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台灣史 (第 14 / 18 頁)

《臺灣歷史圖説(三版)》書訊

《臺灣歷史圖説(三版)》書訊

下午拿到「實體」書,感覺真的不一樣,有了「實感」。

三版在文字方面,全書做了必要的修訂,並有所增補,但沒增加太多篇幅。圖片總共增加四十二張,圖表新增二張,更換圖片與圖表各二張,希望多少能給讀者帶來耳目稍新之感。

一本書,有讀者的愛顧,才有再版的可能。在此向識與不識的讀者致上深謝之意。

在三版準備過程中,讓這本書得以以現在的樣式問世的所有人士,也是我要感謝的。最後感謝我的老師鄭欽仁教授為這本書題字,以及陳澄波文化基金慨允利用陳澄波的畫作來設計封面。

圖一背景是台大文學院迴廊(表示真有書耶XD),圖二是書平放的樣子。

追船的日子

追船的日子

追船的日子:2010年9月21日,安達魯西亞號停靠宜蘭烏石港。

記得那是個大熱天。一早李毓中先生戴我和張增信老師一起到烏石港,為了迎接、觀賞仿造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木造大帆船。(不完全靠風力,有時以馬達相輔。)

船入港時,遠遠先看到桅杆,真的有感動到。

船停妥後,我進進出出、上上下下,又錄影又拍照片,像個gelleon迷無誤。來的人也大都是船粉吧。

在我一直為船拍照時,有位小姐大概觀看我很久,忍不住說:我替你拍張照片留念吧。於是有這兩張照片。她用她的相機拍,好像很pro,回去後還真如約用電子郵件寄給我,很感心。當時智慧型手機、Line和臉書都還不時興──科技的變化和進步實在太迅速了!

和安達魯西亞號連結在一起的,還有張增信先生。十多年前,我到清華大學兼課,回程常搭中研院往返清大的交通車,和人社院歷史研究所的張老師有同車之誼,也向他請教過海洋史方面的問題,很談得來。那一天,毓中另有要務,中途和我們分開。我和張老師一起參觀蘭陽博物館,搭車到宜蘭市用午餐,又一起搭火車慢慢khok回台北。沿路上聽他談傳教士雙親的故事,以及他對世間事物的看法和信念,感覺像聽老朋友講話一樣。增信先生後來離開學院,挺好的一個人,教人懷念。

上個周末好忙

上個周末好忙

週六(08/13)受邀到「東北亞區域和平教育機構」舉辦的夏令營,用英文講授一堂二小時的台灣史的課。

週日(08/14)出席前衛井上伊之助著、石井玲子譯,《台灣山地傳道記:上帝在編織》新書發表會,並講話。

周末兩天都不得休息,當是不用說的,凡事必須準備的我,一週的工作時間大概就用掉了──光是準備英文台灣史課的powerpoint就花了一天半。然後,也須抽時間細讀《台灣山地傳道記》--不過,這是我長期以來就想看的書,藉這個機會好好讀一遍。

繼續閱讀

新書廣告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aiwan Edited by Gunter Schubert, 2016

新書廣告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aiwan Edited by Gunter Schubert, 2016

全書570頁,收有34篇領域/議題介紹論文,作者共39位,台灣學者約佔一半,包括我的朋友吳介民,以及台大同仁黃昭元、何明修、范雲等老師。

我寫的“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1895-1945)” (pp. 22-35)介紹臺灣和海外關於日本統治時期的研究概況。最近又喚起社會大眾記憶的澳洲學者家博(J. Bruce Jacobs)負責解嚴到當代,題目為“Taiwan during and after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1988-2016)。

主編Gunter Schubert教授,任教德國杜賓根大學。他要將這些論文收齊,真的很不容易。我就是拖很久的一位,答應寫以後,遇到反服貿,加上課綱問題,真的擠不出時間來,不過,最後還是硬被逼著寫出來。感謝Schubert教授!

這應該是英語世界第一本關於當代臺灣的研究Handbook吧。
有興趣的讀者,若想進一步了解內容,網路上可查到詳細資料。

「中華臺北」就是「中國臺北」,到底還要再忍多久?

「中華臺北」就是「中國臺北」,到底還要再忍多久?

由於近來很忙碌,無法為fb撰文,茲將拙書《少年臺灣史》(玉山社,2014)頁260的一條「小觀念」迻錄於此,雖是寫給少年家看的,大人也可參考喔。

引文:

……(前略)1984年臺灣首次用這個新名稱參加奧運。臺灣官方將「Chinese Taipei」譯為「中華臺北」。這就是所謂的「奧會模式」,原本只是用在奧運,現在卻變成我們國家在國際場合被迫(或主動!)接受的名稱。

「中華臺北」是臺灣官方的翻譯,中國曾一度把它翻譯為「中國臺北」,其實這個英文詞語的意思就是「中國的臺北」,無論「中華」或「中國」,在英文都是「China」。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和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作為國名的「中華」在英文都是「China」。中文的「中國」和「中華」的區別,約等於「腳」和「足」(foot)、「眼」和「目」(eye)的區別,對中文使用者感覺上可能稍有不同,但意思一樣。這是為何在國際上很難說清楚「Chinese Taipei」的「Chinese」是「中華」,不是「中國」。國名是對外的,無法說清楚的國名,實在讓人困擾。

再說,對內而言,臺灣又不只有臺北,為何只能稱「臺北」?另外,英文「Chinese」若是指人群,就是「漢人」的意思,當作形容詞就是「漢人的」。我們臺南的原住民和漢人小朋友到國際上表演,也被叫作「Chinese Taipei」,這有道理嗎?代表臺灣的球隊,我們叫她「臺灣隊」不是很自然嗎?「Chinese Taipei」意思是「中國/漢人的臺北」,我們的臺北既不是中國的,我們的球員不都來自臺北,也不全是漢人,這樣稱呼他們,好彆扭喔。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有個寓言:被剝奪名字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只有找回自己的名字,才能回到原本的世界。雖是童話,卻很有哲理,值得我們好好想。

(附記:為利於臉書閱讀,重新分段)

今天是424

今天是424

今天是424,在戰後臺灣的歷史上,這是怎樣的一個日子呢?──46年前的今天。

(備課中,無法多寫,容我用下面的引文代替。不是要打書囉,雖有此嫌疑XD 。)

~~~~~~~

引自《少年臺灣史》,頁233-234:

臺獨運動是二二八之後才發展起來的,主要在海外(日本、美國),但1960年代島內有越來越多的政治犯因臺獨案被捕、處刑。1970年2月泰源監獄發生臺獨武裝起義事件,領導者江炳興、鄭金河等五人慘遭酷刑後處決。4月蔣經國訪問美國,在紐約遭到臺灣留學生黃文雄、鄭自才刺殺未遂。如同左派政治犯被處決時會高喊口號,臺獨運動者被處決時也會高喊:「臺灣獨立萬歲!」陳智雄(1963)以及泰源事件被處決者都是這樣。黃文雄開槍後,被美國警察壓制在地上時,高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個臺灣人一樣地站起來)。這些訊息在當時都遭到封鎖,解嚴後才逐漸為人所知;如果當時一般人能夠知道,歷史的發展可能會很不一樣。在禁錮的時代,不管主張自決、自救,或獨立,手段或溫和或激烈,在在見證了臺灣公民為了公義,犧牲奮鬥的反抗精神。

圖說:

黃文雄刺蔣失敗後被警察逮捕

臺灣留學生黃文雄(1937-)在暗殺蔣經國失敗後,和妹夫鄭自才一起被捕。旅美臺灣人為他兩人籌措二十萬美元的巨額保釋金,交保期間兩人決定棄保逃離美國。鄭自才後來被引渡回美,判刑五年,坐牢八個月後假釋;黃文雄則失去行蹤。在逃亡期間,黃文雄接觸到世界各地從事反抗運動的人士,深受非暴力主義的影響。1996年黃文雄偷渡回臺,其後致力於人權工作,持續關心社會議題,他以「全職公民」(full-time citizen)自勉,宣揚非暴力抗爭理念。和黃文雄有過直接接觸的人,通常會很驚訝這麼文靜靦覥的人,竟是1970年「四二四刺蔣案」的主角。

台北國際書展

台北國際書展

這是年後台北國際書展玉山社為自家攤位設計的海報,貼出來替書展廣告一下。

不好意思,是舊照片。好幾年前日本平凡社要出版《増補版 図説台湾の歴史》(2013/02),請我提供照片。我平常只有和親朋的合影,過去常常從合照中「切割」出來充當個人照。為了平凡社的書,特地請學生在臺大文學院門口拍的。

玉山社來要照片,好像就只有這一張可用。

攝影/陳慧先;海報製作/玉山社

《臺灣歷史圖說》

《臺灣歷史圖說》

一年過得真快,又逼近年底了。

今年最感到鬆一口氣的是,《臺灣歷史圖說》英文版終於出版了。是這樣的感覺:扛了無法負荷的重物,一直走一直走,卻看不到隧道的盡頭,最後總算能卸下來了。

英國Carole Plackitt女士寫信到中研院來表示她想將這本書翻譯成英文,想來已經是將近十五年前的事了,這期間這本書已從初版長成好幾個版本了。若從英文版交給南天書局算起,也至少六年了。由於種種不利的因素,英文版的出版非常非常辛苦,耗費的心神、時間、精力足足可再寫一本厚實的中文書。現在既然已出版,就想忘掉那些辛苦。

有一位朋友說,她到象牙海岸探望她的法國人先生時,要將這本書當作伴手禮。她說:這應該是第一本抵達西非的英文臺灣史的書。我轉述給我先生聽,我先生愛說笑,反應又快,即刻說:「From Ivory Tower to Ivory Coast.」(從象牙塔到象牙海岸)哈哈哈,好個頭韻語。當然,我應該不算是象牙塔學者吧。

今天抽空將《臺灣歷史圖說》七個版本排好拍照留念。

上下兩排從左而右分別為:

1、 中央研究院版,1997/10

2、 聯經版,1998/09(除改換一張圖版外,同上)

3、 韓國新丘版,2003/06(同上)

4、 日本平凡社版,2007/02(增加:戰後篇)

5、 聯經增訂本,2009/12(增加:戰後篇+本篇二章)

6、 日本平凡社增補版,2013/02(增加:本篇二章)

7、 南天英文版,2015/10(增加:許多圖片+本篇一章+內文增補+四種附錄)

英文版A New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aiwan會變這麼厚,始料所不及。校對時印成A4大小,一張紙印兩頁(雙面印),以為就是這樣的厚度,沒想到這是「攤開來」對半的厚度。拿到書自己也嚇一跳。

這是書會成長的概念吧?成長固然是負擔,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最後,我要向讓這本小書能不斷成長的朋友們致上深謝之意。當然,更要感謝絕大多數未曾謀面的讀者們,您們是讓我不斷能往前走的力量。謝謝大家!!──在這感恩的年末(お歳暮)。

分享文章:鄭欽仁教授,〈中華民族論的演變〉

分享文章:鄭欽仁教授,〈中華民族論的演變〉

這是昨天說要貼出來的鄭欽仁教授的文章〈中華民族論的演變〉,感謝《臺灣風物》的同仁提供pdf檔。

文章有點長,請有興趣深入了解「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如何建構出來的網友,耐心看完。

國難當前,若每個人都朝向同樣的大目標,盡自己能盡的力量,或許能感動天,然後,天才能保佑臺灣。

作為研究者的我們,沒有力量,只能相信知識會帶給我們社會力量,至少幫助我們清除半世紀,甚至一甲子以來黨國教育的惡影響。

鄭欽仁,〈中華民族論的演變〉《臺灣風物》60卷4期(2008年12月),頁13-53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