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賴和紀念館 2015 06 26 臉書貼文
週末大家好。如果有人告訴您95/98課綱也是黑箱,那麼請他看看這篇貼文及其連結吧。
95/98許多資料,在教育部的網頁已被移除,但透過「網路時光機」,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凡公開過的,必留下痕跡」。您說95/98也一樣黒箱、一樣不公開透明呢,還是這一切的相反?!
不要再拗了,領我們人民納稅錢的官員們和立委們。
文章連結:賴和紀念館臉書 2015 06 26 貼文 〈凡公開必留下痕跡 高中課綱委員名單〉
fb blog版
分享文章:賴和紀念館 2015 06 26 臉書貼文
週末大家好。如果有人告訴您95/98課綱也是黑箱,那麼請他看看這篇貼文及其連結吧。
95/98許多資料,在教育部的網頁已被移除,但透過「網路時光機」,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凡公開過的,必留下痕跡」。您說95/98也一樣黒箱、一樣不公開透明呢,還是這一切的相反?!
不要再拗了,領我們人民納稅錢的官員們和立委們。
文章連結:賴和紀念館臉書 2015 06 26 貼文 〈凡公開必留下痕跡 高中課綱委員名單〉
合法微調vs.違法「微調」(舊文新貼)
(這是個人臉書2015/05/16和05/19的貼文,整併成一篇,重貼於此。我最近才發現fb若用網誌的方式貼文比較容易搜尋,所以這次改為網誌文章。這是高校生站出來以前的「舊文」,重新貼出以供參考。閒話:「自己臉書自己找」,其實還挺難的。)
繼續閱讀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06 14 臉書網誌
微/違/危調課本真的不能用!!
~~~~~~~~~~
(摘)
1、白色恐怖,在新課本跟著微調課綱搬移段落,原本放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下,現在搬到「國際關係與兩岸情勢的演變」,改變了理解白色恐怖的歷史脈絡,將侵害人權的事實,試圖歸因於外部的國共鬥爭。內容上,也微調了字句,把「形成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改成「形成所謂的白色恐怖」。「人人自危」不見了,再次避重就輕;加了「所謂的」,不知是什麼意思,是無法認同「白色恐怖」這樣的用法嗎?
繼續閱讀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06 09 臉書網誌
文章連結:吳俊瑩 2015 06 09 臉書網誌〈從檢核小組的會議紀錄看課綱「微調」如何預謀突襲〉
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04 10 臉書網誌
根據「微調」課綱重新編的教科書已陸續出籠,康熹版超誇張,不只照單全收,還加碼演出。相較之下,三民版好像沒那麼嚴重。但真的如此嗎?請看吳俊瑩先生的這篇分析。
塑化劑少摻一點,就可吃嗎?
繼續閱讀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03 29 臉書網誌
順民文化,加碼演出?
無言~~~~
康熹版說:「唯社會運動的脫序行為也會對法治、經濟等層面造成衝擊,此亦成為今日臺灣社會的一大隱憂。」
是兩位編著者的「三一八有感」?
繼續閱讀分享文章:〈為「共生音樂節」錄製的短片講稿(漢羅版)〉
今天(2/28)學生和年輕朋友將在自由廣場舉辦第三屆「共生音樂節」。以下的影片是二年前受邀拍攝的短片,謹重貼於此,稍稍彌補因為忙碌無法做任何事的遺憾。感謝年輕人願意了解二二八;三一八之後,有更多年輕朋友關心臺灣的歷史。六十八年,是多麼漫長的一條路。終於,島嶼的年輕人想了解,想面對它。
這裡是拙著《少年臺灣史》的一章〈二二八事件:抗暴、談判、血腥鎮壓〉,敬請參考:
課綱微調,到底「微」調了什麼?(舊文新貼,敬請參考)
以下這篇文章,去年7月23日我在臉書貼出,由於教育部還是要硬推「微」調新課綱,讓我們複習一下到底「違」、「危」調了什麼。臺灣史平均60%的修改,只是純就字數來統計,不計入內容的更動;內容修改的分析在這裡。如果您認為這樣的「微調」很不能接受,請向您所在的縣市教育局反映,大家一起來抵制它。
繼續閱讀分享文章:臺灣與海洋亞洲 2015 02 02 臉書貼文
我小時候喜歡畫畫,小學時曾被學校派到嘉義公園參加寫生比賽。記憶中,嘉義公園樹木蓊鬱,光影交錯,還有丘比特雕像的噴水池,印象深刻極了。但是,當時我不知道我們嘉義曾經出了一位大畫家,叫做陳澄波,他曾畫過幾幅嘉義公園的油畫。我要到很晚,大概是大學後期,或讀研究所時,才知道有陳澄波這號人物,也才看到他的一些畫作的圖片(多半印刷很不清晰)。有時會胡亂想:如果戰後歷史不是那個樣子,沒發生二二八,陳澄波那麼關心鄉土和公共事務,應該會是位活躍於全島和故鄉嘉義的畫家兼社會領導者,那麼,說不定我會被inspired,也成了畫家呢。現在就是常想,退休後一定要去學畫油畫。
「《少年臺灣史》的繪圖與我的成長──繪者許書寧見面會暨原畫展出」
昨晚到水牛書店瑞安店參加「《少年臺灣史》的繪圖與我的成長──繪者許書寧見面會暨原畫展出」。許書寧老師一小時的演講,表達一流、內容豐富動人,真是很好的享受。
原本就說好我不上去講話的,最後因為一位來賓的提問,好像只有我能回答,只好離席站到前面,講得離離落落的,再度感到挫敗。我從進入學院工作以來,有三大怕,一怕上課,二怕演講,三就讓我暫時保密。以前每上完一次課,就覺得打了一場敗戰,感覺很挫折,現在好一點,但緊張如昔。演講更有心理障礙,事到臨頭常後悔當初為何要答應。
書寧老師很客氣,常當眾感謝我給她機會,其實她已經是很有成就的繪本畫家了,應該說她讓我的這本小書更具有藝術氣息才是。書寧老師年紀比我小很多,這本《少年臺灣史》很大成分是靠年輕世代的慷慨應援(ōen),如果沒有葉高華老師和黃清琦先生的地圖,以及許書寧老師的插畫,一定遜色不少。
回想起今年3月5日玉山社魏淑貞發行人、蔡明雲主編,以及許書寧老師來我家討論繪圖和編輯事務。當時我腳上石膏,無法出門,所以大家來我家。我跌倒導致右腳踝骨折在2月15日晚間,距離現在已經超過半年了,還不是完全復原。我腳上石膏無法獨力出門時,正是318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這可能是我有生以來,最深切感到心有餘、力卻嚴重不足的一段時日。
(照片提供:許書寧老師)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