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blog版

作者: 周婉窈 (第 99 / 121 頁)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致力於台灣史研究及其推廣,愛台語且關心其復振工作。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
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https://tmantu.wordpress.com

李喬先生《草木恩情》新書發表會

李喬先生《草木恩情》新書發表會

今天,真的很冷,又下雨,但是李喬先生在飛頁書房的新書發表會,卻擠滿人。

大選前的某天,李喬先生打電話來,邀請我參加他的新書《草木恩情》發表會。真的有點被嚇到,因為2013年夏天某日,李先生打電話來邀請我參加他「最後一次」新書發表會,那年他八十歲(1934年生,台灣歲),出版套書:《咒之環》、《V與身體》&《散靈堂傳奇》!!

這次,他在電話中也表示應該是最後一次了。但是,哪天再接到電話,說他又要出新書了,應該不會驚訝吧。對於李喬老師,我只有敬佩、敬佩,又敬佩!

翻找檔案裡的照片,發現和李喬老師結緣,已經快滿十年了。2006年3月11日,我陪日本學者三木直大教授到苗栗拜會李喬先生。那次談話的內容刊登在日本《植民地文化研究》第5號(2006/07),中譯刊登在《文學臺灣》61期(2007春季號)。最特別的是,會後李喬老師一時興起,帶我們到他小時候住的山上地方去看(是車子非常難開的山路,租賃車的司機後來私下告訴我,他開得心驚膽跳)。住宅完全不見了,只是一片草地,如果不是李喬老師說這裡「曾經如何如何」,沒有人看得出有人住過。

《草木恩情》是散文集,每一篇寫一種植物,交錯著人的生命、歷史&哲思,非常有意思──至少比《V與身體》容易讀很多(真的!逃)。首篇〈菅草〉寫李喬小時候和家居附近的菅草的「互動」。由於李喬老師帶我們去過他那已然空無一物的「故居」,讀來特別有感覺。第二篇〈蕃薯〉,李喬老師以他自己的「蕃薯性」作結,寫道:「我愛好蕃薯,我疼愛臺灣!」其他一草一木,繼續閱讀中……

第一張照片攝於李喬先生的「故居」。第二張照片,感覺像劇照XD,中間那位是三木直大教授。其餘兩張攝於今天的新書發表會。

0115夜晚的自由廣場

0115夜晚的自由廣場

0115夜晚的自由廣場。過去八年,來過無數次的所在。

細雨中

期待轉型正義得以落實;

期待歷史教育回歸正軌。

選後第一天從早忙到半夜2:00,第二天仍然忙,真是一切如常啊。

當然,一切並不如常。是的,我們歡欣鼓舞,我們感謝終有這一天,雖然,未來可能更艱難。但那是不同方向,不同次元的艱難。

過去,我們一直被推下坡,滑向那不可逆的暗黑所在,現在,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我們終得在險地「止滑」,然後轉身邁向我們向望(ǹg-bāng)的未來。這是上坡路,坎坎坷坷,也可能再度跌跌撞撞,可幸的是,我們終得朝著共同的大方向前進。

親愛的朋友、親愛的年輕人&學生,我們要準備面對嚴峻的挑戰,以自己/共同的努力,迎(贏)來島嶼天光。這是一場硬仗,毫無疑問。

「探討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演講

「探討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演講

昨天(01/08)到屏東高中演講,題目是「探討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

一進校門,看到歡迎的看板,還真嚇一跳。聽說由於「路途遙遠」,很少北部的教授願意到屏東來給演講,其實搭高鐵,若有人接送,一天可來回。

到屏中演講,是因為去年8月20日到屏北高中演講時,有兩位屏中的同學來聽,會後表示想邀請我到該校演講,我說好啊,但要等稍微有空一點。去年十一月底同學寫信來,希望年底能去給演講,但年底我太忙,所以排到今年年初。

日期是去年訂的,所以算去年的份。2014─2015兩年間,南北奔波,演講題目大致分兩類:1、反黒箱課綱。2、轉型正義;也有合起來講的。今年希望能安靜一點,過去因為牙疾,體重掉了五公斤,要努力補回來。另外,也要好好努力,看能否在學術研究和歷史書寫上有新的突破。

兩度到屏東(屏北、屏中)給演講,都是我的學生、任教於屏東高工的李幸真老師接送,又兼拍照,真是很感謝!

2015年歲末

2015年歲末

這是昨晚台大歷史系歲末聯歡的照片,感謝羅老師貼出來。

昨晚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去年(2014)的歲末聯歡,我也參加,竟然是坐在同個桌子、同個位置。

回家途中,想到我能重複同樣的事情,但這一年中卻有幾位親朋好友再也無法出現了。日常走在溫州街時,常會想:要是能突然撞見陳伯楨老師,多好。圭偵和黑嚕嚕搬家前,幸好還抽得出時間和許老師、黃老師一起去探望,我也再度來到伯楨生前的最後住所。第二天圭偵要裝箱搬家,看到還滿屋子的物品,很想、很想說:明天我來幫忙。但無法講出口,因為那個週末滿滿的事情。感到很抱歉,不過,我想伯楨會諒解的。人生到了中高年,事情就是蜂擁而至,永遠做不完。

當然,今年也常感到上天特別的寵眷。比如上星期能出席黃天橫先生榮獲「台南文化獎」的頒獎典禮,實在很難得(不是說我自己喔)。典禮不久前,黃先生住院四十天,他自己也沒把握能否出席,而我們都非常非常希望他能出席。認識黃先生的人看到新聞照片,應該都很驚訝黃先生怎麼瘦那麼多。

前天我邀請Yupas Watan先生和鄭光博先生來和博班課的學生討論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同學和我都收穫很多,人生能不斷感到自己要學習和思考的還很多,實在是一種幸福吧。課後恩師鄭欽仁教授也加入我們的餐聚,是今年最高興的事情之一。年紀被排入中高年層時,還能和四十年、三十年前認識、深受啟蒙和提攜的師長餐敘,是上天何等的寵眷!

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敬祝親愛的臉書朋友

新年平安順遂!

黃天橫先生獲頒台南文化獎

黃天橫先生獲頒台南文化獎

今天起個大早到臺南參加「台南文化獎」的頒獎典禮。來參加的人很多,場面盛大溫馨。向來謙遜低調的黃天橫先生,好像有被「嚇到」。他看到那麼多親朋來「ōen」,非常高興和感心。

茲貼出六張照片,以為誌慶,並和未能親來觀禮的朋友們分享。

今天的新聞報導

自由〈台灣文史活字典 94歲黃天橫獲頒台南文化獎〉

聯合〈文史耆老黃天橫 獲第四屆台南文化獎〉

《臺灣歷史圖說》

《臺灣歷史圖說》

一年過得真快,又逼近年底了。

今年最感到鬆一口氣的是,《臺灣歷史圖說》英文版終於出版了。是這樣的感覺:扛了無法負荷的重物,一直走一直走,卻看不到隧道的盡頭,最後總算能卸下來了。

英國Carole Plackitt女士寫信到中研院來表示她想將這本書翻譯成英文,想來已經是將近十五年前的事了,這期間這本書已從初版長成好幾個版本了。若從英文版交給南天書局算起,也至少六年了。由於種種不利的因素,英文版的出版非常非常辛苦,耗費的心神、時間、精力足足可再寫一本厚實的中文書。現在既然已出版,就想忘掉那些辛苦。

有一位朋友說,她到象牙海岸探望她的法國人先生時,要將這本書當作伴手禮。她說:這應該是第一本抵達西非的英文臺灣史的書。我轉述給我先生聽,我先生愛說笑,反應又快,即刻說:「From Ivory Tower to Ivory Coast.」(從象牙塔到象牙海岸)哈哈哈,好個頭韻語。當然,我應該不算是象牙塔學者吧。

今天抽空將《臺灣歷史圖說》七個版本排好拍照留念。

上下兩排從左而右分別為:

1、 中央研究院版,1997/10

2、 聯經版,1998/09(除改換一張圖版外,同上)

3、 韓國新丘版,2003/06(同上)

4、 日本平凡社版,2007/02(增加:戰後篇)

5、 聯經增訂本,2009/12(增加:戰後篇+本篇二章)

6、 日本平凡社增補版,2013/02(增加:本篇二章)

7、 南天英文版,2015/10(增加:許多圖片+本篇一章+內文增補+四種附錄)

英文版A New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aiwan會變這麼厚,始料所不及。校對時印成A4大小,一張紙印兩頁(雙面印),以為就是這樣的厚度,沒想到這是「攤開來」對半的厚度。拿到書自己也嚇一跳。

這是書會成長的概念吧?成長固然是負擔,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最後,我要向讓這本小書能不斷成長的朋友們致上深謝之意。當然,更要感謝絕大多數未曾謀面的讀者們,您們是讓我不斷能往前走的力量。謝謝大家!!──在這感恩的年末(お歳暮)。

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12 02 臉書網誌

分享文章:吳俊瑩 2015 12 02 臉書網誌

98歷史課綱被拉下來,如何產生101?101又為何必須「微調」?這些原因或理由,其實王曉波、謝大寧、張亞中在過去都講得夠清楚的,但他們都不是講給我們聽的。他們的對象是誰,看看文章發表在哪裡,接受怎樣的媒體採訪,就可知道。

繼續閱讀

分享文章:蘋果日報 2015 12 10 報導

分享文章:蘋果日報 2015 12 10 報導

今天是世界人權日,從早忙到此刻,還是想說應該做點什麼。

林孟皇法官的這篇文章〈一萬多人受害,為何沒加害者〉,很值得一讀。

以下為引文(很具體的知識、很實際的作法):

本來,憲法明定人民除現役軍人外,不受軍事審判;而即便認為長達38年的戒嚴合憲,依《戒嚴法》第10條規定,這些在白色恐怖時期受軍事審判的人民,得於解嚴翌日起依法上訴。然而,解嚴前通過的《國家安全法》第9條規定,卻剝奪了他們向普通法院上訴或抗告的機會,以致出現學者所說的:「在台灣至少有一萬多個受害者,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加害者;迄今我們還不知道到底誰應該為這一萬多件侵害人權、凌虐生命的案件負責。」

……而從立法委員謝聰敏在1996年開始提出修正草案以來,近二十年來國民黨以近百次的程序為由,阻擋類似草案付委審查。就在11月10日,國民黨再度重施故技。

在此,筆者呼籲執政黨盡快讓該法案付委,並儘速完成立法。另外,也籲請受害者現在就向法院提起再審,……

再審白色恐怖時期的冤案,是落實轉型正義的重要一環,符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第18/7號決議的目標:真相、司法、賠償與保證不再發生。

文章連結:蘋果日報 2015 12 10 報導

「景美人權紀念碑」

「景美人權紀念碑」

再過幾天,12月10日就是世界人權日。

12月4日,位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入口的「景美人權紀念碑」正式揭幕。這是大台北地區第一個集體錄名的紀念碑,受刑者刻有刑期起迄,被處決者(或在過程中罹難)則用紅色標記死亡年份。目前收有7,628名受刑者,以及733名罹難者姓名。當然,誠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指出的,這份名單並不完整,一定會持續增加的。綠島人權園區紀念碑上被槍決者名單超過1,000名,受害名單超過8,000名(見今天曹欽榮的《自由》投書)。

12/04這一天,我碰巧也受邀到東門國小講三個鐘頭的「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對象是國小/國中的校長、主任和老師,名稱落落長:104學年度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群委員成長活動(北區)。主辦單位:教育部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群,協辦單位:台北市人權教育議題輔導圈。

這是我第一次受邀擔任這樣的課程,不敢掉以輕心,硬擠出時間準備,扛了兩袋相關書籍到課堂,擺到講桌上,感覺好像在擺「人權攤」。由於有三個鐘頭,總算第一次將想講的都順利講完。只是不知道有無傳達到訊息?(體力嚴重透支時,常會這樣自我懷疑。)

講課時,我用ppt呈現好幾張蔣介石改政治犯判決書的圖片,其中有十二年、十五改處死刑的,有十年改十五年的,更有一張直接寫「應即槍決可也」!那些「發還嚴為複審」的,大都變成死刑。我問在座的老師們:他憑什麼?他憑什麼只看判決書,大筆一揮就判人死刑,就加人刑期?他憑什麼?

而且,這些清晨被拉出去槍斃的人,完全不知道就是因為蔣介石隨意寫幾個字,他/她才沒命的。我說:如果你們了解蔣介石是這樣改判決書的,再去看所謂「蔣公」銅像,就會有很不同的感覺。

蔣介石到底剝奪了多少條生命?總共加了多少年的刑期?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真的需要知道。有次路過建國中學,看到「蔣公」銅像就在門口,猛然一驚,彷彿看到他的雙手在滴血。而他依然安然矗立在那裡。想來,我們離落實轉型正義是這麼遙遠,這麼遙遠……

以下是關於「景美人權紀念碑」的幾則相關報導的連結。

圖片最多的報導,見中時。

報導最詳盡,見中央社。

關於設計意象,建築師簡學義的說明,見風傳媒。

中時,〈世界人權日前夕 景美人權紀念碑竣工巡禮〉

中央社,〈人權館景美園區「人權紀念碑」竣工 獻花巡禮 受難者前輩齊聚緬懷白恐苦難〉

風傳媒〈景美人權紀念碑落成,刻下7千受難者血淚史〉

曹欽榮,〈不知白色恐怖多恐佈最恐佈〉(自由廣場)

自由,〈景美人權紀念碑竣工 白恐受難者見故友痛哭〉

蘋果,〈人權紀念碑竣工,50名受難老者重聚〉

之前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 2025 周婉窈部落格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