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台灣史 (第 5 / 18 頁)

開台進士鄭用錫親弟家族墓園面臨劫難

開台進士鄭用錫親弟家族墓園面臨劫難

科學園區容不了豐厚的在地歷史文化,以及家族墓園?

鄭用錫是台灣第一位真正考上進士的人,之前都是「冒籍」,不是真的出身台灣的人。鄭家透過教學、經商和科舉,成為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家族之一──新竹北門鄭家。但是,新竹科學園區要蓋新廠,鄭用錫親弟弟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竟然要被迫拆遷,情勢危急,歷史毀了就毀了,對家族也是一大創傷。為了竹科的發展,鄭家已經被徵收很多土地,家族墓園其實佔地很小,實在應該予以保留。

科技生活新聞網潘國正先生,關於此事有詳盡的報導。因為臉書「分享」觸及率很低(我實驗過),茲取得潘國正先生的同意,將潘先生剛剛的貼文複製到這裡,臉書連接在留言欄,有照片可看。

謝謝潘國正先生。

~~~~~~~~~~~~~~~~~

潘國正先生貼文:

鄭家墓園與科學園區可以共存嗎?

科技生活新聞網/潘國正新竹報導

位於新竹縣寶山鄉大雅路二段與大崎路口,「鄭用錦派下家族墓園」約3923坪,墓厝約300坪,墓中供奉有以鄭用錦為首鄭氏六代先人。

繼續閱讀

為臺灣美術史開創者顏娟英老師站台──最愉快、最榮幸的站台

為臺灣美術史開創者顏娟英老師站台──最愉快、最榮幸的站台

昨天參加春山出版社舉辦的「為什麼需要重建臺灣美術史?——從「不朽的青春」、「光」到《臺灣美術兩百年》」,與顏娟英老師同台,其實是站台,最高興的站台。

如果沒有顏娟英老師過去30多年的開創與打拼,今天臺灣美術史可能還是一片荒蕪,或許晚個20年、30年,但已經錯失和前輩畫家直接受教的機會了。以戰後台灣歷史來看,能和前輩畫家親接謦欬、建立信賴關係,顏老師已經是學界最後的可能了,很慶幸的,我們有顏老師。如果我們有「台灣學術院」,她就是我們的院士。

繼續閱讀

「光」展只剩八天,不要錯過喔

「光」展只剩八天,不要錯過喔

昨天受林曼麗教授之託,有貴賓來參觀,去協助「光」展歷史年表部分的導覽。

今天陪我93歲母親和妹妹去看「光」展,再度看到甘露水,還是很感動,尤其她在隱匿47年後重現人世,可以說與戰後台灣歷史共浮沉,令人悲從中來,也有難以排除的忐忑。

原本以為年表佔那麼大面牆,大概就是聊備一格,結果發現真的有人認真看,有位戲劇界著名教授足足看了一個鐘頭,我有同仁80年齡層的父親看了也很有感覺。年表從1881年到1949年,是思考過的。簡單來講,1881年林獻堂、蔡惠如出生,世界史上則是畢卡索出生。為何要放畢卡索?有位美術界的教授多少有看出來。

繼續閱讀

祝逐家虎年平安順序 in mother’s dress & in mother tongue(文長,歹勢!)

祝逐家虎年平安順序 in mother’s dress & in mother tongue(文長,歹勢!)

祝大家虎年平安順遂 穿母服&講母語 向河道上的朋友家拜個早年

去年12月17日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開幕,儀式後有導覽,我們歷史組排在最後,這是當時導覽的照片。黃色上衣是我母親年輕時的衣服,家母今年93歲,這件衣服應該已經超過半世紀。

繼續閱讀

雨夜呢喃

雨夜呢喃

不斷被出賣敢是台灣人的宿命?
借問:人間果真有公道與正義?
七十六年只換來志士凋零殆盡
那些血、那些犧牲、那些向望
注定要被勢力/利者無情來遺忘
當最後的黨外人士都不在人世
這一切就會消失得比煙都不如
只有黨外囝仔還在毋甘願
毋甘願濟濟志士被處決被坐牢
在黨外奮鬥的,在海外建國的
就這樣消失在島嶼的記憶中
轉型正義不過就是一場幻夢
倒不如到戲劇裡去尋求演義

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拱手而讓臺──「臺灣人」最原初與本真的認同

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拱手而讓臺──「臺灣人」最原初與本真的認同

今天是霧社事件91周年紀念日,也是曹永和老師101歲冥誕。

沒有忘記,但感到心力交瘁,為何當台灣人這麼辛苦,有永遠走不完的最後一哩路,而且越來越險惡,但國人有在驚無?敵機整天繞來繞去,隨時可能出狀況;內部則是紅色滲透非常嚴重。如果讀歷史有點用,至少讓你知道生死存亡之際「裡應外合」最致命。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