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約40年後在您被發現已失去生命的所在
一個歷史工作者常會發現他/她的心,是諸多不同時間和空間脈絡的人事物盤據交錯在一起,不錯亂不糾纏時才會是個學者吧?
Dear friends,記得陳彥霖天使般的笑顏、周梓樂陽光般的青春嗎?
繼續閱讀fb blog版
終於……約40年後在您被發現已失去生命的所在
一個歷史工作者常會發現他/她的心,是諸多不同時間和空間脈絡的人事物盤據交錯在一起,不錯亂不糾纏時才會是個學者吧?
Dear friends,記得陳彥霖天使般的笑顏、周梓樂陽光般的青春嗎?
繼續閱讀晚安,Formosa!
今天到東吳大學課上演講「白色恐怖、轉型正義,我們的責任及困境」。
最近香港的大逮捕,不少人比擬為「港版美麗島」。歷史有時很難直接比擬,不過,從「港版國安法」從天而降之後,很多現象讓人想起台灣的白色恐怖。12港人送中後,家人律師都無法見到,台灣白恐期間人被抓,就是「不見了」,連打聽都無從打聽起,家人再度得知消息,往往就是半年之後了。你能想像自己置身那樣的慘境嗎?
2019年卯盡力氣寫了《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是台灣第一本以白色恐怖和轉型正義為主題的專書,設定讀者是青少年。最近才發現傳統紙本書很難觸及青少年讀者,感覺有點白忙一場QQ。
感謝Raphael先生費心替這本書寫書評!!茲連結到此,敬請面冊朋友參考。
《《拉拉庫斯回憶》及一些思絮(舊文重貼 )
剛剛在臉友Morrison Iûnn的動態上看到我前年的貼文,讀了一遍,有既熟悉又陌生之感。當時的一些思絮或許還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吧?
時間過得真快,兩年又過去了。這期間拼搏寫了《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編註《高一生獄中家書》,都舉辦了新書發表會,也有媒體刊登,但好像就是這樣。轉型正義的書,雖說是台灣第一本直寫直視白色恐怖和轉型正義的書,但好像激不起什麼漣漪。面對龐然巨大的結構&生態,微小如我,真的「盡磅」(台語)了,還能做什麼呢?夢中的「劫荒劍」畢竟沒出現,就是一場夢吧。
2018 11 14 貼文
繼續閱讀《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第七章 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第七章 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已經放到部落格,敬請參閱。
文章很長,歹勢。
真的很希望大家了解1987年解嚴後,還要經過至少五年的奮鬥和打拼,臺灣才開始走向自由民主化之路。
不少在這個過程中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士都已過世,如果我們連這段歷史都不了了之,如何對得起他們呢?
我們的年輕人更應該知道這段過去,才會有堅定的意志和毅力守護捍衛這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自由與民主。
感謝邱萬興先生「照片任我用」,如此愛顧後學,感銘在心。
相隔一甲子的對談!!
這個星期五楊維哲教授要和凃峻清同學對談,楊教授1939年生,今年81歲,凃同學和主持人林婕琳同學都是1999年生(20世紀最後的寶寶),今年21歲,他們之間差60年,一甲子耶。
在我還未臻成熟的世代分析裡,楊教授屬於台灣戰後第一代「天然台」,然後中間是什麼呢?總之,黨國教育出來的絕大多數人則擁抱不是台灣的「故鄉」(如何名之,暫時不表),直到五、六十年後,台灣才出現第二代「天然台」,週五就是兩代「天然台」的對話。這樣的對話,不是很難得嗎?歡迎您來參加喔。
台大「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從2011年學生會+研協會,自動自發奮鬥到現在,明年2021年廣場藝術設置就會完工,整整十年!!請告訴我,是快還是慢?島嶼的路就是這麼難走,但沒有再接再厲的學生們,我們哪裡都走不到阿。親愛的朋友,您要知道學生自治團體都是一年就換下來了,這種永不放棄的接力賽精神,讓人想起泰雅族的射日傳說。太令人感心了,我們的年輕人!
週五晚上,不要忘記來見證相隔60年的對談囉。
如果你沒看過海島演劇的舞台劇《那就唱歌吧—蔡焜霖》,非常推薦!!
前天(10/13)晚上在台大一活大廳演出,不知是自己太易感,還是演員演太好,還是情節熟悉到有過多聯想,總之,深切感受到戲劇直接的感動力和震撼力。我揣想很多觀眾一路淚流不止吧,雖然也有令人發笑的場景。
聽林志遠導演說,他們已經到過台中一中、高雄中學、台南女中等學校公演過,真希望有更多學校邀請劇團去演出。這比我們寫再多轉型正義的文章更能觸動人心吧?尤其青少年之心,啊那 tender hearts。
繼續閱讀如果不落實轉型正義,我們與白恐 ∕ 紅恐的距離,會是怎樣呢?
這篇結語是去年(2019)10月上旬完稿的,當時香港人「反送中自由之戰」正激烈進行中,沒想到今年夏天「港版國安法」突然從「天朝」猛罩下來,對香港人來說,應該是從沒想到的極度暗黑。「一國兩制」提前27年結束,「97 children」都還只是23歲阿!
如果是今天再來寫這篇結語,香港的部分我會怎麼寫呢?一片茫然。但心中一定會一直想著那12位被扣在中國的香港年輕人,16歲到31歲,您知道16歲有多大嗎?您知道31歲還應該有怎樣的人生嗎?
在中秋節前夕,自由之戰的香港人沒忘記這12位以及獄中濟濟手足。
祝福島嶼的人人中秋佳節愉快!!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第八章 加害者、共犯集團及其問題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第八章 加害者、共犯集團及其問題
已在「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貼出,歡迎點閱。
親愛的少年朋友,你聽過「邪惡的平庸性」或「平凡的邪惡」吧?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或許可以看這一章喔。
引文:
1、最後,我們來到目前非常難討論的共犯集團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迴避,至少要拋出來,等待未來。在專制獨裁體制下,確實絕大多數的人選擇服從,這是普遍的現象,但如同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說的:「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In politics obedience and support are the same)……
2、在觀審過程中,鄂蘭很驚訝發現犯下邪惡大罪的艾希曼,不但沒有惡魔相,反而看起來非常平庸,是個認真、服從、盡忠職守的官僚。如果用中文來表達,就是:外表再怎樣看,都是個溫良恭儉讓的人,但做的事卻邪惡得很。
〈第八章 加害者、共犯集團及其問題〉網頁連結: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主要是為青少年而寫的書。不過,如同《少年臺灣史》,雖也是為少年讀者而寫,卻吸引不少一般讀者,但願這本書也值得您考慮取來過目。
這可能是第一本從在地出發,有系統處理轉型正義和白色恐怖的書。是我長年來思考的結果,也是從台灣頭(基隆)跑到台灣尾(屏東)到處演講的進階版。
Transitional Justice,日文譯為 「移行期正義」,中文若譯為「轉型期正義」,更能點出「移動」的方向性和階段性。這張圖是根據我的想法繪製的,要顯示的正是這個「過渡」的意象,在這裡我們可以定位台灣現在的位置,也可以看到香港正悲慘地被強拉到左邊的暗黑中。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