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吳鳳銅像事件

每年西曆元旦,就是可以全力工作的一天,不必擔心有「公務」會進來。從1994年回國以來,印象中只有一次例外,就是帶學生到仁愛鄉清流部落「跨年」──啊,我唯一一次參加「跨年」,很有趣。

元旦那天看到臉友Hao Chuang先生和范雲老師的臉書,很想貼出一則貼文來回應,結果一路埋頭「做穡」(chò-sit,施添福老師愛用語),直到此刻。

Hao Chuang寫道:

我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塔可夫斯基的《犧牲》,這電影的主題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如果你犧牲自己可以拯救世界,那你要不要做?」的問題。只是這電影多設了一個條件:沒有人會知道你的貢獻。

也就是說,在別人眼裡,你就是一個默默地發瘋、死去、消失的人,就這樣。你用生命換來的東西沒有人會知道,那你要選擇看著世界毀滅然後一起死去,還是選擇犧牲自己換回一個「什麼都沒發生」的世界呢?

范雲則提醒2019年有一些特別的日子要紀念,她連結了自己的文章〈渴望一個社會民主的好國好民〉,寫鄭南榕,讀來讓人掉眼淚。

於是,我想到其實就在元旦的前一天,也就是2018/12/31,是「拆除吳鳳銅像事件」30周年紀念,但好像沒什麼人記得這一天。我在《少年臺灣史》寫了一則詞條,貼出來補紀念。

是的,很多為臺灣自由民主化做出貢獻的人,都不被記得了──或許人們根本不曾記得。當時在拆除吳鳳銅像時,在現場協助的一位漢人叫作詹益樺,2019年5月希望有人記得他。我是忘不了他這兩句話啦:「我自訂一個方向。跌倒成為弱者的人,我站立在那個地方扶起他。」、「鄭南榕是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我希望自己也成為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

正片在這裡XD:

拆除吳鳳銅像事件

這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城鄉宣教運動(Urban Rural Mission, URM)的一個落實行動,牧師、原住民之外,還有民進黨人士參與。從策劃到行動只有十天,人數才三十餘人,卻成功拉倒吳鳳銅像和吳鳳神話。

吳鳳真有其人,但他為改變鄒族獵人頭的習慣而犧牲自己(讓自己被殺)的情節是虛構的。這個故事,從日本時代到國民黨統治時期,都編入教科書,是漢人「教化」原住民的代表性神話。為了紀念吳鳳,嘉義火車站廣場立有吳鳳騎馬銅像。

URM屬於普世教協,是草根組織,以愛、公義為原則,採取非暴力的手段,透過組織人民來爭取權利、恢復人的尊嚴。1982年起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在海外接受URM的訓練,解嚴後1988年以臺南新化口碑教會為訓練基地,由鄭國忠牧師和林宗正牧師負責URM草根組織課程。林宗正牧師在臺南烏頭教會組訓URM第九期學員時,以「打破吳鳳神話」為議題。結業前,學員決定以「維護原住民尊嚴,摧毀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作為實習課程,12月21日定案。31日拆除吳鳳銅像的經過──和警察對峙、衝突,鋸馬腳,最後用宣傳車拉倒,驚險且具有戲劇性,讀者可上網自行蒐尋。事後林宗正牧師、玉山神學院學生卡法司‧達紀斯島嵐(Kavas Takistaulan,漢名余進仁)、宣傳車司機曾俊仁,以及潘健仁(民進黨義工)四人遭起訴,最後經法官林勤綱判決無罪。開庭時布農族的卡法司堅持用母語應訊,法院不得不為他聘請翻譯,這是臺灣史上非常值得記上一筆的片刻,為多元文化吹響第一聲號角。(戰後國語政策雷厲風行,原住民的母語,幸而有天主教和長老會等教會人士的努力,才能有系統地保存下來。)

拆除吳鳳銅像,不只是原漢一起改寫臺灣歷史,也帶來具體的成果:1989年吳鳳的故事從教科書中刪除;吳鳳鄉改稱阿里山鄉。

繪圖:許書寧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