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白色恐怖 (第 11 / 14 頁)

分享文章:〈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

分享文章:〈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

林欣曄引的文字(見上則動態分享)出自2009年8月5日發表於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網頁上的文章〈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時間過得真快,已經是將近九年前的事情了。

臺大研協會和學生會,以及濟濟的師生,為了陳文成紀念碑/廣場,奮鬥了好幾年。

2011年起學生自治團體開始舉辦陳文成紀念晚會,今年是第八次,我參加了六次,這次人不在臺灣,無法參加,但在天之涯、水之畔,仍然心繫著晚會。但願,廣場的藝術設置能早日完成。

文章連結:〈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

敬悼郭振純前輩(1925-2018)

敬悼郭振純前輩(1925-2018)

昨晚聽到郭前輩過世的消息,悄悄難過。在綠島人權營曾相處過幾天,後來也在一些場合見到過幾次,總希望老先生可以一直健康無恙,可以看到轉型正義真正落實,但是這幾年來,就是眼見一位一位我認識的政治受難者(以及他們的第二代!)相繼離開我們。

或許等這個世間在我們以人的溫度認識的受難者都消失了,轉型正義自然就不再是個議題了嗎?或許有人真的期待著佛系轉型正義。

島嶼尚未天光,路長且阻,我們不能放棄努力。為了曾經聽過南國的丁窈窕和郭振純……

文章連結:民報 2018 06 17 報導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分享文章:〈死亡的月份過了嗎?……以及一些思絮〉

明天就是六四了,沒有忘記,沒時間寫點什麼的,倒是有些零星的思絮。

好友說:過去香港紀念六四是最盛大的,但現在香港年輕世代和學生不再參與六四紀念活動,老民主派很難過,但也很能了解香港年輕人對中國的強烈疏離。簡單來說,對年輕人來說,我們香港被中國壓迫得都快沒了,還關心你們的民主運動?

繼續閱讀

4月17日

4月17日

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但是,會有多少人在這天「自然」想起這個日子呢?哪天,這樣的記憶會隨者我們這些人的消逝而消逝嗎?

六十四年前的今天,高一生、湯守仁、方義仲、汪清山(以上鄒族)、林瑞昌、高澤照(以上泰雅族)同時被處決。如果我們看過檔案,就會知道原本只有高一生和湯守仁被判死刑,但審判結果在上呈軍事長官核定與覆議的過程中,變成六個死刑!!那些判決人的人、改判決書的人,可曾想過這些「寫」在文書上面的名字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子也是人父。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陳新吉 2018 04 05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陳新吉 2018 04 05 臉書貼文

敬悼洪維健先生。

雖然只有幾次見面的機緣,但其中一次是開會,您就坐我旁邊,聽您講話(全程用台語),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是那種來自生命深切體驗的真實話語和卑微的祈願。還在想哪天有機會和您見面,再度聽您講話呢。

引文(陳新吉前輩):

他〔洪維健〕自以為因公義而出生,也必為公義而死。

歷史就是不一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白色恐怖對臺灣社會和人心傷害既深且久,但被刻意掩蓋50年,使後代子孫不知道上一代人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所以洪維健在有生之年致力要找回父母及父執輩及阿姨的尊嚴,他已盡力了,請不要再掛念,有更多的年輕一代已覺醒一棒接一棒傳承你的理想,且不會中止,洪維健請安息!

~~~~~~~~~~~~~~~~~~~

新吉前輩最後引了〈最後的住家〉這首歌的歌詞,用的是馬偕在From Far Formosa首頁的話語。我想摯愛這個島嶼,為她奉獻犧牲的人,都有同樣的情懷。只是島嶼的子民會記得他們嗎?

歌曲在這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AR02ne5Y

文章連結:陳新吉 2018 04 05 臉書貼文

《愛唱歌的小熊》和《上溫柔的勇氣──蔡焜霖牢獄與思念之歌》新書發表會

《愛唱歌的小熊》和《上溫柔的勇氣──蔡焜霖牢獄與思念之歌》新書發表會

義光教會是臺灣人傷痛的所在,也是愛和向望正義的所在。

昨天在這裡有一場非常特別的新書發表會:兩本玉山社發行的書《愛唱歌的小熊》和《上溫柔的勇氣──蔡焜霖牢獄與思念之歌》,在此呈現給臺灣社會。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分享文章:〈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這篇拙文繳交時(7/13),劉曉波一息尚存,當天晚上就傳來他過世的消息。

今天有兩件事,看了讓人想掉眼淚。

一、呂秋遠律師寫道:「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是可以讓你這碗飯,即使是粗茶淡飯,也能安心的吃。」(http://mobile.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7264

二、在印度一位19歲的圖博學生7/14自焚獲救,全身燒傷66%。從2009年2月27日起境內境外的圖博人計158人自焚,133人死亡。

報導者:【戒嚴生活記憶】周婉窈/戒嚴下平行世界的大學日常

解嚴

解嚴

三十年前的今天,臺灣解嚴了。

我出生在戒嚴時代。吳濁流先生在《臺灣連翹》寫道:「這戒嚴令已經有二十五年,到如今猶未解除,想來是會繼續到光復大陸吧。」(語出生前不打算發表的篇章)我到1981年出國讀書時,也從沒想到臺灣有解除戒嚴令的一天。我想吳老先生更不會想到現在國共一家親吧──KMT對臺灣人民最大的背信行為。

在哀悼劉曉波和關心劉霞的時候,莫忘我們的基層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和他堅定有原則的妻子李淨瑜。

四月的重要日子:4/4、4/7、4/17、4/24

四月的重要日子:4/4、4/7、4/17、4/24

今年10月Peter(黃文雄)就八十歲了,而當年他33歲未滿!

以下是去年的貼文,沒想到又是一樣忙碌,照引一遍:

今天是424,在戰後臺灣的歷史上,這是怎樣的一個日子呢?──47年前的今天。

(備課中,無法多寫,容我用下面的引文代替。不是要打書囉,雖有此嫌疑XD 。)

~~~~~~~

引自《少年臺灣史》,頁233-234:

臺獨運動是二二八之後才發展起來的,主要在海外(日本、美國),但1960年代島內有越來越多的政治犯因臺獨案被捕、處刑。1970年2月泰源監獄發生臺獨武裝起義事件,領導者江炳興、鄭金河等五人慘遭酷刑後處決。4月蔣經國訪問美國,在紐約遭到臺灣留學生黃文雄、鄭自才刺殺未遂。如同左派政治犯被處決時會高喊口號,臺獨運動者被處決時也會高喊:「臺灣獨立萬歲!」陳智雄(1963)以及泰源事件被處決者都是這樣。黃文雄開槍後,被美國警察壓制在地上時,高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個臺灣人一樣地站起來)。這些訊息在當時都遭到封鎖,解嚴後才逐漸為人所知;如果當時一般人能夠知道,歷史的發展可能會很不一樣。在禁錮的時代,不管主張自決、自救,或獨立,手段或溫和或激烈,在在見證了臺灣公民為了公義,犧牲奮鬥的反抗精神。

圖說:黃文雄刺蔣失敗後被警察逮捕

臺灣留學生黃文雄(1937-)在暗殺蔣經國失敗後,和妹夫鄭自才一起被捕。旅美臺灣人為他兩人籌措二十萬美元的巨額保釋金,交保期間兩人決定棄保逃離美國。鄭自才後來被引渡回美,判刑五年,坐牢八個月後假釋;黃文雄則失去行蹤。在逃亡期間,黃文雄接觸到世界各地從事反抗運動的人士,深受非暴力主義的影響。1996年黃文雄偷渡回臺,其後致力於人權工作,持續關心社會議題,他以「全職公民」(full-time citizen)自勉,宣揚非暴力抗爭理念。和黃文雄有過直接接觸的人,通常會很驚訝這麼文靜靦覥的人,竟是1970年「四二四刺蔣案」的主角。

照片:2014年五月聚餐後合影,左起(敬稱略):林世煜、胡慧玲、黃文雄、周婉窈、陳弱水。

分享文章:高英傑,〈台中下行列車〉

分享文章:高英傑,〈台中下行列車〉

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

六十三年前的4/17,鄒族高一生、湯守仁、方義仲、汪清山,以及泰雅族林瑞昌、高澤照,同時被處決。

經過嚴酷的偵訊和審判,原本這個案子只有兩個死刑,但在往上呈報後,最後變成六個死刑。

林瑞昌的長子林茂成、姪兒林昭光,高一生的長女高菊花,都已過世,而轉型型正義的真正落實,還遙遙無期。

12、3歲的人子,每天騎腳踏車到台中火車站,盼望能在南下列車中看到獲釋返家的父親……

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17/04/17/台中下行列車/?fbclid=IwAR0BjrGaG_efzEEKFSrH33O0yu4B2BeeB1FY6NUO_wcBTMgKPN13igpbv4Q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