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時事 (第 21 / 36 頁)

分享文章:林宗男、李忠憲、何建明 2020 11 16 自由時報投書

分享文章:林宗男、李忠憲、何建明 2020 11 16 自由時報投書

請大家務必關心,後果太可怕了!!

(姓名竟然用中國的漢語拼音!!)

請教懂法律的朋友:如果國人拒絕換數位身分證,會怎樣呢?

這個政府是不是又開始傲慢了?還要重演一次2018、19年嗎?

引文:

蔡總統的「維持現狀」獲得絕大多數台灣人支持。兩岸如此,資安不是也一樣?沒有數位身分證,台灣人的生活會很痛苦嗎?我們的經濟發展會因此落後全世界嗎?到底為什麼一定要今天做?中國對台灣政府進行網路攻擊每年多達三億餘次,面對以國家之力養網軍駭客的邪惡敵人,為什麼非要現在冒這麼大的風險,花費大把銀子,推出與中國相同規格的數位身分證?

文章連結:林宗男、李忠憲、何建明 2020 11 16 自由時報投書

舊照片

舊照片

劉美蓮女士找出18年前舊照片,照片中江文也夫人乃ぶ女士(穿和服者)、曹永和教授(前排左三),以及曹永坤先生和夫人林意芳女士(後排右三、前排右二)都已離開我們遠去,現在加上李前總統。

今夜此時,看到照片特別懷思故人,尤其是曹老師、曹永坤先生,以及環繞著江文也的人、事&音樂。

附記:曹老師、曹先生和李總統伉儷是故交,江文也是三芝人,對這幾位前輩而言,這不是泛泛的「公式」合照。

曹府音樂會合影(2002年5月29日)
前排右起(敬稱略):江庸子(江文也次女)、林意芳、劉翠溶、江乃ぶ(江文也夫人)、李登輝、曾文惠、曹永和、黃寬重、吳密察。
後排右起:陳弱水、周婉窈、曹永坤、黃富三、鍾淑敏、林玉茹、陳國棟、王榮文。
地點:曹永坤先生住宅大廳。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20 04 29 報導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20 04 29 報導

午安,福爾摩沙!

中研院可能離大家太遠、太崇高,但還是很希望大家多關心,畢竟那是「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直屬總統府。

明明違法都無「法」可管?!然後一切又交回「違法」選出的院士(很多是外國籍,但無「法」查有多少)去討論處理,您說結果會怎樣呢?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蘋果新聞網 2020 04 27 報導

分享文章:蘋果新聞網 2020 04 27 報導

晚安,福爾摩沙!五〇!!

請先看引述:

「但是近年來院士們卻持續選出從未有中華民國國籍,從未在台灣任職者;甚至有1949年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生、成長的人士!這是明顯的違法!」

親愛的面冊ê朋友,您知道為何就這「屈指可數」的幾位院士連署呢?再過十年,恐怕更少了。中研院太崇高,太遙遠了,相信台灣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清楚中研院的生態,中研院的西文名稱Academia Sinica,就是「中國學術院」,過去、現在和未來,該院似乎就是不斷因應時局努力名副「中國學術院」之實!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范雲 2020 04 24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范雲 2020 04 24 臉書貼文

是我們一直在混淆國際視聽!
送口罩的航空公司是「China Airline」,你說要國際如何不認為這是中國飛機?
中央研究院叫作「Academia Sinica」,直接翻譯就是「中國學術院」。
現在全世界唯一在比賽的、還上國際舞台的「中華職棒聯盟」(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真可惜防疫期間還替中國宣傳!!

不要說護照了。

請問: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和Republic of China,要如何告訴不懂那複雜得要命的中國國共鬥爭史的外國人(多數台灣人也弄得懂嗎?),這兩個在中文都叫「中華」的共和國,一個是China,一個不是?真的不是嗎?我們自己人都搞不清楚。不然,請問「中國」和「中華」到底不同在哪裡?你若可以想出一套告訴外國人的說法,我真的就服了。

如果你要用英文向人說明「Chinese Taipei」是「中華Taipei」,不是「中國Taipei」,首先,你要先解決為何ROC和PRC的「China」都是中華。

文章連結:范雲 2020 04 24 臉書貼文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20 04 08 報導

分享文章:自由時報 2020 04 08 報導

今天最好笑的笑話:如果口罩拿去炸,當然不夠用。

幾乎每次指揮中心開記者會,陳時中部長都會提醒國人「撙節使用」。

我想確實有人需要每天一個口罩,但應該有不少人並不需要。我個人「順時鐘」盡量撙節使用,如果去上課或開會,就用全新的,但並不丟棄,回來加以處理(電鍋乾蒸法還沒正式推之前),之後出去一下子時戴,如到小七、超市(為了怕忘記,我在內面記下使用日期),所以到現在還真用不完。很了解小朋友的心──想給更需要的人用。而且,4月6日以前陳部長在記者會都沒戴口罩,小朋友可能以為部長沒口罩可戴,真的好可愛!

文章連結:自由時報 2020 04 08 報導

分享文章:中央廣播電台與自由時報 2020 04 07 兩則報導

分享文章:中央廣播電台與自由時報 2020 04 07 兩則報導

午安,福爾摩沙!

作為台灣史研究者,很感動,我看到的是(一偏之見XD):

清領時期漢人移墾社會「視疏若親」/「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的精神再現!

中央廣播電台的報導有呂神父給台灣社會的感謝信,感動之外還是感動:

文章連結:中央廣播電台 2020 04 07 報導自由時報 2020 04 07 報導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