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102 / 121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台大迎娶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zingrur)頭目家女祖先Muakai的祖靈柱

台大迎娶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zingrur)頭目家女祖先Muakai的祖靈柱

今天參加台大迎娶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zingrur)頭目家女祖先Muakai的祖靈柱的活動。這是非常具體的儀式(婚禮),卻具有極高的象徵意義。整個過程非常多采多姿,華麗、溫馨且感人。
我不知道這是否全球首例,但肯定是臺灣首例,或許可以當作將來處理類似情況的一個典範。
能夠參與這個盛會,我個人深感幸運,也獲得很深的啟發。
附帶一提:午宴飆歌時,證明多數漢人不太會唱歌XD。
以下羅列幾則新聞報導,和無法親臨迎娶盛會的朋友分享。

中央社報導:〈國寶也能結婚,台大迎娶排灣族祖靈柱〉

中央社另一則報導:〈排灣族祖靈情定臺大,文化部喜孜孜隆重證婚 男方陶甕琉璃珠下聘,迎娶佳平社金祿勒頭目家國寶祖靈柱〉

聯合新聞網:〈全球首例 台大迎娶部落國寶〉

蘋果日報報導(有短片):〈收藏國寶祖靈柱,台大辦婚禮〉

自由時報報導:〈國寶也能結婚 台大迎娶排灣族祖靈柱〉

圖片輯自中央社第一則報導。左為金祿勒頭目家四面木雕祖靈柱,其旁左起:楊泮池校長、胡家瑜教授、唱獻禮歌的族人,以及佳平部落頭目(右下角坐者)

101課綱獨厚連戰的祖父連橫

101課綱獨厚連戰的祖父連橫

2008年10月馬政府拉下98國文和歷史兩科的課綱,修改為101課綱。

在這些變動中,連橫特別受到青睞:

1、98歷史課綱原本沒有連橫二字,101的「說明」增加連橫《臺灣通史》。請記住:101規定「說明」中提到的,教科書一定要寫。

2、98─>101國文課綱,變動超級大,文言文比例提高,選文的臺灣題材由八篇(共40篇選文)減為三篇(共30篇選文),佔全部選文之比例由1/5變為1/10,也就是比例減了一半。請注意:臺灣題材之外的文章為〔中國〕「歷代」選文。

臺灣題材「雀屏中選」的三篇是:裨海紀遊選(郁永河)、勸和論(鄭用錫)、臺灣通史序(連橫)。

刪掉的五篇是:東番記(陳第)、紀水沙連(藍鼎元)、望玉山記(陳夢林)、放鳥(吳德功)、快入來辭(蔣渭水)

這個超大變動引不起社會大眾的重視,原因之一可能是,多數人沒讀過上述文章,除了〈臺灣通史序〉之外;因此無法判斷刪減是否合宜,也無法了解讀與不讀有何不同。半世紀的黨國教育,沒有臺灣歷史、沒有臺灣鄉土,它的影響可能超乎你我的想像。

各位朋友,請留意:

1、101歷史介紹連橫《臺灣通史》,101國文又要讀〈臺灣通史序〉,其結果就是教育的「加成」作用。

2、有研究指出,雖然一般學生認為教科書很沒趣,但卻顯示教科書是最重要的知識權威之一。不要輕易認為那些有關連橫的「小道消息」,如阿諛殖民當局、倡說鴉片有益、被櫟社開除等等,會比得上學生在歷史課和國文課讀到的東西。

98─>101歷史課綱變動表在這裡(黃色部分是新增加的)

圖表出處:吳俊瑩,〈98歷史課綱比101好在哪裡?〉

「過去走在我們的前面」

「過去走在我們的前面」

再不到兩週,臺大就要開學了。這個暑假幾乎等於沒休息到,8月29日受邀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談課綱問題(史博講堂)。從去年7月19日在高雄哲學星期五演講,到史博講堂,剛好一年又一個月有餘。

在大學教書+研究,已經夠忙的了,若要再加做別的事情,就是要硬擠出時間來。為了反黒箱課綱,從去年一月下旬開始,我寫了很多文章,跑了很多地方演講。個人體力很差,寫文章也很慢(有人看我常貼文,大概會以為我寫很快,其實不然),結果就是超負荷,每一疲累,身體必出狀況。為此,婉拒了幾個單位的邀約,真的感到很抱歉,希望以後有機會彌補──但願不用再講課綱了。現在教育部亂解決一通,只能說:無語。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新頭殼 2015 08 28 報導

分享文章:新頭殼 2015 08 28 報導

臺灣和琉球/沖繩關係很密切:

從西元三世紀的「夷洲」到七世紀的「流求」之謎:琉球乎?臺灣乎?

十四世紀,出現大、小琉球之指稱:大琉球指今沖繩群島;小琉球指臺灣島(或其局部)。

十五世紀以降,臺灣成為明國到琉球王國的航路指標。

十九世紀,牡丹社事件將琉球王國和臺灣(尤其是清國未管轄的臺灣南端)捲入東亞和世界的大變局中。

1895-1945:同屬日本帝國,通行無阻。沖繩來臺灣工作/辦事的人很多,基隆社寮島有「琉球仔埔」;與那國島漁民一日間往返蘇澳捕魚/賣魚。

二戰末期:沖繩人的遭遇差一點就是臺灣人的遭遇──美軍登陸、「集團自決」等悲運。

1947:二二八事件有三十餘名沖繩人罹難。

其餘還有很多類似或相關的歷史情境,包括當代的教科書問題。

如果網友週末有點時間想了解「古早的」琉球和臺灣從「雙胞疑義」到「大小琉球」的過程,可參考我的論文〈山在瑤波碧浪中──總論明人的臺灣認識〉(2007)。歷史學著作通常很繁瑣,請看第一、二節即可。好像又在推銷自己的論文XD,歹勢。

文章連結:新頭殼 2015 08 28 報導

反黑箱課綱宣講活動

反黑箱課綱宣講活動

大前天(08/20),為了反黒箱課綱,到屏東國立屏北高中「宣講」──反黒箱課綱行動聯盟(課綱盟)的夥伴們喜歡用「宣講」一詞,感覺有日本時代文化協會的辯士到處演講的fu(XD)。
同事陳翠蓮老師說「自台灣頭到台灣尾宣講,周老師辛苦了!」今年確實從台北講到屏東,但第一場其實是去年在高雄。必須到處宣講,對不擅言詞、有輕微舞台恐懼症的我,確實有辛苦的地方。當然,同學熱情的回應,讓我很感心(chiok-kám-sim),忘掉奔波之苦。
屏北高中這一場演講,老師+學生約130人,坐滿整個圖書館演講廳。會後同學贈送我一張超大型卡片,是我生平收到最大張的謝卡,三大折,打開後34.5cm x 76.5cm。內頁有120多位同學的簽名和多則留言,看了很感動。
今天po出來獻寶,是卡片正面立影;內面的簽名和留言,涉及人名,就隱去不po囉。
屏北高中創立才十年,校園綠意盎然,沿途景色美極了。很高興多認識一個學校。會後聽說該校有不少排灣族、卡那卡那富,以及拉阿魯哇的學生。演講中,我提到牡丹社事件和高一生(Uyongu Yatauyungan),原住民同學或許不會覺得那麼不相干吧。

以下就記憶所及,將過去一年多反黒箱課綱的個人宣講活動,記於下:
2014/07/19 高雄 哲學『非』星期五(原本訂在3月,但我2月中旬骨折,只好延後)
2014/09/27 台北 唐山書店
2015/02/13 台北 綠覺醒──北一公民論壇(北一女學生舉辦)
2015/06/08 嘉義 嘉義女中
2015/06/11 新竹 新竹高中
2015/06/26 新竹 親子共學
2015/07/07 宜蘭 宜蘭反違調課綱高校行動聯盟
2015/07/11 台北台大 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受邀講課綱相關議題)
2015/07/12 台南 下午 島國前進 工作坊
─────────── 晚上 成大歷史營(受邀講課綱相關議題)
2015/08/05 台北 濟南路口 反黒箱課綱街頭講堂:演講/對談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2015/08/20 屏東 屏北高中
國教署台北辦公室前和教育部前庭的短講,就不記在此了。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15 08 21 報導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15 08 21 報導

混亂已極。

怎麼民進黨會去和國民黨朝野黨團協商出再開一次課審會來解決違調課綱的問題呢?如果要開課審會,那麼,前面那個課發會不是更有問題嗎?那個柯華葳把反對意見「總結」掉的會(2014/01/24)。怎麼不往前開那個會?真是混亂!

整個違調,不是一起頭就有問題嗎?為何實施才一年的101課綱就要調整?檢核小組怎麼成立的?名單如何來的?不正本清源,卻從最後一關解決起,是要敷衍誰?

8月6日我在臉書這樣寫:

現在違調課綱的解決方式,根據報導,是要:『退回課審會』,重新審查。

各位朋友:課審會(課程審議會)是完成課綱層層重重的各種委員會/會議的最後一關。有把關是從最後一關把關起的嗎?這整個違調問題,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問題嗎?為何不是正本清源,而是再開最後階段的會議?邏輯在哪裡?

如果你家漏水,你是不是要找漏水的地方來處理,而不是在尾端再多放個水桶裝水。(「微調」的課審會不是去年1/27就開完了嗎?)

其實,教育部說撤就可撤。課綱的公布,屬於行政命令。行政命令分法規命令和行政規則兩種,但不管哪一種,有權發布,就有權撤銷,或暫時停止其效力。

~~~~~~~~~~~~~~~~~~~~~

今天的爭議看來是:民進黨堅持教育部要重組課審會,教育部說,不,課審會維持原狀,但在08/28將討論是否組個諮詢小組來檢討微調課綱。不管何者,都是再多放個水桶!差別在於一個是透明水桶,另一個是小型水桶。

4月23日,我們「反黒箱課綱行動聯盟」一行八人去拜會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劉建忻等人出面會見我們,結果是沒有結果,不了了之。在學生站出來前,除了個別立法委員很賣力之外,民進黨給人不作為之感,最近難得有所作為,卻只能提出「換個水桶接水」的解決辦法,令人失望。

文章連結:自由時報 2015 08 21 報導

分享文章:〈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

分享文章:〈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

前不久,我的論文〈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在《臺灣風物》六月號刊登。個人的學術論文實在沒理由放到臉書來「宣傳」,不過,因為最近反黒箱課綱運動,很多年輕朋友提到要多元地看待歷史,就此而言,這篇論文或許可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具體憑藉。

另外,我個人一直認為好的高中教科書(教科書喔,不是課綱),應該盡量反映學界研究的成果,這樣學生才能學到最新的知識,並藉此錘鍊思考和判斷能力。目前教科書所呈現的牡丹社事件,還無法反映比較新的研究和觀點,這是可以理解的。有人指出:教科書和學術研究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時差/落差。好的教科書就是要縮短這樣的時差/落差,因此,很希望將來教科書的編寫者能「與時俱進」,反映學界新的研究,這樣,才不會辜負莘莘學子用他們寶貴的青春(一去不回的呢),在課堂上學習歷史──那是我們「歷史人」以人生最精華的歲月所研究的課題啊。

拙文pdf可到臺大歷史學系網頁下載:

http://140.112.142.79/teacher/user-b.asp?teacher=wanyaochou

請點「教師著作目錄」,在「B 期刊論文」第一條,點「下載文件」即可閱讀。

(希望這篇論文不會太生硬,還有點「可讀性」。如果看不下去,可直接跳到第四節:大頭目和小女孩的「故事」,認識一下我們臺灣在地歷史的人物吧。)

分享文章:蔡蔚群 2015 08 11 自由開講

分享文章:蔡蔚群 2015 08 11 自由開講

蔡蔚群老師這篇文章〈1+1=3不是爭議,是惡意〉,讓我想起幾年前在youtube上看到的短片《2+2=5》。最近網友也在轉傳這個連結

2+2如何是5,令人怵目驚心。

另外,我也想起吳濁流先生小說〈狡猿〉中的一段對話:「現今的社會不比日本時代那樣單純,花樣百出,變化無窮,從前是二加二是四,斷無變五變六之理,如今二加二說不定是三,說不定是五,甚至變成六了。……」

我們要「坐視」那天的到來嗎?

~~~~~~~~~~~~~~~~~~

摘自蔡文:

◎路人甲聲稱台灣史著作可google,但網路搜尋只是茶餘飯後的興趣,並無法通過學術審查。這樣說好了,如果我對體育有興趣,還經常跑步練身體,請問我有資格參與體育課綱修訂嗎?如果我對管理學有心得,可以跟吳思華教授一起修訂高職商業與管理群課程綱要嗎?如此邏輯竟然是教育部長所謂的「合理」?

◎……如果我們吞下這個黑箱、作弊、外行的微調課綱,不就等於否定我們自己?否定教學的專業自主?否定長久以來我們衡量課綱的標準?否定台灣自由民主的價值?課綱微調作弊一場,請問作弊成績可以跟努力得來成績相提並論嗎?請問廚餘可以跟食物一起擺在桌上嗎?作弊的成績可以承認嗎?廚餘可以吃嗎?廚餘跟食物可以併行嗎?

◎洗腦是一個過程,是溫水煮青蛙不自覺過程。今天我們容許一個謊言,未來謊言就會複製貼上無限增生。終有一日,當權者要所有人閉嘴,1+1=3也成為真理。抵制課綱微調,是為了捍衛台灣民主,捍衛今天以及未來每一天我們自由講話權利。

文章連結:蔡蔚群 2015 08 11 自由開講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