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轉型正義 (第 9 / 17 頁)

分享文章:陳彥斌 2021 04 16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陳彥斌 2021 04 16 臉書貼文

哀悼楊翠華女士(1937-2020?)

今早看陳彥斌先生的臉書,驚知楊翠華女士過世的消息,很難過。隨即收到友人來訊說,楊女士去年年底就已過世,但家人很低調,沒對外公開。

我最近一次和楊女士聯絡,竟然已經是前年春天的事了。當時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舉辦「重返臺大哲學系事件座談會」(2019/3/27),我打電話邀請她來參加,但楊女士身體不好,無法與會。

楊翠華是誰?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她是楊斐華的姐姐。楊斐華是誰?我相信也很少人知道。她們是楊克煌的女兒。楊克煌又是誰?一連串「又是誰?」。我們的歷史太多我們不知道的「誰是誰?」。

繼續閱讀

早安,Formosa!

早安,Formosa!

昨晚深夜朋友傳來這個活動的消息,希望我能「招」同學去參加。

這個講者的組合實在太難得了,若非我今天自己有演講+工作,也很想去參加。

歡迎下午有空而想過個有意義的半天的朋友,報名參加喔。

贈品是三宅清子手繪觀音杯墊,是我很喜歡的杯墊之一;另外的有機會再介紹。

在我人生路上,我相信聞聲救難、一心一意想救人的人會現觀音像。

▌《歷史的行動者:民主台灣的胎藏與誕生》講座

時間|2021年4月10日(六), 14:00 ~ 1600
主持|
陳世宏(戰後台灣政治史學者)   
林瓊華(臺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講者|
田孟淑(人道診所田媽媽)   
陳中統(政治受難者前輩)   
謝秀美(人道救援者)   
呂 昱(政治受難者前輩)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 人權學習中心一樓
報名 👉https://reurl.cc/DvexAR
📣系列講座需事先報名 https://reurl.cc/DvexAR, 報名並全程參加者即贈三宅清子手繪觀音杯墊!
(很抱歉,好像無法直接分享國家人權博物館的貼文)

分享文章:洪嘉翎,〈平行的悲劇,交錯的結局──崔鍾吉VS.陳文成〉

分享文章:洪嘉翎,〈平行的悲劇,交錯的結局──崔鍾吉VS.陳文成〉

早安,Formosa!

這是10年前修過我的課的洪嘉翎同學一早寄來的連結,她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非常值得一讀。讓我們花點週末的時間,認識一位被國家暴力奪去生命的首爾大學教授崔鍾吉先生,並了解韓國政府如何面對這個事件。

從崔教授1973年罹難到2004年首爾大學「崔鍾吉廳」和紀念碑文落成,共31年。反觀陳文成事件,今年是第40年……。

文章連結:洪嘉翎,〈平行的悲劇,交錯的結局──崔鍾吉VS.陳文成〉

圖博抗暴紀念日(舊文重貼)

圖博抗暴紀念日(舊文重貼)

3月8日一早,有朋友傳來祝三八婦女節快樂的貼圖,我無法回賀,因為心裡想的是74年前的這一天,島嶼三月開始做大水,大水的水是紅的。

今天3/10是圖博抗暴紀念日(the Tibetan Uprising Day),每年這個時候的週末,在台圖博人都會在台北舉辦遊行,從Sogo廣場走到101附近。曾經有好幾年我都去參加,有一次還帶我母親去,當時她80多歲,今年91,那次應該是她最後一次參加遊行,後來就不太能走遠路。我母親並不了解圖博(你可要用台語和她說「西藏」),但她相信女兒帶她參加的活動必有意義。

繼續閱讀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

34年前,在二二八40周年,一群勇敢的台灣人,志士和小民,一起突破超級大的政治禁忌,走出來舉辦/參與紀念行動。

34年後,這件事還是很讓我震驚。今天想想,二二八30周年是1977,那時候氣氛非常肅殺,前一年秋天白雅燦被捕,那一年11月發生中壢事件。我揣想,1977年要舉辦二二八30周年紀念活動,應該不可能吧?之後,1979年1月22日黨外人士集結在高雄橋頭遊行──戒嚴以來第一次政治遊行,參與者抱著被抓的覺悟。然後,當年12月10日爆發美麗島事件,第二年228當天林家嬤孫遇難,再一年7月3日陳文成被發現陳屍台大校園……

繼續閱讀

回顧&新學期新願望

回顧&新學期新願望

去年的這個時候,每天工作到深夜二、三點,而且全年無休,沒有週末、沒有連假。今年此時,好很多,可以每天一、二點就寢,很有進步耶。

過去一年多,有幾項看得見的成果,或是有人喜歡講的「業績」,在2/22開學之前和面冊ê朋友分享。

繼續閱讀

「黑盒子」情境體驗小記(自首:有暴雷的嫌疑)

「黑盒子」情境體驗小記(自首:有暴雷的嫌疑)

明天(2/2)下午1:30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舉行啟用典禮,之後就開放了,很歡迎明天大家來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雖然碑文還空白,藝術設置卻非常特別。除了很具現代感之外,我沒專業知識從美學角度談論它,但就設計的原意來說,我認為有達到目標,甚至超過預期,可能還會起多重交錯的視覺效果。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