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台灣史 (第 3 / 19 頁)

國共鬥爭/合作和台灣有何干係?1949年搬來台灣繼續打延長賽,救台灣唯有終結國共第三度合作

國共鬥爭/合作和台灣有何干係?1949年搬來台灣繼續打延長賽,救台灣唯有終結國共第三度合作

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說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這是將台灣推向國共合作的最後一哩路──也就是KMT和CCP第三度合作,連手吞掉台灣!

(國:中國國民黨/KMT,共:中國共產黨/CCP)

今天寫了一篇關於國共合作/鬥爭的文章,已在「台灣放送」刊出,連結在留言欄一。文有點長,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

國共合作/鬥爭剛好滿一百年,它和台灣毫無關係,為何我們要被捲入第三度國共合作?

國共兩度合作:1923~1927、1937~1945
國共兩度鬥爭:1927~1936、1945~1949

結語:

國共合作/鬥爭,關台灣人何事?在中國已經打完的國共鬥爭(內戰),延長賽搬來台灣繼續打,白恐時期我們無力反抗,但現在,沒辦法拒絕第三度國共合作嗎?兩個和台灣原本無關的黨,要合力併吞台灣──也就是消滅台灣,您我要坐視它發生嗎?

只有終結國共第三度合作,走回台.中關係,台灣才有活路!
請注意照片的「中華民族」四字,那是通關語碼。

黨國基改3:補遺

黨國基改3:補遺

9/19的貼文感覺觸及率有被降,想說拿掉一段來測試看看,但也覺得無聊,總之之後會放「台灣放送」,就不用自我檢查,到時候也會加補幾張鄉土插畫。

21年前(時間過好快!),我曾將這些鄉土插畫製成一套十張的明信片(圖一),寄給為我填寫日本時代教育問卷的前輩們。當時因為很受這些插畫感動,想說前輩們看到應該會很「懐かしい」(懷念)。他們現在大都已經過世了,我知道的就只有廖淑霞女士還會在公共場合露面。當時自費印刷,記得印了兩百套,現在只剩不到五套吧?若義賣,不知道有沒有人買?

戰前和戰後的教科書,真的差很大。不一樣的教育打造的人格特性也不一樣。根據我的觀察,戰前戰後世代(現80歲以上)大都謙遜而低調,反之,戰後的菁英,大多非常自戀、自我很大。前者公私分明,珍惜公家資源,後者大多公私不分,視公家資源為己物(我這麼優秀,當然deserve it),從來沒想過公家的錢就是人民納稅的錢。一切資源就是為了壯大自己,最近有人「榮退」用公家錢做醮三天,可說集戰後人格養成之大成。

戰前戰後的比較,很多面相都很值得深入探討。在此補上兩張鄉土插畫,圖二是打雷下雨,女孩趕快收衣服的景象,讓我想起故鄉嘉義夏天下晡常下西北雨。

圖三有文旦耶,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

圖一
圖二
圖三

黨國基改3:拿掉歷史同時拿掉鄉土,置換成他國他鄉,是加倍有效的改造,還是無上限有效?

黨國基改3:拿掉歷史同時拿掉鄉土,置換成他國他鄉,是加倍有效的改造,還是無上限有效?

日本統治台灣時,台灣是殖民地;KMT/ROC黨國統治台灣,說台灣人是「同胞」,台灣是「回歸祖國」。作為同胞,待遇比做為殖民地子民沒比較好,反而更差,但在當時,台灣人沒有警覺,警覺時二二八已經發生了;78年後,他們的後代對這樣的反差並沒有太大的認識,甚至毫無認識──不能不說黨國教育實在太成功了。

近代國家一定要實施近代學校教育,教育的內容一定要有歷史和鄉土。這些就不詳述了(要改變寫長文的習慣[握拳〕),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地教育,沒有台灣歷史(只少少有),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歷史,但有非常好的鄉土教育,教台灣孩童愛台灣,教科書滿滿以台灣為對象的插畫,連「國語」課本都是。而且您敢相信嗎?──「修身書」的兒童都叫「阿什麼的」,有阿仁、阿桂、阿水、阿秀、木生等,而不是小英、小明、小華。教科書呈現作為地理空間而存在的台灣,是美好的,是孕育孩童心靈的所在,也是將來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懷念的地方。這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鄉土教育的主旨,全盤搬來台灣;教育家們相信:孩童愛鄉土,就會愛國家。

繼續閱讀

黨國基改1:有什麼比置換你的歷史更有效的「改造」工程呢?

黨國基改1:有什麼比置換你的歷史更有效的「改造」工程呢?

曾有哪位哲學家說過?:「過去是走在我們前面的。」

您知道有多少「過去」在阻擋我們往前走嗎?

您知道KMT/ROC黨國如何用中國史置換在地歷史嗎?這是1960年開始使用的小學歷史教科書,當時國校四、五年級必上歷史和地理,二學年共四冊。

如果你讀到大學,這樣的內容要再讀三遍,共四遍:國校/國小、初中/國中、高中、大學(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字數更多、文字更難、內容更詳實更博大精深。

繼續閱讀

在台北,走不出中國!

在台北,走不出中國!

日前我從溫州街的台大宿舍,到北平東路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辦公室開會,會後幾位朋友和黃文雄先生到鎮江街「讀派」喝咖啡。

也就是說:我從溫州,到北平,到鎮江。
就算之前「左轉有書」未搬家前,也是紹興阿。

在台北,就是走不出中國!!

其實這是台北人的日常。
聰明的諸君唷,你能告訴我,在台北有何路線可以走出中國?

圖片輯自《少年台灣史》,頁212─213。

被奪走名字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被奪走名字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的IG有一位很厲害的編輯,不能叫他小編喔,小編是謙稱。我倒是自己的面冊和Twitter的小編XD。

這張IG合圖太好了,忍不住想轉到臉書來,雖然,現在我的臉書在某些議題上似乎被降觸及率(如上一篇)。

這是配合我的臉書文章〈中華台北隊?台灣隊〉(留言欄1)製作的IG圖,照片是宮崎駿工作室釋放出來的,合法使用(圖片來源見留言欄2)。我也下載了《魔法公主》(もののけ姫)的多張圖片,那是1997年這部宮崎駿動漫電影放映時,我剛好在日本,日本友人請我一起看,衝擊很大。但為何深受衝擊,已不復記憶,有機會再找碟片來看。說不定可以找到切合台灣處境的圖。

Team Taiwan?50年前就Team Taiwan!結果呢?與「中華幫」大打出手!現在呢?

Team Taiwan?50年前就Team Taiwan!結果呢?與「中華幫」大打出手!現在呢?

1972夏天,台灣野球隊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台灣獨立聯盟(WUFI)的盟員撐起「TEAM OF TAIWAN 台湾隊 加油」的橫幅立旗,引起黨國方不滿,當時訪問美國的台灣水兵和華僑青年聯手,和獨盟會員大打出手,兩邊揮舞棍棒,台灣同鄉這邊有27人,不少人被打得頭破血流,盟員許富淵昏迷送醫。這是超過50年前的事情了,要點是:KMT/ROC黨國不准你用「台灣隊」稱呼來自台灣的棒球隊。

反觀2021年東京奧運,台灣的媒體,除了民視之外,幾乎都用「中華隊」稱呼代表台灣出賽的奧運隊,社會「欣然接受」,但當「Chinese Taipei」被排在T行時,很多人卻高興得不得了,若不是社會本身具有分裂人格,很難解釋這個現象。今年在台中舉行世界棒球經典賽時,也只有民視全程稱「台灣隊」,其他媒體不是全程稱「中華隊」,就是交雜用。人們接受從政府到媒體整天自稱「中華隊、中華隊」,從來沒去想英文「Chinese Taipei」就是「中國台北」,難道還能有其他解釋嗎?

我之前有提出一個觀看台灣歷史的看法:

日本時代vs.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阿,到今年8月,這場「Team Taiwan vs. Team China」就滿51年,你說:台灣前進到哪裡去了?半世紀了,還倒退耶。

請注意看照片:這些挺「台灣隊」的台灣人當時都是年輕人,但現在,「台灣隊」這邊已經很多人過世了,然後台灣還在「中華隊」、「中華隊」。

(照片到底輯自何書,一時找不到,查到後再補。)

日本時代相對於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日本時代相對於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午安,Formosa!戰後台灣的歷史進程,相對於日本時代,就是很遲緩,甚至停滯不前。

這是我在研究日本時代和戰後發現的一個巨大反差。我們不能美化日本殖民統治(乙未戰役、1915年前軍警+惡法鎮壓),但到了1920年代,很多事物真的就是快速進展,比如藝術,黃土水、陳澄波都誕生於1895年,但26年後,他們替台灣帶來的藝術成就,有如平地起高山,到現在都讓我們震撼、感動不已。反觀戰後,倒回去沒有寫生基礎的水墨「寫意」美術。我常想:嘉義人的我,如果小時候看過陳澄波的畫作,尤其看過他的嘉義公園系列,我今天可能是個以油彩為生命的畫家,但我可連陳澄波的名字都沒聽過阿!還說看到他的畫?!一個有陳澄波陪伴長大的嘉義人一定會很不一樣,何況他是全台灣藝術巨大的存在。一個有林茂生當文學院院長、杜聰明當台大校長的台灣大學,也會很不一樣。如果你能這樣想像過去,你才能想像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的未來,不然,就是繼續擁抱現狀,繼續當最大派的「維持現狀派」。

這是我長期研究的「發現」,對觀看事物很有幫助,請參考:

日本時代相對於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50年vs.78年,後者已經是前者的1.5倍強!)

不要去講我不懂的藝術(雖然很愛),不過講彭明敏,大家會比較懂嗎?我更不確定了。59年前,彭明敏教授和他的兩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提出《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明年就滿一甲子!一甲子有多長?一個小孩呱呱落地,到60歲,以前就可以做六十大壽阿。但至今彭教授師生三人的核心主張,還都遙遙無期:1、一個中國、一個台灣。2、制訂新憲法。3、以自由世界的一分子重新加入聯合國。你說是先知理當受苦、理當寂寞?還是,我們就是沒進步?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

2021年10月15日,我與「光」展研究團隊第一次看到黃土水的《甘露水》。興奮之餘,我沒有忘記:「甘露水」姐姐,在戰後被當垃圾要清掉,後來獲得庇蔭,但1974年被裝箱藏起來,47年後才得「開箱」,重現人間。親愛的朋友,你說:47年有多久?快半世紀耶。若以戰後不被重視,1958年被KMT/ROC當局棄置流落民間算起,就是63年,超過一甲子!!親愛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嗎?你甘於這樣的命運嗎?再一甲子,我們會在哪裡呢?我確定不在人間了,但我想獲得真正的安息,請不要讓我們連安息後都不得安息。是所至禱、是所至禱。

照片1:北師美術館提供。當時有說是「秘密」,不能外露。大家都有遵守囑咐,後來展覽期間,陳允元老師有放到臉書,所以應該可以公開。

照片2:展覽最後一天與陳澄波《我的家庭》合影,感謝陳允元老師拍攝(2022/04/24)。

中華民國ABC:四國歌、二國旗(精簡篇)

中華民國ABC:四國歌、二國旗(精簡篇)

最近好像比較多年輕朋友想知道中華民國的歷史。

圖片二是1937年6月國民政府的檔案,當時主席是林森,實權在蔣介石。公文曰:「明令規定以中國國民黨黨歌為中華民國國歌通令知照并轉飭所屬一體知照」。這是將1930年以來已經是「代用國歌」的「三民主義歌」正式訂為國歌。

ROC的國歌、國旗:

中華民國建國後的國旗是「五色旗」,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從1911年底用到1928年。1912年1月1日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上海、南京普遍懸掛這面旗,1912年6月8日ROC《臨時大總統令》正式宣布五色旗為中華民國法定國旗。這面旗是有民意基礎喔,ROC立國當年年底就被大家採用,在「通行既廣,全國幾已一致」之後,由政府予以追認。1928年改為現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一直到今天,但若以「插地」的幅員來說,其實遠遠不如「五色旗」。

ROC的國歌最初是臨時國歌《五族共和歌》,之後是兩度訂為國歌的《卿雲歌》,中間還有一首《中華雄立宇宙間》。現行的ROC國歌,歌詞來自孫文1924年黃埔軍校訓詞,所以才會有「咨爾多士,為民前鋒」的歌詞。訓詞/歌詞起頭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黨」是中國古代的小型地方組織,「咨爾多士,為民前鋒」表示我們這些「多士」(不是人民),是領導人民的的黨軍,延伸為國民黨。後來國立編譯館強為解釋,說「吾黨」指吾輩、吾人,是「我們」的意思,因此是指全國國民,真的就是「超譯」。KMT這首黨歌從1930年開始變成ROC代用國歌。1937年國民政府(國民黨訓政時期)正式訂定黨歌為國歌。

理論上,這應該是常識,為何台灣人普遍不知道呢?因為戰後台灣從國校到大學學習的中華民國史是KMT/ROC黨國版的中華民國歷史,它是孫文.蔣介石「一脈相承」的訓政黨國歷史,「北伐」前國際承認的「北洋政府」就「被消失」了,國旗國歌連帶消失。

現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網,在說明國旗國歌時,完全不提五色旗和《卿雲歌》,真的就是從1928年算起──正港的KMT/ROC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網都如此,真的不能怪台灣人欠缺常識。倒是很奇怪,如果從1928年算起,現在是ROC第95年。現在又有一說,說「中華民國台灣」從1949年算起,今年應該是ROC紀元74年囉!那麼,就請明令用這個紀元吧,不要混淆視聽。如果你了解戰後台灣歷史,真的會有台灣是荒謬之島的幻覺。可惜我們沒有馬奎斯。

總之,不管黨旗變國旗,或是黨歌變國歌,統治台灣的就是1928年起算的KMT/ROC,台灣真的就是黨國統治集團及其血緣/精神後裔的「福地」。那面黨旗變國旗不過在中國土地上插個21年(1928-1949),還不是「全國性」的;KMT從沒統治過全中國,一直處於國共和戰狀況。但它從1945年來台灣插旗──代理軍事佔領卻偷天換日把台灣變成它的「一省」,一插就快78年(1945-2023),是在中國的3.7倍!至於那首黨歌變國歌,在中國不過唱了19年,來台灣一唱就快78年,是在中國的4倍多。你說,台灣不是從1928年算起的ROC的「福地」,又是什麼呢?

請注意:不管1928年、1930年(或1937年),都和台灣無關,當時台灣還是日本時代。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其後長達四十五年的白色恐怖時期,更讓這面國旗、這首國歌成為鎮壓與迫害的象徵。1991年7月以前聞唱國歌不起立致敬,還會被罰錢;以前看電影、聽音樂會都要起立聽國歌,不然你還會被後面的人打破頭。白恐時代的人沒辦法,但今天呢?請發揮想像力:如果哪一天鎮壓與迫害的PRC五星旗,在台灣插個70、80年,然後島嶼的子孫就把它當成自己的國旗,快樂揮舞──大概就是這樣的畫面吧。

簡單複習一下ROC奇特的紀年:
ROC=112年 包括北洋政府 二面國旗、四首國歌
ROC=95年 從「北伐」到現在 一面國旗、一首國歌
ROC=74年 從「白恐」到現在 一面國旗、一首國歌
是哪位高層文膽要我們吞下整個「白恐」?!

我們真的要來推台灣民間自己的旗子,不必就是國旗,但就是代表台灣,死生存亡之際,引領我們匍匐前進。(ROC五色旗就是大家先用,後來得到追認。)

誌謝:感謝河道朋友Kate Liu代為繪製圖一(若有錯誤,責任在我);檔案係吳俊瑩博士提供,謹此致謝。

中華民國ABC:國旗與國歌──「這個」不懂或故意不懂的歷史

中華民國ABC:國旗與國歌──「這個」不懂或故意不懂的歷史

你知道中華民國從立國以來有幾首國歌?幾面國旗?在此報你知。

我正在寫一篇文章〈台灣國旗∕準國旗vs.中華民國國旗∕黨旗變國旗〉,這是前言和ROC部分,先在此發表。馬前「這個」和他的黨所呈現的「中華民國」是神話版,也是「國編」版。

前言

戰後KMT/ROC黨國教育太厲害,不止「受教」的台灣人不知道台灣的歷史,連中華民國歷史的ABC也不懂。

舉個實例。有一次我和一桌年紀在我上下的台大非常優秀的校友吃飯,有醫生、律師,以及教授。閒聊中,我很驚訝發現:他們都不知道中華民國現在這面國旗,其實是KMT黨旗變來的,當然更不可能知道ROC之前有另外一面國旗。他們也都不知道中華民國現在的國歌,不是ROC建國後的國歌,當然更不可能知道它的歌詞是黃埔軍校的訓詞!

你說,如果你說你懂中華民國歷史,但連它立國後的國旗、國歌都不知道,那麼,說你不懂ROC歷史的ABC,有過份嗎?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