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分類: Ài Tâi-gí (愛台語) (第 2 / 5 頁)

必看《流麻溝十五號》理由+1:語言!語言!語言!人權日週末請務必去看喔

必看《流麻溝十五號》理由+1:語言!語言!語言!人權日週末請務必去看喔

從1950年代到現在,七十年來,台灣已經「被」改造成非常不一樣的語言社會。不要說七十年前,就我成長的環境來說,台語和日語是社群的語言,那時候只有在學校才講「國語」,周邊也聽不到標準國語,連我們國小的外省老師也是滿口鄉音,要說有所謂的標準國語,大概就是外省小孩聽的廣播劇──不要忘記,外省第二代不是和父母學「國語」,所謂「標準國語」是黨國透過學校教育以及各種傳播管道打造出來,它同時打造了互相認同的「外省人」;歷史上,外省人就是中國一省中的外地人,哪有來自全中國35省的外地人會互相認同成一個「族群」的,那不是黨國artificially made,又是什麼?當然另有一人口結構因素:少數外地人(與統治者有關)vs.多數本地人。

相對於外省小孩聽「國語」廣播劇,我們聽台語廣播劇,如《阿,無情!》(《悲慘世界》),至今難忘那充滿感情的「阿,無情」的呼法。台語之外,父母會用日語議論小鎮緋聞──因為不想讓小孩聽到;那樣的時代已經隨著老一輩人凋零而消逝了。

有年輕人說,看《流麻溝十五號》,聽到一下子「台灣國語」一下子日語讓他很「出戲」,但就是片中台語、日語、台灣國語,以及不標準的「國語」交雜在一起,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向過去的門,讓我很「入戲」!如果嚴水霞和杏子講一口標準華語,才真會讓吾輩「出戲」呢。

繼續閱讀

今天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1周年紀念,去年「光」展拙文,敬請參考

今天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1周年紀念,去年「光」展拙文,敬請參考

去年(2021)10月17日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紀念,全台灣有不少紀念活動。我參與了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光」展)的籌劃與展出。

在籌劃「光」展期間,黃土水的雕刻《甘露水》奇蹟式重現人間,為「光」展帶來璀璨的光芒。如果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台灣文化協會,是要替殖民地人民帶來光,那麼,《甘露水》本身就是光的存在。

這個展覽在我不斷的鼓吹之下,台語終得「現身」。這是第一次在美術展覽中,畫家和作品出現時先用台語拼音,有經驗非常豐富的藝術總監說:看了非常感動!我們的用意是希望能多少再現當時的語言情境,除了標注台語音,提綱挈領的語音導覽也有台語版(我錄製台語引言);阮劇團的文化劇《加入B會的人》也是用台語演出。比較可惜的是,現場無法提供台語導覽。復振台語的路還很漫長,我們必須繼續努力。

繼續閱讀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伊猶少年),9月2日院線上映,必看!!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伊猶少年),9月2日院線上映,必看!!(另類推薦文XD)

8月18日我和陳弱水受林靖傑導演之邀出席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首映會。如同觀賞《台灣男子葉石濤》一樣,事先沒有任何預想與期待,但同樣的是:非常感動!

坦白說,看完後各種思緒紛湧而來,一時很難整理,有文學、土地、河川、親情、愛情、社運、政治,乃至於整個台灣戰後歷史的一筆爛帳等大議題。片尾吳晟小孫女可愛的台語,更刺痛我的心,阿,那麼自然的台語卻已消失在我的朋輩和學生輩的舌尖,更不要說他們的囝仔的小舌頭上。

繼續閱讀

25年前楊維哲教授在台大用台語授課,立委指為「違憲」!

25年前楊維哲教授在台大用台語授課,立委指為「違憲」!
正題:台大台語授課的legend及其後續

上週六(8/20)到屏東小陽。日栽書屋給演講,是有關台語的系列演講之一。

我的講題是「在台大用全台語教台灣歷史:分享、觀察與省思」。

為了準備演講,想說要將台大台語授課的情況整理一下,才能客觀地安置自己的位置。

台大最有名的台語授課legend(傳說),是:楊維哲教授用台語教微積分。現在的學生可能會說:好酷喔!確實好酷。

不過,legend通常會簡化事情本身。楊維哲教授確實用台語教過微積分,但他最先在台大用台語開的課是通識課,不是微積分。此事惹來軒然大波,在立法院被指為「違憲」,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

繼續閱讀

台大歷史系畢業典禮第二度有學生用台語致詞,兼論研究中國史的自我定位

台大歷史系畢業典禮第二度有學生用台語致詞,兼論研究中國史的自我定位

三年前(2019)台大畢業典禮第一次有學生許毅全同學上台用台語致詞,當時想說是「空前」(沒有證據,但推測之前不可能有),沒去想以後是不是再有,沒想到今年5月28日歷史畢業典禮再度出現學生上台用台語致詞。這次是畢業生黃子晏同學,她剛修了我的全台語「近代台灣的歷程」的課。

當然,我想不全然因為修我的課,她早先就有參與2020年「1970刺蔣50週年 線上對談」,那一場座談由歷史系學生會林婕琳同學以台語開場,主講人鄭自才和王文宏兩位先生也是全場台語。我則為了讓同學能了解刺蔣的歷史背影,用華語主持。直到今天,線上影片點閱超過6,000人次,好像是台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臉書「史志」最高點閱率。在這之前,2019年4月26日學術部也舉辦一場鄭欽仁教授的演講「戒嚴時期臺大師生與民主運動:一個參與者的所行所見所聞」,子晏同學也積極參與事前的準備工作。

繼續閱讀

悼念文夏.禁歌.黃昏的故鄉

悼念文夏.禁歌.黃昏的故鄉

正在修改《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第六章〈戒嚴下的日常:「人人心中有個小警總」〉,才看過有文夏的段落,沒想到就聽到他過世的消息。

很難過,必須在修訂版文夏名字後面加上(1928-2022)。

他的〈黃昏的故鄉〉曾經讓海外台灣人流下無盡的傷心淚。

繼續閱讀

祝逐家虎年平安順序 in mother’s dress & in mother tongue(文長,歹勢!)

祝逐家虎年平安順序 in mother’s dress & in mother tongue(文長,歹勢!)

祝大家虎年平安順遂 穿母服&講母語 向河道上的朋友家拜個早年

去年12月17日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開幕,儀式後有導覽,我們歷史組排在最後,這是當時導覽的照片。黃色上衣是我母親年輕時的衣服,家母今年93歲,這件衣服應該已經超過半世紀。

繼續閱讀

Ài Tâi-gí 6 黃土水是「N̂g Thôo-tsuí」,m̄是「N̂g Thóo-suí」;更正兼談「名從其人」的原則(文長,歹勢)

Ài Tâi-gí 6 黃土水是「N̂g Thôo-tsuí」,m̄是「N̂g Thóo-suí」;更正兼談「名從其人」的原則(文長,歹勢)

愛台語6 黃土水是「N̂g Thôo-tsuí」,不是「N̂g Thóo-suí」;更正兼談「名從其人」的原則。

2022元旦還是開工阿,繼續做去年(!)最後二日開始做的黃文雄(Peter)先生文章整理工作。半夜要收工時,突然我先生陳弱水說胡慧玲學妹臉書換成甘露水的照片,還特地拍說明牌。我因為有點記掛到底黃土水的台羅有沒更正,便看了一下,嚇一跳。由於甘露水有很多人會拍照,我有請館方盡快修改,應該是團隊實在太忙了,還沒改。開幕之前館方團隊忙到不可想像(如連續幾天沒回家睡覺),開幕後更是忙,常有意外狀況要處理。

繼續閱讀

Ài Tâi-gí 5:Bô嗎bô吧才是台語本色 歲暮欲請少年人謹記在心(文長,歹勢)

Ài Tâi-gí 5:Bô嗎bô吧才是台語本色 歲暮欲請少年人謹記在心(文長,歹勢)

(愛台語 5:沒嗎沒吧才是台語本色 歲暮要請年輕人謹記在心)

Ài Tâi-gí系列寫了四篇之後,因為太忙,一直擱著沒寫。忙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參與北師美術館台灣文化協會一百年展,不過,能夠將台語帶進這個展覽,再怎樣辛苦挫折都覺得值得。

繼續閱讀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4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