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月份: 2017 年 3 月

「歷史很難!」

「歷史很難!」

上過我的課,或和我比較有接觸的同學,常聽到我講這句話。最近有位年輕朋友,因為目睹某些事情「內vs.外」的反差,不禁說:對老師的一句話:「研究歷史真的很難」,隨著年紀增加,越來越有體會。

我不是理論型的人,雖然也看理論的書;我也常說:研究歷史,思考非常重要───有個意象浮現出來:我一個人走在荒原中,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一直思考困擾我的歷史問題,直到被地平線吞沒。

我的歷史研究和對歷史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從具體的人/事/物出發。我常覺得人世有些真實情境,比虛構還震撼人心(例如霧社事件的一些「情節」)。而且,因為我關心反抗和白色恐怖等議題,對於「人」的處境特別有感覺。人的情境,不是「論述」所能講到變成抽象的存在的,我們看歷史一定要了解:「我們若拿一片刀片往人的皮膚劃下去,是會流血的。」論說再華麗都無法讓血不流出。

當代也是,當很多人在亂丟石頭時,不要忘記,被丟到的人是會受傷的,可能就會死掉。然後,如果他罪不及死,甚至是被污衊的呢?而一切損害已造成,丟石頭的人早就散了,再去丟下一場。

台灣要成作正常國家,也要成作有正能量的社會,不是一個充斥毀滅力的社會。沒有國的人,更不能「亡社會」。

請大家關心臺大楊泮池校長不續任問題

請大家關心臺大楊泮池校長不續任問題

最近重要議題非常多,不敢勞煩大家關心臺大楊泮池校長不續任的問題。不過,我有位學生仔細讀臺大公布的調查報告,說「長知識了」。

學科隔行如隔山,這個報告真的很值得一讀。由於調查成員有國際學者,報告以英文寫成(公布在臺大網頁),下面這個連結是中文譯本,不是很難讀懂,而且可以獲得很多知識,也有著名的國際案例可參考。

臺大調查報告書關於楊校長的部分在這裡

臺大學術倫理調查辦法,是根據教育部不完備的母法而訂定的,行之有年,不是臨時才做成的。關於這個問題可參考臺大電機系吳瑞北教授的文章〈教部頂樓加蓋重壓 台大含冤豈能莫白〉(http://www.appledaily.com.tw/……/20170323/37593219/

臺大研協會會長吳昀慶昨天也有投書〈楊泮池不續任台大校長,然後呢?〉(https://goo.gl/cLqfYT),他看到台大在過去幾年是朝進步方向前進的,不願看到它的退敗:

「諸多校內進步改革的工作,由台大的行政方與學生合作努力,仍在持續進行。例如,透過修改硬性的學分數規定,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自己、培養第二專長;設立校內轉型正義空間: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性別友善廁所的推動與落實、更於去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創下歷年來最好的成績⋯⋯等等,我們都在這幾年中看到了台大校園的活力,但始終看不見社會的正向回應。我認為,不應讓這些認真做研究、探索並建構更好社會價值的台大師生們,乃至於校長個人,受到不明之冤。」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17 03 18 報導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17 03 18 報導

還在震撼中。

楊泮池校長是台大近幾屆最liberal(開明)、最能和學生溝通的校長。這是來自學生自治團體的口碑。

注意校園轉型正義的我,有我的憂慮: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完成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關心陳文成紀念廣場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件事一直很不順利。楊泮池校長上任後,學生會和研協會才又在校務會議提案,在校長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來───共經過兩次校務會議才定案,過程很辛苦。去年廣場設計比賽結果出來,作為將來實際施工的參考。但台大經費有限,一定要募款才能完成整個設計,楊校長原定年初開始募款,但受到郭明良案影響,無法按照時程進行。我因為過去很關心此事,去年又受聘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董事,對於一些細節比較清楚一點。廣場設計要鄭重完成,需要校長的肯認和全力支持。我當然很希望下任校長有一樣的肯認和支持,但變數很多。如果不積極募款,此事很可能就會被無限期地拖,或是草草弄個樣子,簡單交代一下。

台大是第一個有望落實校園轉型正義的大學,我們好不容易跨出第一步,但願不要停滯下來。

文章連結:自由時報 2017 03 18 報導

時事短評

時事短評

李喬先生曾經要我一定要寫臺灣人精神史,我敬謝不敏,不敢承擔。

不過,也因此,常在思考:我們社會在文化和精神層面有什麼泉源和典範?它的反命題又是什麼?
七十年前的二七部隊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發?學生和青年拿起武器英勇抗暴,它的意義何在?非常值得思考。

在反命題方面,最近的幾個事件,讓我深切感受到:

1、 傳統的、封建的「連坐」思想仍然很盛,法治社會重視的比例原則概念,相對而言,很欠缺。因為要人連坐,所以可以未審先判。

2、 國人喜歡看戲,喜歡看人落敗,尤其知識份子,風頭上總想湊上一腳,展現自己的權威,或只是刷存在感。台諺說:「khiā(站在)高山看馬相踢」,就是很娛樂啊,傷亡慘重更好。

3、 國人有很強的正義感,看到小白兔出來喊冤,就上前圍毆被指控的人。有正義感當然很好,但如果小白兔不是小白兔呢?等「後真相」來到,被圍毆的人已經全身烏青,甚至身敗名裂。「後真相」能還人什麼?

以低落的心情,努力思考中。

補充說明:要甄別是否為小白兔當然不容易。我想起芭蕾舞劇《天鵝湖》,王子連自己摯愛的白天鵝都認不出來,被黑天鵝所騙,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如果這個故事能給我們一點啟示,是不是:人世的真和假很難率然辨識,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謹慎一點?因為傷害一旦造成,往往沒有救濟之道。不要說對當事人有無法回復的損傷,最終到底還是傷害了我們的社會。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