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二二八事件 (第 11 / 12 頁)

分享文章:新頭殼 2015 08 28 報導

分享文章:新頭殼 2015 08 28 報導

臺灣和琉球/沖繩關係很密切:

從西元三世紀的「夷洲」到七世紀的「流求」之謎:琉球乎?臺灣乎?

十四世紀,出現大、小琉球之指稱:大琉球指今沖繩群島;小琉球指臺灣島(或其局部)。

十五世紀以降,臺灣成為明國到琉球王國的航路指標。

十九世紀,牡丹社事件將琉球王國和臺灣(尤其是清國未管轄的臺灣南端)捲入東亞和世界的大變局中。

1895-1945:同屬日本帝國,通行無阻。沖繩來臺灣工作/辦事的人很多,基隆社寮島有「琉球仔埔」;與那國島漁民一日間往返蘇澳捕魚/賣魚。

二戰末期:沖繩人的遭遇差一點就是臺灣人的遭遇──美軍登陸、「集團自決」等悲運。

1947:二二八事件有三十餘名沖繩人罹難。

其餘還有很多類似或相關的歷史情境,包括當代的教科書問題。

如果網友週末有點時間想了解「古早的」琉球和臺灣從「雙胞疑義」到「大小琉球」的過程,可參考我的論文〈山在瑤波碧浪中──總論明人的臺灣認識〉(2007)。歷史學著作通常很繁瑣,請看第一、二節即可。好像又在推銷自己的論文XD,歹勢。

文章連結:新頭殼 2015 08 28 報導

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06 14 臉書網誌

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06 14 臉書網誌

微/違/危調課本真的不能用!!

~~~~~~~~~~

(摘)

1、白色恐怖,在新課本跟著微調課綱搬移段落,原本放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下,現在搬到「國際關係與兩岸情勢的演變」,改變了理解白色恐怖的歷史脈絡,將侵害人權的事實,試圖歸因於外部的國共鬥爭。內容上,也微調了字句,把「形成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改成「形成所謂的白色恐怖」。「人人自危」不見了,再次避重就輕;加了「所謂的」,不知是什麼意思,是無法認同「白色恐怖」這樣的用法嗎?

繼續閱讀

M̄-thang bē-kì-tit

M̄-thang bē-kì-tit

M̄-thang bē-kì-tit.
(不要忘記)
四月到現在很忙累(教學、校對書稿、反黒箱課綱),並沒忘記這些日子──尤其4/17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就過去了。無法寫新文章,只好轉貼舊文,稍表紀念之意。
看過的朋友,不用再看啦。不好意思。

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14/07/09/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comment-page-1/#comment-222

分享文章:〈為「共生音樂節」錄製的短片講稿(漢羅版)〉

分享文章:〈為「共生音樂節」錄製的短片講稿(漢羅版)〉

今天(2/28)學生和年輕朋友將在自由廣場舉辦第三屆「共生音樂節」。以下的影片是二年前受邀拍攝的短片,謹重貼於此,稍稍彌補因為忙碌無法做任何事的遺憾。感謝年輕人願意了解二二八;三一八之後,有更多年輕朋友關心臺灣的歷史。六十八年,是多麼漫長的一條路。終於,島嶼的年輕人想了解,想面對它。

http://goo.gl/d7aCLY

這裡是拙著《少年臺灣史》的一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敬請參考:

http://goo.gl/Vbf8RG

分享文章:盧孝治,〈福爾摩沙之夢 永不停息〉

分享文章:盧孝治,〈福爾摩沙之夢 永不停息〉

敬悼。又一則令人感傷的消息。

原貼引言:

~~~~~~

謹轉貼此文,以悼念福爾摩沙作曲家蕭泰然先生。文中有連結,可點開聆聽蕭先生的三首重要作品。在二二八的前夕,蕭先生離我們遠去,但他為臺灣、為二二八寫下的樂曲,將永遠與這座島嶼一起存在,而且流傳不息──我們如此相信著。

【相關新聞報導】

新頭殼:http://newtalk.tw/news/2015/02/25/57209.html

分享文章:臺灣與海洋亞洲 2015 02 02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臺灣與海洋亞洲 2015 02 02 臉書貼文

我小時候喜歡畫畫,小學時曾被學校派到嘉義公園參加寫生比賽。記憶中,嘉義公園樹木蓊鬱,光影交錯,還有丘比特雕像的噴水池,印象深刻極了。但是,當時我不知道我們嘉義曾經出了一位大畫家,叫做陳澄波,他曾畫過幾幅嘉義公園的油畫。我要到很晚,大概是大學後期,或讀研究所時,才知道有陳澄波這號人物,也才看到他的一些畫作的圖片(多半印刷很不清晰)。有時會胡亂想:如果戰後歷史不是那個樣子,沒發生二二八,陳澄波那麼關心鄉土和公共事務,應該會是位活躍於全島和故鄉嘉義的畫家兼社會領導者,那麼,說不定我會被inspired,也成了畫家呢。現在就是常想,退休後一定要去學畫油畫。

文章連結:臺灣與海洋亞洲 2015 02 02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7月9日「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刊載拙文〈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的修訂版,初稿刊在這個臉書(05/30),已看過的朋友不敢勞煩再看啊。不過,修訂版放了十張照片,三張選自學生自辦的六張犁公墓政治受難者墓區的掃墓活動,其他七張選自兩次綠島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2010、2013),或許還值得瀏覽一下。

2010年2月28日,我第一次參訪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共三區),是拜張則周老師的戶外教學活動之賜。張老師在台大開設通識課「生命與人」,安排學生參訪上述公墓和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那天,前政治犯蔡焜霖先生和陳新吉先生等前輩受邀前來為學生講解白色恐怖。今年85歲的張則周老師也是政治受難者,被關了十一年又四個月;他是台大農化系教授,退休後長年在台大兼任授課。當天協助的學生有我認識的林易澄、林傳凱、黃亭喬、林邑軒等同學。

之後不到一個月,在清明節之前的3月27日,林易澄、黃亭喬等同學又特地安排了一次到上述公墓掃墓的活動。看到年輕的學生放棄假日,來到這裡,為數十年前,乃至半世紀前,被槍決的政治犯掃墓、獻花,內心真的很感動。我們離開時,墓區乾乾淨淨,每個小墓碑前都放著一朵白玫瑰。

無親無故,為何要去掃墓?因為躺在這裡的,是被國家暴力所殺死,那是我們必須承擔的「公領域」的過去,也是必須予以矯正的大不公、大不義。一朵朵白玫瑰,代表了學生們的心意──埋葬在這裡的可能同樣年輕啊。

從墓區可以清楚看到突兀的101大樓。仰望蒼天,我很想問:遲來的正義,在怎樣的意義上,還是正義?

附記:

1、關於2010/2/28張則周教授的戶外教學活動,《苦勞網》有一篇報導可參考──陳寧,〈未曾安息的歷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721

2、關於張則周老師的牢獄之災,可參考《台大意識報》陳梁政,〈白色校園的美麗與哀愁──專訪張則周老師〉: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6954.html

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五月三十日我在臉書貼出一篇小文,起頭寫了我在大學聽到有個政治犯被拉出牢房,要被送去槍決前的情景(數十年後才知道是陳智雄先生)。我猶豫了兩天才決定寫,原因是,我很不願意將殘酷的情景寫出來,因為它可能會帶給不特定讀者不良的心理反應,比如感到恐怖等等。當年我聽到學長講後,從沒再轉述,一方面是當時根本不清楚到底怎麼一回事,好像是從某個大塊布中剪下一小方塊,完全沒有脈絡,不知從何說起;另一方面,如果它是真的,我反而也變得無法轉述,因為那是以會流血、會痛苦的人的身體去承受的,我如何講?在那不曾和人分享的三十餘年中,我有時會突然想起來,感到一種莫名的悸動。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分享文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二二八」不是一天的事情,是從2/27到5/15才「告一段落」。三月八日中午以後開始了國家暴力的血腥殺戮和鎮壓。但是國家紀念日只能訂一天,如同霧社事件,雖不是國家紀念日,但大家也以10/27為紀念日,而那一天也只是開始,實際上持續四十天以上。歷史思維要求我們試著「設身處地」去思考、去感受過去──包括事情所經歷的時間長度。那不是很容易的事,在這個紀念無數人犧牲的日子,讓我們靜下心來,稍稍擬想:若是你處在那個延續好幾週的「當下」,你會怎樣?

三十四年前的今天,林家阿嬤和小姐妹亮均亭均慘遭殺害。讓我們也靜下心來,想想:我們要怎樣的國家和社會?我們要怎樣做,才能確保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14/02/25/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