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窈部落格

fb blog版

第 22 / 116 頁

Team Taiwan?50年前就Team Taiwan!結果呢?與「中華幫」大打出手!現在呢?

Team Taiwan?50年前就Team Taiwan!結果呢?與「中華幫」大打出手!現在呢?

1972夏天,台灣野球隊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台灣獨立聯盟(WUFI)的盟員撐起「TEAM OF TAIWAN 台湾隊 加油」的橫幅立旗,引起黨國方不滿,當時訪問美國的台灣水兵和華僑青年聯手,和獨盟會員大打出手,兩邊揮舞棍棒,台灣同鄉這邊有27人,不少人被打得頭破血流,盟員許富淵昏迷送醫。這是超過50年前的事情了,要點是:KMT/ROC黨國不准你用「台灣隊」稱呼來自台灣的棒球隊。

反觀2021年東京奧運,台灣的媒體,除了民視之外,幾乎都用「中華隊」稱呼代表台灣出賽的奧運隊,社會「欣然接受」,但當「Chinese Taipei」被排在T行時,很多人卻高興得不得了,若不是社會本身具有分裂人格,很難解釋這個現象。今年在台中舉行世界棒球經典賽時,也只有民視全程稱「台灣隊」,其他媒體不是全程稱「中華隊」,就是交雜用。人們接受從政府到媒體整天自稱「中華隊、中華隊」,從來沒去想英文「Chinese Taipei」就是「中國台北」,難道還能有其他解釋嗎?

我之前有提出一個觀看台灣歷史的看法:

日本時代vs.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阿,到今年8月,這場「Team Taiwan vs. Team China」就滿51年,你說:台灣前進到哪裡去了?半世紀了,還倒退耶。

請注意看照片:這些挺「台灣隊」的台灣人當時都是年輕人,但現在,「台灣隊」這邊已經很多人過世了,然後台灣還在「中華隊」、「中華隊」。

(照片到底輯自何書,一時找不到,查到後再補。)

日本時代相對於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日本時代相對於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午安,Formosa!戰後台灣的歷史進程,相對於日本時代,就是很遲緩,甚至停滯不前。

這是我在研究日本時代和戰後發現的一個巨大反差。我們不能美化日本殖民統治(乙未戰役、1915年前軍警+惡法鎮壓),但到了1920年代,很多事物真的就是快速進展,比如藝術,黃土水、陳澄波都誕生於1895年,但26年後,他們替台灣帶來的藝術成就,有如平地起高山,到現在都讓我們震撼、感動不已。反觀戰後,倒回去沒有寫生基礎的水墨「寫意」美術。我常想:嘉義人的我,如果小時候看過陳澄波的畫作,尤其看過他的嘉義公園系列,我今天可能是個以油彩為生命的畫家,但我可連陳澄波的名字都沒聽過阿!還說看到他的畫?!一個有陳澄波陪伴長大的嘉義人一定會很不一樣,何況他是全台灣藝術巨大的存在。一個有林茂生當文學院院長、杜聰明當台大校長的台灣大學,也會很不一樣。如果你能這樣想像過去,你才能想像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的未來,不然,就是繼續擁抱現狀,繼續當最大派的「維持現狀派」。

這是我長期研究的「發現」,對觀看事物很有幫助,請參考:

日本時代相對於戰後台灣:快速前進vs.停滯不前 (50年vs.78年,後者已經是前者的1.5倍強!)

不要去講我不懂的藝術(雖然很愛),不過講彭明敏,大家會比較懂嗎?我更不確定了。59年前,彭明敏教授和他的兩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提出《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明年就滿一甲子!一甲子有多長?一個小孩呱呱落地,到60歲,以前就可以做六十大壽阿。但至今彭教授師生三人的核心主張,還都遙遙無期:1、一個中國、一個台灣。2、制訂新憲法。3、以自由世界的一分子重新加入聯合國。你說是先知理當受苦、理當寂寞?還是,我們就是沒進步?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

2021年10月15日,我與「光」展研究團隊第一次看到黃土水的《甘露水》。興奮之餘,我沒有忘記:「甘露水」姐姐,在戰後被當垃圾要清掉,後來獲得庇蔭,但1974年被裝箱藏起來,47年後才得「開箱」,重現人間。親愛的朋友,你說:47年有多久?快半世紀耶。若以戰後不被重視,1958年被KMT/ROC當局棄置流落民間算起,就是63年,超過一甲子!!親愛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嗎?你甘於這樣的命運嗎?再一甲子,我們會在哪裡呢?我確定不在人間了,但我想獲得真正的安息,請不要讓我們連安息後都不得安息。是所至禱、是所至禱。

照片1:北師美術館提供。當時有說是「秘密」,不能外露。大家都有遵守囑咐,後來展覽期間,陳允元老師有放到臉書,所以應該可以公開。

照片2:展覽最後一天與陳澄波《我的家庭》合影,感謝陳允元老師拍攝(2022/04/24)。

彭明敏教授逝世周年紀念

彭明敏教授逝世周年紀念

去年的4月8日彭明敏教授辭世,這是去年此日的臉書貼文,再度貼出,表達追思之意。

敬悼彭明敏先生

彭明敏(1923-2022)先生過世了,很難過,不是因為有何私人接觸(緣淺,只見過一次),而是因為在戰後台灣史上,對黨外濟濟支持者而言,他是個巨大的象徵,他的離開,代表一個時代真的過去了。

昨天是鄭南榕自焚33(按,34)周年紀念,我沒有忘記,只是不想在眾多人歌頌「自由」的熱度上加上什麼的。三年前(按,2019/3/23)台大研協會舉辦鄭南榕紀念活動,在日本「櫻人劇團」演出之後,有短講,我受邀講話。會後,蔡易達先生告訴我,所有人的短講都只提「100%自由」,只有我有提鄭南榕主張台灣獨立。我強調言論自由和台灣獨立是他生命中兩個互相牽連的面相。簡單來講,就鄭南榕而言,言論自由是社會必要的框架,台灣獨立是他認為必要的內容。昨天,看臉書,好像鄭南榕也只被紀念一半。

如果,將來島嶼的子孫讀的戰後台灣史是站在台灣主體的立場來書寫的,那麼,他們都會熟知我們這幾個世代非常陌生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有多少人真正讀過呢?彭明敏教授和他的兩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都為這份無法發出去的宣言(被舉發!),付出慘重的代價。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在1964年9月「出破」(台語)。它的主張,有些在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過程中實施了,但最核心的主張,58年了(按,59年了,明年就一甲子!),依然遙遙無期:1、一個中國、一個台灣。2、制訂新憲法。3、以自由世界的一分子重新加入聯合國。

在這裡,我將這份文獻放到這裡,就當作我對彭教授一個小小的紀念方式。也一起紀念謝聰敏、魏廷朝先生。

4月7日 毋通袂記得:鄭南榕殉言論自由&台灣獨立 紀念日

4月7日 毋通袂記得:鄭南榕殉言論自由&台灣獨立 紀念日

34年前的今天,鄭南榕自焚。他為了什麼自焚?言論自由和台灣獨立是他生命中兩個互相牽連的面相。對他而言,言論自由是社會必要的框架,台灣獨立是他認為必要的內容。我們紀念他,不能只紀念一半。

2013年我為「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寫了一篇紀念鄭南榕的文章,今天早上重讀,感慨很深。10年前的文章,有些地方讀起來,好像在寫現在。

比如,文中指出:台灣社會對「含混性」的超高接受度。當「和平」意指「投降」;當主政者(按,當時是馬前那個在執政)一面開山海關一面說這只是和清兵和平交流,很多人毫不懷疑、毫無批判地相信。

該文也指出雙重標準、政治被污名化、反貼標籤等現象,現在不是更嚴重嗎?

在這篇文章,我提出「歷史情境的掌握」,我想比較少人會這樣看歷史,尤其戰後台灣史。Murmur:或許可以稱為「情境史學」?

文章有點長,連結見留言欄

引文:
以下我想從「歷史情境的掌握」來提供一個理解戰後台灣歷史的角度,透過這樣的理解,或許我們更能掌握鄭南榕等人的努力和犧牲的意義,並且了解我們的路何以這麼艱辛,思考未來怎麼走。
「歷史情境」不是很容易掌握的,牽涉到很多層面以及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我越研究歷史,越感覺到歷史很難。我們將所有文獻都看過了,條列出各式各樣的因果關係,真的就了解歷史了嗎?我認為,最難的還在於如何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當事人/人群所面對的「情境」,並了解這是正在成長和以同樣速度正在老去的社群全體所一起歷經的時間,而在這時間框架內是有實質內容的。這種掌握要求神入(empathy),也同時要求鳥瞰式的、加入時間深度的全觀點。
(中略)
不管外省人或台灣人的子弟,我們都是在二二八的三月屠殺後,在大地的鮮血已然清洗,一起接受黨國教育,完全一樣的教育,二二八是禁忌,很少人聽過,就算聽過,也幾乎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更遑論前因後果了。換句話說,我們對距離出生不久前的台灣徹底無知,我們的無知和父母、祖父母輩的知,同時存在,卻是沒有接點的平行線,一顯一晦。複雜的是,這不是純粹的知與不知的問題,它牽涉到現實的利益和權力,於是平行線隱晦的那一邊,不斷有人離開,加入到黨國這邊,老中青少幼,摶成牢不可破的龐大力量。這是何以到現在還是有人不相信二二八真實發生過的深層原因──如果四十年來你都沒聽過,而且腦子塞滿黨國教育的東西,當然很難接受「突然出現」的事件,更不要說ROC軍隊屠殺平民這回事了。也就是在這種結構性的認知體系中,我們看到鄭南榕的突破性貢獻和意義。
眾所周知,鄭南榕被歸為「外省人」,其實他的父親是日治末期來台灣的福州人,他的母親是基隆人。在黨國的省籍分類和父系思維下,他成為「外省人」。我沒有他的傳記資料,我無從得知他童年和成長階段對二二八的認識為何,二二八發生時,他的家人在本地人保護下才得平安度過,但這種情況不限於他那一家,有類似經驗者大都只孤立地講本地人的善心好意,不去碰觸事件本身;如同一些保護過外省人的台灣人,也常孤立地提及這樣的事情,有的表功,有的作為族群融合的見證。鄭南榕顯然沒有將這樣的家庭際遇抽離出來,當成家族史由厄轉安的一樁軼事。他在第一次求職履歷表上就寫道:「我出生在二二八事件那一年,那件事帶給我終生的困擾。」他死前親筆簽名的簡歷開宗明義說:「鄭南榕,原籍福建林森,一九四七年生於台灣台北二二八事件的恐怖屠殺後。」他在這一年九月十二日出生,該年有多少人出生?何以一定要寫出生於二二八之年?而且是「恐佈屠殺」之後?他將自己的出生年和二二八連結在一起,早在戒嚴時期就開始。放在當時的時代,實在非常難得,不敢說絕無僅有,但應該很罕見。究實而言,那是一種宣示,明確宣示他認同台灣,並承擔她的苦難。在這裡,我們清楚看到鄭南榕超越時代、超越家族、超越族群的眼界和高度。
~~~引文結束~~~~
照片:邱萬興先生提供。

76年前花蓮鳳林的今天

76年前花蓮鳳林的今天

76年的今天是張七郎醫師的妻子尋獲父子三人遺體的日子。

張七郎醫師和三個兒子宗仁、依仁、果仁,如何被抓?
次男如何逃過死劫?父子三人遺體發現時作何慘狀?
吳鳴這篇貼文娓娓道來(連結放留言欄),也讓我們認識張七郎的養女/媳婦、張果仁的妻子張玉蟬女士。張女士已於去年(2022)12月28日過世。

如果不是次男依仁幸而逃過死劫,這就是按照名單搜捕的滅門血案。

引文:
翌日,張妻詹金枝攜帶四分早餐赴連部探望夫婿及三名愛子,軍方僅收下一分早餐,其餘三分退回,張妻始知噩耗。

經過一天的探尋,張妻終於在四月五日下午五時許,在郊外公墓尋得張七郎父子三人遺體。所穿著衣物遭剝洗一空,僅剩內衣褲護體,遺體狀極悽慘:張七郎受兩槍背貫前胸;張宗仁眼眶有層層密密劍刺傷痕,右手腕骨折,亦受兩槍背貫前胸;張果仁,同樣是背貫前胸,受兩槍創,腹部更受劍刺,以致大腸外露。

張妻詹金枝僱用牛車運屍,一部牛車載運著三具沾滿血跡與泥土的冰冷屍體,回到山腳下家宅,詹金枝為他們清洗,父子三人合葬於家宅後院。

~~~~引文結束~~~~~

照片取自鳳林基督長老教會

中華民國ABC:四國歌、二國旗(精簡篇)

中華民國ABC:四國歌、二國旗(精簡篇)

最近好像比較多年輕朋友想知道中華民國的歷史。

圖片二是1937年6月國民政府的檔案,當時主席是林森,實權在蔣介石。公文曰:「明令規定以中國國民黨黨歌為中華民國國歌通令知照并轉飭所屬一體知照」。這是將1930年以來已經是「代用國歌」的「三民主義歌」正式訂為國歌。

ROC的國歌、國旗:

中華民國建國後的國旗是「五色旗」,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從1911年底用到1928年。1912年1月1日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上海、南京普遍懸掛這面旗,1912年6月8日ROC《臨時大總統令》正式宣布五色旗為中華民國法定國旗。這面旗是有民意基礎喔,ROC立國當年年底就被大家採用,在「通行既廣,全國幾已一致」之後,由政府予以追認。1928年改為現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一直到今天,但若以「插地」的幅員來說,其實遠遠不如「五色旗」。

ROC的國歌最初是臨時國歌《五族共和歌》,之後是兩度訂為國歌的《卿雲歌》,中間還有一首《中華雄立宇宙間》。現行的ROC國歌,歌詞來自孫文1924年黃埔軍校訓詞,所以才會有「咨爾多士,為民前鋒」的歌詞。訓詞/歌詞起頭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黨」是中國古代的小型地方組織,「咨爾多士,為民前鋒」表示我們這些「多士」(不是人民),是領導人民的的黨軍,延伸為國民黨。後來國立編譯館強為解釋,說「吾黨」指吾輩、吾人,是「我們」的意思,因此是指全國國民,真的就是「超譯」。KMT這首黨歌從1930年開始變成ROC代用國歌。1937年國民政府(國民黨訓政時期)正式訂定黨歌為國歌。

理論上,這應該是常識,為何台灣人普遍不知道呢?因為戰後台灣從國校到大學學習的中華民國史是KMT/ROC黨國版的中華民國歷史,它是孫文.蔣介石「一脈相承」的訓政黨國歷史,「北伐」前國際承認的「北洋政府」就「被消失」了,國旗國歌連帶消失。

現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網,在說明國旗國歌時,完全不提五色旗和《卿雲歌》,真的就是從1928年算起──正港的KMT/ROC中華民國。總統府官網都如此,真的不能怪台灣人欠缺常識。倒是很奇怪,如果從1928年算起,現在是ROC第95年。現在又有一說,說「中華民國台灣」從1949年算起,今年應該是ROC紀元74年囉!那麼,就請明令用這個紀元吧,不要混淆視聽。如果你了解戰後台灣歷史,真的會有台灣是荒謬之島的幻覺。可惜我們沒有馬奎斯。

總之,不管黨旗變國旗,或是黨歌變國歌,統治台灣的就是1928年起算的KMT/ROC,台灣真的就是黨國統治集團及其血緣/精神後裔的「福地」。那面黨旗變國旗不過在中國土地上插個21年(1928-1949),還不是「全國性」的;KMT從沒統治過全中國,一直處於國共和戰狀況。但它從1945年來台灣插旗──代理軍事佔領卻偷天換日把台灣變成它的「一省」,一插就快78年(1945-2023),是在中國的3.7倍!至於那首黨歌變國歌,在中國不過唱了19年,來台灣一唱就快78年,是在中國的4倍多。你說,台灣不是從1928年算起的ROC的「福地」,又是什麼呢?

請注意:不管1928年、1930年(或1937年),都和台灣無關,當時台灣還是日本時代。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其後長達四十五年的白色恐怖時期,更讓這面國旗、這首國歌成為鎮壓與迫害的象徵。1991年7月以前聞唱國歌不起立致敬,還會被罰錢;以前看電影、聽音樂會都要起立聽國歌,不然你還會被後面的人打破頭。白恐時代的人沒辦法,但今天呢?請發揮想像力:如果哪一天鎮壓與迫害的PRC五星旗,在台灣插個70、80年,然後島嶼的子孫就把它當成自己的國旗,快樂揮舞──大概就是這樣的畫面吧。

簡單複習一下ROC奇特的紀年:
ROC=112年 包括北洋政府 二面國旗、四首國歌
ROC=95年 從「北伐」到現在 一面國旗、一首國歌
ROC=74年 從「白恐」到現在 一面國旗、一首國歌
是哪位高層文膽要我們吞下整個「白恐」?!

我們真的要來推台灣民間自己的旗子,不必就是國旗,但就是代表台灣,死生存亡之際,引領我們匍匐前進。(ROC五色旗就是大家先用,後來得到追認。)

誌謝:感謝河道朋友Kate Liu代為繪製圖一(若有錯誤,責任在我);檔案係吳俊瑩博士提供,謹此致謝。

中華民國ABC:國旗與國歌──「這個」不懂或故意不懂的歷史

中華民國ABC:國旗與國歌──「這個」不懂或故意不懂的歷史

你知道中華民國從立國以來有幾首國歌?幾面國旗?在此報你知。

我正在寫一篇文章〈台灣國旗∕準國旗vs.中華民國國旗∕黨旗變國旗〉,這是前言和ROC部分,先在此發表。馬前「這個」和他的黨所呈現的「中華民國」是神話版,也是「國編」版。

前言

戰後KMT/ROC黨國教育太厲害,不止「受教」的台灣人不知道台灣的歷史,連中華民國歷史的ABC也不懂。

舉個實例。有一次我和一桌年紀在我上下的台大非常優秀的校友吃飯,有醫生、律師,以及教授。閒聊中,我很驚訝發現:他們都不知道中華民國現在這面國旗,其實是KMT黨旗變來的,當然更不可能知道ROC之前有另外一面國旗。他們也都不知道中華民國現在的國歌,不是ROC建國後的國歌,當然更不可能知道它的歌詞是黃埔軍校的訓詞!

你說,如果你說你懂中華民國歷史,但連它立國後的國旗、國歌都不知道,那麼,說你不懂ROC歷史的ABC,有過份嗎?

繼續閱讀

一人元兇陵寢 5總統+1「這個」陪祀 更偉大了 可以再荒謬一點喔

一人元兇陵寢 5總統+1「這個」陪祀 更偉大了 可以再荒謬一點喔

中正廟,如果拆不了,就算了,反正轉型正義就是必須回到民間繼續做(我個人的大覺悟)。請民進黨不要在那邊東搞西搞,搞到一個人的巨大陵寢,還變成五位總統+一位「這個」陪祀,到時候更拆不了。

有一次開會,我就坐在洪維健導演旁邊,他非常、非常希望「至少」中正廟的圍牆能拆掉。這麼、這麼卑微的請求,也必須帶著到無法安息的安息處。洪維健導演已於2018年過世,才68歲,他的父母都是政治犯,他在生教所長大,自嘲自己是「台灣最小的政治犯」。(圖片2)

誠如一位我尊敬的政治犯前輩說的:

咱請一個出去攏怦怦喘–ah,這馬閣欲請一陣入來?!(要請一個出去都氣喘如牛了,現在又要請一堆人進來?!)

「這個」應該送給中國喔,不要再浪費台灣人的納稅錢。

如果你有稍微讀台灣的歷史,尤其戰後台灣歷史,你就會知道這個島嶼上面發生的事情有多荒謬。

真的是個荒謬之島,最近的人熊(狒狒)事件是荒謬的慘劇。中正廟改為歷屆總統圖書館,就是荒謬的鬧劇。還可以再荒謬下去阿。

圖片1:李石樵,《大將軍》(1964)。
圖片2:輯自《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頁89。

王文宏:堅決反對中正廟改為「歷屆總統圖書館」

王文宏:堅決反對中正廟改為「歷屆總統圖書館」

王文宏先生是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會長,二二八遺族,他的父親在高雄三六大屠殺中死於高雄市役所廣場,那時他才出生32天。

3/25在「228大屠殺事件失蹤受難者追思紀念會」中,王文宏先生代表致詞,提出三大訴求:

1、二二八事件元凶蔣介石,在台灣各地的銅像一定要移除。中正廟蔣介石銅像尚未移除前,大廳的大門應先關閉。堅決反對國家定位模糊的「歷屆總統圖書館」成為中正廟轉型方案。
2、兩蔣遺體必須限期處理,應由蔣家家屬領回,不應再由政府來承擔。
3、全國所有以中正為名的區、街道、學校等各種空間必須改名,恢復以往在地歷史脈絡為主的命名。目前國幣上的威權象徵,也應該去除。

請民進黨高層務必聽聽二二八受難家屬的心聲!!人生不會再有個76年了。

個人小小看法:
中正廟陰氣那麼重,白色恐怖時期蔣介石「非法/違法」取走259條人命,要「陰煞」去那裡看書的年輕學子嗎?
請注意:「非法/違法」是違背當時ROC陸海空軍審判法,不是違反我們現在的法。

中正廟是蔣經國一紙命令就蓋成的(圖一)。中正廟原先有競圖,但夫人意志凌駕一切,最後就是蔣宋美齡的「審美觀」勝出。

請問:巨大靈堂兩旁擺兩桌大喜宴,「美」在哪裡?
「人治」、個人品味意志,原來是要留給島嶼子孫的遺產?

一紙命令+夫人意志,就是拆不了。拆不了,也就算了,如同某位我尊敬的政治犯前輩說的:咱請一個出去攏怦怦喘–ah,這馬閣欲請一陣入來?!(要請一個出去都氣喘如牛了,現在又要請一堆人進來?!)

新頭殼報導:〈轉型正義威權象徵處理一事無成!二二八關懷總會:鍾逸人103歲等得不夠長嗎?〉在留言欄
圖片二:戰後台灣的「夫人崇拜」,很好的碩士論文題目耶。

宏都拉斯和「中華民國」斷交,不是和「台灣」斷交。別搞錯了!!

宏都拉斯和「中華民國」斷交,不是和「台灣」斷交。別搞錯了!!

宏都拉斯是和「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斷交,不是和「Taiwan」(台灣)斷交,這一點你若弄不清楚,你就看不到台灣的活路。

葉高華(Ko-Hua Yap)3/13的臉書(留言欄一)就只有一句話:
只有本島人覺得中華≠中國
我沒有看過這麼簡明的「破題」,佩服、佩服!!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死穴,後面不管加多少個台灣,它仍然是中華民國,也就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承認的「另外一個中國」。(Murmur:世界上有一個叫作「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嗎?它什麼時候建國?有以這個國號去和世界各國建交嗎?若沒有,是不是它的外交部嚴重失職?部長要辭職以謝ROCTW的國人吧。)

為何ROC是台灣的「死穴」,請看我的文章〈破除「中華民國」幻相、一中憲法的致命危機,以及台灣應有的路〉(連結在留言欄二)。

你可以不接受我的看法(其實我只是綜合濟濟前輩的睿智卓見),但請讀完再說有沒有道理。(「保台小書」二刷還剩200本,四月預定再度贈送,有興趣的面冊朋友請留意喔。)

這是老一輩人「過時」的看法嗎?凌宗魁先生是年輕學者,看看他怎麼說(3/19臉書,留言欄三):
美中若終將一戰
臺灣選和美國同陣線就是一次定生死
打完就建國
並永遠和中國殖民政權再見(建交可以再慢慢談)
選擇成為中國一省就是子孫至少三次上戰場起跳
而且無論輸贏結果都是器官農場棉花韭菜勞改再教育營
這就是第一島鏈不沈空母的戰略宿命
這是基本常識
~~~~引文結束~~~~

阿,到時候台灣再來和宏都拉斯建交囉!
活路口訣,謹記、謹記:
中華=中國
台灣≠中華民國
台灣就是台灣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