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白色恐怖 (第 9 / 14 頁)

分享活動:鄭欽仁教授演講

分享活動:鄭欽仁教授演講

4/26(週五)晚上的演講,再貼一次喔,歡迎大家來參加!

題目「戒嚴時期臺大師生與民主運動:一個參與者的所行所見所思」

主講:鄭欽仁教授 對談:周馥儀博士、吳俊瑩老師

就是後天了,聽說主講人和兩位對談人都很緊張,〔偷偷說〕主持人也很緊張啊。

主辦這場演講的歷史系大學部學生非常認真,仔細讀過鄭欽仁教授的訪談論、回憶文字,以及相關文章,並訪談鄭老師三次,做了非常好的演講題綱和年表。可惜演講時間有限,鄭老師經歷和參與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很多精采的議題最後只好割愛。鄭老師原想講七個政治案件,但時間真的不夠,案件部分,我們請他講和台大最直接有關的兩案,先不透露內容囉。

今天是424「刺蔣」紀念日,這是戒嚴時期在台灣無法知道的事件。最近整理台大大事紀才發現:我進到台大後「哲學系事件」正如火如荼在進行,而我們就在文學院裡頭唸書,卻一點都不知道!我還一直以為我進到台大「哲學系事件」已經結束,所以我們才都不知道。在該事件「被辭職」的一位女講師陳明玉老師,我還認識,一直以為她就在外文系教日文,原來本來在哲學系。只能說,歷史很難,連自己「親歷」的時空中發生的事情都無從知道──那是戒嚴時期的一個特徵,讓你「無知」/「無從知道」是暴政成功之道。

分享文章:臺灣與海洋亞洲 2014 04 29 臉書網誌

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

65年前的1954年4月17日,鄒族高一生、湯守仁、方義仲、汪清山,以及泰雅族林瑞昌、高澤照,一起被處決,同案多人被判3年感化、15年或無期徒刑。

五年前,2014年4月27日在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有一場六十週年紀念座談會暨音樂會,那是第一次多位受難家屬一起參加的紀念活動,非常難得。

轉眼五年又過去了,政治犯的第二代陸續凋零中,而轉型正義的真正落實卻仍是一大段路(政治檔案法也還擱淺中)。附記:最後一張照片中演唱歌曲的高英洋先生已過世。

文章連結:臺灣與海洋亞洲臉書2014 04 29網誌:〈千風與塔山的對話——《鄒族原住民菁英受難六十週年紀念座談會暨音樂會》活動紀要

分享活動:鄭欽仁教授演講

鄭欽仁教授是1970年代後半至1990年代,台大歷史系&研究所非常受歡迎的老師,他啟蒙了很多人,不少學生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主動投到門下。

他退休時,弟子們為他出版《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稻鄉,1999),寫論文的學界人士,依文章之順序有:金榮煥、林富士、劉淑芬、張寅成、蔡幸娟、張繼昊、吳慧蓮、呂春盛、陳弱水、薛化元、王汎森、周婉窈、于志嘉、吳密察、蔡志祥、劉季倫、李福鐘、李明仁、丘為君。

年輕朋友中,可能有人曾受教於以上這些教授,所以鄭教授可以說是老師的老師囉。

面冊ê朋友也可能在那一長串的名字中看到我的名字,是的,我是鄭欽仁老師的學生,過去、現在、將來都執弟子禮。我為榮退論文集寫了〈明清文獻中「臺灣非明版圖」例證〉,至今還是我認為自己對台灣史以及台灣社會有淡薄(台語)貢獻的文章。

1973年,鄭欽仁教授從留學五年的東京大學回來,第二年(1974)2月獲得東大博士學位,9月開始教授歷史系本系「中國通史」必修課。我在那一年進入臺大歷史系,所以就理所當然上了鄭老師的這門課,當時的課都是一學年的課。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作「現代學術」。那門課對我的影響很深遠,學術之外,還有不少思想上的啟發,以後有機會再寫出來。

鄭老師的專門是魏晉南北朝史,我沒往這個領域走,不過,我想鄭老師會很高興我選擇研究台灣的歷史。他讀研究所時也曾動念研究台灣史,但那個時代就真的沒這個可能。

鄭老師不止在學術上啟蒙我,他的人道關懷、人權信念,以及他不顧身家危險救援政治犯,參與黨外民主運動,在國家艱難時刻貢獻己力,在在為我們這些學生輩豎立了高標竿。我的很多朋友(當然包括在下)都以他為學術&人格的典範。

4/26 歡迎大家來參加喔!

分享文章: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2019 03 21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2019 03 21 臉書貼文

您知道1970年代的台大「長得」怎樣嗎?

有知青黨部的台大、有孔知忠辦公室的台大、教官治系的台大、有文稿審查的台大,會是某些人到現在還口口聲聲宣稱「從來」學術/思想就很自由的台大嗎?

1972至1975年之間,台大發生了「哲學系事件」。

下週三(3/27),台大文學院學生會舉辦的一系列校園轉型正義座談&演講,堂堂進入第四場,也就是「重返哲學系事件」座談會。學生們很厲害,請到了當事人趙天儀、李日章、林正弘三位教授,以及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召集人楊維哲教授來座談。如果您略諳哲學系事件,就可以知道這個「陣容」是很強大的。

歡迎關心的朋友來參加!!

文章連結:史志: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 2019 03 21 臉書貼文

歷史很難!(兩則舊文重貼)

歷史很難!(兩則舊文重貼)

歷史很難!

昨晚就寢前,突然看到蘋果刊登〈管中閔明接任台大校長 北市警動員200人防滋事〉(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107/1496572/),相當「錯愕」(2018聖誕節夯語)。一個校長要就任,必須動員200員警予以「保護」,這應該是台北帝大.台大創校九十年來第一次盛況,值得校史大書特書──只是台大校史慣例上不寫真正發生的重大事情。

這則新聞讓人覺得有「四六事件」維安配置的那麼一點點感覺。當然這只是感覺而已。這種感覺也只有對「四六事件」稍有認識的人,才會有的。絕大部分的人,最能琅琅上口的應該是,霸氣的傅斯年校長不讓軍警進入校園,對當局拍桌嗆聲:「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

繼續閱讀

Yutas Losin,這是第三次來看您了

Yutas Losin,這是第三次來看您了

Yutas Losin,這是第三次來看您了。

第一次,您的長子林茂成先生(1930-2015)還在。第二次是去年(2017/6/17),純粹就是來探望您的長媳林寶金女士(林太太),當然也是要帶學生來參觀紀念您的公園。我不是很有「目的性」的學者,真的就是想來看看林太太,同行的中村平老師很早就認得茂成先生和林太太,所以就是一起來探望。那天林太太突然講起您的夫人日野サガノ(Sagano)さん的事情,我們聽得很入神,我臨時請學生錄音(當然有徵得林太太同意)。印象最深的是,林太太一直用日文說:媽媽(婆婆)好可憐、好可憐。

繼續閱讀

《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新書發表會

《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新書發表會

今天到台中教育大學參加《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一書的新書發表會。

這是陳彥斌主編、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發行的書,非常值得看(不是因為我有寫一篇高菊花女士的文章XD)。

臺灣歷史不是「遺忘與記憶」的問題,如果根本不知道,哪來遺忘?

陳彥斌主編在序文中寫道:

中師在二二八事件中,是「反國民政府的大本營」。中師在白色恐怖時期,是「受害的重災區」。這兩段早期流傳甚廣的話語,在我們著手調查、口訪、研究、整理、解密檔案下,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序文指出:台中師範在二二八事件中,中師學生至少成立了兩支武裝隊伍。事件後,很多學生沒再回來學校,推測大都可能在事件中死亡、失蹤、逃亡;戒嚴時期,中師師生,從死刑、坐牢到受監控,有超過113位以上的中師校友受害。所以稱中師「受害重災區」不為過。

昨天我讀了關於中師原住民學生的受政治迫害的文章,一篇專寫邱致明,另一篇寫八位原住民學生:廖義溪、王阿繁、黃春成、高澤清、高阿明、李義平、曾金樟、葉榮光、邱致明、邱致智。(族名恕略;兩篇作者都是蔡宏明先生。)

讀後很難過。邱致明是極端聰明的青年,大概就是因為娶了高澤照的女兒(高澤照和高一生同案,同日被處決),並且還兩度出來選舉(你哪位?),所以被誣陷,關了五年。五年在白恐算是「很輕的」,但出獄後,人生的路也都被堵死了,慘在後頭。幸好他和妻子高白蘭感情很好,沒像一些人出獄後家庭破碎。

除了邱致明、王阿繁,我曾聽過名字外,其他都是第一次才知道,而我還是關心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學者啊!台灣史,很多不是「遺忘與記憶」的問題,而是我們從沒知道過,要遺忘都沒資格呢!

在轉型正義受到舊黨國勢力大反撲的此刻,在一些年輕學子連四年前的「三一八」都不清楚的此刻(直播影片有留言:哪個學院的院長?),感覺這樣一本書能夠出版,是很難得、很重要的。

謹向面冊的朋友鄭重推薦此書。

分享文章:〈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

分享文章:〈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

您聽過張美惠嗎?

她是臺北帝國大學「唯三」的臺灣女學生之一,也是臺灣大學文學院第一屆唯一的畢業生,本系(歷史學系)第一個畢業生。

她懂:英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法文、中文,日語和臺語就不用說了。

她畢業後在臺大史學系擔任助教,後來升任講師,很有機會成為「女曹永和」的她,後來呢?……

這篇小文〈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是我今年的一篇論文的副產品,貼出來和想知道臺北帝大・臺大歷史的朋友分享。

我的論文是〈〈臺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講座.專攻及其戰後遺緒(1928-1960)〉,《臺大歷史學報》61期(2018年6月,其實10月才出刊)。等幾個小地方修訂後,再將連結貼到臉書。

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是靠很多人幫忙。在此特別要感謝賴永祥先生,身為後輩的我能獲得長輩的大力協助,感動之餘還是感動。另外,三十多年的友人川村節夫先生和曾秋香女士在日語方面的指教,也是銘感於心。人生走到這裡,最感念的是長輩的提攜和朋友的扶持,以及年輕人還理你(哈哈)。

文章連結:〈張美惠:從臺北帝大過渡到臺大的傳奇及其變調〉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