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新先生文物影像特展
開幕式即將開始

fb blog版
最近太忙,竟然忘了替郭雨新的文物影像特展宣傳。
剛看到邱萬興先生的臉書才想起來,已轉載到網站,請看留言欄連結。
「暗夜孤島 薪火成炬── 郭雨新的民主先行之路」 文物影像特展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樂牙彎展示區
展期:2025/8/20 至 2025/9/30
開幕:2025/8/20(週三)14:30 臺大總圖日然廳
明天下午2:30開幕,我和陳弱水都受邀去講話(各5分鐘),在台大總圖日然廳,歡迎大家來參加開幕,並看展。
現在好像我講到什麼事都是50年起跳,我見到郭雨新先生就是半世紀以前的1975年。剛過世、讓我很感傷的林嘉誠先生(1952-2025),是我大一(51年前)就認識的《大學新聞》(大新)學長,我和他以及他當時的女朋友後來的妻子陳玲華一起在學生活動中心(一活)238室校對的景象,依稀在眼前,恍如昨日。雖然後來沒什麼見面機會,但他是家二哥的好朋友,妻子是我二嫂的好友,深知他遭遇的事情。無盡哀思~~
這張1976年2月6日的照片非常難得,因為當時拍照不容易,好像姚嘉文律師習慣帶相機。
照片中有郭雨新先生(左三)、林義雄律師(左一)、林二先生(左五)、陳菊小姐(坐者左一),以及若干去旁聽的台大學生,站立者右四是我,拍攝者姚嘉文律師當然不在內。我記得是姚律師洗給大家的,難得中的難得。(攝於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門前庭園)
https://www.telltaiwan.org/?p=15385
https://tw.news.yahoo.com/%E9%83%AD%E9%9B%A8%E6%96%B0……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08-19/988729?intent=false

昨天是盧修一博士紀念日。深夜在網站轉載邱萬興先生的文章,早上看到 Goya Lan( 藍麗娟)重新分享我2021/8/10的臉書貼文,真的會忘記自己寫過什麼文章,或許晚上再來分享。
盧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黨外人士,我讀碩士班時年輕的他來找過我,談台灣歷史和他的博士論文。昨晚看邱萬興先生的照片,有盧修一反核四的照片,現在要重啟核三,倡議者還是William的親信!是誰在開我們玩笑?
這幾天在整理一些想法,寫了第二篇,歡迎點閱(連結在留言欄)。這兩篇都在破解迷思,第三篇會是正向的思考,敬請期待。還有一些迷思要打破,會陸續找時間寫。我是個做事的人(老比少時做更多「鄙事」,經營網站、社交平台、當自己的小編、辦大型活動等),但我同時也思考並寫文章。很多問題,常在我的思考中,我認為思想是行動的根基,有堅定的信念行為就不會走鐘。
突然間,我們的時間嚴重縮短了,可能要以2027作為思考點了。
面冊需要一張照片,就用這張8/2在潭水亭下晡會,最後我和潭子林重賢醫師上台致謝的照片。我們結緣在對小小多山之國的愛,我相信我們這許許多多有緣者都將不惜一切為我們摯愛的島嶼做伙拍拚!
照片:默語視務所拍攝

南部朋友,如果你錯過五月「台灣自由民主之路:向黨外運動致敬」台南場,週三(6/18)成大有一場《黨外運動小史》影片放映與分享會,下午6:30在成大國際會議廳第三演講室。歡迎來參加!
影片33分鐘,分三單元。是特地要拍短,我的學生們都告訴我,年輕人無法一次看超過10分鐘的影片(真的?我還是很懷疑耶),我接受建議,原本預定每個單元各10分鐘,後來還是超過一點點。本來有講台大哲學系事件,考慮時間忍痛拿掉。
要在30多分鐘講整個黨外運動,真的很不容易,也是很大的挑戰,結果應該還OK,有不少參與黨外運動的朋友看到流淚。如果你是「post-92 children」* 請來看看台灣的自由民主是怎麼來的,請來了解什麼是黨外精神。為何此刻我們還要呼喚它來保衛台灣?
在這「山寨版黨外」厚臉皮喧嘩登場的時刻,我們更應該宣揚真正的黨外歷史及其精神。
*「post-92 children」指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之後出生的台灣子弟。

【上帝派來的!】
昨晚和友人夫婦吃飯。友人夫婦有參加去年龍山寺「向黨外運動致敬」晚會,我寄給友人台南場的照片選輯,他說他看了最有感覺的是一個人,我當然問:哪一位?他說:林宗正牧師。(友人是「歷史現場」影像紀錄者,熟識林牧師)
林宗正牧師最為人記憶的應該是1987年2月15日和鄭南榕、黃昭凱在台南一起帶領40周年遊行,那是第一次公開紀念遊行,顯示突破性的勇氣與決心。友人說,當時林宗正牧師總是穿著黑色白領牧師服,非常特別,以前沒有過,他年輕英俊,很會講話,很能感動人,他們都覺得是「上帝派來的!」
我雖然錯過了那段國人奮鬥的年代(出國讀書),但每次看到那張有鄭南榕、林宗正、黃昭凱的照片,總認為那將是戰後台灣的經典影像之一。林宗正牧師的英挺總讓人印象深刻。他也是1988年的最後一天拆除吳鳳銅像時,在雨中激動跳起來的那位牧師,不要忘記我們的弟兄詹益樺也在場參與喔。
3/21我參加關於事件研究起點的新書發表,林宗正牧師也是與談人,聽他講述才知道黃彰輝牧師對他的巨大影響。我想現在知道黃彰輝的台灣人應該不多,年輕人知道的應該少之又少。但黃彰輝和很多前輩都是我們應該知道的,這也是為何我無法「退而休」的原因,如同Peter預言的,無法「榮退」,只能繼續向前走。
從黃彰輝到林宗正,我們看到傳承。但如果你知道林宗正牧師的父親林占鰲是日本時代台灣文化協會的會員,參與反殖民運動,並踐行甘地的理念,有「台灣甘地」之稱,歷史更往前延伸,在這裡我們看到台灣人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與奉獻。這條路很難走,但我們真的是走在前人艱困走出的一條路徑上。
我沒有參與到1980年代中後期的奮鬥,這兩張照片是我的「補參與」,我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前輩同台,甚至只是與歷史照片一起入鏡。
照片一:2024/2/24在行政院前面(翁麗淑老師拍攝)
照片二:2025/2/13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何宇軒先生拍攝)


終於辦完台南場了,這兩三天真的覺得累。
昨天花比下晡會2小時半還要長的時間整理好照片選輯,讓來參加的朋友有具體影像可資回味,同時讓沒機會親臨現場的朋友,可以知道活動的大概。(在留言欄一)市集部分王子碩先生負責整理,請稍候。
有緣期待下回來相見!
https://www.telltaiwan.org/?p=12921
Photo credit: 默語視務所


【感謝所有來參加524市集・下晡會的朋友!!】
昨天致敬黨外台南場順利完成,人來得不少,有滿到帳棚外。市集部分,據負責市集的王子碩先生說,相當不錯。
感謝南部朋友熱情相挺,也有從台中特地來參加的林重賢醫師、從北台灣(基隆?)遠道而來的高中生,另有台北台南場都參加的年輕朋友,令人感動。
希望還有機會到別的地方舉辦。不過,我們團隊其實就三個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執行長龍三(張龍僑)、聚珍台灣王子碩,以及我。基本上市集部分(含旗子)由前二位負責,舞台部分我總包。工作量蠻大的,也很細瑣。我先生笑我「校長兼摃鐘」,前天晚上就寢前還在折廣告紙,也必須寫好義賣旗子和書的價格立牌。雖然市集不歸我管,但自己的攤位自己顧,我要顧「台灣放送」和「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兩個攤位,然後最重要的還是舞台,昨天就這樣傱來傱去,還要上台講話(有點狼狽),只好讀講稿,免得佔用時間。自己是策劃人不能超過表定時間。
昨天勞煩已經非常忙碌的賴中強律師來台南短講,講得很好!也要特別感謝林宗正牧師願意助陣,他已經是寫入台灣戰後歷史的人物了,他的話語就是具有精神提升的力量!
高英傑老師最後還多唱了日文原版的〈つつぢの山〉(杜鵑山),算是我們回饋台南觀眾的「安可」曲。謝謝從台北專程南下的艾文老師、吳文慧老師,以及陳彥升先生。也感謝台南在地的周定邦老師、吳依潔秘書長,以及住台中的台南妹仔A Yo!!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先這樣。其實再來最腦筋的還是財務的平衡,向人開口募款,對我來說真的很不容易。前陣子開口向一位我認為很具相關性的人士募款,結果摃龜QQ。
不過,收拾一下心情,要回來聲援第二階補件了!!
照片一至三:周婉窈拍攝
照片四「大合照」:林重賢醫師拍攝,謹謝!




【就在這個星期六!歡迎南部朋友來鬥鬧熱!!】
5/24,就是後天喔,台南場要在葉石濤廣場隆重登場,非常歡迎南部朋友來參加!!
33分鐘可以講戰後台灣整個黨外運動史嗎?確實很不容易,不過,去年在龍山寺首映,參與黨外運動的老將看到流淚,也有年輕人局部錄影放到脆,說很感動。
高英傑老師,1940年生,今年台灣歲86,他以對父親高一生永恆的思念與孺慕之情演唱父親在獄中創作的歌曲……(淚)
網站專頁放留言欄一,敬請參考。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