聰明的諸君唷,你能告訴我,在台北有何路線可以走出中國?

圖片輯自《少年台灣史》,頁212─213。

Charles在受封威爾斯親王時 用什麼語言?

Charles在受封威爾斯親王時 用什麼語言?

前天看了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用全台語錄製的向台灣人民道別的影片,非常感動。其實她去年除夕的影片,起句就是阿美語Nga’ayho,先向澳洲和台灣原住民致敬,主體雖是華語,最後三句是台語。讓人感到土親人親。

剛好三天前看到葉高華老師的臉書貼文在寫英劇《王冠》的劇情,原本滑過沒看,想說葉老師怎麼談起英國連續劇,好奇看一下,阿,原來是「時事」故事!!

語言不重要嗎?儀式本來就具有高度象徵性。請看看葉高華老師這篇〈語言的重量〉。「台灣放送」轉載時,改用真正的照片,而非劇照,不過,還真有像耶。連結在留言欄一。

葉高華老師同意我在臉書「全文照引」如下(貼文連結在留言欄二)

作者:葉高華

《王冠》第3季第6集是讓我感觸很深的一集。Charles成年了,準備受封威爾斯親王。工黨首相建議讓Charles在受封儀式上用威爾斯語演說,以拉近王室與威爾斯人民的距離。於是,Charles心不甘情不願被送去威爾斯學威語。

原先,Charles抱著應付心態,只要能背好威語演說稿就好。而被指派去教他威語的老師也抱著應付心態,因為老師是威爾斯民族主義者,憤恨英格蘭侵略他們,對王室沒好感。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當著Charles的面發飆了,他說Charles壓根沒把威爾斯放在眼裡。

Charles去圖書館查閱威爾斯的歷史,看到威爾斯長年來被英格蘭踩在腳底不當一回事的處境,突然與自己的心境產生強烈共鳴。於是,他開始發憤學習關於威爾斯的知識。老師發現他的心態轉變,也開始盡心盡力教導他。

到了受封儀式當天,Charles不僅用威語發言,還擅自修改原由王室擬定的講稿,說出:威爾斯有自己的認同、自己的性格與意志,希望得到尊重等等。威爾斯民族主義者聽了也為之動容。雖然他們的政治立場與王室對立,但他們覺得Charles稱得上朋友。

Charles的威語能力不足以用來日常對話,大家都明白。因此,如果他平時不講威語,威爾斯人也不會怪他。不過,如果在受封威爾斯親王這種高度象徵性的儀式上,Charles還全程用英語發言,那麼威爾斯人肯定是怨憤自己仍然被踩在腳下不當一回事。

儀式具有象徵意義,並非日常。

~~~~~引文結束~~~~~

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全台語道別詞,予人足感動–ê

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全台語道別詞,予人足感動–ê

四十多年前,我的一位學姊說:台灣史有什麼好研究的,那麼沒文化。鼻子都可以聽到「哼」音。她可是所謂的「本省籍」,那個時候你沒有「語言」可以反駁她,我當場「失語」──二二八之後幾乎全台灣的人都失語,不然,你就到綠島或馬場町去了。失語的父母,讓我們也失語,再怎麼氣,就是講不出話來(完全欠缺一套如何「講」的方式;父母們在私領域和社群可沒放棄自己的語言)。被認為是歷史系的優秀學生,我當時只能吞下,沈默發願:如果我有比別人優秀的東西,那麼,我要用來研究台灣歷史。

補充說明:我這位學姊過得很好喔,以世俗角度來講,非常好,至少沒有我忙。(她應該不記得那個場景。)

最近這一週來,我的感覺是「無語」,很難過的「無語」。

但今天早上,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的這個道別影片,讓我很感動。在此分享我的感動。

那些我認識或不認識的為台語的存活奮鬥的朋友們,請大家不要失志,繼續打拼。

烏克蘭語被俄羅斯帝國壓迫,是以百年計算的,曾經連出版都被禁止。但它存活下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來是講俄語的,他當總統前的演藝市場是俄語市場,俄國侵略烏克蘭以來,根據廖美老師,他的烏克蘭語,從有很濃厚的俄羅斯語腔調,成分越來越低,到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俄語腔。他很努力,很有意識的努力。請不要和我說:語言不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australianofficetaipei/videos/613631270870307/

黃彰輝、林攀龍都是台灣人應該認識的歷史人物,7/16請來聽聽看吧!

黃彰輝、林攀龍都是台灣人應該認識的歷史人物,7/16請來聽聽看吧!

台灣是個不正常的社會,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認知,當然就會加入台灣最大派──維持現狀派,然後替所有「不正常」講話,阿,學者還缺指黑為白的論述能力嗎?

它的不正常包括:戰後的教育完全沒有台灣歷史,也沒有台灣鄉土。日本時代有很好的鄉土教育喔,但沒有台灣歷史,那是殖民地的命運;戰後,台灣人民被「講」成是「同胞」,但從此沒有台灣歷史+沒有鄉土,若不是加倍的殖民統治,又是什麼?請告訴我,哪個「正常的國家」學校不教該國歷史和鄉土?還壓迫在地語言耶!

台灣人子弟在課堂上無法讀到台灣歷史,是超過半世紀喔(1945-1997),若就高中來說,是一甲子有餘喔(1945-2006)。你若覺得不嚴重,想想:哪一天我們被中國統治,之後完全「禁絕」台灣歷史,而你的小孩在那個時刻剛剛出生,然後要到他/她五十多歲時,才能在學校讀到一點點台灣的歷史,而這期間,你完全無法跟他/她講大屠殺(應該會有吧)、紅色恐怖,以及台灣的歷史,你說他/她是不是已經長成新黨國要的樣子,新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與戰後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語言就直接接軌阿,只是從「國語」到「普通話」,改改腔調就可以了。

如果你知道霧峰一新會,我想你會和我一樣非常非常敬佩林攀龍,也會感嘆為何我們美好的東西就都沒了?為何我們應該認識的人物,大家連名字都沒聽過呢!一般人知道林攀龍,大概就僅限於他是林獻堂的長子。

黃彰輝牧師對台灣的貢獻有非常具體的,也有非常精神層面的。蔡榮芳教授這本《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不是只有基督教徒才要讀,他將黃彰輝的生命和神學實踐放到台灣歷史中,讀後不止認識黃彰輝牧師,也會更深入了解戰前戰後的台灣。

報名表單在留言欄一。「台灣放送」放了鄭仰恩教授為黃彰輝這本書寫的序〈為「彰輝仙」寫新傳!〉,以及我為林攀龍這本書寫的序〈「台灣經典」的人、事、物,何日成為我們的常識與典範?〉,分別放留言欄二、三,請有興趣的朋友點閱。

7/16(日)下午2:00-4:00,期待大家來參加!!

今晚有陳文成罹難42周年紀念晚會&台語……

今晚有陳文成罹難42周年紀念晚會&台語……

1981年7月3日清晨陳文成博士被發現失去生命躺在台大研究圖書館的草坪。

我從今年元旦忙到現在,此刻手邊有分量巨大的工作要做,每天就是比預期進度慢很多,而且不斷有事情插進來,但今天是重要日子,還是要抽空寫貼文。早上「台灣放送」大總編來訊問是否要製作紀念專輯,才想到忙到忘了這件事──之前有想過。專輯會盡快出來,我手邊有很多珍貴資料,將來再補放。請大家記得瀏覽。

在那麼保守的台大(不要告訴我,台大「自古以來就很自由」=「台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可以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真的是奇蹟。但這個「奇蹟」是很多人超過十年一起努力的結果,是非常難得的「接力奮鬥」,有如泰雅射日傳說所預示的。這整個事情讓我深切感受到:「奇蹟」不會降臨在只是空等待它來臨的地方,就算有貴人出現,你可能連這樣好的機會就喪失了,甚至不知道「天賜良機」的「機」在哪裡。

要講的太多了,就以貼四張照片代替:1、2011年首次陳文成紀念晚會的文宣(大概很少人有收藏)。2、2014年紀念晚會照片,那時候紀念碑或廣場一點影子都沒。3、去年紀念晚會的照片,蠟燭就擺在藝術設置的前面。4、楊維哲教授建議的題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照片是2021/02/02啟用儀式的暫時性「假字」,題字成真也是「奇蹟」,特別有紀念價值。

過去楊維哲教授常受邀在晚會短講,他都是用台語,這也算是紀念晚會的一個傳統吧。請記住:陳文成在生活中講台語,他的太太陳素貞叫他「阿成」。楊教授有一次在晚會說:台語袂當由伊家己的身軀頂無去。這句話給我很大的衝擊,也是我「行台語路」的啟示之一。去年的晚會台語社社長周哲瑋同學和我都用台語短講,也是有「傳承」的意味。今晚我「鼓動」吳俊瑩博士也用台語,他說他原有此意。但願,以後的每一次晚會都有人用「全台語」致詞或短講。

說到「台語」,昨天到今天臉友間有激烈的言語交鋒,我家沒電視,也毫無時間上網看頒獎,理當不該加入論戰。但我有去面冊的朋友的貼文下留言,因為那種感覺我也深刻感受過。有一次興沖沖到家母/家妹家看某歌仔戲名小旦的紀錄片,發現她完全不講台語──一句都沒,甚在在家中都不講,而她的家人都是同行耶。我的沮喪無法形容,只知道自己以後會選擇不看她的演出。

我認為:對過去無法做符合歷史情境(盡量吧)的想像的當代人,無法想像未來。但我們至少可以這樣想像吧?:想像3、40年後的香港,廣東話已經快滅絕了,只剩「少數人」在搶救,然後香港在普通話全面稱霸當中還有個粵語歌獎項,同樣的情境發生(以下省略幾百字),你會怎麼看呢?在香港對「pre-國安法」的香港還有記憶的香港人,會怎樣感受呢?阿,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

留言欄一的連結是我2009/8/6的文章,文章同樣很長QQ,當時引起很大的迴響(不是自己講的,基金會後台有數據),也是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林欣曄發想推動設置紀念碑的源頭(有校務會議紀錄為證XD)。14年前的文章了,沒看過的朋友或許可以瀏覽一下。

照片1

烏克蘭的歷史與文化給台灣的啟示

烏克蘭的歷史與文化給台灣的啟示

6/24瓦格納傭兵集團首領普里格津「一日兵變」突然結束,我想很多人都感到很不可思議,這幾天有非常多的分析,我也只能多看,盡量了解情勢。總之,感到失望,不過,就算兵變只有一天,在撼動「俄羅斯普廷獨裁統治超穩定結構」上應該起了尚難估量的作用吧。在烏克蘭非常艱難的反攻收復失土的奮戰中,這總是令人振奮的一個變動。

在平原反攻原本就很困難。俄軍以預鑄碉堡、壕溝、地道、龍牙樁,以及布滿地雷的防線,要如何突破,是烏克蘭軍隊的超大挑戰。遙遠的關心和祈願,就是那麼微不足道,但總是希望哪一天我們陷入困境,遙遠的地方也會有人為我們祈願。

今年5月6日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啟示」學術研討會,我是董事,被指派擔任「俄烏戰爭對台灣社會與文化建設的啟示」這個場次的引言人之一,「奉命」寫引言稿,沒辦法推諉。我對烏克蘭的歷史,在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前,真的就是一片空白。烏克蘭被侵略之後,努力抽空讀了一些書,這篇文章充其量就是「讀書心得等級」的文章,不過,有一些個人的「台烏」比較在內,或許還值得參考。連結放留言欄一。最近深切感受到文章太長沒人看的問題,但一時也很難改寫短小又有梗的文章。我三度擺攤賣書(最近一次在下超大豪雨的自由廣場六四34紀念會場),是基於這樣的信念:看書還是比較能增加台灣人在認知上的深度,尤其歷史認知的深度。我先生常笑說我「其愚不可及」,果然吧?!

這篇長文有三大主軸:

1、烏克蘭複雜的歷史,及其「哥薩克人」認同。

2、拯救語言的持久戰:聶伯河東西兩岸的故事。

3、苦難的歷史:記憶與遺忘的搏鬥。

引文:,

本報告稿大量引用Serhii Plokhy(謝爾希.浦洛基)教授的烏克蘭歷史的書,浦洛基在〈新版序言〉,以此作結:

烏克蘭長期以來的發展,背後的基本因素依然未變:拒絕帝國控制,民族構建,建立以自由民主價值為基礎的社會,以及與歐洲整合。(浦洛基,2022:34)

只要換最後兩個字,其實很符合台灣努力要走的路:

「拒絕帝國控制,民族構建,建立以自由民主價值為基礎的社會,以及與世界整合。」

~~~~~~引文結束~~~~~

歡迎大家點閱,感謝!!

圖:去年(2022)3月16日台大學生在傅鐘前面舉辦聲援烏克蘭抗戰晚會的發言照片。(台大意識報提供)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