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2 / 118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國史館,請不要牽拖張炎憲教授!

國史館,請不要牽拖張炎憲教授!

3/8我聽到國史館提報兩C日記為國寶,心情惡劣,就在臉書寫了兩行字,表達無法接受。結果引來國史館長達七頁的新聞稿。我退休以後比退休前更忙,沒有去關心國史館有什麼回應,結果內部有人寄來3/14新聞稿PDF要我參考。

新聞稿第一段寫:近日有知名學者在臉書譏諷,將兩蔣日記與…(中略)…。殊不知文物是中性的,所謂「國寶」乃是一種文資身分、法律名詞。為免大眾混淆,特說明前後緣由如 下。(詳見圖1)

首先,我的兩句話是表達無法接受,並非「譏諷」,我講話很少用譏諷的方式。這樣描述這兩句話(圖2),讓我很不舒服。

更讓我不以為然的是牽拖張炎憲先生(詳後)。新聞稿花很多力氣在講提報「國寶」符合其基準:一、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 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特色之典型。二、歷代著名人物、國家重大事件之代表性。三、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之代表性。四、具有獨特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五、獨一 無二或不可替代性。六、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特殊影響或意義。

請問各位看官,您認為符合哪一項呢?第二的第一項勉強,但如果彭MC也有日記,也要提報為國寶嗎?

新聞稿第二節「國史館昔曾於呂芳上館長及吳密察館長任內,兩度提報館藏文物指定為國寶或重要古物」,呂芳上館長據說讀蔣介石日記會讀到哭,吳密察館長我和他不熟,就不多加評論。但說:張炎憲館長任內(2000-2008)並無具體法制足資遵循,但已將館藏相關文物列為內部「珍貴動產」,(圖4)我就無法接受。這是說,如果當時已經有國寶等級,張炎憲館長也會提報為「國寶」?真的請不要牽拖普受民間尊敬的張炎憲先生,我想他若在,頂多就是國寶下一級的「重要古物」吧?這裡牽涉到台灣人的感情與歷史認知,不是什麼法律名詞、文資身分就可以模糊掉的。

其實您若有時間看新聞稿後面附的兩張國史館「國寶」表,大都和受降、中華民國憲法、訓政時期有關的歷史文獻。提報個人日記為國寶,還是首創呢。

我個人公開發言、寫文章,很少採取批評的方式,更不要說「譏諷」了。我比較想用正面的寫法,帶來正向的東西。我唯一公開批評蔡英文總統是她去七海文化園區參加開幕並致詞,進一步神話小C,讓我們民間的努力一下子就被打回原點。即使批評蔡英文,即使批評蔡英文,第一篇〈雨夜呢喃〉很短,只是描述心情。第二篇相當長,但連名字都沒寫出來。

如果我有批評過國史館館長,應該也只是一篇臉書貼文,質疑要將中正廟改為歷屆總統紀念圖書館的倡議。坦白說,我真的無法接受。真的無法接受。

我從18歲就開始和黨國結構奮鬥,我非常知道個人力量的薄弱(往往不堪一擊),半世紀後仍然還在奮鬥,年紀越大當然更知道結構之難打破,而且還會與時俱進呢,但就是「毋甘願」,不是為自己毋甘願(我比很多人幸運),是為濟濟前輩毋甘願,為台灣毋甘願。

我也很知道台灣學者的「自我建制化」,但不想費筆墨批評。我們在反課綱微調時,就有同學感到困惑:為何中研院台史所的老師都沒出來?其實有,就一位,那位我會和他拌嘴的學弟吳叡人,就此一人!

台灣的路很難走,但如果那是我們命定的課題(imperative),就別無選擇。還好,這條路越來越不是一個人的江湖,前輩比我們辛苦、孤單、稀微多了,在三月的中旬,我們無法不感到痛(疼thiànn)。

完整版,連結在留言欄一

圖1

圖2

圖3

圖4

歷史很難,細節無數……

歷史很難,細節無數……

歷史很難,細節無數……

我常想,如果我們在第十週年就可公開紀念,就可開始做口述,檔案也都看得到,那麼,很多史實早就可釐清,也還很多見證者。

78年前的今天軍隊確實已經上岸,是憲兵團二個營,3/9起整編第21師部隊開始陸續上岸,連著4天,3/19又一次。

3/8基隆要塞司令部已經開始清港作業,你以為是到海灘撿垃圾?

那些嘲笑弄錯一天日期的,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嘲笑劉雨卿嗎?他連自己的軍隊沒在高雄登陸,都講得言之鑿鑿,害得一堆學者跟著錯。

吳俊瑩老師這篇文章很值得一讀,連結在留言欄

你一定要知道78年前的今天高雄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一定要知道78年前的今天高雄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一定要知道78年前的今天高雄發生了什麼事情。

此刻高雄人都還沒熬過昏天暗地……的一天。

作為台灣史研究者,我非常晚才知道這天發生什麼事情,但30年前李喬的小說就已經寫了,這是我非常佩服李喬老師的地方。現在還是很多台灣人連聽都沒聽過呢。

您聽過許秋粽、許國雄父子的故事嗎?文章連結在留言欄

紀念國殤日

紀念國殤日

很多黨外運動先行者,在那個被迫完全緘默的時代就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在紀念國殤日。

我的一位兄長讀大學時,在這一天絕食,這是幾年前他的一位摯友告訴我的。兄長很低調,只有非常親近的友人才會「偵知」此事。

我選擇沈靜來度過今天。如果您想多看點有關的文章,我們的網站二年來累積不少文章,歡迎點閱。

一九八〇年的今天,我的手臂還記憶著兩姊妹的體溫。2/22在義光教會講李喬的埋冤小說,站到講台,沒辦法不看到那個原來是個小起居間的角落,在那裡我和秋堇陪小姐妹玩。當時好像在等林律師回來,記憶不清了,但永遠記著小姐妹可愛的樣子,以及抱起來的感覺。

下二張照片是我們網站的專輯封面。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