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文史前輩 (第 5 / 7 頁)

李喬老師受頒行政院文化獎典禮(3-3)

李喬老師受頒行政院文化獎典禮

今天抱著非常愉快的心情去參加李喬老師受頒行政院文化獎典禮。

其實我真的不知道過去有哪些人得獎(第38屆?!),自己彷彿第一次聽到這個獎XD,好像是因為李喬老師得了這個獎,所以我認為它很重要,有點可笑,哈哈。

節目安排得非常好,有感動到。

今天也是我第一次試著(不容易喔)在現場就傳照片到臉書,竟然成功!再加幾張照片,以誌欣慶之意。

最後一張照片是陳萬益老師&我和李喬老師的合照,因為李喬老師難得笑得這麼開心,徵得陳老師的同意放到這裡。李喬老師得了島嶼憂鬱症,表情常常很嚴肅。

入場。
蘇院長上台致詞,也講了一個「蘇式笑話」。
李老師的大照片真的有點嚴肅。
家人一起上台合照。右起第三人是師母。
李喬老師發表得獎感言,還是很嚴肅。
唐美雲老師的弟子上台表演過去演出的劇碼的精采「鏡頭」。
兩位得獎人典禮後在台上聊將起來。
李喬老師後面是師母的側影(帶眼鏡者)。
陳萬益教授(後排右一)、周婉窈和李喬老師合影。

猶記新港雪天歡笑時

猶記新港雪天歡笑時

明天(11/1)余英時先生的回憶錄就要公開發售了。九月奉允晨發行人廖志峰先生之命,答應為《印刻》寫一篇文章,限期限字數,硬在兩個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寫。如能從容一點,應該會比較好。今天到郵局將魚兒的照片寄給余師母,才好意思貼出來──詳內文,哈哈。

繼續閱讀

悼念

悼念

昨天很想去送楊南郡老師最後一程,但很不巧,年初答應到桃園演講,公告在案,無法改變。回來看到朋友貼的追思禮拜照片,雖然無法消解缺席的憾意,卻有一絲精神同在的幻覺。
這幾年,前輩學者一位接一位離去,常有一種落寞和寂寥之感。臺灣的日語世代幾乎快抓不住衣角了。
今天或明天,應該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師滿七七的日子。老師生前常說要倒在講台上,雖然最終不是這樣,但也可以說站在講台直到人生的最後了。
老師非常低調,師母和家人也一樣低調,所以,如果你知道我在悼念誰,請不要在留言欄寫出老師的名字,讓老師以他獨特的風格告別人間,而我們──身為他的弟子,也就以我們各自的方式,祈求老師在天的冥福。
我們曾開玩笑用日本候文寫祝壽文祝您波備婆須出,讓您笑倒,直說「meibun desu」,現在我想寫幾句候文悼念您,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Sensei,好想,好想再聽您唱歌。

敬悼楊南郡先生(1931─2016/08/27)

敬悼楊南郡先生(1931─2016/08/27)

照片是2011年12月16日楊老師受「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平台」之邀到台大臺大文學院會議廳演講的景況,講題是「從文獻到田野」。那一天會議廳座無虛席,有好幾位聽眾一直站在門口附近。楊老師演講不休息,站著聽的人也沒離開。

如此風采、如此內容、如此盛況,已無緣再續。

李喬老師開講──at齊東詩舍

李喬老師開講──at齊東詩舍

李喬老師1934年生,三年前,他八十歲,6月15日在臺大舉辦《幽情三部曲》套書發表會。他說這是他最後寫的書了。

然後,今年年初(1/23)一個大冷天,他在飛頁書餐廳舉辦《草木恩情》新書發表會。記得他說這是最後一本書了。然後,今天聽說他又正在寫一本小說,三十多萬字。

李老師,不要老是嚇我們啦。

今天,比李老師大兩歲的鄭清文老師也來「捧場」,令人感動。

李老師今天的講題是:《散靈堂傳奇》與意識探索。兩個鐘頭,前半講小說,後半其實是講意識及意識治療,很哲學。

我常想,臺灣一些前輩文學家是被過低評價,或者甚至不予評價──原諒外行人說外行話,由於學界也有這樣的情況,不由得會有這樣的推測。

我不懂文學,今天純粹以「少年朋友」身分來聽,很精彩。江文瑜老師說,這麼精彩的演講,怎麼來得人不多,我們應該都「喚人」來聽。我很有同感,但我自己演講都不「喚」學生,也就沒想到要去「喚人」。不過,下回李老師再舉辦新書發表會,我就要記得去喚人囉。

附記:今天第一次到齊東詩社,在濟南路二段25&27號。日本時代舊建築,很雅致,非常值得參觀。齊東詩社隸屬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系列演講以慶祝立舍兩週年,李老師的演講是其中的一場。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